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4.18《登上地球之巅》课件(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4.18《登上地球之巅》课件(3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7 10: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郭超人生前与各国新闻界人士有过广泛的接触和交往,曾担任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通讯社组织主席。 作者简介《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1960年5月,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作者当时作为随队记者,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写成了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
郭超人走完他短暂而又漫长的65年人生旅程。 一支饱蘸激情、挥写历史风云的笔,从此永远停住;一颗爱党爱国爱民的赤子心,仿佛仍在燃烧——直至逝世的前两天,还抱病主持新华社社长办公会议,为他毕生奋斗的“建设更大更强的世界性通讯社”事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主要新闻作品结集成《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永记》《时代的回声》等。
珠穆朗玛峰(Jo-mo glang-ma),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高8844.43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是世界第一高峰。藏语“珠穆朗玛jo-mo glang-ma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珠穆朗玛峰较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曾经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因为地理板块的运动,而不断长高。有趣的是,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的点属于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 经纬:27°59′17″ N ;86°55′31″ E
砭骨:(biān gǔ)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lǚ jiàn)踩踏 崔巍:(cuī wēi)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yǎng jīng xù ruì)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qí xīn xié lì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头晕眼花:(tóu yūn yǎn huā)头脑眩昏,视力模糊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毫无畏惧地一直向前
  缭绕:(liáo rào)回环旋转
  窒息:(zhì xī)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攀登:(pān dēng)抓住东西爬上去
  轮廓:(lún kuò) 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斩钉截铁:( zhǎn dīng jié tiě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腰酸背痛:(yāo suān bèi tòng)脊柱骨和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等病损的一种症状。常用以形容劳累过度。  词语大盘点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等。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问题探究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2)详写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遇到的困难1、山路陡峭
2、天气严寒
3、身体虚弱4、高山反应
5、缺乏氧气
6、黑夜登山靠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
、団结合作、敢于牺牲的精神来克服

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靠什么来战胜?文章结构 :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8):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
第二部分(9—15):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
第三部分(16—23):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
课文详实而生动地记叙了英勇的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表现了登山健儿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团结合作的精神。
“斩钉截铁”表明了说话语气的果断坚决;“异口同声”表明两人的说法完全一致。用这两个词强调了屈银华和贡布向主峰发起进攻的决心之大。
写法探究(一):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2)详写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深远。
小结:1、这篇新闻报道,记叙了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世纪。赞扬了他们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中心思想)
2、作者采用详略得当方法处理材料和选取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3、本文文体为:通讯。通讯是详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具有时效性。
拓展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
珠穆朗玛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