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7_3用药与急救【人教新版八上生物 (备课素材+授课典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_7_3用药与急救【人教新版八上生物 (备课素材+授课典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2 10:32:2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第三节 用药与急救
教学分析  1.《用药与急救》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属于《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主题(五)人体生理与健康的相关内容。课标中相关内容要求“6.2.3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遵从医嘱、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合理用药,避免药物误用和滥用”“6.2.4在特定的情况下,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等一些急救方法能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  2.本节课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安全用药的常识,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用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这些药物能自行购买的原因以及区分什么是处方药,什么是非处方药,为生活中的安全用药提供基础的指导。  3.本节课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包括拨打急救电话、心肺复苏、出血和止血等。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教材模拟练习心肺复苏实践活动中还呈现了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由于判断心搏骤停、呼吸骤停及操作心肺复苏的专业性很强,一般未经培训很难掌握要点,难以达到抢救效果。因此,教材指出救护者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方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关于出血和止血,教材主要通过示意图来介绍不同的出血种类,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血液循环的知识,易于理解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及初步的止血方法。
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叙写)  1.通过收集、分析常用药品的说明书和关于用药的资料,能够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健康意识。  2.通过查阅相关急救资料、观看视频等,能够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态度责任。
重点难点 重点  1.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2.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
难点  心肺复苏的操作顺序和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常用药品的说明书,查阅用药和急救的相关资料。  教师:相关的图片、视频、PPT课件等。
教学策略  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对学生今后的健康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以日常生活为情境,把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真实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教学设计  对应的“加注式”课件见电子资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儿童不安全用药导致的严重后果。  提出问题:什么是安全用药 该如何做到安全用药  学生思考,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合理用药  1.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概念,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1~53内容,思考:  (1)什么是安全用药  (2)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所收集到的常用药品的说明书,讨论:  (1)药品说明书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十分重要  (2)你能否从说明书中概括出一些药品保存的基本要求  3.关于安全用药,你还有哪些希望与大家讨论的问题  引出儿童用药。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说出什么是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观察、比较药品说明书,讨论并回答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从活动中学习、体验安全用药的常识,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应用相关的知识。
急救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你在公共场所遇到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时,或当你踢足球时,有同学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等。这时你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3~57内容,初步了解常用的急救措施。  1.紧急呼救  引导学生说出拨打“120”急救电话时,应该注意什么  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应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提出问题:如何进行急救呢 并作出补充。  播放视频:救护车到达前采取的急救措施。  2.心肺复苏  (1)心肺复苏的适用范围、内容和顺序。  (2)胸外按压的适用范围、作用及操作要点。  (3)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  (4)在进行胸外按压等操作的同时,应尽快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两者有效配合,能提高被救者的生存率。(有条件的可以借助救护培训模拟人进行实践)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4,初步了解溺水的自救要点。  3.出血和止血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实践和七下学习的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思考该如何判断出血的血管类型和如何止血。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初步了解常用的急救措施。  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说出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注意事项。  学生观看视频,学习如何进行急救。  学生根据阅读的教材内容及查阅的资料,尝试说出心肺复苏的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并说出溺水自救的要点。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和七下学习的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思考该如何判断出血的血管类型和如何止血。  这一部分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说,学生相互质疑和补充。  急救措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学习专业的操作。  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急救知识,建立急救意识,遇到事情不慌张、不盲目。同时需要提醒学生,如果需要进行一些急救,是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的,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化学习作出铺垫。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或者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补充。  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或者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补充。  归纳提升: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用药与急救  一、合理用药  1.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概念  2.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3.出血和止血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能较好地把握课堂气氛,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体验生活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设计  
探究点一 安全用药
[情境展示]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问题探究] 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你能确认该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吗 说明书中的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十分重要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OTC,所以阿司匹林泡腾片属于非处方药。使用说明中的作用类别、用法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适应证、药物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等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课堂速记]  
探究点二 120紧急呼救
  [情境展示] 操场上患有哮喘病的小强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头撞到乒乓球台上流了很多血,顿时昏了过去,你该怎样急救
  [问题探究] 你会拨打“120”急救电话吗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拨打“120”急救电话需要说明的问题:
1.病人发病时的具体地址、性别、大约年龄。
2.病人目前最危急的情况,如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大出血等。
3.如果还有时间,询问相关的急救方法。
4.要注意让对方先挂电话!
  [课堂速记]  
探究点三 出血和止血
  [情境展示] 某人a处出血,采取如图的止血方法。这个人是动脉出血还是大静脉出血
  [问题探究] 出血分为哪两种类型 外出血分为哪三种血管类型的出血 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止血方法各是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内出血:指体内器官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外出血:体表出血,分为毛细血管出血、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
外出血类型 血色 血流状况 止血方法
毛细血管出血 红色 渗出 冲洗伤口,贴上创可贴
静脉出血 暗红色 缓慢而连续不断地流出 按压远心端止血
动脉出血 鲜红色 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按压近心端止血
  [课堂速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第三节 用药与急救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会生病,请大家回忆一下,当自己或家人生病时,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学生1:到医院让医生为我们治疗。
  学生2:家长给吃点药就好了。
  看来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得了一些不太严重的小病时,并没有到医院去看医生,而是在家里吃些药,那么这样做可以吗
  小结:究竟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有道理呢 对于药品这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应该注意些什么 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导入] 播放《千手观音》片段。
这就是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中21位聋哑舞蹈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可以说《千手观音》给人最多的是心灵的震撼。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凡,看到了奇迹,看到了自强不息。可大家知道吗 这21位演员并不都是生来就是聋哑人,如领舞邰丽华就是由于两岁时的一次生病,注射了过量的链霉素针剂而丧失了听力。在我国,和邰丽华遭遇一样的聋哑人还有很多。
  据调查,我国现有的46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2000万聋哑人中,60%~80%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而据统计,我国每年5000多万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50万人是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的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比传染病致死的人数还要高出数倍。
  可见安全用药关系到人一生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方面的知识。
教学策略建议  
  [重难点一]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平时对药物的了解不多,无形之中给本节课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突破策略:
1.通过身边的实例或者新闻报道,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用药对人的重要性,同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有关知识。
3.搜集药品说明书,让学生讨论上面的内容。
4.提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儿童用药的相关知识。
[重难点二] 急救方法的应用;把急救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
急救对于学生来说只见过,没有做过,在学习之前,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远”,给教学增加了困难。而且,动手的机会少,容易遗忘。
突破策略:
教师可先阐明心肺复苏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接着让学生阅读教材P56“模拟练习心肺复苏和包扎止血”中具体的心肺复苏步骤,初步了解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再观看教师准备的规范操作的视频,然后取得培训资质的教师(或医生)利用救护培训模拟人,边讲解边演示。讲解时,学生要注意心肺复苏的顺序,并思考在实施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是怎样进行的。最后,学生可在教师(或医生)的指导下,利用救护培训模拟人进行模拟练习。如果没有救护培训模拟人,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观看规范操作的视频,把动作要领讲解清楚。
在介绍出血和止血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血液、血管、血液循环、失血与健康的内容,再判断教材图4 34中的三种外出血情况,并思考怎样进行止血处理。学生分析、讨论后达成共识:静脉血管破裂出血时,要按住破裂血管的远心端;动脉血管出血时,要按住破裂血管的近心端;毛细血管出血时,可自行止血。至于如何操作,学生可观看一些规范操作的视频,然后教师(或医生)再请一位学生配合演示,边包扎边讲解。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分小组进行止血包扎练习。
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请学校医务室的医生、做医生的家长或社区红十字会的老师介绍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注意事项,如急救箱中各项物品的放置和用途,止血带和三角巾的使用方法等。
情境素材建议  详见电子资源
  1.怎样识别药物的批号和有效期
2.为什么要合理用药
3.家庭用药须知
4.中医三典故
“堂”——凡是历史悠久的中药店都称作“堂”,比如北京的同仁堂,长沙的九芝堂,宁波的寿仁堂,济南的宏剂堂,沈阳的天益堂,贵阳的同济堂,等等。这个典故为何而来呢 它出自名医张仲景。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其医术高明,深受百姓好评。汉献帝建安中期,他被调任长沙太守,当时这里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他很痛心,工作之余,就在他的“办公室”接诊病人,自称“坐堂医生”,以表示自己藐视功名、为民治病的决心。后人为了学习这位名医的高深品德,就沿用这个名称,一些行医者也把自己的中药店叫“某某堂”,意为像张仲景那样不计名利、救死扶伤。
“杏林”——相传三国名医董奉,隐居江西庐山期间,对众多慕名而来求医的百姓,从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要求被治愈者种植杏树作为纪念,患重病而被治愈者种五株,患轻病而被治愈者种一株。数年后,被他治愈者不计其数,种得杏树数十万株,蔚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读书看病,很是惬意。杏熟以后,来购买者一律不收钱,只用米交换。一担杏子换一担米,他得了米,就用这些米救济山上山下穷困百姓。董奉死后,庐山的百姓们非常怀念他,就把他的精湛医术和高深医德称之为“誉满杏林”。此后,那些类似董奉的医生也受到了此尊称,相沿至今,久传不衰。
“药葫芦”——许多人不明白一些正宗的中药店门前都挂着一个药葫芦是何意思 其实这也有一段来历:相传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有一天,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长安,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凡是来求医者,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喝了他的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便在许多地方传开了,后来一些行医者就以药葫芦作为中药店的标志,这一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
5.人工呼吸的方法
6.酒精中毒时怎么办
紧急处理六步骤:
①检查患者有无意识。
②患者无意识时,可让患者保持正确昏睡体位,并且开放气道,然后尽快送医。
③患者有意识时,可松开衣服,并盖上毛毯保温。
④患者想吐时,将其脸侧向一边。
⑤稳定后,可让患者喝少量的水(不可一口气喝下,否则会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急速上升)。
⑥送医治疗。
7.被狗咬伤时怎么办
紧急处理三步骤:
①仔细用水清洗被咬到的部位,再以纱布覆盖。
②若是被野狗咬伤的话,要注意其特征,以便通报。
③到医院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8.煤气中毒的预防及应急处理办法
背记本/默写卷  详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