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季新修订教材】统编语文三上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季新修订教材】统编语文三上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1 23: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睁、眨、瞪、瞅、怒、眶、呆、睹”8个生字并会写这8个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字词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读书交流会所需物品的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立志、坚持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在交流、回顾中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梳理与交流”教学
1.回顾导入。
(1)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快要结束了,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表达)
(2)教师小结:“带着问题默读”是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同学们平时是怎样默读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
2.教学“梳理与交流”。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梳理与交流”板块中三个小伙伴的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这三句话)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指三名学生回答)
伙伴一: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不要指读,也不要动唇,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伙伴二: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伙伴三:我会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课件显示交流的关键语句:
伙伴一: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不要指读,也不要动唇,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伙伴二: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伙伴三:我会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师总结:默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眼到”就是“认清每一个字”;
“心到”就是“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思考词句的意思,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手到”就是“边读边动笔,画出没读懂的地方,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说说你带着什么问题默读了课文,在默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自主交流。
师小结: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集中思想,提高阅读效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画出来,读完后再查字典或请教别人。有时候,为了不中断阅读过程,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暂时跳过去。
(4)阅读文本,延伸内化:
①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帽子的故事》,按照学到的方法进行默读。边读边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们必须都戴一顶新奇的帽子来上学?
帽子的故事
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所以一如既往,活泼快乐。但因为大剂量的化疗,她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头顶。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娜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同学郑重地宣布:“同学们,我们的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戴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
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每一个同学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毫不起眼了。所以,谁也没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笑了起来。
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记了自己头上戴着帽子……
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位富有爱心的女教师的小小举措,化解的只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尴尬,但意义之大已超过了伟人的功绩。
②引导学生认真默读、思考,圈画字词,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想办法认识生字、理解词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别人弄清楚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③引导学生交流、体悟文本内容、情感等。
预设: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使安娜不会因为只有自己戴着帽子来上课,被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而感到尴尬和痛苦。
二、“识字加油站”教学
1.猜谜识“目”字。
(1)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学生猜谜底:眼睛)
(2)课件出示“目”字的演变过程(学生认真观察“目”字的演变过程):
2.认读“睁、眨、瞪、瞅、眶、睹”,举一反三:根据形声字的规律猜测“瞧”的读音。
3.认读“眨眼、眼眶、怒目圆睁、目瞪口呆、耳闻目睹”5个词。
(1)看图读词,圈出含有“目”的汉字。
(2)用演一演、指一指、拆一拆的方法理解词义。
①演一演:“眨眼”“怒目圆睁”“目瞪口呆”。强调“怒目圆睁”表现了生气时的神态,认读“怒”;“目瞪口呆”表现了惊讶时的神态,认读“呆”。可结合语境,用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
妈妈看到弟弟把刚买的颜料洒得满地都是,顿时怒目圆睁,大声说:“怎么又这么不小心!”
故事里的大老虎看到狐狸竟敢骗自己,气得怒目圆睁,爪子用力拍打着地面,吓得周围的小动物都躲了起来。
课堂上,小明突然用橡皮泥捏出了一只和课本插图一模一样的小兔子,全班同学都目瞪口呆,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
故事里的小蚂蚁居然能搬动比自己大十倍的面包屑,我捧着书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小小的蚂蚁有这么大的力气。
②指一指:“眼眶”的位置。你还能找出哪些含有“目”的双音节词?(眼睛、眯眼)
③拆一拆:“闻”的字义是听见,“睹”的字义是看见,“耳闻目睹”的意思就是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4.指导书写“睁、眨、瞪、瞅、怒、眶、呆、睹”。
5.拓展运用。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含有“目”的汉字,同时试着根据对偏旁的理解来理解字义(睛、盯、眉、睡),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2)(课件出示相关语境)学生在语境中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
目瞪口呆 目不转睛 耳闻目睹
他开始表演魔术了,我( )地盯着他手中的茶壶,一下也不敢开小差。那神奇的茶壶里一会儿倒出了红酒,一会儿倒出了奶茶,最后还倒出了豆浆,真让我们( )。如果不是( )了这一切,我是绝不会相信的。
三、“词句段运用”教学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不过很多外国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们觉得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恐怕就是汉语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汉字难读、汉字非常难写)
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汉字的发音及字形不好掌握,很多时候,看上去差不多的字词或句子,表达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播放《20秒解锁多重“意思”》《留学生学汉语直呼太难了》视频。
(2)(课件出示三个词语“陆续、继续、连续”)引导学生齐读词语,回顾《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的学习,根据对它们的理解说说三个词语的意思。
(3)看微课视频,了解“陆续、继续、连续”的意思。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有先有后,不是一下子都来。
继续:停下之后,接着往下做;延长下去;不间断。
连续:一个接一个,中间没断开。
简单记:有先有后用“陆续”,停下再做用“继续”,没断过用“连续”。
2.教学“陆续、继续、连续”的运用。
(1)质疑引入:“陆续、继续、连续”这三个词语能相互替换吗?
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三个句子:
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引导学生说说能否将三个词语互换位置(不能),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预设:
第一句话中并不是所有伤员一个接一个地被抬下来,而是有先有后,中间间隔时间还会有长有短,所以用“陆续”更合适。
第二句话中,白求恩在做手术时被师卫生部长打断了,之后又接着做手术,所以只能用“继续”。
第三句话强调了白求恩在手术台旁工作的无间断性,所以只能用“连续”,换成别的词语句意就不准确了。
(2)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词语练写句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他们注意三个词语所表示的意思不完全相同。
(3)指名朗读句子,师生共同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准确运用词语,同时引导学生将句子的意思表述清楚。
3.教学分类整理读书交流会的准备清单。
(1)情境导入:同学们,本学期我们一起读了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三本童话书——《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下周我们社区要召开一个读书交流会,邀请你去当志愿者,那么你需要提前准备什么物品呢?(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清单:
(3)按照清单上的分类,我们一起来填写物品吧。(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项目,组内交流,共同完成清单,再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书籍:这个根据社区需要确定,写具体的书籍名称即可
文具:白纸、笔、笔记本、签到册
设备:话筒、音箱、投影仪、桌椅、相机、灯光
(4)除了以上分类的物品,还需要准备什么呢?(预设:传单、邀请函、发言稿、食物等。)
四、“日积月累”教学
1.过渡:立志是成功的起点,坚持是成功的阶梯,意志坚强的人,终能抵达理想的彼岸。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习几则关于立志、坚持的名言吧!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三句名言)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句子,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读准朗读停顿,重点指导读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学生齐读句子。
4.再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提醒学生可以联系本册的课文,说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立志、并为之坚持奋斗的。
课件出示名言及其释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释义: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遥远。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释义: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也不会通达;言语不诚信的人,做事也不会有结果。指明意志不坚强或言语不诚信的人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拿刀刻东西,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比喻坚持不懈,才会学有所成。
5.引导学生结合阅读经验(读过的文章)、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名言的含义。
学生自由交流。
互动提问:
当你学骑自行车摔了好几次,想放弃时,该想起哪句名言?(答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当你答应同学的事没做到,同学不开心时,该想起哪句名言?(答案: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古文的韵味。
7.引导学生试着背诵。指名背诵展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学生齐背。
8.练习默写。
9.生活小约定:
从今天起,我们试着做“三小达人”——
①坚持完成小目标(对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②说到的事一定做(对应“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③遇到困难不退缩(对应“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