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案例
案例设想:这篇文言文总体来说,在古文的学习中,算是比较简单的,而且比较生动,学生易于理解,所以我想在这一节课的讲解上,力求做到点到知识点,不要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住,同时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愉快中学好这篇课文。
首先,在导入内容上,我就从学生的自身感受出发去引发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其次,每个环节的安排也都是从学生认知层次出发,润物细无声的。最后,分角色朗读是一个比较好的环节,让学生把对课堂上的理解很好的加以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所讲的这三个人的说话口吻,同时增加了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所讲在课堂的实际运用当中,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 学习“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成语
3 体会人物语言的口吻和情态
4 理解本文所蕴涵的道理
二 教学重点
1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人物语言的特点
2 学习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 理解文章主旨
三 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 课前预习:通读,自己参照资料翻译,做到了解大概含义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时常会听到来自家人或长辈好好学习的劝告,但是有时候这些劝告因为我门经常听,所以也就不以为然了,作为吴国国君的孙权也劝过别人要用功读书,并且他的劝告是很有效果的,使那个被劝者不得不学,今天我门来学习《孙权劝学》,看看他是怎么劝学的?
2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文选自哪本书?(划课下注释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介绍)
3 跟读课文,注意停顿。
5齐读课文
6 翻译 1四人一个小组讨论文章中的内容
2跟着老师翻译(重点内容,提问)
3教师帮助总结出重点词语,有助于学生掌握
7复述文章故事,划分结构
分两层:1孙权劝学
2鲁肃与吕蒙的交往
8文章中虽写了三个人,谁才是主要人物?描绘他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
吕蒙。鲁肃和吕蒙的对话。
9你认为三个人物的说话口吻都是怎样的?
孙权:一本正经(君主对臣子)
鲁肃对吕蒙:赞美中带有玩笑(两人是交情很好的朋友)
吕蒙对鲁肃:为自身的长进得意
10仿照人物说话时的口吻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
11本文成语有哪些?
刮目相待:比喻用新的眼光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12通过学习本文给你什么启示?(联系《伤仲永》)
突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仲永天才不学习变成常人,吕蒙经过学习得到长进)
13讨论质疑
14作业
用现代文改变本文,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