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皇帝的新装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炫耀(xuàn) 称职(chèng) 忙碌 呈报
B.滑稽(jì) 头衔(xián) 陛下 爵士
C.钦差(qīn) 御聘(pìn) 陨章 愚蠢
D.袍子(páo) 妥当(tuǒ) 圈定 狡猾
2.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从词语的感彩看,“美丽”是褒义词。
B.“乖乖”在此语境中表示吃惊、惊讶的意思。
C.“站”是动词,“他”是名词。
D.“衣服”是名词,“漂亮”是形容词。
3.下面是几位同学在讨论会上的发言,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骗子说能织出最美丽的布,用它缝出具有奇怪的特性的衣服,皇帝连这种骇人听闻的话都相信,真是愚蠢至极。
B.虚伪的皇帝被骗后不去质疑,反而赏赐骗子,真是不可救药!
C.随员们不仅对皇帝随声附和,还建议皇帝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D.骗子们故作穿针引线、上下翻飞的样子,其实这是骗术的一部分。
4.讨论会的最后,同学们要进行《皇帝的新装》课本剧表演,下列建议不合理的一项是( )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要在台词中强调。
B.表演时,内臣的角色不能删去,这样更能体现大臣们都很荒唐虚伪,表达了作者的讽刺之意。
C.读台词时,要突出骑士和群众的随声附和,突出小孩子声音的清脆、响亮。
D.“皇帝有点儿发抖”这一情节表演时,要演出皇帝的心虚后怕和垂头丧气的神态。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B.《皇帝的新装》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大臣们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态,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C.《皇帝的新装》以骗子行骗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D.《皇帝的新装》中皇帝被骗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既愚蠢,又爱虚荣。
6.课文中皇帝被骗子欺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
A.皇帝自己生活奢侈、目光短浅,只想穿新衣。
B.两个骗子胆大包天、骗术高超,难以识别。
C.皇帝自己愚蠢、昏庸,又爱慕虚荣。
D.宫廷里的大小官员、骑士都在阿谀奉承,无耻献媚、讨好。
二、填空题
7.《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是 (填国籍)的 ,代表作有童话《 》《 》《 》等。
8.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形近字。
(1)jiǎo 猾 jiāo 媚 jiǎo 健
(2)御pìn 驰chěng pīng 婷
(3)féng 纫 fèng 隙 péng 松
(4)全fù 精神 条fú fú 射
(5)赏cì 警tì
(6)长páo 细bāo
9.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 :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2)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3)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三、语言表达
10.【深读课文】读完课文《皇帝的新装》,童童同学有感而发,想写一副对联,但他只想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骗子愚人,莫非国中无智者
下联:
11.根据下列句子的语境,完成表格。
(1)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2)“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3)“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人物 描写方法 性格
(1)皇帝
(2)老大臣
(3)小孩子
12.【网络跟帖】《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会如何呢?某网络上,有很多初中学生就《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展开了想象。请你在网上发帖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网名。
帖子一:网友“岁月单车”:小孩子天真无邪,皇帝愚蠢暴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给他判了一个“说真话罪”。
帖子二:网友“ ”:
四、综合性学习
学校拟举办课本剧展演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课文《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进行编演。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3.【完善环节】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请将下面环节补充完整。
环节一:研读课文,设计剧本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提前彩排,正式演出
14.【补全片段】下面是剧本组根据《皇帝的新装》原文改编的剧本片段,请你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观众甲: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漂亮呀!
观众乙: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
小孩:(1) (人物台词,小孩语言)
观众甲:天呐!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
观众丙:皇帝确实没有穿衣服啊!
皇帝:(2)( )(舞台提示,皇帝神态)我一定要把这游行大典进行完毕。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雪兔
郑渊洁
①路路是一只黑兔。他恨自己的肤色。
②森林里只有路路一只黑兔,白兔们不跟他玩,就因为他肤色黑。路路从小就喜欢一只叫冉冉的白兔。冉冉性格温柔,走起路来姿态特别好看。路路经常躲在大树后边看她。有一天,路路在草丛里碰见了冉冉。
③“你好。”路路的心使劲跳。
④“……”冉冉见是黑兔,没吭声。从小爸爸就告诉她,白兔比黑兔高贵。
⑤路路给冉冉让开路。冉冉头也不回地走了。
⑥路路连做梦都想把自己的肤色变成白色,不为别的,就为能同冉冉说几句话。可他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事。没有希望的生活是痛苦的。
⑦冬天到了。一天夜里,天上飘起鹅毛大雪,转眼间雪就把山林染白了。
⑧睡在草丛里的路路的身上落满了雪花。清晨,路路惊喜地发现,自己变成了白兔。路路兴奋极了,虽然他知道太阳一出来,身上的雪就会融化,但他只要能同冉冉说上几句话,他就满足了。路路祈祷太阳晚些出来。
⑨路路小心翼翼地朝冉冉居住的地方走去,他生怕碰落了身上的雪花。
⑩老天会安排。路路没走多远,就看见冉冉在两棵大树之间玩雪。
“你好。”路路说。
“你好!”冉冉见是一只白兔,友好地说。
“咱们一块儿玩行吗?”路路谨慎地试探。
“当然可以。”冉冉说,“我怎么没见过你?”
“我……我是从别的森林来的。”路路不得不撒谎。他认为自己是在撒真诚的谎。不坏。
冉冉和路路一边玩一边聊天。冉冉真喜欢路路,喜欢他的性格,喜欢他的幽默。
路路更是感到甜美,他认识到自己并不比白兔差,这从冉冉兴奋的程度上就能判断出来。
太阳终于无情地从山后露出了通红的脸庞,树枝上的雪花开始变成水珠坠落进泥土。
路路明白自己的真面目马上就要暴露了,他不愿破坏这美好的场面。
“再见了!”路路说。
“再玩一会儿不行吗?”冉冉央求。
“我还有事,以后来玩。”路路又说谎了。这回是神圣的谎。
“我等你。”冉冉依依不舍地说。
路路走了。
几天后,路路又碰见了冉冉。
“你好!”路路情不自禁地问候。
“……”冉冉一看是黑兔,不理他。
路路心里感到凄凉。
从此,路路天天盼着下雪,可整整一个冬天再没下第二场雪。
后来路路听说,冉冉失踪了。有的说她去别的森林找一只叫路路的白兔,有的说她在半路上遇到了狼的袭击。
路路恨那场大雪。
文本二:
皇帝的新装(节选)
安徒生
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5.下面关于文本一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兔”其实是一只黑兔,因为不喜欢自己的肤色想变成白兔。
B.白兔冉冉因为路路的性格以及幽默而不再计较他是一只黑兔。
C.文中既有丰富的心理描写,又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造的形象鲜活生动。
D.故事情节富于变化而又合情合理,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深刻的主题。
16.好的结尾总是让人意犹未尽、若有所思,请你想象一下,《皇帝的新装》中那些托着“后裙”跟在皇帝后面走的内臣们心里在想些什么。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他们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
17.这两篇童话都设计了有关“说谎”和“真相”的情节,但《雪兔》的结尾并未揭示真相,而《皇帝的新装》结尾作者让一个小孩说出了真相,这样写有何用意?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内容具体分析。
六、作文
18.假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孩子没有指出事情的真相,事情会怎样发展?假如《龟兔赛跑》中,兔子没有睡觉,谁会取得胜利?假如《夸父追日》中,夸父最终追上了太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请从你读过的故事中任选一篇,发挥你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新编”。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22 皇帝的新装》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A D C C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 称职(chèng)——(chèn);
B. 滑稽(jì)——(jī);
C. 陨章——勋章;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C.有误,“他”在此处实际上是代词,指前面提到皇帝;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用在此处不合“皇帝相信骗子的话”的语境。运用不恰当,应改为“耸人听闻”;
B.不可救药:原指病情严重到无法医治的地步,后来比喻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含贬义。结合语境可知,这里实在形容皇帝办事愚蠢到极点。运用恰当;
C.随声附和:意思是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形容“随员们”没有主见,皇帝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运用恰当;
D.穿针引线:意思是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比喻从中联系、拉拢。符合骗子假装织布的语境。运用恰当;
故选A.
4.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D.“皇帝有点儿发抖”是因为皇帝认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因而内心恐慌;但是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目的是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所以,表演时用“垂头丧气”的神态不恰当;
故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皇帝的新装》是以骗子们赋予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所谓的“ 新衣服”一个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一特性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这个主线进行的。并非以骗子行骗为线索;
故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A.皇帝生活奢侈、目光短浅,想穿新衣只是表面现象,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这背后反映的是他爱慕虚荣的本质;
B.骗子骗术虽然高明,但如果皇帝本身不具有爱慕虚荣、愚蠢昏庸的性格特点,也不会轻易上当受骗。所以这是外因,不是根本原因;
C.皇帝自己愚蠢、昏庸,又爱慕虚荣,这是他被骗子欺骗最根本的原因。因为他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是否华丽,是否能得到别人夸赞自己穿着好看,以至于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才会轻易相信骗子所说的能织出神奇的布并做成新衣的谎言;
D.宫廷官员的阿谀奉承是因为皇帝本身喜欢听好话、爱虚荣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导致他被骗的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故选C。
7. 丹麦 安徒生 海的女儿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安徒生: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8. 狡 娇 矫 聘 骋 娉 缝 缝 蓬 副 幅 辐 赐 惕 袍 胞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1)狡猾(jiǎo huá):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娇媚(jiāo mèi):形容女子的容貌和态度,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柔美和妩媚;
矫健(jiǎo jiàn):强壮有力;英勇威武;指诗文等风骨雄健;
(2)御聘(yù pìn):指受到皇帝或高级官员的聘请,担任重要职务;
驰骋(chí chěng):(骑马)快速奔跑,常用来描述人或动物在广阔的原野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场景;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3)缝纫(féng rèn):指裁剪制作衣服、鞋帽等;
缝隙(fèng xì):指接合处或裂开的缝处,也有比喻事物间的漏洞的含义;
蓬松(péng sōng):形容草、叶子、头发、绒毛等松散开的样子;
(4)全副精神(quán fù jīng shén): 全部精力,指将所有的精力集中于某一件事上。 这个短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某件事情时非常专注和投入,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
条幅(tiáo fú):直挂的长条的字画,单幅的叫单条,成组的叫屏条;
辐射(fú shè):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5)赏赐(shǎng cì):地位或辈分高的人把财物送给地位或辈分低的人;
警惕(jǐng tì):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6)长袍(cháng páo):男子穿的中式长衣;
细胞(xì bāo):构成人体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9.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
不可救药:出自《诗经·大雅·板》“多将熇(hè)熇,不可救药。” 原意是说周厉王多行酷烈之暴政,就像重病人一样,不能再医治了。后泛指病重到无药可治。也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不能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出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随声附和: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意思是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0.(示例)心魔作怪,幸亏世上有童心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相关知识。
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骗子愚人,莫非国中无智者”由两部分组成,“骗子愚人”是主谓短语,指两个骗子编织皇帝新衣的故事。“莫非国中无智者”“莫非”与“国中无智者”从整体说,构成动宾关系,是对“骗子愚人”行为原因的推测。
故下联可揭示人们受骗的真正原因:骗子正是利用了人们内心的虚荣,编织了一个关于神奇新装的谎言,这个新装据说只有聪明和称职的人才能看到。让皇帝和手下的大臣及很多百姓担心自己看不见新装会被认为是愚蠢或不称职,因此选择了相信骗子的话,是他们的心魔在作怪。而天真的小孩子,没有这个心魔,于是敢说真话,揭示了真相。依据上面分析,紧扣课文中骗子行骗、群臣助骗、百姓传骗、孩子揭骗等情节,结合人物、主旨,依据上联,对出下联。
示例:奸徒扰心(主谓短语),难道世间多伪君(“难道”与“世间多伪君”从整体说,构成动宾关系)。
11.示例:
人物 描写方法 性格
(1)皇帝 动作描写 愚蠢可笑、自欺欺人
(2)老大臣 心理描写 虚伪、愚蠢
(3)小孩子 语言描写 单纯、天真无邪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1)皇帝:根据“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可知,这里通过“转动”这一动词,对皇帝的身体动作进行刻画,所以运用的是动作描写。皇帝明明什么都没看到,却还假装认真欣赏并不存在的美丽新装,试图让众人觉得他真能看见,把精力放在佯装上而非戳破骗局,凸显出他的愚蠢可笑,同时也是在自我欺骗,体现了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故填写:动作描写,愚蠢可笑、自欺欺人。
(2)老大臣:根据“‘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可知,直接呈现老大臣内心所想,属于心理描写。老大臣内心明知看不到布料,却不愿承认自己的问题,害怕别人知晓自己看不见,为了面子选择隐瞒,足见其虚伪;而连布料真假都辨别不出,还盲目维护虚假表象,又体现出他的愚蠢。故填写:心理描写,虚伪、愚蠢。
(3)小孩子:根据“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可知,直接引用小孩子说的话,运用的是语言描写。在周围大人都佯装看到新衣的氛围下,小孩子不受世俗观念、虚荣风气影响,直白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事实,这份不加掩饰、脱口而出真话的特质,展现出他的单纯、天真无邪。故填写:语言描写,单纯、天真无邪。
12. (示例)真理永恒 小孩子无畏无惧,皇帝气急败坏。倒行逆施——皇帝以“散播谣言”之罪将其囚禁。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写跟帖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写跟帖时一定要跟随一个主题去拟写,不能偏离主题。其次写跟帖字数一定不要多,言简意赅,不要啰嗦,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即可,也可以结合别人发帖的格式去写。最后拟写跟帖语言一定不要模棱两可,而是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思想。由题意可知,要对说真话的小孩的命运展开想象,并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网名。示例格式:网名+小孩的性格特点+皇帝的性格特点+名句+结果。
示例:真话小勇士。小孩无私无畏,皇帝骄奢淫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皇帝奖了他一个“尚方宝剑”。
13. 确定角色,选定演员 熟悉剧本,准备排练 14. 咦?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解析】13.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这道题目要求完善课本剧展演活动的环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课本剧展演活动的基本流程,即从研读课文开始,到设计剧本、招募演员、准备道具和场景,最后进行彩排和正式演出。然后,根据这个流程,将给出的环节一“研读课文,设计剧本”作为起点,依次补充后续的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明确该环节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以确保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一空,在剧本设计完成后,就需要招募演员并分配角色。演员的选择应该根据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角色特点来进行,确保每个角色都能得到合适的演员来演绎。示例:招募演员,分配角色。
第二空, 根据剧本的需要,准备相应的道具,并布置好场景。道具和场景的准备应该尽量贴近课文中的描述,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示例:准备道具,布置场景。
14.本题考查情景对话。本题要求补写戏剧组根据《皇帝的新装》改编的课本剧片段中的空白内容。题目中给出了两个观众的台词和一个舞台提示,需要根据这些提示和上下文,补写出小孩的台词和皇帝的神态。首先,根据观众甲的台词“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漂亮呀!”和观众乙的台词“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可以推断出,这两个观众都是在赞美皇帝的新装。但是,根据上下文和常识,我们知道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任何衣服,因此这里存在一种讽刺和虚假的氛围。接着,根据小孩的语言特点,他应该是天真无邪、直言不讳的,因此他的台词应该是直接指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事实。而皇帝的神态则需要表现出他内心的惊慌和强作镇定的矛盾情绪。
示例:小孩:(疑惑地大声说道)可是,皇帝明明没有穿任何衣服啊!
皇帝:(脸上微微一僵,但马上恢复镇定,心中虽然惊慌却强作镇定)
15.B 16.示例:哎呀,这后裙到底在哪里呢?难道我是愚蠢的?我真的不称职吗?不,我觉得那个小孩子说的是真的,这件新衣根本不存在!唉,管他呢,皇帝没发话,我还是装作托着后裙跟着走吧,绝不能第一个露馅儿! 17.①《雪兔》并没有揭示真相,而是写冉冉因不停地寻找路路而失踪,表达对等级观念的讽刺和抨击,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②《皇帝的新装》中让小孩子来揭示真相,表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儿童世界的真实,增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两篇童话《雪兔》和《皇帝的新装》探讨了“说谎”与“真相”的主题。《雪兔》通过黑兔路路的内心挣扎和短暂的白雪伪装,揭示了社会偏见与自我认同的冲突,结尾的未揭示真相增加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引发读者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而《皇帝的新装》则通过小孩的天真揭穿谎言,讽刺了成人世界的虚伪与盲从,结尾的真相揭露强化了讽刺效果,直击人心。两篇童话在表达手法上各有千秋,但都通过“说谎”与“真相”的对比,传达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性思考。
15.本题考查内容及写法辨析。
B.有误,结合文本一第 段“‘你好!’冉冉见是一只白兔,友好地说”和第 段“冉冉和路路一边玩一边聊天。冉冉真喜欢路路,喜欢他的性格,喜欢他的幽默”以及第 段“‘……’冉冉一看是黑兔,不理他”可知,冉冉喜欢路路是因为路路以白兔的身份和她交流玩耍,当她看到路路是黑兔时就不理他了,说明冉冉自始至终都在计较路路是黑兔这一身份,并不是不再计较他是一只黑兔;
故选B。
16.本题考查主观表达。
做答此题,首先要深入理解《皇帝的新装》原文情节,清楚内臣们之前为迎合皇帝对不存在的新衣一味夸赞,处于自欺欺人的状态。现在小孩道出真相,他们面临尴尬处境;其次,把握人物心理。内臣们既害怕因承认看不到新衣而被认为愚蠢或不称职,又开始对新衣真实性产生怀疑,但更担心违抗皇帝权威,内心纠结复杂;用“我”的视角,生动展现他们内心的挣扎、惶恐以及无奈的选择,语言风格要符合内臣的身份和当时情境。
示例:这可如何是好?小孩的话让我心慌意乱,难道新衣真不存在?我真的愚蠢又不称职?可皇帝还在游行,我不能有任何差错,先硬着头皮装作托着后裙吧,千万别让别人看出我的异样。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句段表达效果。
结合文本一第④段“‘……’冉冉见是黑兔,没吭声。从小爸爸就告诉她,白兔比黑兔高贵”可知,在这个兔子的世界里存在着等级观念,这导致了路路和冉冉之间交流的障碍。文章结尾冉冉因寻找路路失踪,没有揭示路路曾伪装成白兔与她相处的真相。由此可知,这样的设计表达了对这种等级观念的讽刺和抨击,也让平淡的故事有了波折,留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结合文本二第②段“‘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知,在众人因害怕被认为愚蠢或不称职而不敢说出真相时,是小孩子道出了皇帝没穿衣服的实情。结合前文大人们对不存在的新衣虚假夸赞,由此可知,用小孩子揭示真相,鲜明地表现出成人世界的虚伪和儿童世界的真实,极大地增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18.例文:
谎言的延续:《皇帝的新装》新篇
在那繁华却荒诞的王国,皇帝对新衣的痴迷众人皆知。游行大典那天,皇帝身着那所谓“新衣”,昂首阔步走在街道上。本该欢呼雷动,却因孩子的沉默,故事驶向了意外方向。
起初,民众们交头接耳,眼神满是疑惑与不安。两个骗子却镇定自若,扯着嗓子喊:“看呐,陛下的新衣多华丽,只有聪明之人才能瞧见这绝美服饰!”皇帝微微颤抖的双手紧攥着“衣角”,尽管心中慌乱,可在众人面前,还是强装镇定,继续前行,还不时摆出优雅姿态,试图让臣民相信他身着世间最华美的衣裳。
随着游行推进,人群中开始有不和谐声音。一位大臣皱着眉,小声对旁人说:“这事儿透着古怪,我咋就看不到陛下的新衣呢?”然而,他的话很快被周围人制止:“嘘,别乱说,小心被当成愚蠢之人。”但质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开始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人私下议论,可依旧没人敢站出来道出真相。
两个骗子察觉到异样,担心骗局败露,便心生一计。他们找到皇帝,故作神秘地说:“陛下,您的新衣太过耀眼,光芒刺痛了一些人的眼睛,他们心生嫉妒,就开始造谣说您没穿衣服。为维护新衣尊严,彰显您的威严,我们建议举办一场盛大宴会,邀请所有贵族和大臣,让他们近距离欣赏新衣,亲口表达赞美。”皇帝听后,觉得这主意既能挽回颜面,又能让质疑者闭嘴,便欣然应允。
宴会当晚,灯火辉煌。皇帝再次穿着“新衣”现身。贵族和大臣们纷纷围上来,脸上堆满虚假笑容,嘴里说着阿谀奉承的话。就在这时,一个外国使团走进大厅。为首的使者目光敏锐,一眼看穿闹剧。使者走上前,恭敬行礼后说道:“尊敬的陛下,听闻您有一件神奇新衣,可在我们国家,真诚是最珍贵的品质。我直言,我没看到您身上有衣服。”皇帝听后,脸色瞬间煞白,内心开始激烈挣扎。
但皇帝最终还是放不下虚荣,他恼羞成怒,斥责外国使者不懂欣赏。骗子们趁机添油加醋,说使者心怀不轨。外国使团无奈离去,而皇帝依旧沉浸在谎言中,继续举办各种展示新衣的活动。民众们虽心中不满,却也只能继续配合这场闹剧。王国在虚假的氛围中渐渐失去活力,经济衰退,民心涣散。最终,这个曾经繁华的王国,在谎言的重压下走向了衰落,只留下一段荒诞的故事,供后人唏嘘。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情境作文写作。
一、审题立意。本次“故事新编”需立足经典故事,以《皇帝的新装》为例,在保留关键人物、情节架构与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改变孩子未揭露真相这一关键情节,进行大胆想象与创新创作。立意层面,核心聚焦于人性的复杂、虚荣的危害以及群体意识的盲目性。通过构建新故事,深刻揭示虚荣蒙蔽人心、使人丧失理智判断的负面效应,批判社会中盲目跟风、随波逐流的不良现象,引导读者反思自身行为,呼吁坚守真诚、勇敢和独立思考的品质,不被虚假表象所迷惑,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
二、思路点拨。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文章开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迅速回顾《皇帝的新装》经典故事梗概,着重强调皇帝痴迷新衣、骗子设局以及众人配合演出这一荒诞场景,顺势笔锋一转,点明此次故事的关键变化——孩子未道出真相,自然引出故事新编的情节。主体部分,先着重刻画皇帝因未被揭穿而愈发膨胀的虚荣心态。他频繁举行新衣展示大典,不断增加赋税以筹备资金,全然不顾百姓疾苦,致使国内民怨沸腾。接着,深入描绘骗子的狡猾与贪婪。他们巧妙利用皇帝的弱点,编造出更离谱的谎言,如声称新衣能让国家风调雨顺、繁荣昌盛,哄骗皇帝投入更多资源,一步步将骗局推向更深的深渊。与此同时,细腻展现民众在谎言笼罩下的复杂反应。一部分人因恐惧和功利心理,对新衣的赞美愈发夸张,谄媚皇帝;另一部分人虽内心怀疑,却在群体压力下选择沉默,只能通过一些细微举动,如私下的摇头叹息、游行时稀疏的掌声,来表达内心的不满。最后,引入外部因素,如邻国的一位正直使者来访,他对这场闹剧感到震惊,决定挺身而出,揭露骗局,由此引发一系列激烈冲突,推动故事走向高潮。结尾部分,详细描述皇帝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从最初的愤怒抗拒到逐渐清醒的心理转变过程。最终,皇帝认识到虚荣带来的巨大危害,开始对国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严惩骗子,减轻赋税,倡导务实之风。以此升华主题,让读者深刻领悟到坚守真实、摒弃虚荣的重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