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小圣施威降大圣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小圣施威降大圣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10:5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掣棒(zhì) 吆喝(yāo) 云宵(xiāo) 金箍棒(gū)
B.钉住(dìng) 寻觅(mì) 翎毛(líng) 淬入水内(cuì)
C.鲂鱼(fáng) 花鸨(bǎo) 幌一幌(huàng) 园睁凤目(yuán)
D.高敬(qíng) 青鹞(yào) 铁钳(qián) 大鹚老(zī)
2.下列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
B.真君却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
C.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
D.《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里面夹杂了大量方言俚语,当为方言运用的典范。
3.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
B.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
C.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D.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4.下列有关《小圣施威降大圣》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背景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犯了天条,还自名为“齐天大圣”,所以二郎神奉命来到花果山降服孙悟空这只“妖猴”。
B.大小二圣大战几百个回合,表明变身斗法的艰苦曲折,旗鼓相当,也表明孙悟空的本领高强、骁勇顽强、机智灵活、难以降服。
C.二郎神等人对孙悟空有“泼猴”“猴精”“猢狲”“畜生”“猴儿”等含贬义的称呼,这突出表现了瞧不起、敌视孙悟空的态度。
D.有关《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歇后语有:二郎神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孙悟空变土地庙——里外不是人:二郎神出战——以一敌百。
5.下面关于《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
B.孙猴子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
C.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祖师,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
D.铁扇公主不借扇子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
二、填空题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淬( ) 提防( ) 规模( ) 愕然( )
幌( ) 窗棂( ) 躘踵( ) 哪吒( )
涧边( ) 撺出( ) 金箍棒( ) 蓼汀( )
miào( )宇 寻mì( ) yāo( )喝 zōng jì( )
7.第一张手卡是“齐天大圣”的基本介绍,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人物:(1) 武器:(2) 家庭住址:花果山水帘洞 洞府对联:(3) 技能加持:(4) 性格特点:(5)
8.根据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完成表格。
人物 地点变化 孙悟空变化之物 二郎神变化之物
9.解释词语或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躘踵:
(2)弄喧:
(3) :形容痴呆或孤单的样子。
(4) :神怪小说中描写人物或妖怪一晃身就变成别的
三、语言表达
10.从语言特点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小圣施威降大圣》
11.在讨论怎样把《小圣施威降大圣》改编成课本剧时,同学们搜集到了该桥段的剧本,请你对比原著,批注剧本改编的妙处,至少批注三处。
原著 剧本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做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什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 灌江口,真君庙。“二郎神”从云中降下,径入庙内。 二鬼判叩头迎接。 “二郎神”:“那齐天大圣可曾来此?” 鬼判甲:“不曾看见什么齐天大圣。” “二郎神”:“不曾来?好,快取酒食与我。” 二鬼判端来酒菜。 “二郎神”自斟自饮。 鬼判乙暗自打量“二郎神”,似有疑惑之状。 “二郎神”察觉,嗔怒:“嗯?” 鬼判乙吓得连忙跪下:“爷爷,现有文书多件,请爷爷审看。” “二郎神”接过一叠文书。 “二郎神”摇头晃脑,抓耳皱眉,看不明白。 鬼判乙暗暗拉扯鬼判甲,二鬼判互递眼色。 “二郎神”故作疲累,打了一个呵欠:“你们念给我听。”他把文书掷向地下。 鬼判甲拾起一张:“爷爷,这是赵甲求子的文书。” 鬼判乙拾起另一张:“这是钱丙告病的良愿。” “二郎神”皱眉,不知如何对付。 鬼判甲再拾起一张。 二郎神忽然大步走进庙内。 鬼判乙惊叫:“哎呀,又来了一个爷爷!” 真假二郎神互相注视。 二郎神勃然大怒:“泼猴,哪里走!” 孙悟空变回原形跳下座椅,笑嘻嘻地说:“你不要嚷,你的庙宇已经姓孙了!” 二鬼判惊呆。
四、综合性学习
班级组织“共读《西游记》”读书交流会,请你参与下列任务。
12.请为交流会设计两项活动内容。
13.请在“名字趣谈”的空格中填入恰当内容。
孙悟空的形象随着名称的变化逐步丰满。他在花果山称王时,被尊为“ ”,表现了追求美好的天性;在大闹天宫时,自称“ ”,宣扬了蔑视强权的思想;在拜唐僧为师时,得名“ ”,一路斩妖除魔,西天取经,彰显了勇往直前的精神。
14.交流会上,有同学表示作业多,没时间看,有同学表示很难完整阅读,还有同学说,即使读了也记不住书中的内容……针对这些问题,请你结合自己阅读《西游记》的体会,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你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小圣施威降大圣
①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起。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②正嚷间,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做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做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做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③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节选自《西游记》)
15.第③段中关于孙悟空“尾巴”的交代有什么作用?
16.选文描述两人打斗,紧张中透着诙谐,语言妙趣横生。试举一例简析。
17.小圣为什么要来降大圣?请根据原著,概括之前的主要情节。
六、作文
18.本课语言幽默诙谐,虽然是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并不妨碍作者施展其幽默才华。其中孙悟空变土地庙的一幕尤为精彩。比如,庙的旗竿是万不会竖在后面的,作者偏偏设计大圣的尾巴不好收拾,而变为旗竿竖在后面这一细节,可谓想象奇特,妙趣横生,使人忍俊不禁。请你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A C D B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掣棒(zhì)——chè,云宵——云霄;
C.幌一幌(huàng)——huǎng,园睁凤目——圆睁凤目;
D.高敬——高擎,大鹚老(zī)——cí;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A.“康、张、姚、李”是四位太尉,“郭申、直健”是二位将军,在表示人物并列的时候,应该是 “康、张、姚、李四位太尉,郭申、直健二位将军”,这样才能清晰地划分人物群体。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 “似……,……不……”这样的句式,连续列举出飞禽与青鹞、鹭鸶、老鹳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增强语势,强化对这只飞禽特征的描述;
B.“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以“……变做……” 句式,依次描述了牙齿、舌头、眼睛变化后的样子,使语句整齐,富有节奏感,突出变化后的奇特状态;
C.“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长嘴”比作“尖头铁钳子”,形象地写出长嘴的形状特点,是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
D.“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运用了排比的修辞,通过“……的……”这样的句式,依次罗列所见到的不同事物,使语句节奏明快,强调见到东西的多样,渲染了一种氛围;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D.孙悟空变土地庙——尾巴难藏,二郎神出战——尽是天兵天将。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悟空”是菩提祖师起的名字,唐僧为悟空取名叫“孙行者”;
故选B。
6. cuì dī mó è huǎng líng zhǒng né zhā jiàn cuān gū liǎo tīng 庙 觅 吆 踪迹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淬(cuì):本义指盛水以供淬火的器具。
提防(dī fang):小心防备,注意防范。
规模(guī mó):规划出的实体模型。
愕然(è rán):惊讶的样子,形容吃惊。
幌(huǎng):本意为窗帘、帷幔。
窗棂(chuāng líng):窗格。
躘踵(lóng zhǒng):行动不便,也指踉跄欲跌。
哪吒(né zh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
涧边(jiàn biān):水沟边。
撺(cuān):抛掷。
金箍棒(jīngūbàng):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兵器。
蓼汀(liǎo tīng):生长着蓼草的小洲。
庙宇(miào yǔ):供奉神佛或历史上名人的处所。
寻觅(xún mì):寻求;探索。
吆喝(yāo he):大声喊叫或叫卖;呼唤吆喝;大声驱赶。
踪迹(zōng jì):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
7. 孙悟空 如意金箍棒 花果山福地 水帘洞洞天 火眼金睛、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 聪明机智、桀骜不驯、爱憎分明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依据《西游记》第一回内容可知,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顶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水帘洞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瞻部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依据第二回可知,石猴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独自驾筏出门求学,师承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依据第三回可知,悟空听从赤尻马猴和通背猿猴的建议,设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强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旨收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依据第七回可知,刀砍斧剁、火烧雷击无法伤害悟空,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便一路打往天庭,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孙悟空性格特征正面评价:本领高强、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权威、忠诚不贰。反面评价:喜欢“戴高帽”(如“义激美猴王”)、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如“车迟国斗法”)、滥杀无辜(如第五十六回,师徒四人在西去途中碰上了强盗打劫,强盗将唐僧吊在树上,为救师父,悟空打杀了两个强盗)。
8.答案
人物 地点变化 孙悟空变化之物 二郎神变化之物
天空 麻雀和大鹚老 饿鹰和大海鹤
水里 鱼和水蛇 鱼鹰和灰鹤
蓼汀上 花鸨 原身
地面 土地庙 原身
灌江口 二郎神 原身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结合第二段“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可知,在天空中,孙悟空变成麻雀和大鹚老,二郎神变成饿鹰和大海鹤。
结合第二段“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可知,在水中,孙悟空变成鱼和水蛇,二郎神变成鱼鹰和灰鹤。
结合“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分析,在蓼汀上,孙悟空变成花鸨,二郎神先出原身。
结合第二段“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可知,在地面上,孙悟空变成土地庙,二郎神依旧是原身。
结合第五段“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什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可知,在灌江口,孙悟空变成二郎神,二郎神依旧是原身。
9. 形容踉跄欲跌倒的样子。 弄玄虚,耍花招 木木樗樗 摇身一变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
(1)躘踵,lǒng zhǒng,踉跄欲跌的样子。
(2)弄喧,nòng xuān,弄玄虚、耍花招。
(3)木木樗樗,mù mù chū chū,形容痴呆或孤单的样子。
(4)摇身一变,yáo shēn yī biàn,神怪小说中描写人物或妖怪一晃身就变成别的。
10.示例:所给句子是对孙悟空变为土地庙的描写,口似庙门,牙齿变为门扇,舌头变为菩萨,眼睛变为窗棂,尾巴变为旗竿,想象奇特,妙趣横生,让读者不禁莞尔而笑。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赏析。
结合“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分析,选段选自《西游记》“小圣施威降大圣”。描写的情节是:因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巨灵神,四大天王,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三太子和十万天兵天将降服不了他,于是玉皇大帝在观音菩萨的举荐之下派二郎神来捉拿孙悟空,孙悟空(孙大圣)变为土地庙。口似庙门,牙齿变为门扇,舌头变为菩萨,眼睛变为窗棂,尾巴变为旗竿,想象奇特而又合理。“只有尾巴不好收拾”为后文真君凭借生活经验识破了孙悟空的法术埋下伏笔。
11.示例:①改配角:把原著中的“众鬼判”改为了“二鬼判”,并为这两位鬼判设计了语言、动作、神态等,便于表演,充分发挥了配角的衬托作用。②改情节:增加了孙悟空“审看”文书的细节,既增加了真实性,又表现了孙悟空的聪明机灵。③增加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如开头孙悟空说了二郎神的台词,后来又“嗔怒”“摇头晃脑,抓耳皱眉”“故作疲累”“笑嘻嘻”,把一个拿腔作势、顽劣调皮的孙猴子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
【详解】本题考查对剧本改编的赏析。
可以从课本剧的改编技巧方面分析改编后的妙处。如:忠实原著主旨(是否保留了作品的精神内涵)、简化情节(是否对复杂的情节进行筛选和简化,突出主要线索和关键冲突)、塑造鲜明人物(是否通过增加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鲜活)、增加戏剧冲突(是否合理设置矛盾和对抗,制造紧张的氛围和悬念)、优化对话(是否使对话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融入现代元素、设计舞台效果、调整结构(是否重新组织情节的先后顺序和节奏,使剧情跌宕起伏)、考虑观众需求、团队合作等。
示例:
1.增加细节描写,丰富人物形象:在剧本中,增加了“二郎神”自斟自饮、鬼判暗自打量“二郎神”等细节描写,使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更加丰富,让“二郎神”和鬼判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2.强化情节冲突:原著中只是简单的对话交代情节,剧本中通过鬼判对“二郎神”的怀疑,以及“二郎神”面对文书时的不知所措,强化了情节的冲突和戏剧性,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3.调整情节顺序,增强节奏感:剧本将原著中“二郎神”一进庙就查点香火的情节后置,先安排“二郎神”询问、饮酒等情节,使情节的发展更有波折,节奏更加紧凑,避免了平铺直叙。
12.(示例)取经故事会;评说唐僧师徒;跳读章节之我见;精读精思话西游。(任答两条即可) 13. 美猴王 齐天大圣 行者(孙行者) 14.(示例)对于作业多,没时间看书的同学,可以选择跳读,熟知主要人物,如唐僧师徒、白龙马、观音菩萨;以及重要情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对于很难完整阅读的同学,可以先借助视频和图片,激发阅读兴趣;对于即使读了也记不住书中的内容的同学,则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有效记忆和理解内容与人物形象。
【解析】1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
分析:《西游记》作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有丰富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可以挖掘,活动设计可以围绕这些元素展开,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现人物性格,通过知识竞赛来考查对作品内容的了解,通过故事讲述来重温精彩情节,通过小组讨论来交流对作品主题和内涵的理解等。
示例:“西游人物模仿秀”活动:同学们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通过模仿其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来猜测所模仿的人物是谁。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西游知识大比拼”竞赛:准备一些关于《西游记》的常识性问题,如人物身份、法宝功能、取经路线等,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抢答竞赛。这有助于同学们巩固对作品细节的记忆,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也能检验同学们对书籍的熟悉程度。
1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第一空填“美猴王”:孙悟空在花果山出生后,凭借自身的勇敢和智慧,带领猴群发现了水帘洞,为猴群找到了安身之所,猴群按照“石猴”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尊他为“美猴王”。“美”字体现了猴群对他的喜爱与赞美,此时的他,更多展现出的是一种天真烂漫、追求美好的天性,还未经历后来的种种磨难与挑战,这个名号代表着他在花果山无忧无虑的初始阶段,是他走向更广阔天地的起点。
第二空填“齐天大圣”:孙悟空学得本领后,不满天庭招安骗局,认为自己神通广大,不应受天庭的管束和轻视,于是在花果山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自封此号,公然与天庭对抗。“齐天”二字,表现出他对权威的挑战和不甘屈居人下的心理,他认为自己与天齐平,要与天庭分庭抗礼,这是他性格中叛逆、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此时的他,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思想境界有所提升,不再满足于花果山的小天地,而是想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证明自己,宣扬了蔑视强权的思想,这个名号也让他成为天庭眼中的“叛逆者”,引发了后续一系列与天庭的冲突和故事。
第三空填“行者(孙行者)”:孙悟空拜唐僧为师后,唐僧为他取名“行者”。此时的他,肩负起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重任,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修行之路。“行者”寓意着他要不断前行、修行,在取经途中,他要克服重重困难和诱惑,降妖除魔,一路向西。这个名字代表着他从一个自由自在、叛逆不羁的猴王,转变为一个有目标、有担当、勇往直前的取经人,他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了取经这一伟大使命的约束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磨砺自己,逐渐成长,向着最终的佛道修行目标前进。
14.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分析:同学们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时间少、难以完整阅读和容易遗忘内容这几个方面。针对时间少的问题,可以采用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利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读;对于难以完整阅读,可以制定阅读计划,将书籍按章节或故事段落分解,逐步完成;记不住内容则可以通过做笔记、画思维导图、与人讨论分享等方式来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示例:利用碎片时间:大家可以把每天的课间、上下学路上等零碎时间利用起来,每次读几页。比如在等公交的时候,或者做完作业休息的间隙,拿出《西游记》读上一小段,积少成多,这样就能在不影响作业时间的情况下推进阅读进度。
制定阅读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西游记》按章节划分,规定每天阅读一定的章节数量,比如一天读两回,这样有计划地阅读,就能逐步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避免半途而废,也能让阅读更有条理。
做笔记和画思维导图:阅读的时候准备一个笔记本,把书中重要的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好词好句等记录下来,读完一个章节后,根据记录的内容画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梳理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这样不仅能加深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书中的关键信息,以后复习回顾也更方便。
与人交流分享:可以和身边读过《西游记》的同学、朋友或者家人交流读书心得,讨论自己喜欢的人物、情节,分享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在交流过程中,会听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加深对书籍的记忆和理解,也会让阅读变得更有趣味性,激发自己继续读下去的动力。
15.写孙悟空将尾巴变成旗杆,为后面写二郎神很快发现他埋下伏笔。 16.示例:①写孙悟空变做一条鱼,二郎神变做一只鱼鹰,两人都自以为没有破绽,而其实在对手眼里,都变得不伦不类,两人的心理活动如出一辙。两相对照,充满趣味。 ②写孙悟空变成庙宇,很快被二郎神识破,表现二郎神和孙悟空斗智的心理过程,风趣幽默。 17.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二郎神擒拿孙悟空。
【导语】本题考查对原著内容的情节概括。孙悟空嫌弼马温的官职太小,大闹天宫,反下天庭,并自封齐天大圣。玉帝派托塔李天王领天兵天将前去擒拿孙悟空。巨灵神首先去挑战,被孙悟空打败。接着,哪吒三太子又带兵前去,仍然被孙悟空打败。观音菩萨赴蟠桃大会,得知情形,派二郎神擒拿孙悟空。可据此概括。
15.本题考查重要情节的理解。
阅读第③段,写“大圣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这为后文真君发现他变作土地庙买下伏笔:“真君笑到: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6.本题考查赏析语言。本文语言诙谐、妙趣横生。
紧张而有趣的打斗:如“孙悟空顺势变作土地庙,别的都好办,只有尾巴没法安排,情急之下变做一根旗杆。”这里描述的孙大圣把自己的尾巴变作旗杆,就非常诙谐有趣。原来孙悟空也有没有办法的时候,却又能在情急中做出看似合理的变通。可是二郎神就是灌江口的主人,对庙的形制非常清楚,看到孙悟空变做的小庙,马上就认出是假的——因为从没见过庙后有旗杆的。这犹如儿童之间的变戏法,一方难免露出破绽,而另一马上抓住破绽,非常有趣味。语言活泼诙谐:如孙悟空变做二郎神,正一本正经地察看香火,二郎神赶回来,悟空被迫现形:“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好像二郎神真要“打牙捣眼”似的。
还有:“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必然是那猴变的。”这里二郎神变作了鱼鹰,“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一个“飘荡”写出了二郎神正设计等待大圣上钩的情形,非常巧妙;而大圣变鱼儿,正“顺水正游”,本想轻松地逃过一劫,没想到前面正有埋伏。一“飘荡”,一“顺水正游”,妙趣横生。
17.本题考查对原著内容的情节概括。
孙悟空嫌弼马温的官职太小,大闹天宫,反下天庭,并自封齐天大圣。玉帝派托塔李天王领天兵天将前去擒拿孙悟空。巨灵神首先去挑战,被孙悟空打败。接着,哪吒三太子又带兵前去,仍然被孙悟空打败。观音菩萨赴蟠桃大会,得知情形,派二郎神擒拿孙悟空。可据此概括。
18.例文:小军的脸上长了一些青春痘,他暗自躲到房间里,对着镜子大肆“整治”痘兵痘将。我说:“你很霸道啊,人家痘痘也有生存的权利嘛!”他摆出一副不屑的神情说:“你懂啥?这些该死的痘痘已经侵占了我脸上大部分疆土了,再不消灭掉它们,我的生存权利也要受到严重威胁。”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小作文的写作。
本题要求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语言表达要流畅、生动,可以采用奇特的想象,让内容“妙趣横生,使人忍俊不禁”。
语言的幽默诙谐是一种艺术,它通过巧妙的言语运用,使人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到乐趣。要使语言幽默诙谐,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①双关语: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者同音异义的特点,创造出既有趣又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②夸张手法:通过对事物特征的过度放大,制造出戏剧性的效果;③情景模拟: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或者情境,让听者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从而产生共鸣和笑点。④意外转折: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改变方向,打破听者的预期,产生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⑤模仿与戏仿:通过模仿某个人或某种风格的语言特点,制造出滑稽可笑的效果。⑥讽刺与反讽:通过表面上肯定实际上否定,或者表面上否定实际上肯定的方式,达到一种幽默的效果。
例文:一天下午,阳光像刚从烤箱里拿出来的面包一样温暖,小明在公园散步,突然一只松鼠跳到他面前说:“嘿,伙计,我刚在树上做了一个俯卧撑,树枝就断了,我现在得重新找健身房了。”小明愉快地回应道:“那下次我带点坚果来,咱们一起健身吧!”一人一松鼠在公园里达成了健身协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