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散文诗二首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10:5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散文诗二首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徘徊(pái) 匿笑(nì) 并蒂(tì)
B.菡萏(hán) 覆盖(fù) 花梗(gěng)
C.心绪(xù) 沐浴(mù) 遮蔽(bì)
D.姊妹(zǐ) 嗅到(yòu) 祷告(dǎo)
2.(易错题)指出下列加点词语感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B.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C.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D.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B.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C.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D.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4.《金色花》朗读节奏与技巧题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
B.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
C.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
D.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5.对于“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朗读时语调应( )
A.逐渐升高,充满赞美与感激 B.逐渐降低,带有悲伤与无奈
C.保持平稳,体现平静与淡然 D.忽高忽低,表现激动与不安
6.下列关于泰戈尔诗歌风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爱和童真是泰戈尔诗歌的重要主题,如《飞鸟集》用孩童的视角,描绘儿童的种种天真情态和奇思妙想,语言朴素,格调明快。
B.泰戈尔善于学习和运用人民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使诗歌的语言清新活泼。
C.创作方法上,泰戈尔善于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
D.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别具一格。
7.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廷院时。
B.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C.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D.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戈尔是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
B.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再寄小读者》等。本课《荷叶·母亲》选自《繁星》。
C.《金色花》《荷叶·母亲》都是借助具体形象表达对母亲的爱。
D.冰心名字中的“冰”字不是冰冷的意思,而是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的含义,即冰清玉洁。
二、填空题
9.填空。
(1)《金色花》作者是 (国名)作家、诗人 (姓名)。
(2)《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作家 ,原名 。著有诗集《 》《 》,散文集《 》《 》等。
10.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笑嘻嘻( ) 沐浴( ) 祷告( ) 嗅到( )
1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huā bàn( ) lín yīn( )
12.解释词语或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匿笑:
(2)花瑞:
(3)欹斜:
(4) :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5) :(树叶)遮蔽;隐蔽。
(6)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13.填空。
《金色花》
妈妈的行动 我的行动 我为什么这么做
《荷叶·母亲》
环 境 红 莲 我的心情
三、语言表达
14.为宣传“孝亲敬老”传统美德,新海实验中学九年级准备举办“孝亲敬老”主题诗歌朗诵会,小语读了冰心的《荷叶母亲》,也想写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情感。请选用合适的意象,写一首小诗。
母亲啊!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5.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需要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下面是泰戈尔《金色花》节选,请你参照第④⑤两段文字,发挥想象,仿写一个场景,40字左右。
金色花
泰戈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
仿写:
四、综合性学习
小滨邀请你参加以“感悟亲情”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
16.古往今来,歌颂亲情的诗非常多,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17.为了使本次活动更为丰富,请你再设计三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开展一次“爸爸妈妈我爱你”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办一次“亲情暖人心”手抄报比赛
活动三:
活动四:
活动五:
五、诗歌鉴赏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金色花
泰戈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文中写了三次“我”与母亲的嬉戏,“我”分别为妈妈做了什么?
(2)“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19.小玉同学受邀参加学校于元旦举办的新年诗会,诗会主题为“美好亲情,美丽人生”,现邀请你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准备文稿: 对岸 ①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②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③在那边,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 ④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⑤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⑥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这个高岸之后。 ⑦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围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⑧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⑨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⑩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 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不同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去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有删改)
情感基调 (1)朗读这首散文诗时,感情基调应该是① (A.积极昂扬 B.轻柔愉悦 C.低沉伤感)的。结合原文内容,我选择这一感情基调的理由是②
朗读设计 (2)小玉在朗读散文诗中的画线句时,总是读不好,请你帮她进行朗读设计。(可以从重音、节奏、语气等角度思考)。 我的朗读设计为:
舞台背景 (3)在朗诵时,需要一幅图作为舞台背景,小玉不知道以下哪幅图更贴合诗歌的情感,请你帮助选择并结合散文诗内容阐述理由。 我选择图 ,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
荷叶·母亲
冰心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荡茗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鼓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一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0.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
21.母爱是温馨的、伟大的。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们,将如何回报母亲?假如让你变幻成一种东西来回报母亲的爱,你会变成什么?为什么?(原因中必须要引用一句关于母爱的诗。)
七、作文
22.作文。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厚,诗中的“我”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三次与母亲嬉戏玩耍,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假如你也拥有这样神奇的能力,你想变成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我变成了 ”为题,发挥你的想象,表达对母亲的爱,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500字以上;③凡是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7 散文诗二首》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D B A A A B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并蒂(tì)——dì;
B.菡萏(hán)——hàn;
D.嗅到(yòu)——xiù;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感彩。
C.句中的“坏”是贬义褒用,“坏孩子”是疼爱孩子的表现。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D.把白莲凋谢的花瓣比作小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莲凋谢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烦闷、孤独之情。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节奏划分。
B.“金色花的林荫”是完整的偏正短语,不应拆分,正确划分应为“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
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语调。
此句以“荷叶”喻母亲,“红莲”喻自己,用“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生动表达了母亲在困境中对子女的庇护与关爱。朗读时,随着情感的递进,语调应逐渐升高:开头“母亲啊!”带有呼唤的温情,中间对“荷叶”与“红莲”的比喻蕴含着对母亲形象的珍视,结尾“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充满了对母亲的赞美、依赖与深深的感激,因此需要以逐渐升高的语调传递这种浓烈而真挚的情感;
故选A。
6.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飞鸟集》主要是哲理短诗,更多地是对自然、人生、真理等的思考,而描绘儿童天真情态和奇思妙想的主要是《新月集》,该选项关于作品的对应有误,所以该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A。
7.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廷院——庭院;
庭院:位于正房前面的院子,大多指院落。
故选A。
8.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有误,《荷叶·母亲》不是选自《繁星》,而是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
故选B。
9. 印度 泰戈尔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樱花赞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1900一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荷叶母亲》是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于1922年7月21日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原为冰心《往事(一)》中的第七篇
10. xī mù dǎo xiù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1. 笑嘻嘻(xiāo xī xī):形容面带笑意的样子。
2. 沐浴(mù yù):洗澡;比喻受到教育熏陶。
3. 祷告(dǎo gào):向神祈求表示愿望。
4. 嗅到(xiù dào):用鼻子闻到。
11. 花瓣 林荫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花瓣(huā bàn):既是花冠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花被的内部组成部分,还是花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林荫(lín yīn):树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
12. 偷偷地笑。 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倾斜,歪斜。 流转 荫蔽 徘徊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匿笑(nì xiào):意思是暗中偷笑;掩口暗笑。
(2)花瑞(huā ruì):花带来的祥瑞、好运。
(3)欹斜(qī xié):歪斜不正。
(4)流转(liú zhuǎn):流动转移;运转。 注意易错字“转”。
(5)荫蔽(yīn bì):遮蔽;隐蔽。注意易错字“蔽”。
(6)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注意易错字“徊”。
13.示例
《金色花》
妈妈的行动 我的行动 我为什么这么做
做祷告 散发香气 让妈妈嗅到香味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为妈妈遮阳,保护眼睛
拿灯去牛棚 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撒娇
《荷叶·母亲》
环 境 红莲状态 我的心情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亭亭 烦闷
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不适意
雨肆意地下着;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结合《金色花》“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可知:妈妈沐浴后,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我”为妈妈散发出香气,“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让妈妈嗅到花香。
结合《金色花》“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可知:妈妈坐在窗前读书,“我”将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用自己的身体为妈妈挡住太阳,让妈妈安心读书。
结合《金色花》“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可知:妈妈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时,“我”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妈妈的孩子,求妈妈讲故事。“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向妈妈撒娇,获得妈妈的关爱。
结合《荷叶·母亲》“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可知:当时的环境是半夜里有繁杂的雨声,早起时是浓阴的天,红莲状态是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我”的心情有些烦闷;
结合《荷叶·母亲》“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可知:当时的环境是雷声作了,大雨愈下愈大;红莲状态是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没有任何物体为它遮蔽;“我”的心情仍是不适意。
结合《荷叶·母亲》“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可知:当时的环境是雨势并不减退,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覆盖下;红莲状态是不摇动了,“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即可。
14.示例:
母亲啊!
你是阳光,
我是葵花,
清晨的露珠坠落时,
除了你,
谁能拭去我肩头的寒霜?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诗歌。
结合“母亲啊”可知:首先交代写作的抒情对象;
结合“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可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我”比作荷花,把“母亲”比作荷叶,体现出“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通过借景抒情,抒发了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无私以及那份淡淡的温暖。
结合“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心中的雨点”运用比喻手法,比喻生活遇到的困难;“除了你”强调母亲对“我”成长的重要意义,“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是反问句,具体表现母亲保护“我”成长。
仿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表达对“母爱”的歌颂。
示例:
母亲啊,你是露珠,我是小草。心灵枯涸时,除了你,谁是为我送来滋润的源泉?
15.示例一: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示例二:当你读书累了,斜靠在金色花树下的椅背上,我又像一只蝴蝶,在你的手心快乐起舞。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与续写。
仿照“当你……,我便要……”的句式,选取生活中某一温馨场景,像原文的沐浴、读书等,能体现亲昵、爱意,如原文金色花与母亲的互动。
示例:当你黄昏时分坐在庭院,疲惫地闭上双眼时,我便化作微风,轻轻拂过你的脸庞,给你送去一丝清凉与思念。
16.(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7. (示例)开展一次“谁不说咱父母好”座谈会 举办一次“老照片的故事”交流会 举办一次“为爸爸妈妈洗脚”实践活动
【解析】16.本题考查古诗积累。
要求写出连续两句歌颂亲情的古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7.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设计活动时,需注重主题的多样性和参与者的互动,符合“感悟亲情”的主题,提升活动的丰富性和感染力。联系示例“开展一次‘爸爸妈妈我爱你’演讲比赛”可知,要符合“动词+主题+形式”的格式,可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形式的活动。
示例:举办一次“感恩父母”摄影展览;组织一次“亲情故事”分享会;安排一次“说说家人的烦恼”茶话会。
18.(1)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2)①用无私的回报衬托无私的母爱;②表现儿童活泼、机灵可爱的天性。
【导语】泰戈尔的《金色花》以孩童视角展开奇幻想象,通过“我”化作金色花与母亲的三次互动(散发花香、投影书页、黄昏现身),巧妙编织出温馨而灵动的亲子画卷。诗人以花的意象隐喻纯真童心,用“匿笑”“不告诉”等细节凸显孩子顽皮又依恋的心理,而母亲的自然询问则赋予对话生活气息。全文在诗意与童趣的交融中,歌颂了母子间无需言明的深情与默契,展现了泰戈尔对自然、爱与童真的独特哲思。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文章第④段“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的内容可知,在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让母亲能嗅到这香气。
根据文章第⑤段“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的内容可知,母亲读《罗摩衍那》时,“我”将自己小小的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根据文章第⑦段“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的内容可知,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我”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还求母亲讲个故事。
【小题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章第①段“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的内容可知,“我”变成金色花带有孩童“好玩”的天性,以这种隐秘的方式与母亲互动,体现了儿童活泼、机灵可爱的天性。
根据文章第②段“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第④段“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第⑥段“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的内容可知,“我”在母亲寻找时匿笑不回应,在母亲祷告时散发香气却不让她知晓来源,在母亲读书时投下影子却不让她猜出,“我”以这种不被察觉的方式默默陪伴、回报母亲,用这种无私的回报衬托出母亲无私的爱。
19. B ①情感角度:从孩子对母亲亲昵的称呼及对母亲的依恋中,可以感受到本诗温馨愉悦的母子之情;②意象与意境角度:散文诗借助一系列优美的意象,营造出田园意境,传递出轻柔愉悦的感情基调;③主旨角度:作者反复吟唱“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表现出对对岸的渴望,对美丽远方的憧憬,也表现出轻柔愉悦的心境。 示例:重音:“升到”“跑”“饿”等词可重读,读出对母亲的依恋。(重读的词的选择及其理由,合理即可)
节奏:“妈妈,我饿了”语速略快,突出“我”对母亲的依恋。
语气:用调皮、轻快的语气读出孩童的天真活泼。 示例一:一 此图以水牛、农夫等为主要构图元素,也是本诗的主要意象,这些意象在图中构成一派静谧又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这和诗歌的意境非常贴切。因此,本图适合作为舞台背景。示例二:二 图片中选取的场景是夕阳下,水岸边,和本诗描绘的自然环境一致。图中母亲将孩子高高举起,温馨而美好,很好地体现出温馨的母子之情。这幅图还体现了本诗的主题:母爱、童真、大自然。示例三:三 图片中美丽的芦苇在风中摇曳,远处的小岛上草木茂盛,芦苇飘扬,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优美意境。“芦苇、小岛、野草”等元素正是这首散文诗的主要意象,所以选择这幅图作为舞台背景。
【导语】泰戈尔的《对岸》是一首充满温情与童真的散文诗。诗中通过孩子的幻想,描绘了对生活纯朴美好的向往,表达出对母亲深切的爱与依恋。孩子渴望成为渡船船夫,不愿离开母亲去城市务工,这反映了对自然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亲情的珍视。诗句富有诗意地描绘了河岸两边的田园生活,语言轻柔,情感真挚,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平和与亲情的温暖。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理解。
(1)本题考查诗歌感情基调。
这首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是轻柔愉悦的。结合第⑤段“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第⑩段“妈妈,我饿了”,从孩子对母亲亲昵的称呼“妈妈”中,第 段“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第 段“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我将永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去做事”从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中,我们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温馨而愉悦的情感交流;
结合第②段“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第⑦段“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第③段“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第④段“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这些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平和而美好的氛围;“船只”“竹竿”“犁头”“田”“牛”“牧场”“野鹜”“竹鸡”等一系列优美的意象,营造出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意境。这些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安宁,进一步强化了轻柔愉悦的情感基调;
结合第⑤⑧ 段中“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可知,作者通过组诗的形式,反复吟唱“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这一表达不仅展现了对对岸、对美丽远方的憧憬与向往,也透露出一种轻柔而坚定的心境。这种心境与散文诗整体轻柔愉悦的感情基调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这首散文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整句的朗读设计如下:
重音:可重读“升到”“变为”“跑到”“饿”,“升到”强调太阳升高,“变为”突出时间的转换,“跑到”体现孩子行动的急切,“饿”展现孩童对母亲的依赖;
节奏:“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语速稍缓,营造时间流逝的氛围;“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语速渐快,表现孩子的期待;“妈妈,我饿了”语速轻快,凸显孩童的天真;
语气:整体用天真、娇憨的语气,“说道”后的内容带着一丝撒娇的意味,生动展现出孩童在母亲面前的活泼与亲昵。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诗歌内容:“我”想象中的“对岸”是恬美神奇的乐土。人们在那里耕耘、放牧,各种飞禽走兽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栖息生长,连长草在月光下也呈现出异彩。在这令人神往的景象的描绘之中,寄寓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也表现了“我”甘愿做一名船夫,探索大自然、改造大自然,为村民服务,报答养育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深恩的思想感情。找到诗歌与画面内容相契合的地方回答即可。
示例一:选图一,是因为它精准捕捉了田园诗的精髓。画面中,水牛悠然、农夫耕作、田园广袤,这些都是本诗的主要意象,它们共同编织出一幅静谧而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慰藉,与诗歌中向往的宁静生活不谋而合。远处的山林若隐若现,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与向往,仿佛引领观众穿越至那令人心驰神往的对岸。作为背景,它能引导听众沉浸于诗歌的宁静与向往之中。
示例二:选图二,图片深情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与温馨。夕阳余晖洒落水岸,母亲将孩子高高举过头顶,目光交汇间满是温情。这一幕不仅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也完美契合了泰戈尔诗歌中“母爱、童真、大自然”的主题。通过温暖的色调和亲密的场景,为朗读增添了一抹温情,让听众感受到诗歌中的温情与美好。
示例三:选图三,该图片作散文诗背景,意境还原精妙。水边芦苇带慵懒弧度轻摇,苇叶泛银白,似有风过“沙沙”声,小岛绿意层次分明,近岸浅草挂露,远处灌木如伞,野草顺风向舒展,草穗轻颤,具象“随风起舞”的灵动。水面涟漪泛金斑,与光影草木交辉,显自然生命力。“芦苇、小岛、野草”等元素正是这首散文诗的主要意象,此景牵引听众视觉,联动听觉,助其沉入意境,感受自然之美,让朗读成视听沉浸体验。
20.《荷叶母亲》借景写人,写眼前之景,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深深的爱意和赞美。 21.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希望自己变成一把小伞,为母亲遮风挡雨,让母亲更加温暖。
【导语】冰心的《荷叶·母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红莲在风雨中受荷叶庇护的意象,巧妙将自然场景升华为母爱的象征。文中白莲的凋零与红莲的坚韧形成对比,突出生命脆弱与守护的力量;荷叶“倾侧覆盖”的细节,传递母亲无私的庇佑。结尾直抒胸臆,以“心中的雨点”喻人生困境,强调母爱是永恒的港湾。全文借物抒情,语言清丽,情感真挚,体现了冰心“爱的哲学”内核。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章第④段“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的内容可知,作者细致描绘了白莲凋谢、红莲盛开的景象,通过对比,突出了红莲在雨中初绽的生命力,为后文荷叶保护红莲的情节做了铺垫,借眼前的莲花之景,隐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与情感寄托。
根据文章第⑤段“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的内容可知,作者描写了红莲在大雨中遭受击打、左右欹斜的困境,以及自己“不适意”却又“无法可想”的心情,这里的红莲仿佛是脆弱的象征,而“无遮蔽的天空”则营造出一种无助的氛围,进一步积累了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红莲命运的担忧。
根据文章第⑥段“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的内容可知,荷叶倾侧覆盖红莲的瞬间,让作者“不宁的心绪散尽了”,这一景象充满了温情与力量,荷叶如同守护者一般,为红莲遮挡风雨,作者借这一眼前之景,感受到了被保护的安稳,情感开始向对保护者的感激转变。
根据文章第⑦段“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的内容可知,作者继续描写荷叶保护下的红莲状态,红莲在大雨中不再摇动,而荷叶则勇敢地承受着雨点的击打,“勇敢慈怜”一词直接赋予荷叶以人的品性,这里的荷叶已经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承载了作者对保护与关怀的理解,为后文将母亲比作荷叶做了直接的情感铺垫。
根据文章第⑨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内容可知,作者直抒胸臆,将母亲比作荷叶,自己比作红莲,明确点出了母亲在自己遭遇“心中的雨点”(即生活中的困难、烦恼等)时,是唯一的荫蔽,直接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爱意和赞美,完成了从借景到抒情的升华,使借景写人的主旨清晰呈现。
21.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结合对母爱的感悟,选择一种事物来回报母爱,并引用诗句说明原因。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会变成一盏夜灯。在母亲夜晚起身时,为她照亮前行的路,就像她曾无数次在我害怕黑夜时给予的陪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的爱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中,这盏夜灯虽简单,却能以微弱的光芒温暖她的夜晚,回报她深沉的爱。
22.范文:
假如我变成了别的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杯子,只是为了好玩,稳稳地蹲在桌上,安静地反射着漂亮的暖暖的灯光,在盛满水时感到愉快,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干什么呀?”我就悄悄把杯里的水荡开几层涟漪,轻轻地笑,却一声不响。
我要静静蹲在你桌角,看着你工作。
当你推开被窝,眼睛半眯着,穿过客厅,走到你烧水的厨房时,你会拿起一盏小小的玻璃杯,倒上登亮的清水,润湿你干燥的口舌,却不知道你拿着的就是小小的我。
当你吃过早饭,坐在电脑前查阅资料,拿起杯子捂捂手,我便要将我能感受到的,杯内的所有温度都给你。
但你会知道这是你的孩子所转达给你的温度吗?
当你傍晚时又要拿杯子去倒一杯橙汁,我就突然滚落到椅子上,又成了你的孩子,并求你再让我吃一块饼干。
“你到哪里去了,我一天都没看见你!”
“妈妈,你猜。”
假如我变成了一只猫,只是为了好玩,喧闹地上蹦下跳,懒懒地在椅子上打盹,轻轻有节奏地甩着尾巴,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儿?”我就在你脚下蹭来蹭去,却一声不响。
你工作时,我就趴在电脑后,那里很暖和,你会看见一条毛茸茸的尾巴,顺着往过看,还有一个毛茸茸的屁股,你就拍了拍那个屁股,却不知道那尾巴和屁股,都属于你的孩子。
当你喂其他猫时,我就蹲在远处,颤一颤胡须。
你晚上又拿了猫粮出来,我便要蹦回地上,又成了你的孩子,便求着你让我喝一盒牛奶。
“孩子,你又到哪里去耍了?”
“妈妈,你再猜。”
【详解】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
1.审题与立意。题目既是半命题的作文,也属于想象类的文章。要补充的是你对现实中本不存在或者无法实现的任何事物的假设。文章的重点放在对假设事物的具体描述上。如把自己设想成为一只鸟、一片云、一座山、一条河流……可以是单一的事物,也可以是多个事物。你可以让自己变成现实世界里存在的任何事物,然后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注意是写“我”的变化,不能写别人的。且要符合要求“表达对母亲的爱”这个主题。因此想象的事物和内容要与“母亲”息息相关。
2.选材与构思。题目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注意叙述的角度一定是变成的事物。比如写自己变成了一只蚂蚁,就要用蚂蚁的视角去写,那么路边的小草、大树就是庞然大物了。变成了一朵云,就要按照云的身份去活动,去观察,所见景物往往是采用平视或俯视的角度来写。注意将自己的想法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还可以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要重点写出自己变成什么以后要做什么,这样的做法与妈妈有什么内在关联,可以借鉴《金色花》的写法,把事情写得具体、生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