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1 18:5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五口通商过去10多年间,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英属美洲殖民地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英国人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然而,事实是——
啊这,我的发财梦!
不行
修约
咸丰帝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仍在中国市场滞销
西方列强认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他们享受的权益太少
提出“修约”要求,遭拒,礼仪之争导致无法谈判
①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②鸦片大量输入削弱购买力
第二次
鸦片战争
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借口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根本原因
事与愿违:难以打开的市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英方描绘中国人在亚罗号上的粗暴行为
借 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第一阶段
1856年——1858年
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开始标志)
签订《天津条约》
战争过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②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③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天津条约》的签订
《天津条约》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使西方列强进一步操控清政府
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大到沿海各省
使中国内河航运权遭到破坏。
后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从政治观点来看,这个条约(《天津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
——马克思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开始)
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1860年8月,英、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
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第二阶段)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圆明园
十二生肖铜首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现状
圆明园现状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外媒眼中的火烧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作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作家眼中的火烧圆明园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记录在案的中国文物有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估计是这个数字的10倍。中国政府坚持对流失海外的文物进行追索,途径有三:回赠、回购和追讨 。
流落到世界各地的文物
圆明园现状
图一 清朝疆域图
图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图
对比图一和图二,你发现从1820年的清朝,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疆域发生了了什么变化?为何如此?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条约名称 地理范围 面 积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西北部
60多万km
40多万km
44多万km
7多万km
共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广州
澳门(萄占)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定海
上海
镇江
南京
九江
汉口
烟台
北京
营口
黄 海








汕头
天津
宁波
营口
烟台
镇江
南京
汉口
九江



淡水
台湾

汕头
广
琼州
活动探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影 响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 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地区,沙俄 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这个名称本身就说明,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拒却的变化正在发生……但比起鸦片战争之后十几年中浑浑噩噩的天朝旧梦来,终究是另一番境界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97
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恩格斯《波斯和中国》,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鸦片战争后十几年中还发生了什么
恩格斯所说的“国内战争”
“南方与北方分立”指的又是什么?
未完待续....
课堂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火再临
文明毁灭
国土沦丧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天津条约》1858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1860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瑷珲条约》1858
《北京条约》1860
《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
《改订条约》1881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858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河北唐山)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占领中国更多地区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2.(山东临沂)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
A.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B.开始打开中国门户
C.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地区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3.(辽宁沈阳)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两场战争的导火线相同 B.两场战争的交战时长一样
C.两场战争的侵略国家一致 D.两场战争的根本原因相同
链接中考
C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