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立足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蒲、英”等11个生字,规范书写“搭、亲”等13个字,准确读写“搭船、母亲”等词语,夯实语文基础能力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提升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4.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培养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体会“我”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学习作者观察的细致性和敏锐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播放一段大自然中鸟儿欢快鸣叫和飞翔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各种不同种类的鸟在天空翱翔、在树枝上栖息、在水面捕食的精彩画面。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鸟儿,你们能说出几种自 己熟悉的鸟的名字吗 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鸟的了解。
接着,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只特别的鸟,它呀,搭乘着一艘小船,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这只鸟就是我们课文里的主角。让我们一起走进《搭船的鸟》这篇课文,去看看它的故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鸟的名字和特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以充满悬念的语言引出课题,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解决。
教师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如开火车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对于容易读错的字音,如"蒲(pú) 公英”翠 (cui) 鸟 " 悄 (qiāo) 悄地"等,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和纠正。
利用生字卡片,进行生字的讲解和示范书写。分析每个生字的结构、部首、笔画顺序,如“搭”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扌”,右边是“答”;“亲”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木”。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规范书写,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如”搭船”静悄悄”引人注目”等,教师结合图片、动作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解释。比如,通过展示人坐在船上的图片解释”搭船”;教师做出安静的动作,让学生感受“静悄悄”的氛围;展示一些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物品,让学生理解“引人注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种形式的词语认读和重点字音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生字的读音。详细的生字讲解和示范书写,能帮助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结合图片、动作演示 和生活实际解释词语,使抽象的词语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出:课文主要写了“我”和母亲乘船 去外祖父家的途中,看到一只翠鸟搭船捕鱼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和母亲乘船去外祖父家。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发现了一只搭船的翠鸟,并介绍了翠鸟的样子。第三部分(第4自 然段):写翠鸟捕鱼的情景。
让学生分别朗读这三个部分,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课文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划分段落并朗读,能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层次,为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奠定基础。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学习的生字词、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表现,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认真书写生字,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写3遍,并组两个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并用其中几个词语说一句话,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船的鸟》,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生字词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能够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让学生用词语造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词语,体会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即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和起因。
(2)学习第2 - 3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我”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鸟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通过让学生圈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翠绿、蓝色、红色”,体会翠鸟颜色的鲜艳和美丽。
出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感受翠鸟的可爱和漂亮。
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是从羽毛、翅膀、嘴这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第4自然段
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翠鸟捕鱼的过程。然后,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翠鸟是怎样捕鱼的 找出相关的动词。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冲、飞、衔、站、吞"等动词,通过让学生做动作来体会这些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例如,让学生模仿翠鸟“冲”的动作,感受翠鸟捕鱼时的迅速和敏捷。
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翠鸟捕鱼时的动态美和作者对翠鸟的惊叹之情。
提问:从翠鸟捕鱼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聪明、机灵和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逐段精读课文,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每一部分内容。通过圈画关键词、对照图片、播放视频、做动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情感。同时,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体会情感,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交流讨论。
例如,“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捕鱼过程的关注和惊叹,体现了作者对 翠鸟的喜爱。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他的观察有什么特点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总结:作者不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还观察了翠鸟的动作和生活习性,观察得非常细致、全面,并且在观察 的过程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事物,以及自己是怎样观察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自然的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讨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情感内涵。分析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享,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 力。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外形和动作的描写。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展示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描写动物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法布尔的《昆虫记》、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学习更多描写动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仿写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对动物文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观察方法,以及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大自然的美。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4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外形:羽毛(翠绿)翅膀(蓝色)嘴(红色) 漂亮
动作:冲、飞、衔、站、吞机灵
情感:喜爱、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