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梅岭三章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梅岭三章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10:5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梅岭三章
一、选择题
1.(24-25九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及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路上,秦王的仪仗队旌(jīn)旗招展,人欢马叫,鼓角齐鸣,兵雄姿骄,令人生畏。
B.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和综合国力竞争的fēng(烽)烟已清晰可见,要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靠人才。
C.在那血雨xīng(腥)风的年代,村里大部分的青年都在反侵略的斗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D.奥运健儿出征,我们期待着他们不断传来升国旗、奏国歌的捷(jié)报。
2.(24-25九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敌人制造的血雨腥风之中,我党地下组织成员仍然冒着生命危险为党工作。
B.胞弟孝友临刑时,孝孺泪如雨下,孝友从容吟诗: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
C.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D.陈毅与分别十年的老部下在会上萍水相逢,激动不已。
3.(24-25九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对下列加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旋转)
B.取义成仁今日事(成全、实现)
C.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估计)
D.旌旗十万斩阎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4.(24-25九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
B.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C.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D.人间遍种自由花。(借喻,“自由花”喻指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
5.(24-25九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下列对《梅岭三章》课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二、填空题
6.(24-25七年级·全国·假期作业)文学常识填空。
《梅岭三章》是 于1936年在 写的,当时作者正处于被敌人围困、九死一生的险境。“留衣底”表明作者为 献身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7.(24-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旌旗( ) 丛莽( ) yán( )罗
fēng( )烟 jié( ) 报 zhū( )君
8.(24-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虑不得脱:
(2)血雨腥风:
(3)取义成仁:
(4) :不久围困解除了。
(5)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三、名句名篇默写
9.(24-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默写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的诗句是: , 。
(2)诗中和《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3)诗中表现诗人相信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的坚定信念的诗句是: , 。
四、语言表达
10.(2025·广东深圳·一模)在“革命家风骨”的宣传活动中,小深计划朗诵陈毅的《梅岭三章》,但对感情基调的把握拿捏不准,在以下词语中请你帮助他选择两个。
情感基调:清新 悲壮 激越 明快 忧郁 豪壮 凄凉 悲伤
11.(24-25七年级上·黑龙江·课后作业)学校决定举办以“缅怀英雄,放飞理想”为主题的征文比赛,面向全校学生征稿。请你根据相关信息,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
投稿方式:发送至学校邮箱或提交至班级学习委员处。
投稿要求: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②字数限600~1000字;
③参赛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杜绝抄袭;
④禁止伪造个人资料或者同一人用不同姓名多次投稿。
截稿日期:2024年10月15日
五、综合性学习
12.(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综合性学习。
为了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发挥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我市扬帆中学决定开展以“美冶情操·浸润心灵”为主题的艺术节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识歌谱 感受美】小明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经典咏流传”音乐会,请你根据歌谱的歌词内容,帮助小明理解陈毅元帅被困梅山时创作《梅岭三章》的情感,让他更好地领悟此诗“大义凛然、坚毅地”的演唱基调。
要求:不超过40字。
【观作品发现美】在绘画展上,作为袁隆平的崇拜者,你看见一幅《一梦70年》的画作(如图),激动不已。请你从构图要素的角度介绍这幅作品。
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简明,不超过120字。
【编剧本创造美】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准备把寓言故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成剧本,用来参加课本剧汇演。请你在下面即将完成的剧本的横线处,补写出人物对白时的神态。
旁白 身为神使又是商人庇护神的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赫耳墨斯 值多少钱?
雕像者 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 值多少钱?
雕像者 还要贵一点儿。
赫耳墨斯 这个值多少
雕像者 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六、诗歌鉴赏
(25-26七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在“童心向党·探索红色密码”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某同学找到下面的材料,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我们发现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红三角”地区的韶关,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35年3月,项英、陈毅率部突围来到粤赣边境的北山、梅岭、油山地区,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打了3年艰苦卓绝的南方游击战争。在南雄的梅岭一带开展游击战期间,陈毅写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3.作为华夏后人,我们应该从《梅岭三章》的诗句中汲取我国革命家的哪些精神财富?
14.第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15.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
16.“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
17.(2025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梅岭三章(一)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请结合诗中加点的“去”“归”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七、作文
18.(24-25九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试将《梅岭三章》改写成一段叙述性文字,表现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英雄气概,要求语意连贯,文字优美。200字左右。
《15 梅岭三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D A A B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旌(jīn)旗——jīng;
故选A。
2.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血雨腥风: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句中形容敌人制造的凶险环境,使用恰当;
B.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句中用来描述孝友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决心,使用恰当;
C.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形容人生征途中的机遇变化,使用恰当;
D.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此处用错对象,本句中用于早就相识的人是不恰当的;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A.句意:得到三首诗并把它们藏在衣底,不久包围就被解除了。旋:不久,很快。
故选A。
4.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有误,这两句诗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它不是典故,是传说。“取义成仁”是一个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它不是传说,是典故。故选B。
6. 陈毅 梅山 革命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梅岭三章》是陈毅于1936年在梅山生死存亡之关头所写下的一曲气壮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构成的一组诗。三首诗虽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可单独成篇示人,但在基本题旨上又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作者坚定革命的信念及甘愿为人类美好事业献身的革命生死观。
其中序言“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中的“留衣底”表明作者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7. jīng mǎng 阎 烽 捷 诸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旌旗:jīng qí,泛指各种旗帜。
丛莽:cóng mǎng,长在一起的茂密的草木。
阎罗:yán luó,旧时比喻刚直的清官。比喻凶恶残暴的人。道教人物。
烽烟:fēng yān,烽火。
捷报:jié bào,胜利的消息。
诸君:zhū jūn,意思是各位。
8. 估计不能脱险。 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旋围解 烽烟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1)虑不得脱:虑:忧虑。得:能够。脱:摆脱、解脱、逃脱。担心不能逃脱。根据《梅岭三章》诗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可知,这里表明形势危急,作者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2)血雨腥风:雨点带着鲜血,风里夹着腥味。也说腥风血雨。根据《梅岭三章》中“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可知,这里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3)取义成仁:取:选取。成:成全、实现。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根据《梅岭三章》中“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可知,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4)旋围解:旋:不久。围解:围困解除了。根据“不久围困解除了”的提示可知,此处填“旋围解”。
(5)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亦借指战争。根据“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的提示,可知此处填“烽烟”。
9.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部”“旌”“阎”“仁”等字词容易写错。
10.应选择悲壮和豪壮。 《梅岭三章》写于陈毅被国民党军队围困于梅岭,身处绝境之时。诗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诗人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要在死后召集旧部继续战斗,充满了慷慨赴死的壮烈感。这种明知可能牺牲,但仍要为革命奋斗到底的情怀,带有强烈的悲壮色彩;“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等诗句,展现出诗人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豪迈气概。尽管面临死亡威胁,诗人依然坚信革命必将胜利,充满了对未来的乐观展望,体现出一种豪迈壮阔的情感。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朗读基调。
《梅岭三章》是陈毅在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在梅岭时写下的组诗。诗歌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的决心和对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因此,朗诵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悲壮和豪壮。
悲壮:诗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等句,体现出诗人在面临生死考验时的慷慨赴死之情,有一种悲壮的氛围。
豪壮:“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等诗句,展现了诗人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豪情壮志,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充满豪壮之气。
11.(示例)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解英雄事迹,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我校团委决定举行“缅怀英雄,放飞理想”主题征文比赛,特向全校学生征稿,投稿要求如下:
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②字数限600~1000字;
③参赛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杜绝抄袭;
④禁止伪造个人资料或者同一人用不同姓名多次投稿。
请大家将稿件于10月15日之前发送至学校邮箱或提交至班级学习委员处。希望大家踊跃参与。
××中学校团委
2024年10月5日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通知。首先需要理解通知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要求。通知通常包括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等部分,且需要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确定标题: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直接反映通知的主题。在这里,可以直接使用“关于举办‘缅怀英雄,放飞理想’主题征文比赛的通知”作为标题。
编写正文:
开头:简要介绍举办征文比赛的目的和背景,即缅怀英雄、放飞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理想追求。
主体:详细列出投稿方式(发送至学校邮箱或提交至班级学习委员处)、投稿要求(体裁不限但诗歌除外、字数限制、原创性要求、禁止伪造资料和重复投稿)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遵守。
结尾:强调截稿日期(2024年10月15日),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期待他们的精彩作品。
落款:落款应写明发布通知的单位,即校团委。
日期:在落款下方,应注明通知发布的日期。题目已经给出了截稿日期,通知的发布日期应提前一段时间。
示例:
关于举办“缅怀英雄,放飞理想”主题征文比赛的通知全校各班级、各位同学: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理想,校团委决定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以“缅怀英雄,放飞理想”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投稿方式
请将参赛作品发送至学校邮箱(邮箱地址:……),邮件主题请注明“征文比赛-班级-姓名”。也可将作品稿提交至班级学习委员处,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集后交至校团委。
二、投稿要求
体裁不限,但诗歌除外。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
字数控制在600~1000字之间。
参赛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抄袭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
禁止伪造个人资料或同一人用不同姓名多次投稿。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三、截稿日期
本次征文比赛的截稿日期为2024年10月15日。请务必在此日期前完成投稿。
同学们,让我们以笔为媒,缅怀英雄,放飞理想,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期待你们的精彩作品!
校团委
2024年10月1日
12.【识歌谱 感受美】示例:为了革命事业,我生死不渝,希望生者继续奋斗,献身革命,事业必胜。
【观作品发现美】示例:画的左边,袁老站在一人高的稻田里,肩搭白毛巾,手抓稻子,眼看右边。右边是少年袁老,一手夹着书本,一手举着稻穗。画面的远处太阳照亮大地,画的下方,书写着“袁龙平一生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
【编剧本创造美】漫不经心 洋洋自得
【详解】【识歌谱 感受美】根据谱中的文字可提取出诗歌内容“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了作者生死不渝的战斗意志,即使到了泉台也会继续革命,和阴间的统治者阎罗做斗争。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现了作者的殷切希望,希望还活着的革命者继续奋斗,争取革命的胜利,把捷报告诉自己。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革命必将胜利,劳苦大众将获得自由与幸福。
【观作品 发现美】考查图文转换。看图可知,图中的左右两个人物都是袁隆平,左边的是老年时期的袁老。他站在一棵比人还要高的水稻下边,右肩上搭着一块白毛巾,就像是一位朴实的农民。他手里抓着一把稻子,眼睛看着右下方。右边是年轻时候的袁老。他左手举着一株稻穗,右手夹着一本书。画面的远方一轮红日照耀着大地。画的下方写着三行文字,为“袁龙平一生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按一定的顺序,把画中出现的各个元素介绍清楚即可。
【编剧本 创造美】考查赏析人物心理。
第一空:根据“为神使又是商人庇护神的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可知,赫耳墨斯来到人间,只是为了看自己受到了多大的尊重。他问其他诸位神灵的雕塑多少钱只是随口一问而已,故此空可填:漫不经心。意为: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第二空:此时他问的是自己的雕塑,根据“身为神使又是商人庇护神的赫耳墨斯”可知,他觉得自己既是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理所当然会得到商人的尊重,那么,他的雕塑一定会比其他神灵要贵很多。此时他充满了信心,问多少价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故此空可填:洋洋自得。意为:形容非常得意、自我欣赏的样子。
13.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创业,勇往直前,这些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14.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召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1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6.不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
【导语】这三首诗气魄雄浑。其一以决绝之态展现为革命视死如归,要招旧部斩阎罗,豪情万丈;其二心系南国烽火,盼死后仍见国门安宁,激励同志奋进;其三坚信革命终会胜利,以“取义成仁”明志,憧憬自由之花遍人间。全诗情感炽热,尽显革命者坚定信念与无畏精神。
13.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及所体现的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由第一首“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可知,即便面临断头这样极端危险的处境,陈毅依然想着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战斗,这体现出他毫不畏惧死亡,坚定投身革命、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由第二首“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可知,陈毅以革命者的大无畏气概,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同时还不忘激励后来者继续努力,坚信革命会取得胜利,这反映出他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以及乐观的革命精神。
由第三首“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可知,陈毅把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归宿,相信血雨腥风的残酷斗争会有尽头,为了实现理想甘愿牺牲,体现出他为了革命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以及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14.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能力。
由第一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可知,诗人以设问开篇,直接面临死亡进行思考,展现出无畏的勇气;由“创业艰难百战多”可知,回顾了艰难的创业征战历程,体现出征战的艰苦与不易;由“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可知,表明即便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象征反动势力的“阎罗”血战到底,体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的决心。
15.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语句的赏析以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
第一首诗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意为“这次要去阴间召集已经牺牲的战友,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反动势力”。诗句中“泉台”指阴间,“斩阎罗”以夸张手法展现与反动势力决一死战的决心,通过“招旧部”“旌旗十万”的壮阔意象,将个人牺牲升华为集体革命力量的延续,充分体现了作者面对死亡时的无畏气概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因此,这句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
16.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辨析能力。
不可以。由第一首诗“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可知,“斩”这个字在这里营造出一种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画面感。“斩”字力度强,速度快,仿佛能看到诗人率领着十万旌旗,以一种凌厉、果敢且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付阎罗,凸显出诗人对反动势力的无比痛恨以及誓要将其消灭的坚定决心和豪迈气概。而“杀”字虽然与“斩”同义,但“杀”太一般化了,在情感表达和气势营造上远不如“斩”字,并且“杀”这个字本身褒贬色彩不鲜明,无法像“斩”字那样精准地传达出诗人强烈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所以把“斩阎罗”改为“杀阎罗”是不可以的。
17.身去阴间,是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与反动统治斗争到底的决心;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诗人对胜利的渴盼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导语】两诗皆为诗人临危之作,情感炽烈。陈毅以“断头”“斩阎罗”抒斗争到底的刚毅;夏完淳借“山河泪”“归看灵旗”诉家国痛与胜利渴盼。均以生死写壮志,语言铿锵,尽显志士风骨与家国情怀。
【详解】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结合《梅岭三章(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可知,“去”指向“泉台”(阴间),诗人即便面临“断头”之境,仍计划到阴间召集旧部,以“旌旗十万”的气势斩杀象征反动势力的“阎罗”。“去”的目的是延续斗争、对抗敌人。这一表述凸显出诗人即便牺牲也绝不妥协,誓与反动统治斗争到底的坚定意志。
结合《别云间》“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可知,“归”指诗人死后“毅魄”(魂魄)返回人间,归来的目的是亲眼看到象征抗清斗争的“灵旗”在空中飘扬。“归”的期盼中,既有对抗清胜利的深切渴望,也暗含着自身被俘、难以亲赴战场的遗憾。这一表述传递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以及对革命事业延续的牵挂。
18.示例:在梅岭的严冬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毫不畏惧,始终坚定信念。他在险境中写下壮丽的豪言,誓言以热血换自由。就在那荒凉的山谷,他以坚定的意志,沉着冷静地思索着未来的道路。纵然身陷绝地,他依然保持面对困难的战斗精神,不向命运低头。那些在漫漫长夜里闪烁的星光,仿佛是他不灭的信仰,指引着他走出重围,迎向绚烂的黎明,展现了革命者崇高的英雄气概和不屈的奋斗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
改写诗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持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忠实表达,将诗歌的核心思想和情感意图体现出来;其次,重视语言的连贯性与优美性,让叙述自然流畅;第三,适当增加细节描写,以丰满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最后,确保文章的长度及风格符合要求。
可改写《梅岭三章》中关于陈毅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意境,进行扩展,突出他在艰苦斗争中无畏无惧的品质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表现其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人物的内心刻画,使文字更加生动连贯,符合要求的字数和风格。
示例:在梅岭的险峻山道上,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以无畏的步伐前行。他胸怀坚定的信仰,不屈于敌人的威胁,尽显革命者的英雄气概。面对艰难困苦,他毫不动摇,心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向往自由与解放。他以一颗赤诚的心,许下为人民谋幸福的誓言。在风雨中,他伫立不倒,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陈毅以其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成就了革命的伟大事业,令人钦佩不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