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页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指导课
一、课前交流,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目前我们已经学到了——第七单元,今天要开始写第七次习作了。老师想了解一个问题:你们爱写作文吗?
预设1:不喜欢,感觉写作文很难。
预设2:我也不喜欢,因为要写很多字,很累。
师:有同学跟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
预设3:当我有话可说的时候,当老师夸奖我写得好的时候,我就喜欢写作文。
师:看来,同学们并不是不喜欢写作文。当写作文变得不难的时候,大家就愿意写;当得到老师鼓励的时候,大家也愿意写。
二、瞄定目标,聚焦重点
师:同学们,其实写作文一点都不难!当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用上这些方法来写,作文就变得简单了。今天,我们学习第七单元的习作,大家齐读课题——我有一个想法。
师:先来看习作内容——出示教材中的习作内容部分:
启发:这次习作,我们要写什么?
预设:写自己的想法。
追问:这里要写的想法是什么?
预设:是自己头脑里想的东西。
继续引导:想法,就是头脑里想的东西。本次习作要写的想法具体指什么?
预设:是针对生活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
小结:找得很准。这里的想法不是天马行空地想,而是针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我们不能把它写成想象作文,而应写成实用型作文,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次习作,不仅要写清楚想法,还应写清楚生活中的现象。
追问:现象与想法,先写哪一个?
预设:先写看到的——现象,再写头脑中的——想法。
三、全程伴写,适时引导
(一)指导写清楚现象——一句话概括
师:生活中的小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不好的现象每天都在上演。(课件播放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的视频)
师(暂停一个画面,教师手指画面,示范):我走在校园里,发现一些同学在校园内乱扔垃圾。
生:我看见一些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
师:刚才老师用“我发现”开头说出了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视频中还有一些现象,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你最关注的现象,用上“我发现……”句式,把内容说清楚。
学生练习说。
预设1:我发现街上乱涂乱画、乱贴小广告现象很严重。
预设2:我发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人很多。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的现象,在生活中都很常见。越常见的现象,就越有写的价值。
布置写一句话:大家在小区内、校园里、上学路上都能发现一些问题,选择一个你认为有习作价值的现象或急需改进的问题,用一句话写下来。如果直接往大作文本上写,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开头空一行,留着后面写题目,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我发现……”。
学生第一次习作实践,写后交流。
(二)指导写清楚现象——举事例印证
启发:我们用一句话概括了现象,还不能算是把现象写清楚了。那如何才能写清楚呢?来向课本学方法。出示教材中的第一个例子:
思考:例文是如何写清楚现象的?
预设:例文说了爷爷生日时大家玩手机的事,还说了爸爸总是玩手机的事。
追问:举了两个事例,有了这两个事例,我们就更能感受“爱玩手机的人真多”这一现象。如果我们要写清楚公众场合插队的人多,可以怎样写?
预设:也可以举事例来说明。
师:要说明电影院里的喧哗现象,可以怎样写?
预设:也可以举事例来说明。
师:要写清楚任何一种现象,我们都可以——
生:举事例写清楚。
师:请大家就刚才选择的现象,举一个事例来说明,开始写吧!
学生第二次习作实践,教师巡视。
出示评价单一,组织学生交流。
评价单一
评价指标 星级评定:五★优秀;三★及以上良好
是否能用一句话概括现象 ★★★★★
是否能用事例描述现象 ★★★★★
指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生1:我发现学校插队的现象很多。一次中午,我正排队打饭,一个同学跑过来,直接站在我前面,我叫他不要插队,他也不理会。
师:谁来依据评价单一的标准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他用一句话概括了现象,还列举了事例来说明现象,所以我认为他可以得到10颗星。
生2:我发现看电影时,大声喧哗的现象很常见。有的人电影开场之后才进来,还大声叫嚷,呼朋引伴;有的人在看电影途中大声接打电话;还有的不停地走动,点外卖,吃东西,影响他人看电影。
师:同学们认为他这个片段能得几颗星?
生:他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还能用事例来具体说明,我觉得他可以得到10颗星。
师:老师要求写一个事例,他写了三个事例,更能说明看电影时大声喧哗的现象很常见。我提议给他再加2颗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来串联多个事例,写得很清楚,因此,老师要再给他加1颗星,而且,他的字写得很漂亮,老师再给他加1颗星。
师生共同总结写清楚现象的方法,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
(三)指导写清楚想法
师:同学们,如何写清楚想法呢?还是用刚才那一招——向课本学方法。在这段话中,作者的想法是——
生:我们不应该总是玩手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师:作者还说明了产生这种想法的理由——
生:过渡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流。
师:像课本范文这样,不仅针对现象说出自己的想法,还说明自己的理由,就能把想法写清楚。大家对自己发现的现象有什么想法,不妨也来说一说。
生:我希望大家排队时不要插队。你想,如果辛辛苦苦地排队,别人却插在你前面,你心里肯定不乐意。
生:我觉得乱涂乱画会污染环境。如果大家都乱涂乱画,那我们所见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脏乱的,我们应该杜绝这种行为。
生:在电影院里大声喧哗会影响他人看电影,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纠纷,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文明观影。
师:同学们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说明产生这种想法的理由。但光有想法,实际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起来想想办法,提提建议。
学生思考,并交流建议。
(四)指导写清楚建议
师:如何写清楚建议呢?还是用那一招——
生:像课本学方法!
教师出示课本范文二,生自读:
师:范文是如何写清楚建议的呢?
生:是一个一个写的。
师:一个一个写,这就是有条理。当你有多个建议,就该一个一个写清楚。
生:范文还用上了“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
师:用上连接词,多个建议就能表达得更清楚。
生:范文中还用上了“既可以……还可以……”点明这样做的好处。
师:点明好处更容易让人接受你的建议,想法也就更容易实现。
师:范文写清楚想法的奥秘在于:先写出想法,再提出建议。写想法时,可以用问句形式;提建议时,如果有多个建议,可以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也可以用上“既可以……还可以……”。用上这些方法,写写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吧!
学生第三次习作实践,教师巡视。
教师出示评价单二,组织学生交流点评:
评价单二
评价指标 星级评定:五★优秀;三★及以上良好
想法是否清楚 ★★★★★
建议是否可行 ★★★★★
学生展示习作:
看电影时大声喧哗,会影响别人看电影。我们看电影时应该全程保持安静。你可以早一点进电影院,这样就不用担心在黑暗中找不到位置,也不用大声呼叫自己的同伴了。如果看电影时有电话进入,可以到电影院外面接听,也可以尽量压低声音接听,还可以用信息回复,这样就不会影响别人看电影了。
生:我认为他写的想法和建议都很清楚,可以得到10颗星。还用上了“可以……可以……也可以……还可以……”,再加1颗星。
师:你很会评价。你觉得在电影院大声喧哗的人会接受他的建议吗?
生:我觉得会!所以我要再多给他1颗星,一共12颗星。
师:针对他写的这一现象,大家还有其他建议吗?
生:我的建议和他的完全一样。
生:我建议看电影时手机要调成震动或静音。
……
学生依据同学建议,再次对照评价单修改自己的习作。
师:修改好习作,同学们可以为自己的习作添上标题,可以直接用《我有一个想法》,也可以依据习作内容,拟定个性化的标题,如《让插队现象消失吧!》《红灯停,绿灯行》等。
学生自行拟定标题并交流,完成全篇习作。
四、想法落地,总结回顾
师:同学们都会写了吗?
生(齐):会!
师:同学们在习作中写了很多好想法与好建议,那想法怎样才能实现呢?
学生思考,教师启发。
师:如果你写的是“插队现象”“乱闯红灯现象”“不文明现象”这一类面向公众提出的想法,可以将内容发布在朋友圈或微信公众号,让更多人看到,想法实现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师:有同学给“乱涂乱画”现象提了建议,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呢?
生:可以给相关管理部门写信。
师:如果是针对学校里的问题提出的想法,你可以——
生:把习作拿给老师看,想法就有可能实现。
师:如果是给家人提出的建议,你可以——
生:可以直接把习作拿给家人看。
师:对,办法总比问题多,祝愿同学们的每一个好想法都能实现!
第二课时——实践课
接着完成习作。或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讲评课
一、课堂导入,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总结整体情况
总结出“优秀”的都有谁,还需努力的有多少人,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客观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2.明确讲评目标
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核心任务,也就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
二、明确目标,利用反推法举事例
1.例文品鉴。
(1)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位同学写的习作。
出示学生习作:
我发现学校食堂的中午饭都没有什么变化。学校食堂每周的菜品都差不多,不是西红柿炒鸡蛋就是青椒土豆丝。有好多次,我们都预测到今天吃什么了,一点期待感都没有。有时候,食堂的饭有点硬,这对一些正在换牙齿的同学来说很不好。如今,我们都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可是食堂阿姨给我们盛的饭菜依然和二年级一样。我们正在长身体呢,这么点饭真的不够吃。我希望学校食堂可以增加一些我们都喜欢的菜,比如,鱼香肉丝、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等。
(2)小作者发现了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他提出这个现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预设:
现象:学校食堂的中午饭都没有什么变化。
目的:作者希望学校食堂多做一些同学们爱吃的菜。
(3)什么样的菜才是同学爱吃的呢?
预设:
油炸类的食物(明确思考维度:煎、炸、炒、烧、炖等多样的烹饪方式);每天饭菜都不一样(明确思考维度:菜品的种类每天不重复);有创意的菜,一种蔬菜能吃出不一样的口感(明确思考维度:菜品口味)。
看来同学们对菜品的要求是:款式要多变,味道也要多变。学校的食堂有没有做到这些呢?(没有)原来,没做到的就是作者可以列举的现象。
(4)再来看看小作者对食堂饭菜的描述,你觉得哪里有问题?如何修改?
预设:
①作者列出来的现象和想法不对应。食堂米饭硬、饭菜量不够,只能表示米饭蒸得不够好吃、饭菜量少不够填饱肚子,并不能代表食堂的饭菜没有什么变化。
②作者在说学校食堂的中午饭都没什么变化后,只举了“菜品不是西红柿炒鸡蛋,就是青椒土豆丝”这一个例子,显得没有说服力。
出示修改后的例文:
我发现学校食堂的中午饭都没什么变化。学校食堂每周的菜品都差不多,不是西红柿炒鸡蛋就是青椒土豆丝。有好多次,我们都预测到今天吃什么了,一点期待感都没有。我喜欢吃土豆,可是我不想一周吃三顿土豆丝。油炸土豆、土豆泥、土豆炖牛肉也很好吃啊。更难过的是,学校的菜饭口味竟都一个样,炒的菜只有咸味,炖的菜只有酱油味,吃起来一点滋味也没有。我希望学校食堂可以增加一些我们都很喜欢的菜,比如鱼香肉丝、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等。
当对某件事产生想法时,如果一下子举不出事例来描述现象,你可以试着从目标出发,反推现象,这样你所期待的正是现在没有做到的。我们把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作“反推法”。
2.迁移训练。
引导学生利用反推法,列举下面现象的几个事例。
现象:我发现课间追逐打闹的同学特别多。
预设:
一是明确目标,即禁止同学课间追逐打闹。二是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的想法。如,课间多一些益智类游戏(明确思考维度:游戏种类不够),限制活动场地(明确思考维度:活动场地范围不清楚),安排纪律检查员巡视(明确思考维度:纪律意识不够)。三是反推现象。同学们玩的是“鬼抓人”等追逐打闹的游戏;下课后冲出教室,跑向厕所,前后楼乱窜,还有的同学“飞”向了后操场;下课后,老师不在身边,有些同学胆子大了,互相打闹。四是组织成文。
出示例文:
我发现课间追逐打闹的同学特别多。有的同学喜欢玩“鬼抓人”的游戏,一下课就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乱抓乱跑;有的同学放飞自我,铃声一响便冲出教室,飞奔到厕所,一路上撞到同学都不说声“对不起”;有的同学觉得在教室门口玩不过瘾,便三五成群,前后楼乱窜,有的甚至还“飞”向操场……班级纪律员又有何用?老师课间不在同学身边,这些“目无王法”的同学竟然也敢公然挑衅小干部了。
3.如果你想直接列举事例又想不出来,不妨试试反推法。
三、变化视角,利用发散法提建议
1.例文品鉴。
我们除了留心学校、家庭生活外,还应该关注社会问题。
出示例文:
最近我一直在想,大家排队买东西时可否不插队呢?我们可以尽量提早安排出行的时间。而商家可以拒绝插队的消费者,以保证公平。相关监察部门也可以加大管理力度,对那些不遵守秩序的顾客给予批评或者处罚。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自觉排队,这样办事效率才会更高,还能树立一个好形象,给小朋友做个好榜样。
2.深入讨论。
(1)这篇文章小作者把问题和建议说得清楚吗?
预设:
小作者发现了很多人买东西的时候在插队。为了解决插队的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小作者从哪些角度给大家提出建议?
预设:
小作者从个人、商家、有关部门这三个角度提出建议。
(3)我们来进行一次“思维风暴”,你还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预设:
一是从个人来说,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到拥挤的场所;可换个店购买,避开人流;要理性思考问题,不盲目跟风;可友善提醒插队的人;可及时地向商家投诉。二是从商家来说,可在店门口张贴“禁止插队,违者重罚”等告示牌。三是从有关部门来说,可在排队的附近安装摄像头,对排队情况进行监控,公开批评教育插队的人。
(4)如果插队的人恰好是小作者的阿姨,你能不能替小作者给阿姨提一些建议呢?
此时交际的对象变了,提建议时只能从“个人”的角度,多维度地提出建议。此时,有关商家角度和部门角度的建议,就不能出现在建议里了。
出示例文:
最近我一直在想,阿姨您在排队买东西时,可不可以不插队呢?您可以尽量提早安排出行,防止遇到人多拥挤、浪费时间的状况。您可以避开人多的网红商店,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购买,因为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如果您非要挤在人多的商店购物,恰好您又真的着急赶时间,您也可以跟排在前面的顾客都商量商量,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3.迁移训练。
小语同学春游时在景区乱扔垃圾。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给小语提什么建议呢?
预设:
一是从个人来说,小语可以先把垃圾装在自己的书包里,找到垃圾桶再丢;也可以自己提前准备好垃圾袋;还可以把垃圾集中在一个大袋子里,用手拿着。二是从同伴来看,小语可以借用同学的垃圾袋,也可向老师寻求帮助。
4.不管向谁提出建议,思考问题时我们都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发散思维,给读者多一点选择的建议。
四、自我评价,文章不厌百回改
结合评价表,请你利用反推法或者发散法,从多个维度思考,修改自己的习作,让自己的想法更完善、更清楚。
出示评价表: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现象型 反推法举事例 现象一★
现象二★
现象三★
……
问题型 发散法提建议 建议一★
建议二★
建议三★
……
五、板书设计
多维度表达想法
现象型:反推法举事例
问题型:发散法提建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