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北师大版)课件:第四单元第15课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 (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1(北师大版)课件:第四单元第15课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 (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18:3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十五课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改革开放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长期和平的稳定环境。 国际秩序中多极化趋势出现 西欧和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壮大 ,冲击两极格局邓小平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对战争与和平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主要因素:国际因素:决策因素: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邓小平“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但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 ——邓小平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国际现代化和平与发展社会开放(一)经济:国际交流与合作
1.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 年加入APEC,
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3.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二、新时期外交活动 ——发挥更大的作用2001年1991年  1997年10月9日,世贸组织启用新的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上三道和下三道分别为红、蓝、绿三种颜色。六道弧线组成的球形表示世贸组织是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标识久看有动感,象征世贸组织充满活力,在持久和有序地扩大世界贸易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
设计者是新加坡的杨淑女士,她采用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笔势,六道弧线带有毛笔书法起笔和收笔的韵味。世界贸易组织(WTO)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国,拥有世界人口的45%,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46%。每年一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1991年中国加入;1993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会议(这是自89年成立以来举行的最高级别的会议);(上图)2001年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二)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发展同世界大国(美欧)的关系
——战略伙伴关系
2.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是中国外交的 点
3.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
4.围绕以 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中国并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时期外交活动 ——发挥更大的作用立足联合国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3.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为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开展以联合国
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
首倡安理会
五个常任理事
国首脑的首次
历史性会晤
出席
联合国千年
首脑会议 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
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
决,发挥大国作用。积极参与维和行动
和裁军工作,发挥
实质性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全面参与联合国
主要机构的事务核心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全方位地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小结[选答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