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世界的气温
一、教学目标
1. 区域认知
通过分析世界气温分布图,能够描述不同纬度带及海陆区域的气温特征,理解地理空间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2. 综合思维
结合等温线分布规律,综合运用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要素,解释气温分布的成因,构建多要素关联的地理逻辑。
3. 地理实践力
通过判读等温线图、计算海拔温差等实践活动,提升图表分析能力和数据应用能力。
4. 人地协调观
结合城市热岛效应等案例,探讨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初步形成保护气候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世界1月、7月气温分布的规律;
2. 等温线的判读方法与实际应用;
3.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难点
1. 理解南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差异的原因;
2.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季节变化中的具体表现。
三、新课导入
情境1:南北温差大比拼
教师提问:“寒假时,哈尔滨的冰雕节人潮涌动,而三亚的沙滩上游客嬉水。同一时间,我国南北温差为何如此悬殊?”
学生讨论:可能的答案包括“北方离赤道远,太阳辐射弱”“南方靠近海洋,气候温暖”等。
教师引导:通过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出纬度位置对气温差异的影响。
情境2:古诗中的地理密码
教师朗诵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教师追问:“为什么山下的花已经凋谢,山上的桃花才刚开放?”
学生思考:部分学生可能联想到海拔差异对气温的影响。
教师总结: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自然景观因此产生垂直变化。
情境3:极地探险装备挑战
教师展示图片:南极科考队员的厚重防寒服与撒哈拉沙漠游牧民族的轻薄长袍。
教师提问:“如果暑假去这两个地方旅行,你会如何准备衣物?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对比极地低温(高纬度+冰雪反射)与沙漠高温(低纬度+干燥少雨)的成因。
四、新课教学(多方法融合)
环节1:等温线判读——从图像到规律
活动1:等温线图初探
1. 多媒体展示:动态呈现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师同步讲解等温线的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等温线图中的闭合曲线代表什么?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多少?”
学生回答:“闭合曲线表示气温相同区域的边界,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例如相邻线相差10℃)。”
2. 对比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的差异,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的位置变化;
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上的弯曲方向;
南北半球等温线疏密程度差异。
活动2:等温线判读实战
1. 案例分析:以北半球1月等温线图为例,标注以下关键点:
北美洲内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欧洲西部等温线向北凸出。
教师追问:“为什么同一纬度的大陆和海洋气温不同?冬季和夏季的差异是否一致?”
学生回答:“陆地比热容小,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因此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相反。”
环节2:气温分布规律探究——从现象到本质
活动1:纬度影响——太阳辐射的魔力
1. 太阳辐射模拟实验
教师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模拟赤道)和斜射白纸(模拟高纬度),学生观察光斑面积和亮度差异。
教师提问:“为什么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学生总结:“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越集中,气温越高。”
2. 数据验证
对比新加坡(1°N)、上海(31°N)、摩尔曼斯克(69°N)的年平均气温,验证“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活动2: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博弈
1. 生活实验
夏季中午触摸操场水泥地和池塘水,感受温度差异;冬季清晨比较金属栏杆和游泳池水温。
教师引导:“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这种差异如何影响气温分布?”
学生回答:“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2. 案例分析:同一纬度,不同季节的冷暖较量
案例背景
对比同纬度内陆城市(如中国新疆某地)和沿海城市(如日本某海滨城市)的冬夏气温差异:
夏季:内陆城市:白天酷热,夜晚降温快;沿海城市:白天温和,夜晚凉爽湿润。
冬季:内陆城市:寒冷刺骨,昼夜温差大;沿海城市:相对温暖,气温变化小。
学生任务
教师提问:“为什么同纬度地区,夏季内陆比沿海热?冬季反而更冷?”
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如夏季沙滩烫脚、海水凉爽),推测陆地吸热快、散热快,海洋吸热慢、散热慢。
3.生活小实验
(1)用手触摸操场的水泥地面(模拟陆地)和旁边的小水池(模拟海洋),感受白天暴晒后的温度差异;
(2)第二天清晨再次触摸,比较两者温度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地白天更热、清晨更冷,水池温度变化小。
教师总结:“陆地是‘急性子’,升温降温都快;海洋是‘慢性子’,温度变化更温和。”
4. 追问拓展
教师引导:“如果这两个城市都位于热带,海陆温差会更明显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太阳辐射强烈时,陆地吸热更快,与海洋温差更大(如沙漠与热带海洋的对比)。
环节3:影响因素综合应用——从理论到实践
活动1:地形与气温的垂直变化
1. 计算挑战
教师给出案例:“黄山光明顶海拔1860米,山脚海拔200米,夏季山脚气温28℃,山顶气温是多少?”
学生计算:(1860-200)/100×0.6=9.96℃,28℃-9.96≈18℃。
教师追问:“为什么登山时需要准备保暖衣物?”
2. 景观对比
展示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从热带雨林到高山冰雪带,直观体现气温垂直差异。
活动2:洋流的影响——暖流与寒流的温度魔法
1. 地图分析
标注北大西洋暖流(使欧洲西部冬季温和)和秘鲁寒流(导致南美西海岸沙漠广布)。
教师提问:“为什么英国利物浦比同纬度的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季温暖?”
学生回答:“利物浦受暖流影响,符拉迪沃斯托克受寒流影响。”
2. 极端案例
分析南极洲的“寒极”成因,与非洲撒哈拉的“热极”对比。
五、板书设计
世界的气温
六、教学特点与反思
创新点
1. 情境链设计:从生活现象到古诗解密,再到科学探究,层层递进激发兴趣。
2. 多维度实践:结合实验观察、数据计算、地图分析,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
3. 思维可视化:通过板书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知识框架。
反思与改进
1. 部分学生对等温线弯曲的成因理解较慢,可增加动画演示海陆热力差异的动态过程。
2. 计算类题目需设计分层练习,例如先提供分步提示,再逐步过渡到独立解题。
3. 可结合本地气候案例(如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学生的乡土认知。(共36张PPT)
第3章 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世界的气温
学习目标
1.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结合气温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3.阅读某地区气温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新课导入
无论处于一年中哪个季节,我国总是要比南极的气温高;在我国的冬天,北方总是比南方要寒冷。这是为什么呢?
南极
中国漠河
中国海南岛
新知学习
气候的基本要素
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通常用气温和降水等状况表示,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基本要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世界年平均气温
世界年降水量
1.等温线
(1)定义: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2)特点: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10℃
20℃
20℃
10℃
10℃
10℃
10℃
10℃
10℃
20℃
20℃
20℃
20℃
20℃
同线等温
同图等差
2.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稀疏
密集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闭合的等温线,若中心气温低,表示该地是低温中心,反之则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则表示该地气温高于周围的气温;向数值大的地方凸出,则表示该地气温低于周围的气温。
世界1月平均气温
(1)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气温多在20℃以上。
>20℃
>30℃
1.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世界的气温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
(2)南回归线向南和北回归线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世界1月平均气温
(3)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南半球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
思考:南、北半球在1月的季节差异。
(1)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2) 南、北半球分别是什么季节?
南半球
夏季、冬季
(1)北纬40°与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多超过20℃。
世界7月平均气温
>20℃
非洲北部>30℃
亚洲西部>30℃
2.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2)南极洲和北极圈以北的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气温在0℃以下。
格陵兰岛:<0℃
南极洲:<0℃
0℃
0℃
世界7月平均气温
(3)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温差小。
世界7月平均气温
思考:南、北半球在7月的季节差异。
(1)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2) 南、北半球分别是什么季节?
北半球
冬季、夏季
世界年平均气温
(1)读图观察,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为什么?
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因为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
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3.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世界年平均气温
(2)同一纬度上,海洋和大陆的气温分布相同吗?如果不相同,海陆之间的温度差异有什么特点?
同纬度的海洋与大陆的气温并不相同。
海陆温度差异的特点: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
世界年平均气温
(3) 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
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
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弯曲
世界年平均气温
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①有明显的地带性,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②在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冬季比海洋低,夏季比海洋高。
③北半球比南半球等温线弯曲。
实战:已知:同纬度的甲、乙两地,甲为陆地,乙为海洋
(1)此地区属于 半球。为什么?
(2)甲比乙气温______(高、低)。
(3)此图表示夏季等温线的分布,对吗?
南
气温向南逐渐降低
低
错
南极冰盖
拓展:地球气温最低的地方和最高的地方
美国死谷国家公园
A
B
C
D
高纬度地区A-B单位上获得
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
低纬度地区D-C单位
上获得的太阳辐射
较多,气温较高。
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1.纬度位置
影响气温的因素
探究:说出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纬度分布规律。
低纬度地区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光热多;而高纬度地区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光热少。
世界年平均气温
气 温递 减
气 温递 减
高纬
高纬
低纬
南、北半球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探究:说出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2.海陆位置
低
高
低
高
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探究: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变化的原因?
(1)自西向东,冬季气温越来越低,墙壁厚度越来越厚,有利于御寒保暖。
(2)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自西向东,越往内陆,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表现为夏季气温越来越高,而冬季的气温越来越低。
鲸湾港和同纬度的伊尼扬巴内冬夏气温相比有何特点? 为什么?
寒流有降温作用
暖流有增温作用
3.洋流
摩尔曼斯克港
北冰洋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思考:为何摩尔曼斯克为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却有半年结冰期?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摩尔曼斯克
暖流使得气温升高,寒流使得气温降低。
4.地形
1 000米
15℃
2 000米
9℃
3 000米
3℃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实战:我这里的海拔是720米,气温是28.8℃。山顶的海拔是1 520米,气温应该是多少呢?
24℃
古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有“高处不胜寒”,这说明气温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归纳:
影响因素 对气温影响的表现(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洋流
地形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夏季,同纬度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冬季相反
一般而言,同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高,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低
实战:
世界部分城市的1月和7月平均气温
(1)比较曼谷、东京、莫斯科的1月和
7月平均气温,试着总结1月和7月平均气温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2)1月伦敦和北京哪个城市平均
气温高,哪个城市平均气温低?7月呢?
(3)对比北京和圣地亚哥的1月和7月平均气温有什么不同,分析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
曼谷、东京、莫斯科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1月平均气温伦敦高,北京低
7月平均气温北京高,伦敦低
1月北京平均气温低、圣地亚哥高,7月正好相反。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复习:试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填写表格。
28
25
25
12
25
-16
3
-38
终年炎热
冬季寒冷、
夏季暖热
终年寒冷
课堂总结
世界的气温
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洋流
地形
等温线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