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公转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地球的公转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19:3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特征,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
2.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形成四季;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结合生活体验,归纳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以及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4.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产生五带;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自主学习】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方向为 ,周期为 。
2.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的夹角,地轴是 的,而且它的倾斜方向 ,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图表示意地球公转(以北半球为例)
字母 D A B C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纬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学习活动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合作探究一】探究太阳照射情况“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太阳高度角:
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一般而言 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达到一天的最大值,可以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图中∠H)表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关系着地面获得的热量的多少,是一个重要指标。
2.观看视频,总结结论:太阳高度角越小,光照越 (集中/分散),单位面积的地面获得的热量越 (多/少)。图中各点地面获得的热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是 。
【合作探究二】地球的形状——影响太阳照射情况:“直射”、“斜射”
1.读图,如果地球表面不是一个球面,而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高度会有不同吗?
2.读图,A、B两处中哪一处的太阳高度大?哪一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合作探究三】昼半球和夜半球——昼弧和夜弧
1.图中A点所在的纬线圈,昼弧(红色部分)远 (填写“大于”、“小于”、“等于”)夜弧(蓝色部分)即为 。
2.观察图片,说出各图中北半球、南半球、北极圈内和南极圈内昼夜长短情况。
【归纳总结】
1.太阳辐射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A时,随着纬度的增高,B、C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强度逐渐 。
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的夹角,
所以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移动,地球表面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 ,形成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 ;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 和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1)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 。
(2)总结二分二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完成下图。
【自主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五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人们根据 在地球表面的分布 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2.五带概况
(1)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 。
(2)南、北温带:位于   与   之间, 比较明显。
(3)南、北寒带:位于   以内,有   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学后反思】
【达标训练】
自贡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状况。下图为“模拟地球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小组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光源固定,演示地球公转可验证的现象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
C.时间的差异 D.昼夜长短的变化
3.下列生活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河北省的小明观察到当地四季分明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凌晨观看巴黎奥运会下午的赛事直播
D.正午我国大部分地区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
圭(gui)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圭”是平放的尺,“表”是垂直于“圭”的杆,“圭”尺上有刻度,用来标示正午日影的长度。烟台市某学校地理社团利用圭表开展实验活动,验证地理规律。完成下面小题。
4..观测正午日影时,圭表摆放正确的是( )
5.观测发现,从本学期入学(9月1日)到1月初,正午日影( )
A.一直变长 B.一直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自主学习】地球的公转
1.自西向东   一年  保持不变
2.66.5° 倾斜
3. 赤道 北回归线
学习活动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合作探究一】
1.正午
2. 分散 少 C>B>A
【合作探究二】地球的形状——影响太阳照射情况:“直射”、“斜射”
1.参考答案:A、B、C三地的太阳高度角是相同的。
2.参考答案:A处太阳高度大,A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合作探究三】昼半球和夜半球——昼弧和夜弧
1.大于 昼长夜短
2.参考答案:夏至日图中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图中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冬至日图中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归纳总结】
1.减小 降低
2.66.5° 南北回归线 较多 冬季 春季 秋季
3.(1)昼长夜短 长 短 昼短夜长 短 长 昼夜等长
(2)
【自主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五带的划分
(1)太阳热量 终年炎热
(2)回归线 极圈 四季变化
(3)极圈 极昼、极夜
【达标训练】
1.D【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读图可知,地球的自转方向①错误、②正确;地球的公转方向③错误、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D【解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A错误;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主要是地球自转,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变化导致的,B错误;时间的差异是地球自转产生的,C错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所以光源固定演示地球公转可验证昼夜长短的变化,D正确。故选D。
3.C【解析】河北省四季分明是地球公转导致的,A错误。学校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作息时间,是因为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这是地球公转产生的,B错误。凌晨观看巴黎奥运会下午的赛事直播,是因为不同经度地区存在时间差异,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C正确。正午我国各地旗杆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我国所处纬度位置有关,主要和地球公转相关,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4. B【解析】读材料可知,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圭”"是平放的尺,“表”是垂直于“主”的杆,“圭”尺上有刻度用来标示正午日影的长度。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观测正午日影时,正午影子朝北,CD选项是东西方向摆放,CD错误。A选项不能测量主表的影子长度,A错误。摆放正确的是B。B正确,排除ABD,故选B。
5. C【解析】9月1日是新学期入学,太阳直射北半球,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后太阳直射点往南半球南移,此时正午日影慢慢变长;到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往北移动,至本次期未考试的1月初,正午日影慢慢变短,所以从本学期入学到我们本次考试期间,正午日影先变长后变短,C正确。故选C。【点睛】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