【2025秋季新修订教材】统编语文三上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季新修订教材】统编语文三上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1 18: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出现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5.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重点:
能交流、梳理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梳理与交流”教学
1.回顾复习,激活关键语句的学习经验。
(1)课件出示下列段落,提出要求:默读下面的两个段落,并找出每个段落的关键语句。
段落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段落2: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①指名学生进行交流。请学生说说这两个段落分别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②提问:理解这些段落的意思,你有什么好办法?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借助关键语句。
(2)提问:这个单元的课文中有关键语句的段落还有哪些?
①指名学生交流,追问:这些关键语句有什么作用?
②教师小结:有些段落的开头一句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板书:关键语句在段落开头)。
2.片段练习,尝试找到关键语句。
(1)教师出示语段,学生尝试练习。
段落1:在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海天相连,呈现出一幅迷人的画面;夏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滩上金灿灿的,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秋天,海上总是雾蒙蒙的,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冬天,阳光依然明媚,依然是花红草绿、温暖如春。
段落2: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球台两端站着两位同学,手握球拍,不断挥舞。乒乓小将们打得多开心啊!他们你追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段落3:你看,田野到处是金黄色的,稻谷成熟了,谷穗绽开了金色的笑脸,农民伯伯在田野里挥动着镰刀。打谷机的声音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池塘里的鱼儿肥了,池塘边人们正忙着把一筐筐鱼装上车。秋天真是个收获的季节。
(2)学生自由读,找出每段话的关键语句。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教材中学习伙伴的对话,板书:关键语句在段落中间;关键语句在段落末尾。
(4)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这些段落的意思的?引导学生围绕“有些段落的内容是围绕关键语句来写的”进行交流。
(5)小结:借助关键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围绕关键语句来写,这样可以把意思写得更清楚。
3.迁移方法,尝试围绕开头说一段话。
(1)请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第三题中的三句话,提问:你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
①指名学生围绕“真多”“喜欢”“静悄悄”交流这三句话的意思。
②追问:你见过的景象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2)出示车站、夏夜及阅览室的图片,提问:看着这三张图片,你想起了哪些词语?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①引导学生从车站人的数量、人在干什么、有什么样的人等方面交流想到的词语,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②引导学生从夏夜里最喜欢干的事、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色等方面交流想到的词语,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③引导学生从视觉上的景象:比如人们的姿态“伏案阅读”“端坐凝视”“低头翻书”等,描述大家在安静环境中专注看书的样子;室内的布置“书架林立”“灯光柔和”“桌椅整齐”,体现阅览室的环境特点。从听觉上的细微声音:如与阅读相关的声音“书页轻响”“笔尖沙沙”(有人做笔记时),这些声音很轻微,反而衬托出安静;环境中的其他声音“偶尔的咳嗽声(被刻意压低)”“窗外的风声(更显室内静)”。从人们的状态与感受:如专注程度“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沉浸其中”,表现大家在安静氛围里的投入;内心的感受“宁静祥和”“平和舒适”,这是身处安静阅览室时人们可能有的心理状态。
(3)布置任务:你能用上黑板上或者积累的词语,围绕给出的开头试着说一段话吗?
①学生自己练说。
②指名学生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围绕“后面的内容是否是围绕开头来说的”进行评议。
示例:
二、“词句段运用”教学
(一)第一题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些句子中都有“得”字。
2.比较阅读,感受“得”字的生动之处。
(1)老师展示带“得”字和不带“得”字的句子。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各种各样的鱼多。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王老师急。
(2)对比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
预设:“得”字及后面的内容能让被描述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
3.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示例:
①妈妈累得 直不起腰 。
②小刚热得 直流汗 。
4.全班交流展示。再给出几个句子练习:
①船快得 。
②大黄狗热得 。
③人冷得 。
④风大得 。
(二)第二题
1.读准字音,仿照样子说一说。
(1)布置任务: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①指名学生读,教师正音:“颤”是翘舌音;“巍”和“哄”是第一声。
②齐读词语。
(2)提问:你能给这些词语分分类吗?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按照描写人物和描写环境两类给词语分类。
(3)布置任务:这种形式的词语你也能说吗?
描写人物的:笑呵呵 笑嘻嘻 气呼呼
描写环境的:黑漆漆 冷清清 阴森森
描写颜色的:绿油油 白茫茫 黄澄澄
①学生练说,同桌互说。
②指名学生并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对词语进行分类。
2.读词语,想象画面。
(1)引导学生浏览词语,提问:看着课文上的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①指名学生交流,追问:你想到的画面是怎样的?
②引导学生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声音、可能在做什么事、有什么面部表情等方面描述想到的画面。
(2)布置任务:选择一两个词语,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桌听,再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①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围绕“有没有让你感到闹哄哄等”进行评议。
②同桌相互评议。
(三)第三题
已经在“梳理与交流”中处理。
三、“日积月累”教学
1.走近李白,读懂诗题。
(1)组织学生聊一聊李白,再诵读《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
(2)板书诗题,学生读题。
①教师介绍白帝城,并指导学生读准“帝、发”的字音。
②点拨:“发”可以组成什么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发”是“出发”意思。
③指名学生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3)过渡:李白早上从白帝城出发要到哪里去?一路又看到了哪些美景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这首古诗。
2.读通古诗,读出韵味。
(1)出示学习提示:自由朗读古诗,把生字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学生练读。
(2)指名学生读诗,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还”的读音,理解“还”的意思是“归来”,并指导学生组词,比如“归还、返老还童”。
(3)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3.借助诗句,展开想象。
(1)提问: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2)学生交流后,教师播放三峡美景的视频,指导学生再读古诗。
(3)出示李白写此诗的背景: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引导:读一读古诗的写作背景,想一想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
①指名学生交流,追问:你从诗中哪些字词也读到了诗人的高兴?引导学生从“彩云间”“轻舟”等词语中读懂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尝试背诵,积累古诗。
(1)根据提示,试背古诗。
早发
唐 李白
朝辞 彩云间,
千里 一日还。
两岸 ,
轻舟 。
(2)隐去提示,学生试背古诗。
(3)配乐背诵古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