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联读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联读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1 15:5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此“战”可“叙”成追“忆”:探微革命叙事, 重温铁血柔情
——回忆录《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联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属“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选取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回忆录《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 年中国抗疫记》五篇不同文体的实用类文本,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伟大的复兴”,五篇实用类文本聚焦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关键历史阶段,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与民族复兴的必然性,渗透家国情怀、革命传统教育、文化自信与时代责任感。教学需立足文本细读,勾连历史与现实,在语言训练、思维碰撞和价值引领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复兴”的深刻内涵——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每一代人的使命。
阅读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访谈、述评等实用性文体的优秀作品,联系思想实际和亲身见闻,以正确的价值观,深入理解其内容,学习其写作手法。学习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包括反映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文化作品和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文化作品。通过学习这两个时期的作品,了解英雄事迹,感受爱国情怀,领略革命精神和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并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的知识储备
历史背景认知:高二学生对长征和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但可能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文学作品接触: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已经学习过一些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如《红星照耀中国》《百合花》等,但对纪实文学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可能不够熟悉。
2. 学生的认知能力
分析能力:高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正在逐步发展,能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但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心理的深层解读还存在一定困难。
情感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表达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精神,但对战争中的具体遭遇、心理变化以及人性光辉的体会可能不够深刻。
3. 学生的情感态度
兴趣与动机:学生对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敬佩之情,但对相关题材的学习可能缺乏主动性和持续兴趣。部分学生可能认为这些内容较为枯燥,难以引起共鸣。
价值观念: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的理解较为浅显,需要进一步引导。
4. 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高二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记忆,但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元化学习方式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
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量普遍不足,对叙事性文本的耐心和专注力较弱,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失去兴趣或难以抓住重点。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回忆录文体特点,品读文本语言,赏析革命场景细节。
2. 通过两篇文本对比阅读,聚焦文本叙述特点,掌握革命叙事技巧。
3. 通过两篇文本联读,感受革命战士铁血柔情,传承革命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文本语言,分析革命战争场面细节及描写技巧。
难点:对比阅读,聚焦文本叙述特点,掌握革命叙事技巧。
五、教学活动
导入:是毛泽东扬起手臂时声震河山的铿锵, 也是聂荣臻深夜灯下书写书信的脉脉柔情。当我们将《长征胜利万岁》的烽火战歌,与《大战中的插曲》的似水柔情并置,那些被战火淬炼的文字里,最坚硬的钢铁包裹着最柔软的心跳;最宏大的叙事里,藏着人性经纬的微光。今天让我们打开浸染着战火与深情的书页,在文字的战壕里,重温壮阔历史的铮铮与温情。
学习情境任务:寻根铸魂·笔绘丹心——“家乡英雄纪念馆”征集令
我们脚下的土地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或是在烽火岁月中浴血奋战,或是在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献,他们的故事是家乡宝贵的精神财富。“家乡英雄纪念馆”筹建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英雄人物特写稿件用于展陈旨在让英雄事迹深入人心,传承红色基因与奋斗精神。为帮助我们掌握塑造英雄人物、讲述英雄故事高超技艺,我们将深入研读两篇典范之作——《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它们展现了宏大历史背景下英雄群体气概和战争缝隙中闪耀人性光辉,其语言表达和叙述艺术堪称楷模。
【设计意图】
立足单元研习任务和学习提示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家乡英雄纪念”活动任务,引导学生从课内典范文本中学习英雄语言表达和叙事技法,实现革命精神内化与表达能力双提升,在迁移创作中强化家国情怀传承。
学习任务一:细咀语言精粹,回首历史现场
纪念馆的展墙等待鲜活的文字,英雄的故事需要技艺的雕琢。
阅读文本,用表格梳理核心场面描写特点及技巧,并赏析语言特色(句式、用词、语言风格)。
学习支架:
篇目《长征》/《大战》: ________段落场面命名为 ________;场面特点:________ ;描写手法:________ ;句式 ;________用词:________ ;语言风格________ 。
明确:
篇目 文体 场面命名及特点 描写手法 (场面、细节) 句式 用词 语言风格
长征胜利万岁 回忆录 大壮举 到达吴起镇:欢乐 热烈|歼灭二马骑兵团:紧张激烈|消灭反动民团:欢天喜地|干部会议:激动兴奋、热烈盛大 神态、动作、心理、环境、拟人、反衬、反问、设问;物象、环境天气、称呼、引用电报 人物:群体 整句/排比句、短句、问句、感叹句、抒 情/议论性 时间词、 叠词、拟 声词、动 词、成语 言近旨远、口语化、客观真实
毛泽东讲话:
大战中的 插曲 回忆录 小插曲 救助美穗子 托信送孤 成就佳话 动作、心理 人物:个体 多用散句、短句、议 论性句子 状语后置 句、判断 句时间词、叠词、拟 声词、动 词、成语 文言词汇、成语、书 面语、口 语化言近旨远、口语化、客观真实 朴实无华、义 正词严、庄重典雅、言简意明、晓之以理、 情理并重、说 服力、感召力
聂荣臻书信
【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精细化文本分析,聚焦场面描写的语言技法,通过表格梳理提炼语言特点及描写手法,培养系统性分析能力,奠定迁移写作的技法基础。
学习任务二:聚焦革命叙事,感受铁血柔情
从《长征》金戈铁马的乐章中,辨出集体记忆的雄浑和弦;在《插曲》低吟浅唱的笔触里,听见个体命运的灵魂独白。让革命叙事激荡血脉,使柔情笔触穿透时空。阅读文本,用表格梳理两篇回忆录的叙事技巧。
明确:
篇目 叙述人称 视角、角色 叙述顺序 叙述节奏 叙事技巧 情感主题
长征 胜利 万岁 叙述者、见证者、 亲历者;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个体回 忆中交织的群体记 忆;集体视角(我 们)个体视角(我)第二人称(你们) 顺叙 时间顺序 伏击阵地缓;敌军到来缓;等待指令缓;突击急; 引用史料(毛泽东讲话、电报);对话(邓小平);铺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对比;详略得当;场景;历史真实与情感真实 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大战 中的 插曲 叙述者、见证者、 亲历者;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个体视 角(我);在有限 视角之外插入了全 知视角——报刊杂 志的报道。 倒叙 顺叙 插叙 缓 引用史料(书信);线索:救美穗子;悬念;内心独白;记叙、描写、议论;历史/回忆与现实交织;以小见大;对比;详写;照应缓 八路军为人民服 务性质,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高度责任感;运筹帷幄,胸怀宽广,人道主义关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两篇回忆录的叙事视角、顺序节奏与技巧,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叙事中的宏大与细腻,感受革命叙事中的多样情感,增强家国情怀。
学习任务三:笔墨妙绘英雄,镌刻烽火山河
【烽火山河段】 借鉴《长征》手法:选取场景(抗洪/抗疫/救灾等);用句式造势;嵌入相关用词或运用相关描写手法。
【英雄特写段】 借鉴《插曲》手法:抓住典型细节;用亲历者身份叙述细节,运用叙述技巧;以柔化刚收尾。
要求:结合本课所学技巧,任选其一片段写作,字数 100 字左右。
A.纪念长征胜利 90 周年:聚焦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某个艰苦卓绝或克服天险的场景(如翻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展现红军集体英雄形象。或长征途中一位普通红军战士的感人瞬间(如照顾伤员、让粮、牺牲、鼓舞战友),挖掘其闪耀的人性光辉。
B.记叙家乡英雄群像:描绘家乡(社区、村镇)在抗击自然灾害(如洪水、风灾、地震)或突发公共危机(如疫情)时挺身而出的平凡人组成的英雄群体,表达你的真实敬佩/感动之情。
【设计意图】
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研习任务“参观访问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历史遗迹,并查阅资料,搜集、积累相关素材,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可以写人物素描、事迹简介、人物通讯等,也可以根据基础材料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并以‘家乡的英雄’为主题,合作编辑文集。”结合本节课对实用类文本语言赏析及回忆录的场面、细节描写和叙述等技巧灵活运用。
结语:
每一行蘸染战火的文字,都是星火相传的契约;每一次对英雄的深情凝视,都是照亮未来的火炬。此间山河长在,魂兮永耀——吾辈笔锋所向,即是精神不灭的疆场!这不仅是战略的诗篇,更是生命至上的人性光辉,指引我们铭记征途,烛照未来!
六、作业
1.阅读姚远方报道《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赏析其语言特色,并比较《大战中的插曲》。
2.阅读 2022 年全国甲卷《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结合本课所学梳理回忆录文体特点、叙述特点、语言特点、艺术表现。
【设计意图】
作业是课堂的巩固和延伸,由课堂对回忆录的文本解读和赏析,巩固回忆录文体特点及艺术特色,同时衔接高考真题对长征的回忆,互文阅读。既加深学生对回忆录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拓展阅读视野,提高学生多文本对比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