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同步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8:3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维吾尔族
2.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画坛领袖,画作被誉为‘神品’,名作有《秋郊饮马图》。”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
)
A.张择端
B.顾恺之
C.颜真卿
D.赵孟頫
3.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他是(
)
A.铁木真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4.“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5.“……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请你判断这部戏剧应该是(
)
A.《资治通鉴》
B.《念奴娇·赤壁怀古》
C.《窦娥冤》
D.《早发白帝城》
6.毛泽东主席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编写《资治通鉴》的是(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贾思勰
D.郦道元
7.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有两部史书堪称“史学双璧”,一部是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另一部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论语》
8.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武器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是(
)
A.唐朝繁荣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9.“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传播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
)
A.日本人
B.印度人
C.波斯人
D.阿拉伯人
11.宋人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最能说明(
)
A.北宋风水迷信盛行
B.北宋航海事业兴旺发达
C.北宋阴雨天气很多
D.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12.北宋时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3.俗话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回族的形成反映了元朝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行省制度的实行
C.南方经济比较发达
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14.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吾尔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苗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
15.《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材料中“刺桐”指的是元朝时期我国哪一对外贸易港口(
)
A.广州
B.漳州
C.泉州
D.扬州
16.元朝时,你如果到松江学习棉纺织业技术,你首选拜访的老师应是(
)
A.王昭君
B.黄道婆
C.文成公主
D.金城公主
1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西域都护
18.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元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
)
A.宣政院
B.安西都护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第II卷(非选择题)
19.某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宋元文化后,对本节内容进行探究性整理,请一起参与完成。
步骤一
文化典籍
(1)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写出相应文化典籍的名称。
名称:图一:
图二:
图三:
步骤二
作品欣赏
材料一
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材料二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材料三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2)写出材料一中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
(3)材料二中词句的作者分别是谁 请写出两人词风的特点。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示意图。
步骤三
感悟历史
(5)通过学习,请你谈谈宋元文化的历史地位。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朱彧(yù)《萍洲可谈》
材料三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四
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项科技成果 我国最早在何时制成这类仪器
(2)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3)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图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
(1)材料一“至元八年”是哪一年 “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 这次“遂一天下”与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2)据材料一,请你写出在这次统一以前,曾经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三个朝代。
(3)材料二图中A地是
今是
,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4)材料二图中B地在唐朝时生活的民族是
,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辖B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23.寻找史实,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教材中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观点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造船业中心在(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④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⑤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设置_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
(3)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C
6.B
7.B
8.B
9.B
10.D
11.D
12.D
13.D
14.B
15.C
16.B
17.C
18.A
19.
(1)图一:《念奴娇·赤壁怀古》;图二:《资治通鉴》;图三:《窦娥冤》。
(2)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3)李清照、辛弃疾。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辛弃疾:风格豪放。
(4)宋词
散曲
(5)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20.
(1)图一:司南;图二:罗盘针。战国时期。
(2)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3)阿拉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他们又把指南针传入了欧洲。
21.
(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图二:指南针;图三:火药。
(2)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为欧洲的文艺复兴、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任意答两点即可)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言之成理即可)
22.
(1)1271年;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实现统一的政权。
(2)秦朝、西晋、隋朝。
(3)大都
北京
行省制度。
(4)吐蕃
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23.
(1)第二种意见
(2)①水稻
②泉州
③交子
⑤市舶司
(3)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使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或:经济发展需要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人才的交流;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北方黄河流域开发较早,环境破坏比较严重,要注意环境保护,与自然的和谐……等,语句通顺,言之成理均可,语句不通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