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
课程标准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认识民族危机的加剧。
学习目标
了解 19 世纪 60-90 年代的洋务运动,明确其作为近代化开端的意义与未改变封建制度的局限性;了解边疆危机,进而体会先进中国人的救国努力,认识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与爱国情怀。
概念解读
中国早期现代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仁人志士们追求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历史进程。鸦片战争使传统中国被强行卷入资本主义现代化潮流,逐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华民族从此便开始了被动而艰难的早期现代化历程。
具体包括:
经济:工业化、商品化——洋务运动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背景:
外患
内忧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洋务运动
概况:
时 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口 号:
阶 级:
代表人物: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地主阶级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恭亲王奕?
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
张之洞
性 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内容
阅读课本,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9C60年代
70年代
90年代
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新式教育
京师同文馆
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
新式军队
致远舰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近代军事工业 时间
口号
代表
19世纪60年代起
自强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最大)福州船政局
阅读课本和地图,完成下表。
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阅读下列材料,说明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中面临什么困境?
材料:在江南制造局,有洋匠研制火药不成,硬说“中国天气异于外洋,与造此药不相宜”。 —— 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记》
留美幼童代表人物: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唐绍仪: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蔡绍基:北洋大学创始人
京师同文馆
第一所新式学堂
1872年
首批留美幼童合影
洋务运动对外国技术和人才的依赖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民用工业 主办人 行业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李鸿章
航运
能源
重工业
性质:
口号:
第二阶段
时间:19世纪70年代起
求富
官督商办
开平
上海
武昌
汉阳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湖北织布局
轻工业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兴办近代新式教育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建成一家军工厂。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
——李鸿章的日记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狭技居奇,唯利是图。
——《李忠文公全·奏稿》
军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人才紧缺
兴办近代新式教育
1.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2.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186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主要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
1861年恭亲王奕 创办的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兴办近代新式教育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3.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第一批留美幼童
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
唐国安
清华大学 首任校长
唐绍仪
民初国务总理
据不完全统计,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有30人进入工矿、铁路、电报行业,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有5人进入教育界,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有24人进入外交界,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有20人进入海军,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
一、洋务运动
1
2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
陆军
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海军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建立新式军队
致远舰概述图
一、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
外交
影响:
1、积极影响 :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盈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
材料二: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
材料三:京师同文馆翻译的西书以外交和史地政法类居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一本国际公法。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担任。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致力于翻译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号召救亡图存。新式学堂建立的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开启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促进西学的传播。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影响:
1、消极影响 :
材料: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失败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二:“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民间有‘宰相肥(李鸿章)天下瘦’的说法。
材料三:“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①外国势力的挤压
②清政府内部腐败
③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二、边疆危机
阅读课本和下面地图,归纳19世纪中后期清朝的边疆危机。
东南
美日侵略台湾
俄国侵占伊犁
阿古柏入侵新疆
法国入侵西南
美、日侵略台湾
日本侵略台湾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
②结果: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①时间:1874年,日本以琉球事件进攻台湾
②结果: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派沈葆祯率兵入台。日本从中国勒索白银后从台湾撤兵
面对西北和东南同时出现的危机,清政府内部有着什么样的争论?最后听取了谁的?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
二者并重。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
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
主张将塞防经费移办海防。
海防与塞防之争
19世纪70年代,此时的中国,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形势严峻
1874年日本
侵略台湾
沙俄侵占伊犁
阿古柏占据新疆大部分地区
左宗棠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李鸿章
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4年,新疆内乱。
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占领伊犁。
1875年,左宗棠发兵平乱。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西北渡过危机。
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法战争
背景
时间
战况
战果
①马尾海战:战败,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1883—1885年
①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
②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强化管辖。
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矛头直指中国
②刘铭传抗法: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部反击,取得胜利。
③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大捷,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战局。
马尾
中法战争形势图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洋务运动解决边疆危机了吗?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解决边疆危机了吗?
边疆危机
洋务运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代表: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主要内容:(1)军事工业(2)新式教育
(3)民用工业(4)新式军队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①地位②积极性③局限性
东南:台湾危机(美日)
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阿古柏、俄国)
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