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大坪中学2016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教学设计 (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大坪中学2016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教学设计 (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8-08 08:51:02

文档简介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2.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资源
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其它:火柴。



程教



一、导入新课
【提问】1、空气中含哪些成分?分别占空气体积的多少?2、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有哪些?来自哪里?【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然后还要研究它的制法。
今天,我们学习氧气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二、师生互动:(一)、认识氧气的性质[教师引导]
观察身边的空气,【展示】一瓶氧气,指导学生观察。【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师生整理]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教师讲解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将铁丝绕成螺旋状,集气瓶底部装少量的水和细砂;铁丝的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教师讲解]
物质与氧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举几例说明)。[师生总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学生阅读]
课本氧气的用途。[学生回答]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助燃)。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木炭、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相应的化学反应。四、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自然界的水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资源
 电解水实验所需仪器和药品



程教



一、导入新课: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问题情景]1.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些什么性质?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3.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你能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二、师生互动: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探究:水的组成“我们知道水既普通又宝贵。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如实记录
1、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气体产生2、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约是正极的2倍
[教师设疑]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是什么气体[演示实验]检验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气体
[师生总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氧气,
且体积比为2∶1(正氧负氢)[学生整理]
1、
电解水
2、
氢气的燃烧水氢气
+
氧气
氢气
+
氧气水(H2O)
(H2)
(O2)
(H2)
(O2)
(H2O)[教师设疑]这个文字表达式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教师讲解]
实验注意:(1).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做水电解实验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2).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钠玻璃,焰色反应的影响,是反应产生的火焰呈黄色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虽然地球被称为水球,但是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而且全世界水分布不均匀,因此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节约用水。[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你知道工、农业上节约用水的措施有哪些?可请同学解释节水微记的寓意[教师设疑]水一旦被污染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你知道哪些因素会使水被污染?(1)水污染的来源a.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b.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c.
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如何防治水的污染?(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a. 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b. 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c. 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学生讨论]同学列举身边的事例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H2O2.水污染情况:(1)水污染的来源(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四、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教学资源
烧杯,试管,导管,酒精灯,集气瓶等



程教



一、导入新课:讨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0.03%1.能不能更多,能不能更少?
2.会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更多,会不会更少等?
二、师生互动:(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教师活动:讲解二氧化碳的循环图,讲述温室效应。学生活动:说说你已经知道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实验:将二氧化碳倒入平衡杆上的右边袋子中,观察是否还保持平衡。现象:不平衡,右边向下倾斜。说明:右边比左边重。结论:,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就是人们常说的“干冰”,雪花状的。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3.
实验: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探究活动: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现象:塑料瓶瘪了。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了。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演示实验:现象: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后红色又变成紫色提示: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时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碳酸不稳定,受
热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二氧化碳+水碳酸
碳酸二氧化碳+水CO2
H2O
H2CO3
H2CO3
CO2
H2O5、学生实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现象:澄清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Ca(OH)2
CO2
CaCO3
H2O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3)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6、根据性质探讨二氧化碳的用途(三)、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检验那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看是否会威胁到人的健康。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对人体的影响1感到气闷、头晕、心悸4~5感到气闷、头痛、眩晕6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
二氧化碳的用途四、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教学,体会观察和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资源
 实验室获得氧气的装置(两套)及相应的药品



程教



导入新课——复习引入1.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有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氧气有哪些用途?二、师生互动:【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创设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老师介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三)实验室获得氧气【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演示实验]1.加热高锰酸钾(KMnO4);2.加热双氧水、混合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在演示每一个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通过带火星木条的复燃或燃着木条燃烧更旺的现象来让学生判断是否有氧气产生,最后提问以下问题:【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师生整理]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的药品、药品的颜色以及所发生反应的原理,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2.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3.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问题二】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答:(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创设问题]
氧气如何检验?(考查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学生交流][师生整理]检验物质的一般方法:用什么→怎么做→什么现象→什么结论[教师讲解]
催化剂的概念与特征[课后探究]
1.除了用以上物质可制得氧气,你还知道可用哪些物质?
2.制得氧气的物质中含氧元素的,那么是否含氧元素的物质都可用来直接制取氧气?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氧气的获得方法:1.工业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2.自然界中产生方法:光合作用3.实验室方法:用高锰酸钾、双氧水等物四、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2.了解两套装置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体会观察与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实验室获得氧气的装置和操作2. 两套装置的区别
教学资源
实验室获得氧气的装置(两套)及相应的药品



程教



一、导入新课
实验室获得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二、师生互动:[创设问题]
在实验室中用以上药品来制取氧气,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会对反应装置提出哪些要求呢?[师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并完成下列表格: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仪器、装置选择高锰酸钾固体加热盛少量固体需加热的仪器——(试管、酒精灯等)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固体+液体无须加热,接触既迅速反应固体与液体接触就反应需进行固液分离,以控制反应的进程,则选用分液漏斗、锥形瓶等[教师讲解]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步骤:检密→装药→加热→收集→移管→熄灯
2.收集方法:通常用排水法
3.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②导气管伸入大试管内不不能太长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④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⑤待有均匀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氧气[教师讲解]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1.步骤:检密→先加固体→再滴加液体→收集
2.收集方法:通常用排水法
3.注意事项
①先加固体→再滴加液体②滴加液体时速度要慢③反应过一会儿再收集氧气④当液体加完后,要立即关上分液的活塞[学生讨论]
这两种类型装置的气密性有哪些检查方法?[演示实验]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演示几种气密性检查的方法:1.2—13的装置气密性检查;2.图2—14的装置气密性检查:①加水,②打气,③抽气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四、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性质活泼的氧气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教材分析
知识点
1、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易混(错)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科特性
实验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
自信课堂教学进程
一、激趣导入
生发自信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二、自主合作
彰显自信1、探究(一):【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二氧化碳【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探究(二):【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探究(三)【阅读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2.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现象:石灰水变浑浊。【提问】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了什么?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结论】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思考并回答】(更剧烈),(活泼)探究(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催化剂):(2)加热高锰酸钾教学意图: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2.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三、展示提升
赏识自信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探究实验
四、拓展延伸
完善自信
氧气的含量与人体健康
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因为人吸入氧气后在人体内进行的是缓慢氧化,能不断地放出热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使体温恒定在36.5℃。
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热过多,正常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所以健康的人不要长时间吸入纯氧。
巩固练习、考点早实践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1)写出图中标有小写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b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
(填字母序号)。用D装置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必须先
,后

板书设计一、氧气的物理性质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与木炭反应
2.与铁丝反应
3.与蜡烛反应氧气的用途四、氧气的制取
课后反思:
因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中学化学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培养学生从探究过程中获得认识物质、制取物质的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我首先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获取氧气?”学生立刻就有了探究兴趣,接下来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需要用到的药品仪器和药品,然后小组合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中获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从而上升到制取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因为我知道本节的重点氧气的制取,即物质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催化剂”只是一个基本概念,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只需要了解什么是催化剂即可。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和重点做了进一步地提升。另外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怎么学”的关键。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广泛的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感悟化学的神秘和魅力。   课后,同学科的教师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交流。讨论了课堂效率包括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多少。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掌握获得制取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而不是过多的纠结于小问题和细枝末节。我在这一方面做地还不够好,没有引导学生从制取氧气中提取制取物质的思路,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制取物质的思路”。还有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需进一步提高。思维的发展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如何加深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学生的发展就特别重要。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避免无意义问题的提出,问题设置要具有梯度性,要能够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同时,问题的提出也要面对全体学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从而体验成就感。  自然界的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的净化原理,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别。2.
学会过滤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教学重点、难点
1、水净化的方法。2、过滤的操作方法。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
仪器:两只烧杯、过滤所需要的仪器
药品:蒸馏水
氯化钙
肥皂



程教



一、导入新课
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被污染过的水在使用前都要进行净化处理二、师生互动:
[教师设疑]海水、河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
蒸馏水是纯净物,而海水等是混合物[教师设疑]如何将蒸馏水与食盐水区分开来?[学生讨论][演示实验]分别将蒸馏水和食盐水蒸发[师生整理]
如果把某种水样蒸干后有固体物质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创设问题]你知道有关硬水、软水吗?[学生交流]
[演示实验]在有蒸馏水的两只烧杯中,一杯中先加少量氯化钙,然后分别向两杯中加入一些肥皂水,观察。[师生整理]溶有钙、镁物质较多的水是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利,一些工业用水也不能用硬水,硬水经过处理变成软水,可消除不利影响。[教师讲解]饮用水要澄清透明,不含细菌等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于只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浑浊的水,可以自己动手净化。[活动探究]如何除去水中的泥沙?[师生整理]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性固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玻璃棒的作用[创设问题]小英同学在做过滤实验时,发现滤出的液体仍然浑浊,
你能帮她找出原因吗?她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教师设疑]自来水如何净化[学生讨论][师生整理]
水源→过滤→吸附→消毒→进入家庭水的利用地球上的水虽然储存量很大,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缺水状态。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一些地区严重缺水。水体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一、水的净化(要依据用水要求来净化水)1.过滤: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杂质与水分离。(1)具体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2)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2.硬水与软水石灰岩地区的水含有较多钙、镁等离子,是硬水。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是软水(1)实验:硬水与肥皂水反应现象:硬水中泡沫高度很低,而且在溶液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白色沉淀结论:硬水中的成分能与肥皂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硬水的危害:影响加热效率,浪费能源,容易引起锅炉爆炸等(3)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蒸馏,离子交换法3.自来水净化
水源→过滤→吸附→消毒→进入家庭四、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教材分析
知识点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3.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4.了解二氧化碳的循环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重点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难点
对两种反应的理解和区别
易混(错)点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科特性
实验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
自信课堂教学进程
一、激趣导入
生发自信意大利的屠狗洞的故事
二、自主合作
彰显自信1、探究(一):实验: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探究活动: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现象:塑料瓶瘪了。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了。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探究(二):演示实验:现象: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后红色又变成紫色提示: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时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碳酸不稳定,受
热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二氧化碳+水碳酸CO2
H2O
H2CO3碳酸二氧化碳+水H2CO3
CO2
H2O探究(三)学生实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现象:澄清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Ca(OH)2
CO2
CaCO3
H2O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判断下列反应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镁+氧气氧化镁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三、展示提升
赏识自信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探究实验
四、拓展延伸
完善自信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检验那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看是否会威胁到人的健康。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对人体的影响1感到气闷、头晕、心悸4~5感到气闷、头痛、眩晕6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巩固练习、考点早实践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干冰气化吸收热量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蓝B.二氧化碳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C.干冰就是冰D.空气里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
板书设计: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能与水反应计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利用此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课后反思:
本节课,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则是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动手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然界中的水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教材分析
知识点
1.认识水的组成,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2、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知道过滤操作的目的,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2、过滤的操作方法。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过滤的操作方法。
易混(错)点
硬水和软水
考点
水的组成、过滤的操作方法
学科特性
实验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电解水实验,了解水的组成,建立元素观;了解氢气的可燃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电解与合成实验,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的观念,增强节水意识。2、认识水资源和水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沉淀和过滤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自信课堂教学进程
一、激趣导入
生发自信情景导入:P47“我们知道水既普通又宝贵。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自主合作
彰显自信1、探究(一):实验:
1、
电解水
水氢气
+
氧气
(H2O)
(H2)
(O2)(适当讲解)
2、
氢气的燃烧
氢气
+
氧气水
(H2)
(O2)
(H2O)探究(二):怎样区别纯净水、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的水和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水?探究(三)怎样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志?
三、展示提升
赏识自信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实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训练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
完善自信地球上的水虽然储存量很大,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缺水状态。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一些地区严重缺水。水体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如图所示的图标是
徽记,它表示的意义是:
巩固练习、考点早实践
1、水是纯净物是因为

)A.水具有固定的组成、性质B.能溶解许多物质C.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D.自来水可以饮用2、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错误的是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B.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能燃烧C.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D.用试管收集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能燃烧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一滴雨水滴在玻璃片上,凉干后有痕迹证明雨水不是纯净物B.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C.鉴别蒸馏水还是自来水可滴加肥皂水D.自来水可以饮用所以是纯净物
板书设计:§3—4自然界中的水一、水的存在及利用地球表面3/4覆盖着水:但淡水量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十分不均匀。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动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都会使水受到污染。二、水的组成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水
氢气+氧气
H20
H2
O2
氢气和氧气可以发生化合反应:
氢气+氧气
点燃
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三、水的净化河水,井水,雨水,海水,泉水等都是不纯净的,而蒸馏水是纯净物。过滤是一种把液体和固体分离开的方法。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沉淀
过滤
消毒
出厂
课后反思:
一堂好课必须做到激发所有学生都积极有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从内心去体验,去创造性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有积极情绪支撑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就要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不可或缺少的。但是,“自然界中的水”这一节知识浅显,按常规上法较难激起学生兴趣。怎么办?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影像和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使人兴奋的学习情景。如播放配乐解说与水有关的录像或影片(如海水之波澜壮阔、滔滔江水之汹涌澎湃、林间涓水之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绵绵冰山之晶莹剔透等),使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水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的美。相反,学习水污染时可以播放排污和污染造成危害的影像或多媒体资料,这样可以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污染带来的严重危机,并主动反思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环境问题?会造成什么危害?为了避免水体被污染,主要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做起?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