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哦,香雪》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哦,香雪》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1 21:4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哦,香雪》教学设计
——诗体小说/散文化小说视角
学科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小说清新自然、富有诗意的语言,体会诗化描写对情感与主题的烘托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散文化的情节结构与人物心理,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淡化情节、聚焦细节、抒情性强)。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台儿沟的自然美、人性美与青春美,体会作者对纯真理想的赞美;学习通过细节描写传递情感的写作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感悟人性中纯粹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体小说“淡化情节、聚焦细节与心理、语言抒情化”的特点;分析香雪等人物形象的纯真与执着。
难点:理解“铅笔盒”等物象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通过“诗化描写”传递的对理想与尊严的思考。
教学方法
情境引导法、问题链探究法、文本细读法、朗读品析法
导语:
如果有一列只停一分钟的小火车,开进了一个被大山环绕的小村庄——那里的女孩们每天只能看到“一片木头牌,上面用黑炭写着:‘平庸的大山’”,她们会对这列火车有怎样的期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铁凝的《哦,香雪》,看看大山里的女孩如何用一双纯真的眼睛,打量这个正在变化的世界。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铁凝,原姓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父亲是著名画家铁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
1975年铁凝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等。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根据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2.写作背景
铁凝曾下乡四年,与一群十八九岁善良、质朴的农村女孩十分投缘,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她们对铁凝的关怀深深地感动着她。可以说,农村女孩的善良、质朴是铁凝创作的源泉,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随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其影响,产生了一大批时代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痛苦与喜悦。
文题释义
(1)“哦”的读音和意义
为下面句子中的“哦”字匹配合适的义项。
①é:吟哦——低声唱,吟咏。
②ó:哦,怎么回事?——疑问、惊奇等。
③ò:哦,我明白了。——领会、醒悟。
④ò:哦,我一定会改的。——承诺、答应。
⑤ò:哦,太棒了!——惊喜、赞美。
(2)了解了作者和背景,你觉得“哦,香雪”这一题目应作何解?
明确:
“哦”ò :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香雪”: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少女。
诗意的题目,同时表明了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喜爱、赞叹之情。
初读感知:这是一篇“不一样”的小说
梳理情节
明确:
引子(1—4)火车开来到台儿沟
开端(5—57)台儿沟姑娘们迎接火车
发展(58—72)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高潮(73—79)香雪换回铅笔盒
结尾(80—83)香雪深夜归来
任务: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与传统小说(如《范进中举》)相比,这篇小说给你最特别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可从“情节”“人物”“语言”角度说)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分享,教师归纳板书学生的直观感受(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很简单”“写了很多小细节”“语言像散文一样美”“重点在写人物的想法”)。
教师总结:
这篇小说没有传统小说那种“起承转合”的强烈情节(比如没有坏人作梗、没有大悲大喜),而是像一首散文
诗——它用舒缓的节奏、细腻的笔触,聚焦一群山村女孩的日常与心事,尤其是香雪为了一个铅笔盒跳上火车、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故事。这种淡化情节、注重情感与意境的小说,我们称为“诗体小说”或“散文化小说”。
诗化小说的特点:
①淡化情节,结构散化,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②弱化人物,人物形象不鲜明,都是普通平凡的人物;凸显人性美、人情美。
③注重环境描写,注重意象、意境营造,景物描写具有诗情画意,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④在主旨表现上,它不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注重突出情感态度、生命态度、价值判断等。
⑤语言散文化、诗化,多使用象征
(三)精读探究:诗体小说的“诗意”在哪里?
活动1:情节——“减法”里的深意
问题: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你会怎么说?为什么作者不写更复杂的冲突?
参考答案:
主要情节:台儿沟的姑娘们每天看火车,香雪为了换取一个自动铅笔盒,登上火车并独自走回台儿沟。
原因:作者故意“简化”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没有坏人的阻拦),是为了把笔墨集中在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香雪对铅笔盒的渴望、对台儿沟的自尊),让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那份纯真的情感——这才是小说最想表达的核心。
活动2:人物——香雪的“纯真”与“执着”
问题链 :
① 香雪与其他姑娘(如凤娇)有什么不同?请从她们关注的物品和对话中找依据。
参考答案:
其他姑娘(如凤娇)更关注“物质”的、实用的现代物品:金圈圈的发卡,指甲盖大小的手表——她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更具体、更贴近生活需求。
香雪关注的是“自动铅笔盒”,她甚至愿意用一篮鸡蛋换一个“不属于台儿沟的、带磁铁的、城里姑娘用的”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香雪更看重的是精神文化学习方面。
原因——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
② 香雪为什么对铅笔盒如此执着?这仅仅是“想要一个好文具”吗?
参考答案:
表面看,铅笔盒是学习的工具;深层看,它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与台儿沟的“木头铅笔盒”对比),更是香雪对“自尊”的守护——当女学生问她“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时,香雪敏感地察觉到自己的“贫穷”被注视,而那个“自动铅笔盒”代表了她对“知识和未来”的向往,对“和山外姑娘一样”的平等渴望。她的执着,是一个山村少女对精神尊严的坚守。
请结合文本分析香雪的形象。(找出文中的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并概括人物形象)
明确:
①香雪的外表是美丽清纯的。②香雪的内心是纯真美好的。③香雪渴望知识,积极进取。④香雪是纯朴有自尊的。⑤香雪是坚毅执着的。
活动3:语言——“诗化”的魅力
问题:这篇小说的语言和我们学过的其他小说有什么不同?请从文中找例句,说说“诗化语言”如何增强感染力。
参考例句与分析:
① 环境描写(诗意化的自然):“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
→ 用舒缓的节奏、密集的意象(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描绘出台儿沟夜晚的宁静与纯净,为香雪的夜行营造了诗意的背景,也暗示了少女内心的清澈。
② 细节中的情感(如香雪换铅笔盒的场景):“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盖子。”
→ 通过“小心地打开”“轻轻一拍”“摸出”“放进去”等动作细节,生动刻画了香雪对铅笔盒的珍视——这不仅是一个物品,更是她的梦想与希望,语言的细腻让情感更有感染力。
③ 抒情性语句(如结尾):“哦,香雪!香雪!”
→ 反复的呼告,像诗人对纯真心灵的赞叹,既包含对香雪勇敢的肯定,也暗含对所有坚守美好的人的敬意,余韵悠长。
(四)深度思考:小说中有哪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哦,香雪》中有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它们不仅是小说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火车
象征现代文明:火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从山外开来,打破了台儿沟的封闭与宁静。对于台儿沟的人来说,火车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新奇事物,代表着山外那个先进、繁华、充满机会的现代世界。它是连接台儿沟与外界的纽带,象征着现代文明对传统山村的冲击和影响,为台儿沟的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象征希望与改变:火车每天短暂地停靠台儿沟,带来了新的信息和可能性,让台儿沟的姑娘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模样,激发了她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改变现状的愿望。它象征着改变台儿沟贫穷、落后现状的希望,暗示着台儿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与外界接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铅笔盒
象征知识与学习:铅笔盒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小说中,它代表着知识和文化。香雪渴望得到一个自动铅笔盒,是因为她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和台儿沟的命运。自动铅笔盒与台儿沟姑娘们使用的木头铅笔盒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差异,象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习的渴望。
象征自尊与追求:当香雪在火车上被女学生询问一天吃几顿饭时,她敏感地意识到了自己与山外人的差距,而那个自动铅笔盒成为了她维护自尊的象征。她用一篮鸡蛋换铅笔盒的行为,体现了她对平等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铅笔盒象征着香雪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她勇敢追求梦想的寄托。
台儿沟
象征传统与落后:台儿沟是一个封闭、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它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们过着简单、传统的生活。台儿沟代表着传统的农耕文明和相对落后的生活方式,与山外现代化的火车和城市文明形成鲜明对比。它象征着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的传统社会,面临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挑战。
象征纯真与质朴:尽管台儿沟落后,但这里的人们保持着纯真、善良、质朴的品质。台儿沟的姑娘们天真无邪,对火车和山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她们的生活和情感都体现了一种未被世俗污染的纯真。台儿沟象征着人类内心深处那份珍贵的纯真和质朴,以及在现代文明冲击下逐渐消逝的传统美德。
(五)总结与作业
总结:
《哦,香雪》是一篇“用诗意写纯真”的小说——它没有复杂的故事,却通过细腻的细节、清新的语言、真实的心里,让我们看到了大山里少女的清澈目光(对知识的渴望)、挺直的脊梁(对尊严的坚守)。铁凝曾说:“我想写出的是,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里,人也可以有高贵的追求。”香雪的铅笔盒,就是这种高贵的象征。
作业:
微写作(300字左右):假设你是香雪的同桌(台儿沟的女孩),请以“我眼中的香雪”为题,用诗化的语言写一段话,描述你对她的印象。
示例: 我眼中的香雪
香雪,她是山风里最轻盈的那片叶子。当清晨的露珠还在草尖上打盹,她就已经站在月台上,用杏核般的眼睛望向远方,望向那列只会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她的辫梢总沾着山桃花的香气,笑起来时,眼角会漾起两湾清亮的泉水。
记得那天夜里,她捧着那个自动铅笔盒跑回来,月光把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盒盖上跳动的小熊,像是在抚摸一个会发光的梦。我们都笑她傻,为了一个铅笔盒就敢跳上火车,可我知道,那不是傻,是比山涧里的溪水还要清澈的勇气。
香雪的心里住着一颗星星。当别的姑娘谈论着花衣裳时,她却望着火车消失的方向出神。她相信,总有一天,台儿沟的夜不再只有煤油灯的光亮,而是会像她铅笔盒上的漆面一样,映照出整个世界的璀璨。在她身上,我看见了春天第一朵敢在雪地里绽放的花。
板书设计
《哦,香雪》——诗体小说的诗意
情节:“减法”(淡化冲突→聚焦心灵)
人物:香雪(纯真·执着·尊严)
3. 语言:清新·细腻·抒情(自然意象+心理描写)
4. 主题:对纯真理想的赞美,对精神追求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