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19: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材料,了解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差异与本质区别。
2.运用图文材料,了解城镇与乡村的发展。
3.结合具体实例,说出保护城乡特色景观的意义。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一:城镇与乡村
【自主学习】聚落
1.类型: 和 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
2.乡村:规模比较 ,人口较为 ,人们主要从事 活动。
3.城镇:规模比较 ,人口较为 ,人们主要从事 、 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4.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 ,城镇的出现 于乡村。
 
学习活动二: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
【合作探究】城镇与乡村的景观
阅读课本P88-91的内容,完成表格
聚落 规模 建筑物 道路 公共服务设施 生产方式分类 空间形态 建筑风格
乡村 较小 乡村分为团块状村、带状村; 乡村多零散分布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强调 和 ,西方建筑较多使用 。
城镇 较大 受地域文化影响,如中国古城镇: ;欧洲许多城镇受宗教等思想影响,以 或 为中心;美国城镇布局较为 。
学习活动三:城镇和乡村的景观变化
【自主学习】城镇和乡村的发展
变化原因: 、 以及 的变化。
2.乡村景观变化:经过统一规划,农田由零散分布逐渐变得更具有 ,房屋由零散分布变为集中成片,乡间小路逐渐被宽阔的硬化道路替代。有些乡村会发展成为 ,农田变为工厂、商店等城镇建设用地,建筑物高度 、 增大,基础设施建设 等。
3.城镇景观变化: 不断扩大,建筑物进一步增 变 ,建筑物样式逐渐变得 ,有一些城镇产亚结构发生变化,景观也随之变化
【合作探究】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
人类发挥聪明才智,利用自然环境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城乡景观,为人类留下了无价之宝。但是,在城镇和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特色鲜明的村落正在逐渐减少,部分特色传统民居被高楼大厦所代替。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特色城乡景观保护的关系,受到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1.思考针对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特色景观,我们应该怎样做?
2.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位于北京石景山,曾是中国第一座国有钢铁厂所在地,后来钢铁厂搬迁至河北唐山。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保留了高炉、冷却塔、铁路专用线等珍贵的工业历史遗存,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和变迁。2019年,这里建成了首钢滑雪大跳台;2022年,这里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场地之一。说说对首钢工业历史遗存进行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学后反思】
【达标训练】
下图显示城镇与乡村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与城镇相比,乡村景观的特点表现为( )
A.商业活动发达
B.道路笔直宽阔
C.分布密集
D.住宅低矮分散
读“某地区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2.从该地景观可以推断,这里是( )
A.乡村
B.城镇
C.服务业为主
D.工业为主
3.根据当地民居的建筑特点可以判断该地( )
A.矿产丰富
B.高温多雨
C.寒冷干燥
D.荒漠广布
《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下图为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历史·古文字]“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可以说明 ( )
①人类早期聚落多临近水源
②动植物丰富利于早期聚落形成
③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B.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类型
C.城市聚落先于乡村聚落出现
D.多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城镇与乡村
【自主学习】聚落
1.城镇 乡村
2.小 分散 农业
3.大 密集  工业  服务业学习活动一
4. 城镇 晚
学习活动二: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
【合作探究】城镇与乡村的景观
聚落 规模 建筑物 道路 公共服务设施 生产方式分类 空间形态 建筑风格
乡村 较小 低矮、分散 稀疏 较少 农村、牧村、渔村 集聚型:团块状村、带状村;分散型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对称布局和与自然的协调,西方建筑多使用规则的几何形体。
城镇 较大 密集、高大 密集 较多 文化教育、贸易、大城市具备多种职能 受地域文化影响,如中国古城镇: 左右对称 ;欧洲许多城镇受宗教等思想影响,以 教堂或 城堡 为中心;美国城镇布局较为 活泼 。
学习活动三:城镇和乡村的景观变化
【自主学习】城镇和乡村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口数量 政策
规模化 城镇 增加密度 日益完善
3.范围 高 密 多样化
【合作探究】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
1.参考答案:举措: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法规政策;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居民对传统聚落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借鉴国际成功案例。
2.参考答案:从文化角度,它承载着城市工业记忆,是珍贵历史文化见证,延续城市文脉。经济层面,改造为遗址公园、冬奥赛场,能吸引游客,带动旅游消费,促进区域经济。生态上,旧厂变公园,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还能为体育赛事、文化活动提供特色场地,丰富市民精神生活,推动城市多元发展。
【达标训练】
1.D【解析】商业活动发达、道路笔直宽阔、工厂分布密集是城市聚落的景观,ABC不符合题意;住宅低矮分散是乡村景观的特点,D符合题
意。故选D。
A【解析】图片中显示的是具有明显乡村特色的景观,有农田、较为分散的房屋等,通常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与以服务业或工业为主、建筑相对集中的城镇景观有明显区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B读图可知,当地民居屋顶坡度较大,窗户较大,底层架空,通常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散热,以适应高温多雨的气候,B正确;矿产丰富一般不会直接体现在民居建筑特点上;寒冷干燥地区的民居一般注重保暖,如墙体厚、窗户小等,与图中民居特点不符;荒漠广布地区的民居一般会有一些适应干旱少雨、风沙大的特点,如厚墙、小窗、平顶等,也与图中民居特点不同,ACD错误。故选B。
【点睛】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4.B【解析】“落”字的甲骨文解释有“水”、“关键路口”,可推知人类早期聚落多临近水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①④正确;“聚”字的甲骨文解释有“打猎工具叉子”,可推知动植物丰富利于早期聚落形成,聚落内部既能生活,也能生产,②正确,③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④对应的B正确,
③所在的ACD错误。故选B。
C【解析】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比如说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人们集中的居住地统称为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城市聚落晚于乡村聚落出现;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C叙述错误,ABD叙述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一项,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聚落的形成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具体来讲,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