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我们的旋律写作课分3个阶段:
1.写出具有可听性的旋律
2.让可听性的旋律有表情
3.让有表情的旋律不一般
今天讲这个!
3.写出不一般化的旋律
学习项目三 写出“不一般”的旋律
板块1:什么叫“一般化”
什么是“一般”?
什么是“一般化”的旋律呢?
就是太符合期待——全都落在“意料之中”!
“不一般化”就是,超出期待——制造一定的意外感。
让我们来回顾感受一下期待强度规则表……
一二四度期待强, 三度五度挺顺畅, 六七八度属意外, 九度以上很牵强。
“跟着感觉走”=跟着大二度、纯四度强期待进行。
纯一度
(同音)
大二度
小三度
大三度
纯五度
纯八度
小六度
大六度
小七度
大七度
九度以上
小二度:制造紧张
增四、减五度:制造动荡
纯四度
期待强度顺序:
强期待进行
稳定感、终止感
弱期待进行
发展感、运动感
意外进行
冲动感、推动感
对均拍点出现声音的期待——希望拍点上有音,
对二等分点出现声音的期待——希望一拍中二等分点上有音
在强拍上出现强期待音的效果:
上行大跳后的期待是什么?
恰好符合人们最自然的期待
强拍落在强期待音上。
上行大跳后的期待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看偏离最强期待音的效果……
可能你并不觉得舒服,但是可以“不一般”!
1.制造音高偏离
二、时间上的意外!
——节奏的期待:在拍点上错开均分节奏点
讨论,为什么流行歌曲,常常有很规整、严格的机械性的节奏伴奏型,
而旋律音却常常错开拍点!
找到流行歌通过切分节奏错开拍点的例子。
2.制造时间偏离
板块2:实战偏离“最强期待”
——延迟满足!
让你的旋律避免“一般化”:
1.使用意外进行——大的于五度音程。
结论:
1.使用意外进行——大于五度的音程。
让你的旋律避免“一般化”:
1.阻碍强期待实现——在强期待音出现前插入其它音,然后再到强期待音。
把这两个音改成其它音——偏离强期待。产生意外感。
板块3:使用高紧张度、不稳定音程
高紧张度音程在旋律中的作用
想一想,在讲期待强度时,缺少了什么音程?
小二度、增四、减五度!
他们在旋律中的意义是什么呢?
度数 半音数 音程名 协和性质
一度 0 纯一度 极端协和
二度 1 小二度 极不协和
2 大二度 不太协和
三度 3 小三度 比较协和
4 大三度 比较协和
四度 5 纯四度 非常协和
6 增四度 不太协和
五度 6 减五度 不太协和
7 纯五度 非常协和
六度 8 小六度 比较协和
9 大六度 比较协和
七度 10 小七度 不太协和
11 大七度 极不协和
八度 12 纯八度 极端协和
音程协和助记歌
一度、八度如一人,
纯四、纯五净又纯;
三度、六度很丰满,
增四、减五站不稳;
小二、大七很尖锐,
大二、小七有点紧;
协和、紧张都重要,
有张、有弛才动人。
高紧张度音程在旋律中的作用:
一、小二、大七增加紧张感
二、增四、减五增加动荡、不稳定性
——也增加紧张感
三、加强对主音更强的期待感
是否包含小二度上行,是否有连续三度进行是中西风格的分野点。
提醒:注意音乐风格的把控!
本节课教学实现目标
达标目标:
学生可以写出具有意外感(包含大跳,连续3个音以上的非二、四度进行),但总体进行自然顺畅的上、下两个乐句。
理想目标:
学生可以写出总体自然顺畅的,并在合适的地方给人意外感,体现起承转合结构的四个乐句,。
完美目标:
学生能够遵循内心的期待规律,写出超过8度音域,结构有呼应,自然流畅、可听、能唱,旋律与表现对象有准确的关系,能够让听者觉得表现准确,并且包含较强的期待张力(有多个意外感进行,与连续弱期待、意外感进行)。
班级原创音乐汇报会
歌曲创作实战:
写出既有可听性、也有表情性、还不一般的旋律:
一、先想好了表情性,设计旋律的走向、速度与节奏
二、确保可听性
三、安排必要的意外音。
特别强调的是:
作曲家在创作旋律的时是凭借自然的内心期待与真情实感的驱动!
而非理性的根据期待关系规律去找“音”,
培养真正的创作能力,应该是培养自然的内心期待感,
用音乐旋律表现的目标,去驱动内心的期待感的音高走向与节奏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