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
A.都运用丰富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B.都描绘人间的爱情故事
C.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都具有反封建思想
2.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后,初步形成于
(
)
A.明朝时期
B.清朝前期
C.清朝后期
D.南宋时期
3.“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
(
)
A.《窦娥冤》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4.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
)
A.窦娥
B.孙悟空
C.李逵
D.林黛玉
5.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
)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6.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
被美国NBC电视台改编并取名为《The
Monkey
King》(猴王)。文中空格处应填写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7.下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你知道该著作取材于哪一史实吗
(
)
A.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
B.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C.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D.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8.在一部电视剧中,主人公黑旋风李逵上梁山后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请你猜猜这部电视剧应是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9.“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呀,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再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
A.宋朝
B.唐朝
C.三国
D.清朝
10.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出自下列我国古代哪部文学名著
(
)
11.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
)
A.西汉
B.两宋时期
C.隋朝
D.明清时期
12.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科技领域成就斐然。下面哪幅图不能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
(
)
13.与清朝统治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时的世界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4.观察漫画,分析大清国不开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
(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
)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16.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
D.使中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
17.小清总结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几点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
②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
③中国的生产和科学技术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④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来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 作者是谁 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吗 它出自哪一部作品 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三所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6年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
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2013年黄金周前六天,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累计游客人数达35.66万人,产生垃圾共计109吨。人工制造的垃圾“长城”大煞风景。
(1)图一所示为
(
)
A.六朝古都南京
B.唐朝都城长安
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
(2)图一中央的宫城又叫什么名称 图一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 体现了一种什么时代特征
(3)材料一中图二《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从该作品中能否看到明朝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新的社会现象 并说明理由。
(4)材料二是郭沫若对哪一历史人物及其作品的评价 其作品是一部怎样的巨著
(5)节假日火爆旅游的背后,环境污染、乱刻乱画现象触目惊心。根据材料三,谈谈你的感想。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帝70寿辰时,班禅六世不远万里来京参加祝寿庆典,乾隆帝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他居住。乾隆帝并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在碑记中,乾隆帝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并突出强调班禅六世前来朝觐,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表明清政府与西藏关系之密切。
(1)顺治帝以后,清政府是怎样密切与西藏关系的 这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乾隆帝所建的须弥福寿之庙由两部分组成:庙的前部为汉式寺院的传统布局,后部为藏式的平顶大红台。想一想,这种汉藏合璧寺院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方。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地区 请列举西汉时期的一例史实,说明该地区早已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清政府是怎样处理材料二所示事件的 清政府能够解决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下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1)明清时期,我国边疆受到外国的骚扰或侵略,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三次事件
(2)图一、图二中的两人英勇抗击外国侵略,他们都可以获得什么称号
(3)雅克萨之战后,中俄两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这一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南段边界问题
B.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C.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北段边界问题
D.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西段边界问题
(4)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说一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了了,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1)材料一中,图一是清政府哪一机构的办公用房 在该机构中,大臣的职责是什么
(2)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图一所示机构的设立
(3)材料一中的两种不同的建筑体现了大臣和皇帝怎样的地位 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二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 这一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1.D
2.C
3.D
4.D
5.A
6.C
7.B
8.B
9.A
10.C
11.D
12.D
13.A
14.B
15.D
16.B
17.C
18.D
19.
(1)《三国演义》;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武松打虎;《水浒传》;北宋。
(3)孙悟空;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反映了民众要求摆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玄奘西游。
(4)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
(1)D
(2)紫禁城(或故宫)。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体现了当时皇权至上的时代特征。
(3)宋应星。能。这部书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4)李时珍。其著作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5)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把合理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开发长城的旅游、人文资源,创造经济、精神效益,又要切实地保护长城不受侵害。提高公民遗产保护的意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等。
21.
(1)册封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说明了汉藏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民族团结。
(3)大小和卓叛乱。新疆。西汉政府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4)派兵平叛。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违背民心,破坏统一;清政府采取正确的平叛政策,顺应民心。
(5)①平定叛乱;②反抗侵略;③设置机构,加强管辖。
22.
(1)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抗击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2)民族英雄。
(3)《尼布楚条约》;B。
(4)学习他们热爱祖国,敢于斗争,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23.
(1)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皇帝的旨意,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2)军机处可以集中权力,迅速解决问题,但也使大臣丧失了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体现了大臣的低下地位和皇帝的至高无上。说明了君主权力的加强。
(4)文字狱。这种文化专制的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