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第三课时 寒带气候类型 高原、山地气候
一、教学目标
1. 区域认知
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准确识别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范围,掌握其空间分布规律。
结合案例,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与适应。
2. 综合思维
运用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寒带气候与高原山地气候的特征差异,探究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通过对比苔原驯鹿与冰原企鹅的生存策略,理解气候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地理实践力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寒带地区人类活动适应方案。
4. 人地协调观
通过分析伊犁哈萨克族转场放牧案例,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关系。
探讨极端气候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寒带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
2. 高原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异规律。
3. 气候对自然景观(苔藓、冰原)和生物(驯鹿、企鹅)的塑造作用。
难点
1. 气候垂直变化与水平纬度变化的区别。
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青藏高原阻挡季风)。
三、新课导入
1. 情境一:极地生存挑战
视频片段:播放纪录片《冰冻星球》中因纽特人捕猎海豹的片段。
教师提问:“因纽特人为何能在零下40℃的冰原生存?这与当地气候有何关联?”
学生猜想:提出“毛皮御寒”“冰屋保暖”等关键词,引出寒带气候特征。
2. 情境二:登山者的装备清单
实物展示:展示登山者从山脚到山顶更换的服装。
教师追问:“为何登山需要频繁更换衣物?这与哪种气候类型相关?”
学生讨论:联系“一山有四季”现象,引出高原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
3. 情境三:驯鹿大迁徙之谜
图片对比:呈现夏季苔原绿意盎然与冬季冰封千里的景观差异。
问题驱动:“驯鹿为何在夏季迁徙到苔原?冬季如何生存?”
学生分析:结合课件中“长冬无夏”特征,理解气候对生物活动的限制。
4. 情境四:南极科考站的能源危机
数据图表:展示南极年平均气温与风速。
教师引导:“科考站如何解决取暖问题?能否直接烧煤?”
思维拓展:探讨气候对能源选择的影响(太阳能、风能利用受限)。
5. 情境五:地理侦探任务
谜题设置:
“某科考队在安第斯山脉发现:山脚种植咖啡,山腰放牧羊驼,山顶终年积雪。请用气候知识解释此现象。”
小组竞赛:学生分组破解谜题,教师点评并引入高原山地气候教学。
四、新课教学
环节一:寒带气候类型探究
1. 多媒体展示:动态呈现寒带气候分布图(寒带苔原气候红色闪烁、寒带冰原气候蓝色覆盖)。
教师提问:“寒带苔原气候与寒带冰原气候的分布有何规律?两者纬度范围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寒带苔原气候在北冰洋沿岸,寒带冰原气候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教师补充:冰原气候纬度更高,气温更低。
2. 案例对比分析:苔原驯鹿VS南极企鹅生存策略。
任务单分发:
任务1:对比两者食物来源(苔原地衣、海洋鱼类)。
任务2:分析保暖方式(厚皮毛、群体抱团)。
学生汇报:“驯鹿依赖夏季短暂生长期储存能量,企鹅依靠海洋食物链生存。”
教师总结:“气候特征决定生物适应性——寒带苔原气候有短暂生长期,寒带冰原气候则终年严寒。”
3.极地生存挑战——工具设计的“地理密码”
学生角色:
组A:扮演“寒带苔原气候区牧民”(如西伯利亚涅涅茨人)
组B:扮演“寒带冰原科考队员”(如南极中山站科学家)
任务要求:
每组根据角色背景,从以下物品中选择2项核心生存工具,并说明选择理由:
雪橇、帐篷、防风雪镜、高热量压缩食品、驯鹿皮外套、太阳能充电板、冰镐、GPS定位仪、雪地摩托、防水睡袋。
工具选择后,需用气候知识解释其必要性。
提问A(针对组A/寒带苔原牧民):
“你们选择了驯鹿皮外套和帐篷,苔原气候的哪些特征让这些工具必不可少?如果夏季忘记带帐篷会有什么后果?”
预设学生回答:“帐篷能防风、防雨雪;冬季寒冷,驯鹿皮外套保暖。”
教师总结:“寒带苔原气候‘长冬无夏’,夏季短暂湿润、冬季严寒,工具需兼顾防雨雪与御寒。”
提问B(针对组B/科考队员):
“科考队为何选择高热量食品和雪地摩托?冰原气候的哪些特点决定了必须使用这些工具?”
预设学生回答:“冰原终年酷寒,高热量食品能快速补充能量;积雪深厚,雪地摩托比步行更高效。”
教师总结:“冰原气候‘终年酷寒、降水稀少’,工具需解决低温下的能量消耗与交通难题。”
环节二:高原山地气候深度解析
活动一:直观感知——从图片观察引入气候特征
教师提问(展示课件“高山景观示意图”):
“同学们,观察这张图中山脚、山腰、山顶的植被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一座山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
“山脚有树林,山腰是草地,山顶是冰雪。可能是因为山顶太冷了。”
教师追问:
“具体是哪些气候因素导致这种变化?回忆气温和海拔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引导:
(教师指向课件中的标注:“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学生答案归纳: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植被从森林变成草地,最后变成冰雪。”
教师总结:
“这就是高原山地气候的特征——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自然景观呈垂直地带性分异。”
活动二:案例分析——聚焦教材典型区域
教师提问(展示课件“青藏高原景观图”与教材原文):
“课件中提到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这里的‘五道梁’为什么被称为‘生命禁区’?结合教材的数据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因为海拔高、氧气少、气温特别低。”
教师追问:
“具体数据如何支撑这个结论?比如夏季和冬季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学生读表回答:
“夏季平均气温在5℃左右,冬季在-20℃左右,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
教师深化:
“高海拔导致高寒特征——低温、缺氧、降水少,这就是高原山地气候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但藏族群众如何适应这种环境?”(引出下个主题)
活动三:对比探究——不同区域的适应方式
教师提问(分组讨论):
“课件中提到了伊犁哈萨克族‘夏季上山放牧,冬季下山定居’,而青藏牧民常年生活在高原。这两个案例的差异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引导:
组1分析伊犁案例:“伊犁夏季高山气候凉爽,适合放牧;冬季低地较温暖。”
组2分析青藏案例:“青藏高原整体高寒,牧民需全年适应,只能选择河谷等较暖区域。”
教师总结:
“气候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人类需‘因地制宜’选择生存策略。”
环节三:综合应用与素养提升
1. 问题链驱动:
问题1:“如果全球变暖加剧,苔原气候区会如何变化?”
问题2:“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对周边河流有何影响?”
问题3:“人类应如何应对极端气候的挑战?”
学生辩论:分正反方讨论“南极旅游是否应限制”。
板书设计
六、教学特点与反思
1. 教学特点
情境驱动:5个导入情境覆盖生活、探险、科研等多维度,激发探究欲。
多元互动: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辩论等活动,学生参与度更高。
2. 教学反思
成功经验:
1. 谜题式导入有效激活课堂,学生主动提出“海拔影响气温”等关键词。
2. 寒带气候与高原、高山气候的对比分析,帮助更多的学生理解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
改进方向:
1. 部分学生对“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存在困惑,需增加数理融合练习。
2. 高原、高山气候案例可补充横断山脉“立体农业”实例,增强与农业地理的衔接。(共23张PPT)
第3章 世界气候
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类型
第3课时 寒带气候类型 高原、高山气候类型
学习目标
1.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知道寒带气候类型和高原、山地气候的名称,并描述寒带气候类型和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规律。
2.阅读和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气候特征以及特殊的景观。
新课导入
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人多住在山区,以放牧为生。夏季他们带着毡房,赶着羊群到山里的夏季牧场放牧和生活;到了冬季就转场到海拔较低的冬季牧场,或者回到村镇定居的家里,圈养牛羊。
新知学习
一、寒带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类型
寒带地区的气候类型包括寒带苔原气候和寒带冰原气候两种。
1.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长冬无夏,
终年寒冷
自然景观:苔藓、地衣及一些小灌木等
寒带苔原上的驯鹿
北半球夏季时的苔原景观
北半球冬季时的苔原景观
2.寒带冰原气候
寒带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
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终年酷寒,
降水稀少
自然景观:地面几乎全被冰雪覆盖
冰原景观
北极地区的北极熊
南极地区的企鹅
南极地区的海豹
二、高原、山地气候
高山景观示意
山脚下气温适宜,生长
着种类繁多的植物
比较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只有能适应寒冷气候的植物
才能生长
山顶上气温很低,植物无法
生长,只有皑皑白雪
在中低纬度海拔较高的某些高原、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海拔较高的某些高原、高山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等。
高原、高山气候
气候特征: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自然景观:不同海拔处有不同 的自然景观。
五道梁
乞力马扎罗山
珠穆朗玛峰
归纳
气候类型 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冰原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自然景观
长冬无夏,终年寒冷
气候垂直
变化明显
终年酷寒,
降水稀少
中低纬度海拔较高的某些高原、高山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等
南极大陆和
格陵兰岛的
大部分地区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苔藓、地衣及某
些小灌木等,代
表动物为驯鹿等
地面几乎全被冰
雪覆盖,代表动
物为企鹅等
不同海拔处有不同的自然景观
地形
纬度位置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洋流
海陆位置
回顾
拓展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
实战
1. 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
2. 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课堂总结
世界气
候类型
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气候类型和温带气候类型
寒带气
候类型
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冰原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自然景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