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2.9《行道树》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2.9《行道树》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7 15:4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



《行道树》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成一篇行道树的自白,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的空气,献出浓阴,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表达出“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哲理,抒写了一曲奉献者的赞歌。通过对课文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导语设计
行道树是人们常见的树,所以在正式进行新课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先提问:“如果你是一棵树,你希望生活在什么地方?”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一组行道树的画面,问学生:你是否喜欢做一棵行道树?让学生说出原因之后,再引出作家张晓风看到行道树后,她想到了什么,转入课题,引领学生很快进入教学环境,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行道树的印象。
二、多样化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整体感悟能力。
本节课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的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上,先进行听课文录音环节,利用工具书的注释,扫清字词障碍,然后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加以教师对朗读的指导,打破了过去一些教师在朗读环节上整齐化一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更能激发其学习文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突出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
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21教育网
三、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使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过去注重教师的“传道、授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惑”,关注的是教师知识传授的环节,而新的课程改革,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指导者。在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去学习,而不是教师包办。本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处于知识踊跃的思维当中,如教师指导如何朗读,给学生分成小组,指导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研究问题,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对问题应如何去分析,探究,及时地进行恰当的点拨,不再是只教知识,给正确答案,而是注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去研究,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通过上述方式,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分析文章的教学要点,达到了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的理想效果,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不迷信教学参考资料,鼓励创新思维,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拓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按着教科书的内容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分析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在本节课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迷信参考资料,参考资料仅供参。而是结合现代教学中讲求的发散思维措施,做到了只要是不偏离主题,能自圆其说,加上教师的点拨,都可视为对教材的正确理解这一点。激发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除深入而全面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价值,指导学生品味出作品甚至于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外,还对作品进行了有选择地使用,找准突破口,本篇文章重点是揭示“行道树“的精神本质问题,即作者借行道树之口让我们正确看待奉献精神的可贵,至于“行道树”生活的环境,“行道树”的痛苦等,都是为揭示其本质来服务的。所以通过对问题的选择和分析,培养了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神、探索精神,体现了教师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真正地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在学习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拓展新的知识层面,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无论是在整体感悟,还是在局部探讨上,都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一教学理念。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找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和段落,小组进行的合作探究,提出质疑,联系生活实际等,如选择一种实物(自己熟悉的)进行象征手法的训练,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的互动互助方式,都是在融洽的气氛当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享乐,使语文课不再是老师“一言堂”,枯燥无味的境地了,而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展示了独特的神韵和独特的个性魅力。21cnjy.com
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文课也是如此,教师不同,学生不同,理解的角度也会不尽相同,所以就避免不了会出现缺憾,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再精彩的课堂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本节课的遗憾有两处:www.21-cn-jy.com
1、在课前的准备上有所欠缺,如果在课前老师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自观察“行道树”的形象,让学生把所见的内容写下来,再融入课文的情节中,效果会更好,同时还要注意与“行道树”有关的材料的积累,更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主题的升华。
2、《行道树》迷人的地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出了行道树是在与环境和睦相处中求得共生,求得心灵的满足,而在课文的分析时只注意“行道树”是奉献者这一点上,理解上是比较狭窄的。实际上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多几个角度,可能产生另外的一片天地“行道树”也可以是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说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追求者。理解宽泛一些,效果会更好。21·cn·jy·com
由于在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形象,理解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又是阅读的主体,因此课文的意义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才会真正地落实到实处,学生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培养,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改革。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