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1 19:0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百家争鸣
1.了解出老子的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
2.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理解百家争鸣的意义。
3.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
学习目标
老子之

姓名 时代
思想 核心 哲学 处世 政治 著作 地位 老子(李耳)
春秋后期
《老子》又称《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是“道”,人要顺应事物内在的规律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提倡安于柔弱,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
思想主张:
①思想核心是“道”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和总规律,要顺应规律。
老子姓李
函谷关 春秋
孔丘,伊喜
孔丘
来拜读大作了,学习。
伊喜
老聃先生,如获至宝,大作完成后欲求一本珍藏。
今天完成第四十二章,欢迎各位道友共同切磋。
PS: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
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为物;
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
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应自然而成。
思想主张:
②哲学: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辩证法思想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失马
(祸)
得马
(福)
摔伤
(祸)
幸存
(福)
老子姓李
今天完成第五十八章,欢迎各位道友共同切磋。
PS: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函谷关 春秋
孔丘,伊喜
孔丘
继续学习。
伊喜
锦绣文章,高深莫测,妙不可言,佩服!!
思想主张:
③处事: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
老子姓李
今天完成第八章,欢迎各位道友共同切磋。
PS: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函谷关 春秋
孔丘,伊喜
老子姓李
今天完成第五十七章,欢迎各位道友共同切磋。
PS: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函谷关 春秋
孔丘,伊喜
思想主张:
③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姓李
今天完成第五十七章,欢迎各位道友共同切磋。
PS: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函谷关 春秋
孔丘,伊喜
“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顺其自然。对今天保护自然环境有重要意义。

道家经典《道德经》
《道德经》书影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
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
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在老子之后600多年,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产生,奉老子为教主,即太上老君,神化了老子学说的这些内容,老子也被道教徒尊崇,包括
一些君主。
孔子简介
孔子
姓名
生活时代
国籍
地位
思想收录
姓李,名耳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春秋后期
鲁国人
《论语》
孔子见老子画像拓片
思想核心——仁
材料一:“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优良品德与行为准则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外在的道德规范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材料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均节选自《论语》
用自己的感受推及他人
政治主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提出“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教育主张:
孔子学生 出身
子贡、冉有 商人
孟懿子、司马耕、南宫敬叔 贵族
子路、伯牛、颜回 平民
颜涿聚 大盗
《孔子杏坛讲学图》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
教育主张: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子路,不能太冲动。
冉有,不能太犹豫。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
教育主张:
杏林大讲坛(500)
颜回不亏是我最看好的弟子。
孔丘
孔丘
今天自由讨论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哪个更重要。
颜回
弟子认为道德和文化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同样重要,不可或缺。
弟子认为道德对一个人更为重要。 君子以厚德载物,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立命之本。
子贡
子路
弟子认为文化知识对一个人更为重要。因为知识就是力量。
颜回
夫子,弟子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杏林大讲坛(500)
孔丘
@子路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子路
夫子,闻斯行诸?
冉有
夫子,闻斯行诸?
孔丘
讨论结束,同学们还有其他问题要问吗?
孔丘
@冉有 闻斯行之。
公西华
夫子,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你的回答不一样?求解。
孔丘
子路性格急躁,要克制;冉有做事犹豫,要鼓励。
公西华
夫子
因材施教

孔子的文化贡献
孔子曾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被后世称为“六经”。
《诗经》书影
《春秋》书影
精心整理古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
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等
编订编年体史书《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启示:构建和谐公平社会;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关书籍:
其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涵盖了哲学、政治、教育、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链接
世界看孔子
截止2019年12月,中国已在162个国家(地区)建立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自创办以来,累计为数千万各国学员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服务,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百家争鸣
概念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在官府”的格局被打破,私学兴起,学术思想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百家
争鸣
各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百”是泛指,数量多。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
孟子
荀子
儒家代表人物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强调“仁者无敌”。
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孟子》
《荀子》
墨 家
《墨子》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1、主张 “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互伐兼并、残害生命。
2、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3、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人物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思想主张
《墨子》书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墨子的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主张?结合墨子生活的历史时期,说说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答:主张:“尚贤”,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动剧烈,墨子提出“尚贤”,试图打破贵族垄断官职的状况。
强调平等博爱、重视人才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勤俭节约,严于律己
《庄子》书影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道家
发展了老子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庄子
《韩非子》书影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法家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兵家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春秋末年孙武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
老子
思想主张
著作
“无为而治”;
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孔子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地位和影响
百家争鸣
背景/原因
“仁”、为政以德
代表人物
及主张
《道德经》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儒家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礼治
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道家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以法治国、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影响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1.春秋后期有一思想家主张以无事取天下,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墨子
C
解析:根据材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反映的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依据所学,“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故C符合题意;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与题意不符,排除A;庄子和墨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题意不符,排除BD。故选:C。
2.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记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这与以下哪一观点一致?( )
A.奉法者强,则国强 B.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
C.巧言令色,鲜矣仁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
解析:A项,“奉法者强,则国强”意思是: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强调法治。B项,“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意思是:除去无用的花费,这是圣明的君王之道,天下的最大利益。强调节俭。C项,“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强调做人要真诚。D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遵循地球的法则。地球遵循宇宙的法则,宇宙遵循大道的法则,道遵循自然的法则。强调人要顺应自然规律。故选D。
3.蔡元培说:“孔子学问文章,政治事业,朗如明日。灿如星辰你,果足为万世师表。”下列属于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是( )
A.主张仁政,反对战争 B.开办私学,有教无类
C.实行礼治,明确尊卑 D.整理典籍,编写《论语》
B
解析:根据材料“万世师表”可知指的是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在教育上开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B项正确;主张仁政,反对战争是孟子的主张,排除A项;实行礼治,明确尊卑是荀子的主张,排除C项;编写《论语》的是孔子的弟子,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