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内能》提升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秋-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内能》提升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16:50:4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内能》提升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5九上·清新期末)清远市飞来湖是清远环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能较好地调节气候,是因为水的(  )
A.内能较大 B.比热容较大 C.密度较小 D.粘性较小
2.(2025九上·荔湾期末)如图1为真空罩装置,图2表示真空罩模型中未抽气前气体分子的分布情况(“o”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泵抽出部分气体后,真空罩内气体分子的分布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3.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
A.摩擦力 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 D.大气压力
4.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就能使它们结合在一起,而两块打碎了的玻璃即使用很大的力也很难将它们拼合起来,其原因是(  ).
A.铅的分子之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玻璃分子之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块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中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6.(2016九·靖远月考)下列现象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A.黄沙漫天 B.花香四溢 C.尘土飞扬 D.大雪纷飞
7.一保温筒内盛有 的水,把水蒸气缓缓地通入筒中.在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和水蒸气混合后共同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
A. B.
C. D.
8.(2024九上·沿河期中)如图是《天工开物》中记录的铸造铜钟的过程,大致分为“制模—熔炼—浇铸—脱模—打磨”五个步骤,关于熔炼(使铜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热值不断减小 B.铜的内能不断增加
C.铜所含热量不断增加 D.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9.南极“万年冰”中含有很多压缩气泡,科考队员取一小块放入盛有酒的杯中,冰块会在酒面上漂来漂去.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冰块熔化,气泡破裂,使冰块漂来漂去
B.冰块吸热,内能增加,使冰块漂来漂去
C.冰块熔化,气泡破裂,气泡的内能减少
D.冰块吸热,酒水放热,酒水的内能减少
10.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口冒出“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加热使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小叶轮的转动说明永动机是可以实现的
D.水的内能转化为小叶轮的机械能,小叶轮转动
11.(2023九上·蓬江期末)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块的铁块,可能不具有内能
B.铝块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它们的内能可能不同
12.一般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量与两个物体的温差成正比.冬天北方比较冷,房间内都有供暖系统.如果室外温度为-20℃,则室内温度为18℃;如果室外温度为-30℃,则室内温度为12℃.那么,房间暖气管的温度为 (  )
A.75℃ B.70℃ C.65℃ D.60℃
13.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球,甲球放在桌面上,乙球悬挂在绳上,使它们吸收热量从同样初温度升高相同温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两球吸收的热量相等 B.甲球吸收的热量比乙球的多
C.甲球吸收的热量比乙球的少 D.以上情形都有可能
14.有两只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A球和金属B 球,先将A 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降低了3℃;把A 球取出,再将B球放这个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又降低了3℃,则A 球和B 球的比热容大小关系为 (  )
A.A球的比热容大 B.B球的比热容大
C.两球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确定
15.冷水质量为m,吸收一定热量后温度由t1升高到t,另有质量为2m的热水,放出同样热量后温度也降到t,则该热水原来的温度是 (  )
A. B. C. D.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5九上·江海期末)2024年10月30日凌展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原因是液态氢的   (选填“比热容”或“热值”)大。燃料燃烧时,把燃料的   能转化为内能,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对火箭做功,燃气的内能会    (选填“增大”“减小”成“不变”).
17.(2025九上·江海期末)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   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药汤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18.(2025九上·普宁期末)糖画是我国一项传统手工技艺,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人在远处就能闻到香甜的气味,这说明分子在   ;糖汁变成糖画的过程中,糖分子之间的间隙    (选填“变小”“变大”“不变”)。
19.(2025九上·武威期末)我国北方地区楼房中的“地暖”用水作为介质,利用了水的   的特性。若“地暖”管道中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为   J。
20.(2025九上·白银期末)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时,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入相同的易拉罐中,用相同的热源和方法加热,则单位时间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如图所示,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b是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1.洗澡时将11℃的冷水与66℃的热水充分混合成550kg、36℃的温水,在混合的过程中有 的热量损失掉了,则所用冷水为   kg,所用热水为   kg.
22.(2024九上·仁寿月考) 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炸串店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大家对油炸食物的关注。炸串是利用了   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   比水的高。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提供的能量约为,在1标准大气压下,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45℃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   ℃。[]
23.(2024九上·渝中月考)如图所示是食品级不锈钢速冻"冰块”,冷冻后直接放入饮料中可以迅速给饮料降温,由于其清洗方便,制冷迅速,可循环使用以及不会熔化稀释饮料口感等优点深受客户喜爱。将1颗质量为 50g 的不锈钢“冰块”从-10℃的冷冻室取出后立即放入一杯25℃的水中,热平衡后,水温下降了5℃。不考虑热传递过程的热损失,c不锈=0.42×103J/(kg℃),则杯中水的质量是   g;又向水中放入一块完全相同的不锈钢“冰块”,热平衡后杯中水的温度为   ℃。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4.(2025九上·普宁期末)小明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
实验二:“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1)实验一,甲、乙虚线中应选择的器材是   (选填“A或“B”)和   (选填“C”或“D”),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   来反映。小明设计了两个方案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性质,方案一: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方案二: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你认为   (选填“方案一”、“方案二”或“两方案都”)可行;
(2)实验二,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实验前,应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若实验过程中燃料还未燃尽时,某一烧杯内水就沸腾了,此时小明立即在该烧杯中添加了少量水继续实验,直至燃料燃尽后测量水温;这样操作是否可行    ,理由是   。
25.(2025九上·武威期末)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放入初温相同的蜡(A)、冰(B)两种物质碎块,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加热:
(1)开始实验后,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某一时刻B物质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搅拌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可知B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加热到第6min时,B物质所处的状态是   ;
(3)试管B中的固体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B中的液体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4)已知两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关系为:,由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其质量关系为:   。
26.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1)用放大镜观察素描炭笔的笔迹,观察到微小的颗粒;麦粒碾成面粉,面粉揉成面团……大量类似事实,为我们想象物质的结构模型提供了依据,终于认识到:   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向冷、热不同的清水中各滴一滴墨水.观察到墨水扩散的快慢不一样……大量类似现象使我们推想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2)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推理性结论: .推理依据:   
(3)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
在图中,甲杯中水量较少,乙、丙、丁杯的水量相同.根据问题(2)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①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   .
②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   .
27.(2024九上·西城期末)小林想通过实验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他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带保温层的电热杯两个、探针式电子温度计两支,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   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完全相同的两个电热杯中,盖好杯盖,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55℃。
(2)将初温均为20℃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铜块,分别放入两只电热杯,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电热杯的盖子。
(3)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种液体的温度,A液体的温度为50℃,B液体的温度为48℃。
(4)请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放在液体   中的铜块吸收的热量较多,液体   的比热容较大。(选填“A”或“B”)
28.(2024九上·龙文期末)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另一个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关于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的说法中,不必要的是____
A.食用油和水的质量相等 B.两套装置中的烧杯相同
C.两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 D.两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相等
(3)实验中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   (水或食用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4)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水或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29.(2025九上·武威期末)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质量为2kg的金属块,被加热到500℃后,立即投入质量为1kg,温度为20℃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最终水的温度升高了。,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金属块的比热容。
30.(2024九上·石林月考)一壶体积为2L,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70℃[已知ρ水=1.0×103kg/m3,c水=4.2×103J/(kg·℃)]。求:
(1)水的质量是多少kg;
(2)水吸收的热量;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末温。
31.(2024九上·成都开学考)由于天气寒冷,吃早饭时妈妈要用热水给小明加热250g瓶装牛奶,如图所示,要使这瓶牛奶的温度由10℃最终升高到50℃,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牛奶的比热容为 2.1×103J/(kg·℃),不计热量损失,求:
(1)牛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妈妈至少需要60℃的热水多少千克
(3)若小明家燃气灶放出热量的25%被水吸收,那么,妈妈将质量为 1kg. 温度为10℃的水加热到60℃.需清耗多少千克燃气 (燃气的热值为4.2×107J/kg)
32.(2024九上·仁寿月考) 实验测得0.5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为[]。假设这种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像(如图)解答下列问题:
(1)求在最初的2min内物质吸收的热量;
(2)求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土壤、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故能有效调节气候。
故选B。
【分析】 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很小,具有流动性。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真空罩内的气体减少,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充满整个真空罩内,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气体减少时,分子间距变大,分布在整个空间。
3.【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解: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4.【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是因为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发生作用的距离很小;打碎的玻璃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作用距离,因此打碎的玻璃不易粘在一起,这并不能说明是分子之间没有引力的作用。
故选:C。
【分析】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5.【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解:A、由题意可知,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
B、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不合理;
C、图丙中,瓶子水平放置,抽开隔板,气体可以自由运动,互相进入对方,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与甲相比,仍不够典型。
D、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是甲图,最不合理的是乙图。
故选:B。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黄沙漫天是物质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A不正确.
B、花香四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在运动.故B正确.
C、尘土飞扬是物质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C不正确.
D、大雪纷飞也是物质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不正确.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水蒸气缓缓地通入水中,水的温度升高,直到达到水的沸点,温度不再变化,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二者温度相等,热传递停止。
8.【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燃料的热值;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烧情况无关,熔炼过程中,燃料的热值不变,故A错误;
B.熔炼过程中,铜吸收热量,内能不断增加,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所含热量”“具有热量”,故C错误;
D.熔炼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没有发生的转化,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烧情况无关;
(2)物体从外界吸热,内能增大;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描述了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
9.【答案】B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解:冰块温度低,酒的温度高,冰块吸热,内能增加,酒水放热,内能减少,冰块的气泡破裂,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在气泡对空气施力的同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对冰块施加反作用力,使冰块获得部分机械能,在酒面上飘来飘去。
故选:B。
【分析】 热传递是指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10.【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解:A、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加热使水升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B错误;
C、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可能实现的,故C错误;
D、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这种内能传递给水,水沸腾汽化为水蒸气,高温的水蒸气可以驱动叶轮转动,水蒸气自身的温度会降低,内能会减少,转化成了叶轮的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3)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答题;
(4)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成水的内能,高温的水蒸气推动叶轮转动,说明内能转化成了叶轮的动能。
11.【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铝块的内能增加,可能是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外界对其做功,故B错误;
C.冰块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其内能增加,故C错误;
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由于质量未知,所以它们的内能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2.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
12.【答案】A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题述单位时间内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量与两个物体的温差成正比,Q=kΔt,设房间暖气管的温度为t,则有 ,联立两式,解得t=75℃,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热传递的热量和温度差的正比关系,结合室外和室内温度,计算暖气管的温度。
13.【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
【解析】【解答】两球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比热容相同,根据Q=cmΔt,两球吸热相同,
但两球受热后,体积都要膨胀,甲球因放在不导热的桌面上,受热膨胀后,球的重心升高,要克服重力做功而耗费一部分能量,用来提高球体温度的能量就减少了一些,即甲球吸热后内能的增量就减少了一些;
乙球情况刚好与甲球相反,乙球重心的下降引起乙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重力对乙球做了功,所以乙球内能的增量要大于供给的热量;而两球因膨胀的做功情况是几乎相同的,所以Δt甲<Δt乙,要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球吸收的热量要多一些,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Q=cmΔt,判断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根据体积膨胀时,若对外做功,则消耗能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结合做功时能量转化方向,判断物体吸收的热量不同。
14.【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先后将A,B两球投入同一杯水中,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水放出的热量相同,则 A,B两球吸收的热量相同,而B球比A 球少升高了Δt,即B球的末温度低;可知,质量相同的A,B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B球升高的温度少,B球的比热容大,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B两球先后投入到同一杯水中,AB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两次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两球吸收的热量相同;而AB两球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后,B球的末温比A球的末温低3℃,可知,质量相同的AB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B球升高的温度少,B球的比热容大。
15.【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 ,解得 ,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冷水吸收的热量和热水放出的热量相等,根据热量的计算冷水吸收的热量和热水放出的热量的表达式,并计算温度。
16.【答案】热值;化学;减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
【解析】【解答】(1)火箭一般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与其它燃料相比,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态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2)燃料燃烧时,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燃气;
(3)燃气对火箭做功,将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使得火箭的机械能增大,燃气的内能减小。
故答案为:热值;化学;减小。
【分析】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与其它燃料相比,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态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燃料燃烧时,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机工作过程能量转化。
17.【答案】扩散;剧烈;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在分子间斥力作用下, 药汤很难被压缩。
故答案为:扩散;剧烈;引力。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18.【答案】增加;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小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 (1)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2)人在远处就能闻到香甜的气味属于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糖汁变成糖画的过程中,发生凝固,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
【分析】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间隙解答。
19.【答案】比热容大;2.1×106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水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冬天暖气供暖用水作为工作物质。
根据热量计算公式计算50kg的水温度降低10℃,放出的热量为

【分析】1、比热容的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用水做冷却剂;
2、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20.【答案】相同;水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用相同的热源和方法加热,保证单位时间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的相同。相同时间图像a的温度变化大,由公式Q吸=cmΔt可知,a的比热容较小,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所以a是水的图像,b是沙子的图像。
【分析】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Δt,所以吸收或者释放相同的热量,水比热容大,温度变化低,应用:冷水降温、温水保温。
21.【答案】290;260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热水的质量为 m1,
则冷水的质量 ,
热水放出的热量 ②,
冷水吸收的热量 ③,
因为Q损失=2.31×106J ④,所以 ⑤,
将①②③④式,代入⑤式,解得:
故答案为:290;260.
【分析】设热水的质量为m,则冷水的质量为550kg-m,已知热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放热公式求热水放出的热量;又知道冷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求冷水吸收的热量;
因为在混合的过程中有2.31×106J的热量损失掉了,热水放出的热量减去损失的热量就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据此可求所用热水和冷水的质量。
22.【答案】热传递;沸点;60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热量从油到食物,故炸串是利用了热传递使内能增加;
2、油炸食物比水煮熟的快,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3、热量为1.26×106J,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45℃的水吸收,根据。
【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油的沸点比水的高;
3、利用比热容的变形公式求解。
23.【答案】30;15.7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热平衡后,水和不锈钢的温度为t=25℃-5℃=20℃,不锈钢吸收热量:
水放出热量:Q放=Q吸=630J,由,水的质量:
(2)此时,假设热平衡后,水的温度为t',不锈钢吸收热量:
水放出热量:
根据Q'放=Q'吸,即
解得:t'≈15.7℃。
故答案为:30;15.7。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水和不锈钢热平衡后的温度,根据 求出不锈钢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损失,水放出的热量等于不锈钢吸收的热量,根据求出水的质量;
(2)假设最终水的温度为t’,根据表示出不锈钢吸收的热量和水放出的热量,根据热平衡方程求出水的温度。
24.【答案】(1)B;C;加热时间;两方案都
(2)质量;不可行;没有控制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相等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中,应控制液体的种类不同,液体的质量相同,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甲、乙虚线中应选择的器材是B和C。
由于实验中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中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一可行;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越多,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所以通过比较加热的时间,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二可行,故两方案都可行。
(2)实验中,利用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来反映燃料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和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有关,所以,应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
由于实验中,为了判断物质吸热多少,要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所以某一烧杯内水沸腾了,立即在该烧杯中添加少量水继续实验,则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不相等,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这样操作不可行。
【分析】(1) 探究“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情况”,需要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燃烧相同的燃料(根据转换法,确保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液体升高的温度;
(2)为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的放热能力,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液体升温越高,则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
25.【答案】(1)36;受热均匀
(2)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
(3)不会
(4)>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沸腾及沸腾条件;比热容
【解析】【解答】(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36℃。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目的是使其受热均匀。
(2)由图像可知,B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属于熔化过程,所以B物质是晶体,对B加热到第6min时,物质正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3)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的温度也会逐渐达到沸点,二者的温度相同,不能通过热传递传递热量,所以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4)同一热源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AB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到第4min,B物质温度升高的较多,即,由可知,,又因为,所以。
【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3、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原理为Q=cmΔt,要保证除了液体的材料不同,质量、初温、加热时间相同。
(1)[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上表面与温度计0刻度线上方第36条刻度线对齐,所以读数为36℃。
[2]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可以使实验中的A、B两种物质均匀受热,所对A、B物质使用搅拌棒搅拌的目的是使其受热均匀。
(2)[1]由图像可知,有一段时间内,B的温度保持不变,该过程为物质B的熔化过程,所以B物质是晶体,B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对B加热到第6min时,物质正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3)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的温度也会逐渐达到沸点,但是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无法持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4)依据题意可知,同一热源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也相同;AB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升高的温度与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有关,由图乙可知,加热到第4min,B物质温度升高的较多,即,由可知,,又因为,所以。
26.【答案】(1)物质(或物体);温度
(2)质量;质量越大,物体内能越大
(3)丁;丁杯的水量比甲杯多,与乙、丙杯相同,且温度最高;甲、乙;甲杯的水量比乙杯少,但温度比乙杯高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解答】解:(1)物质(或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可得的推理性结论是: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推理性依据是:质量影响分子的个数,相同条件下,质量大,分子个数多,内能大;
如:温度相同的10kg的水比1kg的水含有的分子个数多,具有的内能大。
(3)在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所以,①丁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丁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
②甲乙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甲的质量小,温度高。乙的质量大,温度低。
答案为:
(1)物质;温度;
(2)质量;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3)①丁;丁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②甲、乙;甲杯的水量比乙杯少,但温度比乙杯高。
【分析】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有关,质量影响分子的个数,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度,
根据内能的定义,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之间的关系。
27.【答案】质量;A;A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两液体的质量相等;
(4)第2空,A液体温度降为50℃,则A液体则铜块的末温为50℃,B液体温度降为48℃,则B液体中铜块的末温为48℃,铜块的初温相同,根据Q吸=cmΔt可知A液体中铜块吸收的热量较多,则A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第3空,即cAmΔtA>cBmΔtB,代入数据可得cAm(55℃-50℃)>cBm(55℃-48℃),整理可得,所以A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故答案为:(1)质量;(4)A;A。
【分析】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两液体的质量相等;由题意可知A液体的温度,即A液中则铜块的末温,由题意可知B液体中铜块的末温,铜块的初温相同,根据Q吸=cmΔt可知哪种液体中铜块吸收的热量较多,则哪种液体放出的热量多;%0D%0A根据Q吸=cmΔt列不等式,代入数据可比较两液体的比热容大小。%0D%0A【解答】解:%0D%0A
28.【答案】(1)B
(2)D
(3)水
(4)等于;水
【知识点】比热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组装实验器材时要从下到上,所以 先调整固定 B位置,故该空填“B”;
(2)关于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的说法中,控制食用油和水的质量相等、两套装置中的烧杯相同、两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即可,没有必要控制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相同。故该题选D;
(3) 实验中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 ,由表格可知加热相同时间6分钟,水从20℃升温到45℃,食用油从20℃升温到68℃,水温度变化小吸收的热量多,故该空填“水”;
(4)不考虑热量损失,相同热源,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是同样多的,故第1空填“等于”;由表格可知加热相同时间6分钟,水从20℃升温到45℃,食用油从20℃升温到68℃,水温度变化小吸收的热量多, 吸热能力较强 ,故第2空填“水”。
【分析】(1)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组装实验器材,先调整固定 B 位置。
(2)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如食用油和水的质量、两套装置中的烧杯、两酒精灯的火焰大小。
(3)观察实验中食用油和水的升温情况,根据表格数据得出水的温度变化小,吸收的热量多。
(4)不考虑热量损失时,比较相同热源、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以及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29.【答案】(1)解:水吸收的热量为
(2)解:不计热量损失,则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为,则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不计热量损失,则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为。结合计算金属块的比热容。
(1)水吸收的热量为
(2)不计热量损失,则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为
则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30.【答案】解:(1)水的质量是
(2)水吸收的热量为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末温为
答:(1)水的质量是;
(2)水吸收的热量为;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末温为。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
(2)根据Q=cm 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根据,计算温度差,结合初温,计算末温。
31.【答案】(1)解:牛奶吸收的热量
Q吸=c1m1(t-t01)
=2.1×103 J/(kg.℃)x0.25kgx(50℃-10℃)
=2.1×104J;
(2)解:由题知水放出的热量Q放=Q吸=2.1×104J,
由Q放=cm(t0-t)得:
=0.5kg
(3)解: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 m3( t3-t03)=4.2x103J / (kg·℃) x1kgx (60℃-10℃)=2.1×10 5J;
由得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由Q放=mq可得,需要燃气的质量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1)在加热过程中,知道牛奶的质量、比热容、初温和末温,利用公式Q吸=cm(t-t0)求牛奶吸收的热量;
(2) 水放出的热量Q放=Q吸,知道水的初温和未温、比热容,利用Q放=cm(t0-t)算出水的质量;
(3) 知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未温,利用公式Q吸=cm(t-t0)求水吸收的热量;
利用效率公式,求出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再利用Q放=mq 计算需要燃气的质量。
32.【答案】(1)解 :已知质量为0.5kg,比热容是2.1x103J/(kg·C),根据比热容的变形公式Q=cm△t=2.1x103/(kg·℃)x0.5kgx(0℃-20℃)=2.1x104J。
(2)解:该物质的吸热功率:,
由图象可知,10min~12min内物质处于液体,在t'=2min=120s内,物体温度升高Δt2=10℃,
因吸热功率恒定不变
所以,吸收的热量为:
Q吸'=Pt'=175Wx120s=2.1x104J.
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1)根据比热容的变形公式Q=cm进行计算;
(2)知道吸热时间,可利用公式P=求出吸热功率;由图象可知,10min~12min内物质处于液体,由于吸热功率恒定不变,根据Q=Pt可求出这一段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物体质量不变,又知道物体的温度的变化,然后利用公式求出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内能》提升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5九上·清新期末)清远市飞来湖是清远环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能较好地调节气候,是因为水的(  )
A.内能较大 B.比热容较大 C.密度较小 D.粘性较小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土壤、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故能有效调节气候。
故选B。
【分析】 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2.(2025九上·荔湾期末)如图1为真空罩装置,图2表示真空罩模型中未抽气前气体分子的分布情况(“o”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泵抽出部分气体后,真空罩内气体分子的分布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很小,具有流动性。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真空罩内的气体减少,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充满整个真空罩内,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气体减少时,分子间距变大,分布在整个空间。
3.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
A.摩擦力 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 D.大气压力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解: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4.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就能使它们结合在一起,而两块打碎了的玻璃即使用很大的力也很难将它们拼合起来,其原因是(  ).
A.铅的分子之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玻璃分子之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块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是因为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发生作用的距离很小;打碎的玻璃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作用距离,因此打碎的玻璃不易粘在一起,这并不能说明是分子之间没有引力的作用。
故选:C。
【分析】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5.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中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解:A、由题意可知,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
B、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不合理;
C、图丙中,瓶子水平放置,抽开隔板,气体可以自由运动,互相进入对方,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与甲相比,仍不够典型。
D、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是甲图,最不合理的是乙图。
故选:B。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2016九·靖远月考)下列现象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A.黄沙漫天 B.花香四溢 C.尘土飞扬 D.大雪纷飞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黄沙漫天是物质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A不正确.
B、花香四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在运动.故B正确.
C、尘土飞扬是物质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C不正确.
D、大雪纷飞也是物质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不正确.
故选B.
7.一保温筒内盛有 的水,把水蒸气缓缓地通入筒中.在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和水蒸气混合后共同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水蒸气缓缓地通入水中,水的温度升高,直到达到水的沸点,温度不再变化,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二者温度相等,热传递停止。
8.(2024九上·沿河期中)如图是《天工开物》中记录的铸造铜钟的过程,大致分为“制模—熔炼—浇铸—脱模—打磨”五个步骤,关于熔炼(使铜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热值不断减小 B.铜的内能不断增加
C.铜所含热量不断增加 D.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燃料的热值;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烧情况无关,熔炼过程中,燃料的热值不变,故A错误;
B.熔炼过程中,铜吸收热量,内能不断增加,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所含热量”“具有热量”,故C错误;
D.熔炼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没有发生的转化,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烧情况无关;
(2)物体从外界吸热,内能增大;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描述了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
9.南极“万年冰”中含有很多压缩气泡,科考队员取一小块放入盛有酒的杯中,冰块会在酒面上漂来漂去.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冰块熔化,气泡破裂,使冰块漂来漂去
B.冰块吸热,内能增加,使冰块漂来漂去
C.冰块熔化,气泡破裂,气泡的内能减少
D.冰块吸热,酒水放热,酒水的内能减少
【答案】B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解:冰块温度低,酒的温度高,冰块吸热,内能增加,酒水放热,内能减少,冰块的气泡破裂,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在气泡对空气施力的同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对冰块施加反作用力,使冰块获得部分机械能,在酒面上飘来飘去。
故选:B。
【分析】 热传递是指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10.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口冒出“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加热使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小叶轮的转动说明永动机是可以实现的
D.水的内能转化为小叶轮的机械能,小叶轮转动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解:A、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加热使水升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B错误;
C、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可能实现的,故C错误;
D、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这种内能传递给水,水沸腾汽化为水蒸气,高温的水蒸气可以驱动叶轮转动,水蒸气自身的温度会降低,内能会减少,转化成了叶轮的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3)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答题;
(4)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成水的内能,高温的水蒸气推动叶轮转动,说明内能转化成了叶轮的动能。
11.(2023九上·蓬江期末)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块的铁块,可能不具有内能
B.铝块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它们的内能可能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铝块的内能增加,可能是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外界对其做功,故B错误;
C.冰块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其内能增加,故C错误;
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由于质量未知,所以它们的内能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2.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
12.一般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量与两个物体的温差成正比.冬天北方比较冷,房间内都有供暖系统.如果室外温度为-20℃,则室内温度为18℃;如果室外温度为-30℃,则室内温度为12℃.那么,房间暖气管的温度为 (  )
A.75℃ B.70℃ C.65℃ D.60℃
【答案】A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题述单位时间内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量与两个物体的温差成正比,Q=kΔt,设房间暖气管的温度为t,则有 ,联立两式,解得t=75℃,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热传递的热量和温度差的正比关系,结合室外和室内温度,计算暖气管的温度。
13.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球,甲球放在桌面上,乙球悬挂在绳上,使它们吸收热量从同样初温度升高相同温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两球吸收的热量相等 B.甲球吸收的热量比乙球的多
C.甲球吸收的热量比乙球的少 D.以上情形都有可能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
【解析】【解答】两球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比热容相同,根据Q=cmΔt,两球吸热相同,
但两球受热后,体积都要膨胀,甲球因放在不导热的桌面上,受热膨胀后,球的重心升高,要克服重力做功而耗费一部分能量,用来提高球体温度的能量就减少了一些,即甲球吸热后内能的增量就减少了一些;
乙球情况刚好与甲球相反,乙球重心的下降引起乙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重力对乙球做了功,所以乙球内能的增量要大于供给的热量;而两球因膨胀的做功情况是几乎相同的,所以Δt甲<Δt乙,要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球吸收的热量要多一些,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Q=cmΔt,判断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根据体积膨胀时,若对外做功,则消耗能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结合做功时能量转化方向,判断物体吸收的热量不同。
14.有两只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A球和金属B 球,先将A 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降低了3℃;把A 球取出,再将B球放这个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又降低了3℃,则A 球和B 球的比热容大小关系为 (  )
A.A球的比热容大 B.B球的比热容大
C.两球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先后将A,B两球投入同一杯水中,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水放出的热量相同,则 A,B两球吸收的热量相同,而B球比A 球少升高了Δt,即B球的末温度低;可知,质量相同的A,B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B球升高的温度少,B球的比热容大,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B两球先后投入到同一杯水中,AB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两次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两球吸收的热量相同;而AB两球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后,B球的末温比A球的末温低3℃,可知,质量相同的AB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B球升高的温度少,B球的比热容大。
15.冷水质量为m,吸收一定热量后温度由t1升高到t,另有质量为2m的热水,放出同样热量后温度也降到t,则该热水原来的温度是 (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 ,解得 ,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冷水吸收的热量和热水放出的热量相等,根据热量的计算冷水吸收的热量和热水放出的热量的表达式,并计算温度。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5九上·江海期末)2024年10月30日凌展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原因是液态氢的   (选填“比热容”或“热值”)大。燃料燃烧时,把燃料的   能转化为内能,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对火箭做功,燃气的内能会    (选填“增大”“减小”成“不变”).
【答案】热值;化学;减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
【解析】【解答】(1)火箭一般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与其它燃料相比,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态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2)燃料燃烧时,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燃气;
(3)燃气对火箭做功,将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使得火箭的机械能增大,燃气的内能减小。
故答案为:热值;化学;减小。
【分析】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与其它燃料相比,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态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燃料燃烧时,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机工作过程能量转化。
17.(2025九上·江海期末)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   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药汤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答案】扩散;剧烈;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在分子间斥力作用下, 药汤很难被压缩。
故答案为:扩散;剧烈;引力。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18.(2025九上·普宁期末)糖画是我国一项传统手工技艺,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人在远处就能闻到香甜的气味,这说明分子在   ;糖汁变成糖画的过程中,糖分子之间的间隙    (选填“变小”“变大”“不变”)。
【答案】增加;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小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 (1)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2)人在远处就能闻到香甜的气味属于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糖汁变成糖画的过程中,发生凝固,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
【分析】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间隙解答。
19.(2025九上·武威期末)我国北方地区楼房中的“地暖”用水作为介质,利用了水的   的特性。若“地暖”管道中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为   J。
【答案】比热容大;2.1×106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水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冬天暖气供暖用水作为工作物质。
根据热量计算公式计算50kg的水温度降低10℃,放出的热量为

【分析】1、比热容的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用水做冷却剂;
2、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20.(2025九上·白银期末)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时,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入相同的易拉罐中,用相同的热源和方法加热,则单位时间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如图所示,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b是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答案】相同;水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用相同的热源和方法加热,保证单位时间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的相同。相同时间图像a的温度变化大,由公式Q吸=cmΔt可知,a的比热容较小,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所以a是水的图像,b是沙子的图像。
【分析】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Δt,所以吸收或者释放相同的热量,水比热容大,温度变化低,应用:冷水降温、温水保温。
21.洗澡时将11℃的冷水与66℃的热水充分混合成550kg、36℃的温水,在混合的过程中有 的热量损失掉了,则所用冷水为   kg,所用热水为   kg.
【答案】290;260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热水的质量为 m1,
则冷水的质量 ,
热水放出的热量 ②,
冷水吸收的热量 ③,
因为Q损失=2.31×106J ④,所以 ⑤,
将①②③④式,代入⑤式,解得:
故答案为:290;260.
【分析】设热水的质量为m,则冷水的质量为550kg-m,已知热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放热公式求热水放出的热量;又知道冷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求冷水吸收的热量;
因为在混合的过程中有2.31×106J的热量损失掉了,热水放出的热量减去损失的热量就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据此可求所用热水和冷水的质量。
22.(2024九上·仁寿月考) 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炸串店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大家对油炸食物的关注。炸串是利用了   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   比水的高。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提供的能量约为,在1标准大气压下,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45℃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   ℃。[]
【答案】热传递;沸点;60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热量从油到食物,故炸串是利用了热传递使内能增加;
2、油炸食物比水煮熟的快,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3、热量为1.26×106J,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45℃的水吸收,根据。
【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油的沸点比水的高;
3、利用比热容的变形公式求解。
23.(2024九上·渝中月考)如图所示是食品级不锈钢速冻"冰块”,冷冻后直接放入饮料中可以迅速给饮料降温,由于其清洗方便,制冷迅速,可循环使用以及不会熔化稀释饮料口感等优点深受客户喜爱。将1颗质量为 50g 的不锈钢“冰块”从-10℃的冷冻室取出后立即放入一杯25℃的水中,热平衡后,水温下降了5℃。不考虑热传递过程的热损失,c不锈=0.42×103J/(kg℃),则杯中水的质量是   g;又向水中放入一块完全相同的不锈钢“冰块”,热平衡后杯中水的温度为   ℃。
【答案】30;15.7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热平衡后,水和不锈钢的温度为t=25℃-5℃=20℃,不锈钢吸收热量:
水放出热量:Q放=Q吸=630J,由,水的质量:
(2)此时,假设热平衡后,水的温度为t',不锈钢吸收热量:
水放出热量:
根据Q'放=Q'吸,即
解得:t'≈15.7℃。
故答案为:30;15.7。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水和不锈钢热平衡后的温度,根据 求出不锈钢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损失,水放出的热量等于不锈钢吸收的热量,根据求出水的质量;
(2)假设最终水的温度为t’,根据表示出不锈钢吸收的热量和水放出的热量,根据热平衡方程求出水的温度。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4.(2025九上·普宁期末)小明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
实验二:“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1)实验一,甲、乙虚线中应选择的器材是   (选填“A或“B”)和   (选填“C”或“D”),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   来反映。小明设计了两个方案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性质,方案一: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方案二: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你认为   (选填“方案一”、“方案二”或“两方案都”)可行;
(2)实验二,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实验前,应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若实验过程中燃料还未燃尽时,某一烧杯内水就沸腾了,此时小明立即在该烧杯中添加了少量水继续实验,直至燃料燃尽后测量水温;这样操作是否可行    ,理由是   。
【答案】(1)B;C;加热时间;两方案都
(2)质量;不可行;没有控制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相等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中,应控制液体的种类不同,液体的质量相同,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甲、乙虚线中应选择的器材是B和C。
由于实验中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中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一可行;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越多,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所以通过比较加热的时间,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所以方案二可行,故两方案都可行。
(2)实验中,利用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来反映燃料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和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有关,所以,应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
由于实验中,为了判断物质吸热多少,要控制烧杯中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相等,所以某一烧杯内水沸腾了,立即在该烧杯中添加少量水继续实验,则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不相等,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这样操作不可行。
【分析】(1) 探究“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情况”,需要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燃烧相同的燃料(根据转换法,确保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液体升高的温度;
(2)为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的放热能力,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液体升温越高,则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
25.(2025九上·武威期末)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放入初温相同的蜡(A)、冰(B)两种物质碎块,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加热:
(1)开始实验后,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某一时刻B物质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搅拌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可知B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加热到第6min时,B物质所处的状态是   ;
(3)试管B中的固体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B中的液体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4)已知两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关系为:,由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其质量关系为:   。
【答案】(1)36;受热均匀
(2)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
(3)不会
(4)>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沸腾及沸腾条件;比热容
【解析】【解答】(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36℃。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目的是使其受热均匀。
(2)由图像可知,B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属于熔化过程,所以B物质是晶体,对B加热到第6min时,物质正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3)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的温度也会逐渐达到沸点,二者的温度相同,不能通过热传递传递热量,所以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4)同一热源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AB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到第4min,B物质温度升高的较多,即,由可知,,又因为,所以。
【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3、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原理为Q=cmΔt,要保证除了液体的材料不同,质量、初温、加热时间相同。
(1)[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上表面与温度计0刻度线上方第36条刻度线对齐,所以读数为36℃。
[2]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可以使实验中的A、B两种物质均匀受热,所对A、B物质使用搅拌棒搅拌的目的是使其受热均匀。
(2)[1]由图像可知,有一段时间内,B的温度保持不变,该过程为物质B的熔化过程,所以B物质是晶体,B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对B加热到第6min时,物质正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3)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的温度也会逐渐达到沸点,但是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无法持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4)依据题意可知,同一热源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也相同;AB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升高的温度与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有关,由图乙可知,加热到第4min,B物质温度升高的较多,即,由可知,,又因为,所以。
26.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1)用放大镜观察素描炭笔的笔迹,观察到微小的颗粒;麦粒碾成面粉,面粉揉成面团……大量类似事实,为我们想象物质的结构模型提供了依据,终于认识到:   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向冷、热不同的清水中各滴一滴墨水.观察到墨水扩散的快慢不一样……大量类似现象使我们推想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2)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推理性结论: .推理依据:   
(3)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
在图中,甲杯中水量较少,乙、丙、丁杯的水量相同.根据问题(2)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①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   .
②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   .
【答案】(1)物质(或物体);温度
(2)质量;质量越大,物体内能越大
(3)丁;丁杯的水量比甲杯多,与乙、丙杯相同,且温度最高;甲、乙;甲杯的水量比乙杯少,但温度比乙杯高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解答】解:(1)物质(或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可得的推理性结论是: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推理性依据是:质量影响分子的个数,相同条件下,质量大,分子个数多,内能大;
如:温度相同的10kg的水比1kg的水含有的分子个数多,具有的内能大。
(3)在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所以,①丁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丁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
②甲乙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甲的质量小,温度高。乙的质量大,温度低。
答案为:
(1)物质;温度;
(2)质量;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3)①丁;丁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②甲、乙;甲杯的水量比乙杯少,但温度比乙杯高。
【分析】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有关,质量影响分子的个数,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度,
根据内能的定义,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之间的关系。
27.(2024九上·西城期末)小林想通过实验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他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带保温层的电热杯两个、探针式电子温度计两支,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   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完全相同的两个电热杯中,盖好杯盖,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55℃。
(2)将初温均为20℃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铜块,分别放入两只电热杯,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电热杯的盖子。
(3)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种液体的温度,A液体的温度为50℃,B液体的温度为48℃。
(4)请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放在液体   中的铜块吸收的热量较多,液体   的比热容较大。(选填“A”或“B”)
【答案】质量;A;A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两液体的质量相等;
(4)第2空,A液体温度降为50℃,则A液体则铜块的末温为50℃,B液体温度降为48℃,则B液体中铜块的末温为48℃,铜块的初温相同,根据Q吸=cmΔt可知A液体中铜块吸收的热量较多,则A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第3空,即cAmΔtA>cBmΔtB,代入数据可得cAm(55℃-50℃)>cBm(55℃-48℃),整理可得,所以A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故答案为:(1)质量;(4)A;A。
【分析】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两液体的质量相等;由题意可知A液体的温度,即A液中则铜块的末温,由题意可知B液体中铜块的末温,铜块的初温相同,根据Q吸=cmΔt可知哪种液体中铜块吸收的热量较多,则哪种液体放出的热量多;%0D%0A根据Q吸=cmΔt列不等式,代入数据可比较两液体的比热容大小。%0D%0A【解答】解:%0D%0A
28.(2024九上·龙文期末)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另一个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关于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的说法中,不必要的是____
A.食用油和水的质量相等 B.两套装置中的烧杯相同
C.两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 D.两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相等
(3)实验中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   (水或食用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4)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水或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答案】(1)B
(2)D
(3)水
(4)等于;水
【知识点】比热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组装实验器材时要从下到上,所以 先调整固定 B位置,故该空填“B”;
(2)关于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的说法中,控制食用油和水的质量相等、两套装置中的烧杯相同、两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即可,没有必要控制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相同。故该题选D;
(3) 实验中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 ,由表格可知加热相同时间6分钟,水从20℃升温到45℃,食用油从20℃升温到68℃,水温度变化小吸收的热量多,故该空填“水”;
(4)不考虑热量损失,相同热源,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是同样多的,故第1空填“等于”;由表格可知加热相同时间6分钟,水从20℃升温到45℃,食用油从20℃升温到68℃,水温度变化小吸收的热量多, 吸热能力较强 ,故第2空填“水”。
【分析】(1)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组装实验器材,先调整固定 B 位置。
(2)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如食用油和水的质量、两套装置中的烧杯、两酒精灯的火焰大小。
(3)观察实验中食用油和水的升温情况,根据表格数据得出水的温度变化小,吸收的热量多。
(4)不考虑热量损失时,比较相同热源、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以及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29.(2025九上·武威期末)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质量为2kg的金属块,被加热到500℃后,立即投入质量为1kg,温度为20℃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最终水的温度升高了。,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金属块的比热容。
【答案】(1)解:水吸收的热量为
(2)解:不计热量损失,则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为,则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不计热量损失,则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为。结合计算金属块的比热容。
(1)水吸收的热量为
(2)不计热量损失,则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为
则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30.(2024九上·石林月考)一壶体积为2L,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70℃[已知ρ水=1.0×103kg/m3,c水=4.2×103J/(kg·℃)]。求:
(1)水的质量是多少kg;
(2)水吸收的热量;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末温。
【答案】解:(1)水的质量是
(2)水吸收的热量为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末温为
答:(1)水的质量是;
(2)水吸收的热量为;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末温为。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
(2)根据Q=cm 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根据,计算温度差,结合初温,计算末温。
31.(2024九上·成都开学考)由于天气寒冷,吃早饭时妈妈要用热水给小明加热250g瓶装牛奶,如图所示,要使这瓶牛奶的温度由10℃最终升高到50℃,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牛奶的比热容为 2.1×103J/(kg·℃),不计热量损失,求:
(1)牛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妈妈至少需要60℃的热水多少千克
(3)若小明家燃气灶放出热量的25%被水吸收,那么,妈妈将质量为 1kg. 温度为10℃的水加热到60℃.需清耗多少千克燃气 (燃气的热值为4.2×107J/kg)
【答案】(1)解:牛奶吸收的热量
Q吸=c1m1(t-t01)
=2.1×103 J/(kg.℃)x0.25kgx(50℃-10℃)
=2.1×104J;
(2)解:由题知水放出的热量Q放=Q吸=2.1×104J,
由Q放=cm(t0-t)得:
=0.5kg
(3)解: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 m3( t3-t03)=4.2x103J / (kg·℃) x1kgx (60℃-10℃)=2.1×10 5J;
由得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由Q放=mq可得,需要燃气的质量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1)在加热过程中,知道牛奶的质量、比热容、初温和末温,利用公式Q吸=cm(t-t0)求牛奶吸收的热量;
(2) 水放出的热量Q放=Q吸,知道水的初温和未温、比热容,利用Q放=cm(t0-t)算出水的质量;
(3) 知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未温,利用公式Q吸=cm(t-t0)求水吸收的热量;
利用效率公式,求出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再利用Q放=mq 计算需要燃气的质量。
32.(2024九上·仁寿月考) 实验测得0.5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为[]。假设这种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像(如图)解答下列问题:
(1)求在最初的2min内物质吸收的热量;
(2)求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
【答案】(1)解 :已知质量为0.5kg,比热容是2.1x103J/(kg·C),根据比热容的变形公式Q=cm△t=2.1x103/(kg·℃)x0.5kgx(0℃-20℃)=2.1x104J。
(2)解:该物质的吸热功率:,
由图象可知,10min~12min内物质处于液体,在t'=2min=120s内,物体温度升高Δt2=10℃,
因吸热功率恒定不变
所以,吸收的热量为:
Q吸'=Pt'=175Wx120s=2.1x104J.
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1)根据比热容的变形公式Q=cm进行计算;
(2)知道吸热时间,可利用公式P=求出吸热功率;由图象可知,10min~12min内物质处于液体,由于吸热功率恒定不变,根据Q=Pt可求出这一段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物体质量不变,又知道物体的温度的变化,然后利用公式求出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