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本题考查早期国家的政治特征。妇好的行为体现出商代对战争(戎)和祭祀(祀)的重视,与“国之大事,在
祀与戎”的说法一致,故选B。材料不涉及“礼乐”,排除A。材料体现出商代祭祀对先祖的重视,但是也体现
出战争的重要性,C的表述不够全面,排除C。材料也不体现“天命”,排除D。
2.C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思想观念。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随葬品体现厚葬风格,反映“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
念,印证儒家“饰终”理念与孝道伦理。T型帛画则反映出魂魄二元观念、升天信仰,是先秦观念的延续。西汉
初年推崇的黄老之学,包含对长生、升仙的向往。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现体现出多重观念的融合趋势,故选
C。道家主张简葬,与马王堆汉墓实行的厚葬礼制不符合,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出等级性差异,排除B。神
权因素是影响西汉初年厚葬理念的重要因素,但不构成支配因素,“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反映出厚葬的核
心动力是“孝道”,排除D。
3.C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思想演变。据材料可知,魏晋儒学相较于以往更关注个人道德,这源于魏晋时期政
治动荡,传统儒学无力应对当下的信仰与道德危机,因此儒家学者希望通过对内在修养的重视,恢复社会秩
序,故选C。儒学的价值取向依然是追求道德,并未发生改变,排除A;玄学兴盛与崇尚空谈,都是这一时期重
视“内圣”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B;魏晋时期,儒学依然是政治统治思想,其政治地位并未动摇,排除D。
4.C本题考查唐代中央官制。材料表示唐朝基本不设置古代宰相之职,取而代之的是三省长官,三省长官皆
为宰相,这反映唐朝从古代的独相向群相转变,故选C。开元年间,盛世气象,皇权较强,出现了姚崇、宋璟等
名相,相权威胁皇权与史实不符,排除A;《唐六典》编纂、总结行政官制,并不足以说明三省六部制臻于完善、
《唐六典》颁行时法律儒家化程度加深,排除B、D。
5.B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经贸交流。宋代两广地区商贸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引入外来物种水果,水果种类增
多,又凭借交流使外界更熟悉其水果种类,故选B。水果种类增多主要是由于外来物种引入,与山区加速开发
不存在必然联系,排除A;当时农业技术尤其是水果种植技术没有飞跃进步,排除C;水果是农副产品,水果种
类的增多不代表农业的商品化程度加深,排除D。
6.A本题考查清朝的民族政策。清朝热河省在今河北、内蒙古,是蒙古族的聚居之地,乾隆皇帝表态有三重含
义,满蒙亲密是祖制,对蒙古诸部要有怀柔政策,同时又要展现自身军事实力,木兰围猎深层次目的是维系满
蒙关系,故选A。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监察御史的职能和官僚体系,排除B、C;虽然御史丛洞是汉族,但乾隆并
非因为他是汉人而批评他,排除D。
7.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读图可知该图所反映的是19世纪80年代的中法战争。这场战争清朝
虽然取得战场上的一定胜利,展现出军事近代化的初步成效,最后却“不败而败”,暴露出洋务运动局限性:仅
注重技术革新,忽视制度性变革,故选C。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排除A。“塞防海防”之争发
生在19世纪70年代,排除B。中法战争致使越南脱离与中国的藩属关系,而中国没有在这一过程中丧失领
土主权,排除D。
8.A本题考查在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传统与现代观念激烈碰撞,原有的政治一军事功能导向的城市规划受
到西方现代都市理念的冲击转型,现代机构的出现呼唤开放空间,故部分人士重新认识城市的功能定位,故选
A。社会舆论对政治决策有一定影响,不代表可以左右政策,排除B。材料不体现城市的自治传统,排除C。
材料也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排除D。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