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3 15:23:23

文档简介

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 .
2.相似三角形对应 、 、 的比也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对应周长的比等于 ,对应面积的比等于 .
考点1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周长问题
【典例1】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边长为20 cm、35 cm,若它们的周长差为63 cm,求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
熟记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1.已知△ABC∽△DEF,相似比为2,且△ABC的周长为16,则△DEF的周长为( )
A.2 B.4 C.8 D.32
考点2 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求面积或线段
【典例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AB=3AD,AC=3AE.
(1)求证:△ADE∽△ABC;
(2)如果△ADE的面积为10,求四边形BCDE的面积.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若△ABC∽△A′B′C′,且它们的相似比为k,则=k2.
【变式训练】
2.如图,已知在△ABC中,DE∥BC,=.
(1)若BC=21,求DE的长;
(2)若S四边形DBCE=45,求S△ADE的值.
知识点1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
1.(海南东方校级期中)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之比为2∶3,则它们的对应高之比为( )
A.2∶3 B.4∶9 C.9∶4 D.3∶2
2.若△ABC∽△DEF,其对应中线之比为2∶3,则∠ABC与∠DEF的平分线之比为( )
A.4∶9 B.2∶3
C.∶ D.16∶81
3.若△ABC∽△DEF,且对应中线比为2∶3,则△ABC与△DEF的相似比为 .
知识点2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
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是1∶2.则其相似比是( )
A.1∶1 B.1∶2
C.1∶3 D.1∶4
5.(海南海口秀英区校级期中)两个相似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边的长分别是20 cm、8 cm,它们的周长差为60 cm,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 、

知识点3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
6.(海南三亚校级期中)在打印三角形图片时,打印前后三角形形状没变,其中一条边由原图中的2 cm打印后变成了6 cm,则打印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原图中三角形面积的( )
A.3倍 B.6倍 C.9倍 D.12倍
7.已知△ABC∽△DEF,且AB=3,DE=6,若△ABC的面积为20,则△DEF的面积为( )
A.5 B.40
C.80 D.无法计算
8.已知△ABC∽△A′B′C′,S△ABC∶S△A′B′C′=1∶4,若AB=2,则A′B′的长为 .
9.(海南海口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10.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C、AB上,∠ADE=∠B,M、N分别是DE、BC的中点,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11.(海南文昌校级期末)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CD上一点,连结AE、BD,且AE,BD交于点F,S△DEF∶S△ABF=4∶25,则DE∶EC=( )
A.2∶5 B.3∶5 C.2∶3 D.3∶2
12.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上,连结DE,EF.已知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
(1)若AB=8,求线段AD的长;
(2)若△ADE的面积为1,求平行四边形BFED的面积.
13.(推理能力)(海南海口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6,BC=8,点D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在AC上,点D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1=∠B.设BD的长为x(0<x<8).
 
(1)求证:△DCE∽△ABD.
(2)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E的长;当CE=2时,求x的值.
(3)当x为何值时,△ADE为等腰三角形.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 相似比 .
2.相似三角形对应 高 、 中线 、 角平分线 的比也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对应周长的比等于 相似比 ,对应面积的比等于 相似比的平方 .
考点1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周长问题
【典例1】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边长为20 cm、35 cm,若它们的周长差为63 cm,求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设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x cm、y cm.由题意,得==.
∵它们的周长差为63 cm,
∴x=63×=84,y=63×=147.
答: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为84 cm、147 cm.
熟记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1.已知△ABC∽△DEF,相似比为2,且△ABC的周长为16,则△DEF的周长为( C )
A.2 B.4 C.8 D.32
考点2 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求面积或线段
【典例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AB=3AD,AC=3AE.
(1)求证:△ADE∽△ABC;
(2)如果△ADE的面积为10,求四边形BCDE的面积.
(1)证明:∵AB=3AD,
AC=3AE,
∴=,=,
∴=,
又∵∠DAE=∠BAC,
∴△ADE∽△ABC;
(2)解:∵△ADE∽△ABC,且=,
∴==,又∵S△ADE=10,
∴S△ABC=9·S△ADE=9×10=90,
∴S四边形BCDE=S△ABC-S△ADE=90-10=80.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若△ABC∽△A′B′C′,且它们的相似比为k,则=k2.
【变式训练】
2.如图,已知在△ABC中,DE∥BC,=.
(1)若BC=21,求DE的长;
(2)若S四边形DBCE=45,求S△ADE的值.
(1)∵=,∴==,
∵DE∥BC,BC=21,∴△ADE∽△ABC,∴==,
∴DE=BC=×21=6,∴DE的长是6.
(2)∵△ADE∽△ABC,
∴===,
∵S△ABC=S△ADE+S四边形DBCE,且S四边形DBCE=45,
∴=,∴S△ADE=4,∴S△ADE的值是4.
知识点1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
1.(海南东方校级期中)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之比为2∶3,则它们的对应高之比为( A )
A.2∶3 B.4∶9 C.9∶4 D.3∶2
2.若△ABC∽△DEF,其对应中线之比为2∶3,则∠ABC与∠DEF的平分线之比为( B )
A.4∶9 B.2∶3
C.∶ D.16∶81
3.若△ABC∽△DEF,且对应中线比为2∶3,则△ABC与△DEF的相似比为 2∶3 .
知识点2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
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是1∶2.则其相似比是( B )
A.1∶1 B.1∶2
C.1∶3 D.1∶4
5.(海南海口秀英区校级期中)两个相似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边的长分别是20 cm、8 cm,它们的周长差为60 cm,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 100 cm 、
 40 cm .
知识点3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
6.(海南三亚校级期中)在打印三角形图片时,打印前后三角形形状没变,其中一条边由原图中的2 cm打印后变成了6 cm,则打印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原图中三角形面积的( C )
A.3倍 B.6倍 C.9倍 D.12倍
7.已知△ABC∽△DEF,且AB=3,DE=6,若△ABC的面积为20,则△DEF的面积为( C )
A.5 B.40
C.80 D.无法计算
8.已知△ABC∽△A′B′C′,S△ABC∶S△A′B′C′=1∶4,若AB=2,则A′B′的长为 4 .
9.(海南海口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则的值为( C )
A. B. C. D.
10.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C、AB上,∠ADE=∠B,M、N分别是DE、BC的中点,若=,则的值为( A )
A. B. C. D.
∵∠ADE=∠B,∠DAE=∠CAB,∴△ADE∽△ABC,∴==,∵M、N分别是DE、BC的中点,∴AM、AN分别是△ADE与△ABC的中线,∴=.
11.(海南文昌校级期末)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CD上一点,连结AE、BD,且AE,BD交于点F,S△DEF∶S△ABF=4∶25,则DE∶EC=( C )
A.2∶5 B.3∶5 C.2∶3 D.3∶2
12.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上,连结DE,EF.已知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
(1)若AB=8,求线段AD的长;
(2)若△ADE的面积为1,求平行四边形BFED的面积.
(1)∵=,∴=,∵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DE∥BF,∴DE∥BC,∴△ADE∽△ABC,
∴==,∵AB=8,∴AD=2;
(2)∵△ADE∽△ABC,∴===,∵△ADE的面积为1,∴△ABC的面积是16,∵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EF∥AB,∴△EFC∽△ABC,∴=,∴==,∴△EFC的面积=9,∴平行四边形BFED的面积=16-9-1=6.
13.(推理能力)(海南海口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6,BC=8,点D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在AC上,点D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1=∠B.设BD的长为x(0<x<8).
 
(1)求证:△DCE∽△ABD.
(2)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E的长;当CE=2时,求x的值.
(3)当x为何值时,△ADE为等腰三角形.
(1)∵∠ADC=∠1+∠2=∠B+∠3,∠1=∠B,∴∠2=∠3.
又AB=AC,∴∠B=∠C,
∴△DCE∽△ABD.
(2)∵△DCE∽△ABD,
∴=,即=,
∴CE=-x2+x.
∵CE=2,∴-x2+x=2,解得x=2或6.
(3)∵△ADE为等腰三角形,∴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①当DA=DE时,△DCE≌△ABD,
∴DC=AB=6,即8-x=6,解得x=2;
②当EA=ED时,∠DAE=∠1=∠B=∠C,
∴△DAC∽△ABC,
∴=,即=,解得x=;
③当AD=AE时,点D与点B重合,点E与点C重合,此时x=0,
(或当AD=AE时,∠1=∠AED>∠C.
∵∠1=∠B=∠C,)
∴AD=AE情况不成立.
综上所述,当x=2或x=时,△ADE为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