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寻找祖先的踪迹”项目化学习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原始农作场景想象图
穿着:衣
作物:食
屋子:住
劳作与
用火:行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问题:阅读课本归纳原始农业起源过程?
稻(去壳后称大米)
粟(俗称小米)
黍(去皮称黄米)
距今约2万年
距今约1万年
开始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管理
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稻、粟(su)、黍(shu)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我国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出土的炭化稻粒
距今约160万年
蓝田人
史前时期发展变化:
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
距今约100万年
郧县人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距今约70-20万年
北京人
距今约1万年
人工栽培农作物
新石器时代(磨制)
旧石器时代(打制)
采集植物
原始狩猎
栽培农作物
饲养动物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提高
定居
生活
磨制石器
制作陶器
饲养家畜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定居生活:
定居
生活
贾湖遗址出土的狗骨头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黑陶钵
红山文化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
聚落发展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陶灶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人们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农作物的种植
家畜的饲养
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遗址名称 河姆渡遗址
距今年代
发现地点
农作物
农具
家畜
手工业
建筑
距今约7000年
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水稻
骨耜
猪、狗为主
陶器、玉器、骨哨、雕刻、天然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距今约7000年前)
原因: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温热。
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房子?
材料: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dù]》
房屋
作用:
①通风防潮;
②防虫蛇猛兽;
③下层可饲养家禽家畜。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相
关
史
事
今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有一处距今约9000-75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遗址中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证明当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上面刻画有符号。出土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能够吹奏七声音阶的笛子。
舞 阳 贾 湖 遗 址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展馆,“花开奥运”彩陶盆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是三门峡人为巴黎奥运会精心制作的仰韶文化“花开奥运”彩陶盆。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是照亮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花
开
奥
运
观察地图,结合教材P12-13请你完成有关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信息?
中国境内主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时间:
发现地点:
典型代表: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时间:
发现地点:
典型代表:
距今约7000-5000年
黄河中游
半坡居民、灵宝西坡遗址
距今约5900-4400年
黄河下游、淮河中下游
焦家遗址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马家窑土地纹罐
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陶盆
大汶口文化红陶
大汶口遗址
出土的白陶鬶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距今时间:
(2)生活地区:
距今约6000年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半坡人
①房屋名称:
②原因: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居住情况:
(4)生产生活
①种植作物:
②畜牧业:
③狩猎和采集:
粟
饲养猪、狗等家畜
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
骨渔叉
半坡人还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乐器、如陶埙。遗址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陶埙
纺轮
骨箭头
骨渔叉
想一想:为什么半坡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房屋类型不同?
示例:
河姆渡人生活在 (地理环境),干栏式建筑用于
半坡人生活在 (地理环境),半地穴式房屋用于
粟作农业:仰韶文化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成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
仰韶文化时期是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发展时期。
历史解释:原始社会以血缘关系结合的社会群体,其成员一般有共同的祖先。
考古学家还发现多处仰韶文化的公共墓地。距今6000多年的早期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晚期,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别。
粟作农业:大汶口文化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随葬品——成套玉器和成套陶器
表明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权贵阶层也已经出现。
相关史事
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后继者,距今约4400—3800年。 龙山文化发展了制陶技术,人们能够制作更为精美的陶器。 其中的一种陶杯,表面黑色,通体程亮,器壁最薄处不足 1毫米,称为“蛋壳陶”。制作这种陶杯需要使用稳定且能够 高速旋转的快轮加工技术和高超的烧窑技术,表明当时社会 生产力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课堂小结
1.农业的起源
2.农业的发展→定居生活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河姆渡遗址的发现
2.房屋建筑
3.生产生活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1.仰韶文化
2.大汶口文化及其特点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遗址代表——半坡遗址
遗址的其他特点
1、请简单描述一下半坡人的生活状况。
课后作业
2、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明证实,在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写成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