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观 潮
周 密
简介南宋观潮盛事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点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读准字音
雷霆
艨艟
乘骑
如履平地
倏尔
善泅者
倍穹
僦赁看幕
弄旗
tínɡ
ménɡ chōnɡ
jì
lǚ
shū
qiú
qiónɡ
jiù lìn
nònɡ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伟大的景观.从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高潮的时候.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处涌来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线 ;接着渐渐靠近,就像玉城雪岭一样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声轰鸣,波涛汹涌澎湃,震撼人心,好像要吞掉天空,冲刷太阳一般,气势极其雄壮豪迈.杨诚斋的诗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海潮壮观
像一条银线
像玉城雪岭
像雷声轰鸣
好像要吞掉天空,冲刷太阳一般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长官来到浙江亭检阅水军,战船几百艘分别列在两岸,接着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并且船上乘马,舞旗,举枪,舞刀的人,如履平地.忽然黄烟雾从四面八方升起,人和物一点儿看不见. 水爆爆炸的声音就像山崩地裂,一会儿,烟雾消失,波涛平静,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有“敌方的战船”被火烧毁,随着波浪漂去.
水军演习
接着
忽然
一会儿
刚开始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 ,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手里拿着面大彩旗 ,争先恐后鼓起勇气,逆流迎潮而上.在万丈高的巨浪中出没 ,腾跃着身子变幻种种姿态,而旗尾一点儿也不沾湿 ,用这个方法来展示自己的本领.
健儿弄潮
都披散着头发 , 身上刺着花纹 ,
手里拿着面大彩旗
在万丈高的巨浪中出没,腾跃着身子
变幻种种姿态
旗尾一点儿也不沾湿
江岸上下十几里间,满眼都是身着华服的游人。车马堵塞了道路,各种东西都比平时贵了几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游人观潮
满眼都是人
车 马 堵 塞
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各种东西 都比平时贵了
江岸上下十几里间
整体感知
文章各段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个小标题加以概括,并且说说它们各自对观潮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观潮(雄伟壮观)
海潮图(雄伟壮观)
演习图(精彩场面)
弄潮图(健儿的英姿)
观潮图(人之盛)
正面描写
____侧面描写
我来当导演
假如要拍摄一场关于钱塘江的电影,在观潮的这四幅画中,作为导演的你会选择哪一幅去拍摄,为什么
格式:我会选择_________拍摄,因为它运用了_________(修辞),突出了(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潮图欣赏
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声如雷霆
吞天沃日
——形
——色
——声
——势
雄奇壮观
远
近
比喻
——夸张
演习图欣赏
演习场面写扣人心弦,精彩
演习的船只众多
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
水兵作战技艺娴熟
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
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乘”“弄”“标”“舞”等动词,出神入化
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烟消波静”的静景
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更突出了勇士的绝技。
弄潮图欣赏
第四段写观潮人众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观潮图
总结全文
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群如潮,但在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杜甫
观潮古诗词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崖。
——柳永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上阕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
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