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气味告诉我们》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气味告诉我们》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2 05:3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气味告诉我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我们自己》单元第4课,是在第3课对感觉器官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聚焦在对单一感觉器官——鼻的认识,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气味的识别,发现鼻子的嗅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所帮助,为下一课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和进一步认识感觉器官是学习的器官奠定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和记录的方法,对感觉器官有了笼统的认识。但一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对于感觉器官是自己学习的器官的认识还不够。需要继续开展以感觉为研究对象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体验,慢慢体会到感觉器官的“学习功能”。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1.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变化等。
2.知道单一感觉器官——鼻子能够帮助我们分辨不同物品的气味,但收集信息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科学思维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比较思维进行闻味辨物,用图画或文字等记录自己的比较过程。
探究实践目标:在闻味辨物的活动中,能够恰当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和比较,区分布袋里的物品,能够用图画进行记录,逐渐形成记录的习惯,并能够通过记录进行简单交流和评价。
态度责任目标:
1.通过闻味辨物的活动,培养如实讲述、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
2.通过闻味辨物的活动,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知道感觉器官——鼻子能够帮助我们分辨不同的物品(气味),但有局限性。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思维闻味辨物,识别和区分装在口袋中的不同物品,用图画或文字等记录自己的研究发现。
【教学过程】
一、聚焦:鼻子能够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体
1.创设“厨房情境”,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还没看见食物就已经知道今天妈妈烧了红烧肉?
2.提问: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气味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揭示课题:鼻子能够帮我们区分不同的物品,因为每种物品的气味都有所不同。(气味告诉我们)
二、探索:观察、区分四种不同的物品
1.PPT出示大蒜、棉花、橘子和花椒四种物品的照片,提问:这些物品你们认识吗?它们的气味是怎么样的?
活动一:观察大蒜、棉花、洋葱和花椒
1.播放视频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闻气味。
并提示学生:分别用单独的容器分装好各类物品,不要将几种物品混合,防止发生“串味”。
2.学生分组观察,并将描述词粘贴在相应的物品图片上。
3.全班交流,建立比较的标准。
活动二:“闻物辨物”活动
1.教师演示将这些物品分别装入布袋中,并将布袋封口后打乱顺序。
2.提问:如果不打开布袋,仅通过闻气味可以辨认出袋子里的物品是什么吗?出示观察要求、记录单。
3.学生分组实验、记录。
4.汇报:
引导学生用“通过鼻子闻,我发现布袋里物品有_____气味或像____的气味,因此我推测布袋里的是_______。”进行讨论、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打开布袋,进一步确定之前的推测是否正确。
6.组织学生研讨:
(1)通过气味我们的判断对了吗?判断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仅靠鼻子识别气味进行推测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2)如果可以再选择一种感觉器官帮忙,除了眼睛,我们会选择哪种?说一说理由。
三、迁移应用
1.出示馊掉了的食物,请学生闻一闻,有什么发现?
2.学生闻一闻,说一说。
3.课堂小结:课件出示图片,总结感觉器官——鼻子能够识别气味,并帮我们分辨事物。但仅靠鼻子识别气味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拓展实践
气味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在生活中气味还有哪些应用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