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神经系统在运动控制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协作关系,以及神经元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机制,形成对神经系统调节运动的整体认知框架。
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案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神经系统如何感知运动信息、处理信息并发出指令,进而调控肌肉收缩和舒张以实现不同类型的运动,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神经系统支配运动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如反射运动、自主运动的产生原理,并且能够针对运动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对运动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见解和建议,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神经系统与运动健康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合理运动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持的重要性,以及不良运动习惯或环境因素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生活的观念。
5.在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包括脑、脊髓、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它们在运动调控中的具体作用。
2.神经系统感知运动信息的方式,如感受器的类型和分布,以及信息在神经传导通路中的传递过程。
3.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控制机制,包括神经冲动如何引发肌肉收缩,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协调和调节作用。
4.反射运动和自主运动的神经调节原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1.理解神经系统中复杂的神经传导通路和信息处理网络,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脑区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对运动的精细调控。
2.解释神经系统在运动学习和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可塑性变化,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原理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
3.分析运动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康复策略和预防措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精彩的运动员跳水比赛视频,视频中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最后精准入水。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运动员做出了如此优美、精准的动作,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在背后指挥着他们的身体完成这些复杂的运动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举手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被精彩的比赛吸引,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纷纷举手发言,可能会回答是大脑、神经等。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精彩的跳水比赛视频,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际的运动场景作为导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运动的复杂性和神奇之处,从而引发他们对神经系统在运动中作用的好奇 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教师活动:利用PPT展示神经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中枢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通过图片和动画,分别讲解脑的主要结构,如大脑、小脑、脑干的位置和功能特点。例如,展示大脑的不同功能分区,说明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官”,负责感知、思考、决策等高级功能;介绍小脑对运动的协调和平衡作用,通过动画演示小脑如何调节肌肉的张力和运动的准确性;讲解脑干对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功能。同时,展示脊髓的形态结构,说明脊髓是脑与躯干、四肢之间的联系通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PPT 和动画演示,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与教师进行互动。
设计意图:运用PPT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神经系统结构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互动交流,让学生建立起对神经系统的初 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支配奠定基础。
三、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详细讲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神经末梢。通过比喻的方式,将神经元比喻成一个信息传递的“快递员”,树突就像“收件地址”,负责接收来自其他 神经元或感受器的信息;轴突则像“快递通道”,将信息快速传递出去;神经末梢就像"快递送达点”,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同时,利用动画展示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即神经冲动的传导,讲解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释放和作用机制。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聆听教师的讲解,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教师的比喻,学生能够更好地想象神经元的信息传递过程。学生可以结合动画演示,向教师进一步询问神经冲动传 导和神经递质作用的细节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在黑板上画图和生动的比喻,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动画演示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将微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更 好地掌握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作用。
四、神经系统对运动信息的感知
教师活动:展示人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图片,如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肌肉中的肌梭和腱器官等,讲解这些感受器的功能和分布特点。通过举例说明感受器如何感知运动信息,例如,当我们用手触摸物体时,皮肤中的触 觉感受器会感受到物体的形状、质地和温度等信息;当肌肉收缩或舒张时,肌梭和腱器官会感知肌肉的长度和张力变化。然后,利用PPT展示神经传导通路的示意图,讲解运动信息从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包括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感受器图片,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了解不同感受器的功能和分布。思考教师所举的例子,尝试理解感受器如何感知运动信息。对于神经传导通路的示意图,学生仔细观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运动信息的传入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感受器图片和讲解具体例子,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感受器在运动信息感知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示意图讲解神经传导通路,帮助学生建立起从感受器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框架,为后续学习中枢神 经系统对运动的处理和调控做好铺垫。
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对运动信息的感知。强调重点知识,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元的信息传递机制,以及 感受器对运动信息的感知和传导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对重点内容进行再次理解和记忆。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对运动功能的影响,并简单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如“神经系统由哪两大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 ”"感受器有什么作用 "等问题,邀请学生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纠正,强化重点知识。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举手回答。对于回答不准确的地方,认真听取教师的纠正和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为学习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提问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能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 策略。
二、知识讲解: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控制
教师活动:利用PPT 和动画展示神经冲动如何引发肌肉收缩的过程。首先,讲解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和功能,说明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肌肉纤维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动画演示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以及乙酰胆碱与肌肉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引发肌肉细胞膜电位变化,最终导致肌肉收缩的过程。然后,介绍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协调和调节作用,通过举例说明大脑如何根据不同的运动任务,调整肌肉的收缩强度和顺序,以实现准确的运动。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PPT 和动画,理解神经冲动引发肌肉收缩的过程。对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可以结合动画进行想象和理解。思考教师所举的例子,尝试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协调和调节机制。
设计意图:利用PPT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神经冲动引发肌肉收缩的微观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这一复杂的生理机制。通过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协调和调节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运动控制中的精确性和复杂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反射运动和自主运动的神经调节原理
教师活动:先通过一个简单的膝跳反射实验,邀请一位学生上台,教师用叩诊锤轻敲学生的膝盖下方韧带,观察学生小腿的自动前踢反应。实验结束后,讲解反射运动的概念和神经调节原理,利用PPT展示反射弧的结构 示意图,详细介绍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及其在反射运动中的作用。然后,对比反射运动,讲解自主运动的神经调节原理,说明自主运动是在大脑皮层的有意识控制下进行的,涉及多个脑区的协同工作。通过举例,如我们有意识地拿起杯子喝水,分析自主运动的神经传导通 路和信息处理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膝跳反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于反射运动的概念和神经调节原理,学生结合反射弧的示意图进行理解。在教师讲解自主运动的神经调节原理时,学生认真思考所举的例子,尝试分析自主运动 的神经传导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射运动,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利用示意图讲解反射 弧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反射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对比反射运动和自主运动的神经调节原理,有 助于学生区分两者的特点,加深对不同类型运动神经调节的理解。
四、运动损伤与神经系统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运动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受损的案例图片和视频,如脊髓损伤导致截瘫、脑震荡影响运动功能等。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运动损伤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机制,包括直接损伤、间接损伤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 列病理生理变化。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和预防。最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运动损伤案例的图片和视频,对运动损伤的严重性有更直观的认识。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结合所学的神经系统知识,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和康复治疗方法。各小组代表认真准备发言,向全 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运动损伤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损伤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代表发言和教师的评价总结,能够促 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加深对运动损伤与神经系统关系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控制、反射运动和自主运动的神经调节原理,以及运动损伤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强调重点知识,如神经冲动引发肌肉收缩的机制,反射弧的 组成和功能,运动损伤的康复和预防措施。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对重点内容进行再次理解和记忆。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主题是“如何通过合理运动保护神经系统”,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板书设计
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脑(大脑、小脑、脑干)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神经末梢
功能:信息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