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18:1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四年级语文上册
活动一:助读咨讯
蝙蝠 真正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居住在各类大小山洞,古老建筑物的缝隙、天花板、隔墙以及树洞、山上岩石
缝中。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
息,夜间觅食。
雷达 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的装置。雷达把电磁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接收的电磁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显示探测目标的影像,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雷达主要的应用领域为军事作战指挥、民用航行引导等。
活动一:助读咨讯
活动二:字词识记 读一读
蝙蝠 隆隆 漆黑 蚊子 即使 避开 敏锐 科学 横竖 绳子 系着 铃铛 塞住 苍蝇 证明 研究 障碍 雷达荧屏 驾驶
蝙蝠 隆隆 漆黑 蚊子 即使 避开
敏锐 科学 横竖 绳子 系着 铃铛
塞住 苍蝇 证明 研究 障碍 雷达
荧屏 驾驶
biān
ruì


yínɡ
zhènɡ
zhànɡài
yínɡ
pínɡ

dānɡ












活动二:字词识记 多音字


(系鞋带)
(联系)

héng
hèng
(横着)
(豪横)

活动二:字词识记 写一写














活动三: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提问问题?
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问
——针对局部
针对课文的全部内容提问
——针对全文
活动三:提出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这三个问题提问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针对课文写法提问
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
活动三:提出问题
仿照刚才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问。请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
注意:
1.说法不同、意思相同的问题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
2.将问题按照“针对局部”、“针对全文”进行分类。
活动三:提出问题
针对课文内容
4.一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怎样做的?
1.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3.雷达探测的原理是怎样的?
5.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6.无线电波跟超声波一样吗?
活动三:提出问题
针对课文写法
1.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3.后两次实验为什么写的简略?
活动三:提出问题
联系生活经验
1.生活中还有什么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的?
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3.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活动四:解决问题(针对课文内容)
1.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蝙蝠能在夜间飞行
飞机夜间飞行
人类根据蝙蝠飞行特点发明了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
活动四:解决问题(针对课文内容)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障碍物

耳朵
超声波
反射
活动四:解决问题(针对课文内容)
3.雷达探测的原理是怎样的?
障碍物
天线
荧光屏
无线电波
反射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耳朵
超声波
活动四:解决问题(针对课文内容)
4.一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怎样做的?
实验次数 实验目的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蝙蝠夜间飞行是否依赖眼睛。
在一间屋子里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飞了几个小时,一根绳子也没碰着,一个铃铛也没响。
蝙蝠夜间飞行是否依赖耳朵。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让蝙蝠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间飞行是否
依赖嘴巴。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让蝙蝠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依靠嘴巴和耳朵配合
活动四:解决问题(针对课文内容)
5.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驾驶员的技术、经验
◎飞机性能优良
◎天气等客观飞行条件
……
活动四:解决问题(针对课文内容)
6.无线电波跟超声波一样吗?
频率大约为300,000,000KHz(300GHz)以下,或波长大于1mm的电磁波,由于它是由振荡电路的交变电流而产生的,可以通过天线发射和吸收故称之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速度只随传播介质的电和磁的性质而变化。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因为无线电波和光均属于电磁波。无线电波在其他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ε=C/sqrt(ε)。其中ε为传播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与真空很接近,略大于1,因此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光速,通常我们近似认为就等于光速。
无线电波
活动四:解决问题(针对课文内容)
6.无线电波跟超声波一样吗?
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广泛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超声波
活动四:解决问题(针对写法)
1.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过渡段
设问
承上启下
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活动四:解决问题(针对写法)
2.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耳朵塞上,嘴封住,不能发挥超声波作用,和无头苍蝇很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时的蝙蝠飞行受到影响,到处乱撞的样子。
活动四:解决问题(针对写法)
3.后两次实验为什么写的简略?
三次实验除了在实验方式上有所不同外,实验环境、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都是相同的,而这些内容在第一次实验时都已经交代清楚了,如果再想写,就显得重复啰嗦了。这体现了文章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活动四: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
1.生活中还有什么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的?
悉尼歌剧院
活动四: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
1.生活中还有什么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的?
活动四: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
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除油、医学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测距、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测速、超声波焊接、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除螨等。
活动四: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
3.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猫头鹰
萤火虫
飞蛾

发光器的
闪光信号灯
敏锐的视力和发达的听力
活动五:牛刀小试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jiānɡ
bí qí

suàn
lín
你能从不同角度提出哪些问题?
为什么马铃薯和藕的茎叫“变态茎”?
内容
马铃薯的根、茎
普通植物的根、茎
活动五:牛刀小试
作者介绍变态茎的种类时,为什么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呢?
写法
块茎
球茎
鳞茎
根状茎
举例子——具体形象,生动说明
活动五:牛刀小试
其他问题示例:
1.马铃薯和藕长在泥土里,为什么
不是根,而是茎?
2.短文讲了哪几种变态茎?
3.短文第2自然段中,第一句话和
后面几句话是什么关系?
4.你还知道哪些变态茎?
内容
内容
写法
联系生活
活动五:牛刀小试
活动六:总结回顾
1.针对课文内容
2.针对课文写法
3.联系生活实际
提问问题的角度:
活动六:总结回顾
夜间飞行的秘密
总:飞机夜间航行的秘密从蝙蝠说起
热爱科学
积极探索

第一次:蝙蝠夜间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蝙蝠夜间飞行不靠耳朵
第三次:蝙蝠夜间飞行不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总:飞机夜航与蝙蝠探路类似
活动六:总结回顾
本文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我们观察周围事物、探索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