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二单元: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古蜀人太阳神鸟金饰
12条齿状光芒象征着一年12个月
4只飞鸟则象征一年四季
旋转的观感形象地显示出岁月的流逝,四季轮回、年年月月周而复始。
夏商周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天文
结合教材内容,梳理归纳先秦时期的天文成就。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西周
春秋
原始社会末期,先民们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彼月而微,此日而微。(译文:十月初一,天上发生日食…过去月食时天色隐晦不明,今日日食时同样如此。)
——摘自《诗经·十月之交》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译文: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农历七月,彗星侵犯,进入北斗区域。)
——《左传·鲁文公十四年》
历法
结合教材内容,梳理归纳先秦时期的历法成就。
夏朝
商朝
战国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天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出现干支纪日。
可能有了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
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谚语
医学
神农尝百草
①远古时期
②夏商周时期
③战国
时期
①名医扁鹊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②《黄帝内经》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梳理夏商周时期的医学成就。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望、闻、问、切四种诊断 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书中基本内容约成于战国后期,到西汉时一直有增补修订。
《黄帝内经》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的关系等,都作了说明,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要对症下药。
相关史事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
观看视频,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
(4)影响:
(5)地位:
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
原始刻画符号
甲骨文
传说时代(大约)
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时间确切)
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
指事: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
①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结绳记事
口耳相传
传说时代:
口耳相传
原始刻画符号
甲骨文
文明时代:
文字记录
甲骨文意义
青铜器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
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铜由于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
1.概念
青铜器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二里头遗址
铜牌(夏)
司母戊鼎
商、周
原始社会------
夏
旧石器
时代
新石器
时代
陶寺遗址
铜铃
四羊方尊
出现:原始社会末期
发展:夏朝
繁荣:商朝
原始社会出现,商周走向繁荣。
2.发展历程
青铜器
3.铸造
作用: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
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地位的高低与青铜器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金文
利簋及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因为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结合利簋的内容,概况金文的内容。
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
金文
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次最早的实物见证。
何尊
三星堆
玉璋
金杖
青铜树
青铜面具
青铜人像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特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诗经》和“楚辞”
1《诗经》
《诗经》
1、时期:
2、地位:
3、内容:
西周和春秋时期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共有300多篇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价值:
《诗经》关注现实,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诗经》中,“风” 是各地民歌;“雅” 是正声雅乐;“颂” 是祭祀乐歌,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1、《诗经》
《诗经》和“楚辞”
1《诗经》
1、《诗经》
说说诗句反映的时代特征。
时代背景: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
反映了当时社会战乱不休的特点,同时体现了秦人在战争中团结互助,共同抗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诗经》和“楚辞”
1《诗经》
2、“楚辞”
1.含义: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2.代表:
屈原《离骚》:充分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离骚》书影
“楚辞”
《诗经》和“楚辞”
1《诗经》
2、“楚辞”
学史崇德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职,后来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流放期间,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着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人们用种种方式追思他。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节选
热爱祖国和人民,坚持真理,虽死不悔。
课堂小结:
天文
历法
科技
文化
古蜀文明丰富多彩,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
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诗经》——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记载了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铜器数量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军事等方面,成为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代表器物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甲骨文
青铜器
三星堆遗址
《诗经》、“楚辞”
医学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神农尝百草;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战国《黄帝内经》
夯实基础
1.(2024·广东真题)下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版可能源于( )
A.劳动生产 B.分封制度
C.兼并战争 D.祭祀礼仪
【答案】A
2.(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