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第2课时 世界的降水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 3.1 第2课时 世界的降水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2 06:08:15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3章 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第2课时 世界的降水
学习目标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2.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影响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3.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新课导入
南方地区建筑
新疆地区建筑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什么?
新知学习
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降水量线。
一、等降水量线
印度的乞拉朋齐
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美国夏威夷群岛的
怀厄莱阿莱
二、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认识“干极”和“雨极”
雨极:乞拉朋齐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湿极:怀厄莱阿莱
世界年降水量
探究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分析:阅读世界年降水分布示意图,在图中找出降水量超过2 000毫米的地区。
东南亚马来群岛
非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
南美洲北部
探究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分析:阅读世界年降水分布示意图,观察南北极附近的降水量。
500毫米以下
500毫米以下



思考1: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赤道地区
两极地区
终年高温
终年严寒
蒸发旺盛
蒸发较弱
不容易产生降水
纬度位置
赤道及其两侧地区,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对流强,降水多;
两极地区,纬度高,终年寒冷,蒸发微弱,降水少。
探究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分析:找出南北回归线,并对比同一大陆的东岸、西岸降水量的差异?
200mm以下
1 000mm以上
200mm以下
1 000mm以上




探究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分析:在图中找到中纬度地区,观察中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
60 N
30 N
30 S
60 S




探究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分析:在图中找到中纬度地区,观察中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结论一:赤道及其两侧地区降水量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结论二: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部、内陆少雨,东部多雨。
结论三: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思考2:
比较: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的差异。
三、降水的影响因素
思考分析:阅读下面地图,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分析地形对降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湿润空气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背风坡气流因下沉而升温,水汽难以凝结成雨,因此降水较少。
探究1: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思考3:台湾岛的东部和西部降水差距也比较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台湾山脉
地形
中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探究:乞拉朋齐为什么会被称为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处在山地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降水。
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年降水量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寒流
伊尼扬巴内
鲸湾港
暖流
地点2018年 1月 /mm 7月
/mm
鲸湾港 3 0
伊尼扬巴内 49 57
思考3:
比较:鲸湾港与伊尼扬巴内降水的差异。
伊尼扬巴内降水多,鲸湾港降水少
探究2:南美洲的阿塔卡玛沙漠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东岸,为什么会被称为世界“干极”?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寒流经过,寒流降温、减湿,并且东临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致使那里的空气更加干燥。
世界年降水量
地区 降水多少 影响因素
赤道及其两侧地区
两极地区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东部
西部、内陆 中纬度地区 沿海
内陆 山脉两侧 迎风坡
背风坡 暖流
寒流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
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拓展:
降水最多的地方 降水最少的地方
世界
中国
印度的乞拉朋齐
台湾火烧寮
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新疆托克逊
台湾火烧寮
新疆托克逊
全年各月降水多且均匀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
分析北半球四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四、降水的时间差异
活动:分析下列5个城市的降水差异。
(冬季多雨型
以北半球为例)
(全年少雨型)
(常年湿润型)
(全年多雨型)
(夏季多雨型以北半球为例)
活动: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探究任务:阅读下面气温和降水数据,绘制该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11.5 12.0 13.2 15.6 19.3 23.2 26.3 26.8 24.4 20.4 15.2 12.5
月降水量 59.3 57.0 47.2 38.0 22.6 10.4 3.1 7.1 32.5 65.5 56.0 66.8
第一步:是绘出横坐标轴,标出月份,绘出纵坐标轴标上气温和降水取值范围;
第二步: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起来,形成气温曲线;
第三步:将各月的降水数据用线标出,做成柱状,并涂上颜色。
活动: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探究任务:阅读下面气温和降水数据,绘制该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 4 7 10 12 月
0
50
100
150
200
降水量/毫米
气温/℃
-10
0
10
20
30
课堂总结
世界的降水
世界降水的
空间分布规律
影响降水
的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洋流
地形
降水的时间差异
赤道及其两侧地区降水量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部、内陆少雨,东部多雨
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多雨,内陆少雨世界气候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 世界的降水
一、教学目标
1. 区域认知
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赤道、两极、回归线附近及中纬度地区的降水分布规律。
2. 综合思维
结合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分析世界降水差异的成因,理解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
3. 地理实践力
动手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提升图表分析能力;通过案例探究(如“雨极”“干极”),学会用地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4. 人地协调观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建筑风格与降水的关系,感悟人类活动如何适应自然环境,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难点: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原理。
三、新课导入
情境1:建筑差异探秘
教师提问:展示南方斜顶民居与新疆平顶土房的图片,提问:“为何南方屋顶倾斜,新疆房屋平坦?”
学生回答:南方多雨需排水,新疆干旱少雨。
教师引导:“降水差异不仅影响建筑,还塑造了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世界的降水规律。”
情境2:电影片段联想
播放《沙漠骆驼》与《热带雨林探险》片段,提问:“视频中两地的植被差异与什么自然要素有关?”
学生回答:降水。
教师总结:“降水是地球表面‘绿色分布’的关键因素。”
情境3:自然景观对比(优化后)
教师提问:展示撒哈拉沙漠与江南水乡的景观图,提问:“同样是陆地,为何景观差异如此巨大?”
学生讨论:降水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
教师追问:“降水分布是否有规律可循?我们如何用地理工具分析它?”
四、新课教学
环节1:全球降水分布规律探究
活动1:地图探秘——赤道与两极的降水差异
多媒体展示:动态呈现《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师提问:“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的降水量有何差异?请用数据说明。”
学生回答:“赤道附近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两极地区不足200毫米。”
教师追问:“为什么赤道多雨、两极少雨?”
学生分析: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两极气温低,蒸发弱,降水稀少。
教师总结:“纬度位置是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
活动2:小组探究——回归线附近的降水之谜
任务分配:
第1组:对比北回归线穿过的撒哈拉沙漠(非洲)与珠江三角洲(中国)的降水量差异。
第2组:分析南回归线穿过的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降水差异。
小组汇报:
第1组:“撒哈拉沙漠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珠江三角洲超过1500毫米。大陆西岸干燥,东岸湿润。”
第2组:“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少雨,马达加斯加东部多雨,可能与海洋气流有关。”
教师总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雨、西岸少雨,海陆位置是关键。”
活动3:角色扮演——中纬度沿海与内陆的降水辩论
情境设定: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沿海城市居民”和“内陆牧民”,辩论降水对家乡的影响。
沿海居民:“我们靠近海洋,湿润气流带来充足降水,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内陆牧民:“我们远离海洋,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只能发展畜牧业。”
教师引导:“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多雨、内陆少雨,海陆位置直接影响降水。”
环节2:降水影响因素深度探究
案例1:地形雨的奥秘
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脉地形剖面图与乞拉朋齐年降水量数据。
教师提问:“乞拉朋齐为何成为‘世界雨极’?”
学生猜想:“可能靠近海洋,或山地阻挡气流。”
学生总结:“湿润气流遇山地抬升,温度下降形成降水,迎风坡多雨。”
教师追问:“如果气流越过山脉后会发生什么?”
学生回答:“背风坡气流下沉升温,水汽蒸发,降水稀少。”
案例2:洋流的影响
多媒体对比:秘鲁寒流流经的阿塔卡马沙漠与巴西暖流流经的里约热内卢。
教师提问:“同为沿海地区,为何阿塔卡马极度干旱?”
学生分析:“寒流使沿岸空气变冷,水汽难以蒸发形成降水。”
教师补充:“寒流‘偷走’了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沙漠延伸至海边。”
环节3:降水的时间差异与图表实践
活动4:降水季节变化分析
任务分配:提供罗马、新加坡、北京、开罗四地的降水数据,分组判断降水类型。
学生讨论:
“罗马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
“新加坡各月降水均超过100毫米——热带雨林气候!”
教师总结:降水的时间差异可分为全年各月降水多且较均匀、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各月降水稀少四类。
活动5:绘图实践——气候图表制作
数据提供:某地12个月气温与降水量数据(示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教师指导:
1. 绘制横纵坐标轴,标注月份、气温(℃)、降水量(毫米)。
2. 用红色曲线连接各月均温,蓝色柱状图表示降水量。
师生对话:
教师提问:“若某地7月气温30℃,降水5毫米,可能是什么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教师追问:“哪些地区符合这种特征?”
学生举例:“意大利罗马、美国洛杉矶。”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特点与反思
特点
1. 深度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实验模拟、小组辩论,让知识生成自然。
2. 案例贯穿:以“雨极”“干极”等典型案例串联所有知识点,避免碎片化。
3. 实践导向:绘图任务与数据分析强化地理实践力。
反思
成功点:用生活化案例化解抽象概念(如湿毛巾模拟地形雨)。
改进点:洋流机制简化为“冷海水使空气干燥”,避免术语超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