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
第三节 多样的世界文化
教学目标
1. 区域认知
通过阅读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世界语言分布图等专题地图,准确描述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归纳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六大语言的区域性特点。
结合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分析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传播范围与区域文化关联。
2. 综合思维
运用“人种特征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图文资料,解释黑色人种卷发、厚唇与热带气候的适应性,白色人种高鼻梁与寒冷气候的关联性。
通过对比中西方饮食习俗差异,理解农业类型、气候条件对生活习惯的影响。
3. 地理实践力
模拟“联合国文化论坛”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以不同国家代表身份,用英语、汉语等语言介绍本国文化习俗,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设计“校园文化多样性调查表”,记录班级同学掌握的方言、节日习俗,绘制数据统计图并分析其地理成因。
4. 人地协调观
以“阿拉伯长袍与沙漠环境”“因纽特人传统服饰”为案例,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智慧,树立因地制宜的科学观念。
通过讨论“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辩论活动,明确文化平等、互鉴共生的价值观,反对种族歧视与文化偏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三大人种的分布特征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的使用范围及代表性国家。
3. 三大宗教的分布区域与典型文化景观。
难点
1. 人种生理特征与气候、光照等自然要素的关联性分析。
2. 文化多样性的地理成因及其现实意义(如语言扩散与殖民历史的关系)。
三、新课导入
情境1:语言盲盒挑战
教师活动:展示6个标有“你好”不同语言版本的盲盒(汉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邀请学生随机抽取并尝试朗读。
学生互动:
学生A抽到“ ”(阿拉伯语),教师引导全班模仿发音,并提问:“阿拉伯语主要在哪些地区使用?”
学生B回答:“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教师补充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国家案例。
设计意图:从生活化的语言体验切入,激发兴趣,引出“语言分布”主题。
情境2:饮食地理探秘
多媒体展示:图片对比——
1. 中国火锅(聚餐制) vs 西餐牛排(分餐制)
2. 印度手抓饭 vs 日本寿司
教师提问:“这些饮食差异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
学生C:“印度气候炎热,手抓饭便于散热;日本沿海,寿司多用海鲜。”
教师补充:“中国北方主食为小麦,南方为水稻,饮食结构受农业类型影响。”
情境3:节日文化拼图
视频片段:播放春节贴福字、穆斯林开斋节祷告、西方万圣节装扮的10秒混剪视频。
任务驱动:学生分组匹配节日名称、习俗与分布地区,完成表格填空。
教师总结:“节日是文化的缩影,其形成与历史、宗教、气候密切相关。”
四、新课教学
环节一:世界的三大人种
1. 观察与描述
教师提问:“课本中黄色人种的特征有哪些?与白色人种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黄色人种头发黑直,鼻梁适中;白色人种鼻梁高,嘴唇薄。”(结合课本插图文描述)
教师追问:“为何北欧人皮肤白皙?这与当地太阳辐射强弱有何关联?”
2. 地图探究
任务:分小组分析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完成填空:
黄色人种集中区:________(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迁居美洲的原因:________(殖民历史中的奴隶贸易)
学生展示:小组代表用投影仪标注地图,解释黑色人种在美洲的分布成因。
3. 案例迁移
教师引导:“假设你是一位热带雨林科考队员,如何从人种特征判断当地居民是否适应环境?”
学生回答:“卷发可隔热,厚唇有助于散热,宽鼻便于呼吸湿润空气。”
环节二:世界的主要语言
1. 数据解读
教师提问:“汉语使用人数占比比英语高,为何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学生分析:“历史上英国的殖民扩张、美国的经济影响力推动英语传播。”
2. 模拟联合国论坛
活动设计:6名学生分别扮演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埃及、墨西哥代表,用相应语言(中文、英语、俄语等)介绍本国文化特色。
教师点评:“语言是文化的桥梁,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的广泛使用印证了殖民历史的影响。”
3. 生活联系
教师提问:“学校开设了哪些外语课程?为什么选择这些语言?”
学生回答:“英语(国际通用)、日语(地理位置临近)……反映了语言实用性与地域关联性。”
环节三:世界的三大宗教
1. 分布探究
任务:对比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与人口密度图,总结规律。
学生发现:“基督教在人口稠密的欧洲、美洲广泛传播;佛教集中在东亚、东南亚。”
2. 建筑与地理
图片对比:哥特式教堂(尖顶抗雪)、阿拉伯清真寺(穹顶适应干旱)、东南亚佛寺(陡檐排水)。
教师提问:“宗教建筑如何体现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3. 价值观辨析
辩论题:“是否应该在全球推广单一宗教以促进文化统一?”
学生立场:
反方:“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财富,宗教自由需尊重。”
教师总结:“《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强调,差异不应导致冲突,而应成为对话的动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特点与反思
特点
1. 素养导向: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为主线,贯穿人地协调观培养。
2. 多元互动:通过盲盒游戏、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实现“做中学”。
3. 思政渗透:隐性融入文化平等、反对种族歧视的价值观教育。
反思
1. 可增加“一带一路沿线文化”拓展阅读,链接国家战略与地理知识,增强时代性。(共45张PPT)
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
第三节 多样的世界文化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世界主要人种、语言、宗教的分布地区。
2.运用反应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新课导入
不同语言的“你好”,你会说几个?
新知学习
世界的三大人种
1.人种的划分
划分依据:肤色、眼睛颜色、头发颜色及卷曲程度、鼻子和嘴唇形状等方面。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眼睛为褐色或黑褐色,头发黑且直,鼻梁高度适中,嘴唇稍凸且厚度中等。
(1)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皮肤浅白,眼睛呈碧蓝色或灰褐色,头发多为金黄色或棕色,且为柔软的波状或直发,鼻梁高,鼻尖突出,嘴唇薄。
(2)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皮肤黝黑,眼睛呈黑褐色,头发黑且多卷曲,鼻宽且鼻梁较矮,嘴唇厚并凸起。
(3)黑色人种
在三大人种分布的交界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地区,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
活动:
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太阳辐射强,黑色人种的皮肤中含有较多的色素,有助于减轻过多的紫外线照射对皮肤造成的伤害,他们卷曲的头发也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
欧洲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这样有利于御寒。
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有关系吗 说说你的看法。
竺可桢,中国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居里夫人,世界著名化学家、物理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
马丁·路德·金,著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主张反对种族歧视,提倡法律面前全体公民一律平等。
人种的不同,只表现为人的生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人种没有优劣之分。
2.人种的分布
世界三大人种分布
亚洲东部
和东南部
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
美洲印第安人
(1)黄色人种
世界三大人种分布
(2)白色人种
欧洲
亚洲的西部
大洋洲
亚洲的南部
非洲的北部
美洲
世界三大人种分布
(3)黑色人种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美洲黑人
拓展:
某年三大人种占世界人口比重
总结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欧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美洲
世界的主要语言
1.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
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世界主要语言使用人数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1.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
拓展:联合国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联合国中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是二战的五大战胜国,自二战来保留最强军事实力,在联合国有一票否决权。
汉语
英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2.语言的分布
读图分析
(1)汉语主要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区?
中国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2.语言的分布
读图分析
(2)英语主要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区?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国。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2.语言的分布
读图分析
(3)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区?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2.语言的分布
读图分析
(4)俄语主要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区?
俄罗斯及邻近国家。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2.语言的分布
读图分析
(5)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区?
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2.语言的分布
读图分析
(6)法语主要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区?
法国及与其相邻的国家,非洲的西部和中部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2.阅读右下图可以知道,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哪种?
1.阅读右上图可以看出,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哪种?
汉语
英语
活动: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拓展:语言的扩散
1914年的非洲政治地图
语言的分布是不断变化的,随着世界某个地区的人们迁移到其他地区,他们使用的语言也扩散到该地。历史上有若干次人口大迁移,这些迁移改变了语言在世界的分布情况。欧洲列强曾经侵入非洲许多地方,也把他们的语言传播开来。如今非洲许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都是当初殖民主义者使用的语言。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盈利性教育机构。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以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语言文化合作交流为宗旨,它不仅满足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同时也为发展中外友好关系,构建和谐世界作出了贡献。
孔子学院标志
拓展
世界的三大宗教
思考:《西游记》描述了什么宗教?除此以外,世界上
还有哪些主要宗教?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亚州西部,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信徒被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教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的古印度。
佛教
1.三大宗教
目前,世界上传播范围广、影响深刻、信仰人数众多的主要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信教人数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2.三大宗教的分布
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读右图,找出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1)基督教
建筑类型
尖塔、尖拱等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基督教堂
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2)伊斯兰教
建筑类型
亚洲西部
非洲北部和东部
亚洲东南部
圆形穹顶、宣礼塔等
清真寺
主要分布在亚州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3)佛教
建筑类型
石窟、佛寺等
亚洲东部
亚洲东南部
佛塔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多样的习俗
习俗即习惯和风俗,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并世代相传,在某一范围内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文化现象。
中餐猛火快炒
西餐生食较多
1.饮食习俗
中国饮食以植物性食材为主,辅以肉类、海鲜和河鲜。中餐以热食、熟食为主,进餐方式多为聚餐制,使用筷子进餐。
1.饮食习俗
西方饮食以动物性食材为基础,膳食结构中主食和副食界限不明显。西餐进餐方式多为分餐制,进餐时使用刀和叉。
1.饮食习俗
阿拉伯饮食的主食是玉米饼、麦饼、发酵饼、手抓饭,常以西红柿沙拉、洋葱拌辣椒、煮豆等佐餐,肉类主要是牛羊肉,咖啡和红茶是常见的饮料。
2.节日习俗
春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贴对联、贴“福”字、包饺子、吃年夜饭、相互拜年等。
2.节日习俗
圣诞节是欧美国家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期间人们一般会装饰圣诞树、唱圣诞歌、吃火鸡等。
3.社交习俗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们既要传承和发扬我国礼仪规范的精华,又要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礼仪和生活习惯。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传承、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课堂总结
多样的世界文化
世界的主要语言
联合国工作语言
六种主要语言的分布
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英语最广泛
汉语人数最多
多样的习俗
世界的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饮食习俗
社交习俗
节日习俗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