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课件(17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课件(17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2 11:34:1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的第三课,承接前一课 “各种各样的运动”(平动、转动、摆动),聚焦 “按运动轨迹分类” 这一核心维度,是 “物体运动描述体系” 的深化。教材以 “观察轨迹→分类运动→应用辨析” 为逻辑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运动留下的轨迹,区分 “直线运动”(轨迹为直线)和 “曲线运动”(轨迹为曲线),将前一课多样的运动形式按 “轨迹” 重新归类,为后续 “运动快慢比较”“复杂运动拆解” 奠定基础,体现 “科学探究需从不同维度分类描述自然现象” 的理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 “运动轨迹” 有隐性生活感知(如小球直直滚、扔出去的球拐弯),但对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的科学分类完全陌生,易将 “运动形式” 与 “轨迹” 混淆(如认为转动一定是曲线运动,却忽略平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如曲线推动书本)。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 “抽象轨迹的判断”(如快速运动物体的轨迹)理解困难,且实验中易出现 “轨迹记录不清晰”(如标记点稀疏导致轨迹模糊)的问题。不过学生对 “追踪运动轨迹” 兴趣浓厚,可通过 “轨迹标记 + 对比实验” 突破难点,同时需强化 “按轨迹分类运动” 的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轨迹分为直线和曲线,运动轨迹是直线的叫直线运动(如苹果竖直下落),轨迹是曲线的叫曲线运动(如扔出去的纸飞机飞行)。 建立 “同一运动形式可能对应不同轨迹(如平动可直线也可曲线),不同运动形式可能对应同一轨迹(如转动、摆动均为曲线运动)” 的初步科学观念。 (二)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 “不同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小球直线滚动 vs 曲线滚动),提升对比分析与分类思维,掌握 “按轨迹给运动分类” 的科学方法。 基于轨迹观察(如推桌子的直线轨迹、荡秋千的曲线轨迹),推理 “运动轨迹与物体受力的关联”(如不受侧向力易直线运动,受侧向力易曲线运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实践 经历 “设计轨迹记录实验→观察标记轨迹→分类运动→辨析生活案例” 的完整探究过程,掌握 “标记、观察、判断运动轨迹” 的基本方法。 能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完成 “操作物体、标记轨迹、记录分类” 任务,初步养成 “细致观察轨迹、规范分类运动” 的探究习惯。 (四)态度责任 激发对 “运动轨迹” 的探究兴趣,培养认真标记、耐心观察的科学态度,避免 “仅凭主观印象判断轨迹” 的情况。 体会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笔直行驶的汽车、拐弯的自行车),树立 “用科学眼光观察生活中运动轨迹” 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根据物体运动轨迹(直线 / 曲线)准确分类,说出两类运动的典型案例(如直线运动:电梯升降;曲线运动:过山车行驶)。 掌握 “标记运动轨迹” 的实验方法(如用粉笔标记小球滚动轨迹、用细线模拟摆动物体轨迹),能通过轨迹判断运动类型。
教学难点
理解 “运动形式与轨迹的区别”(如平动可直线也可曲线,转动一定是曲线运动),克服 “将平动等同于直线运动” 的认知误区。 准确判断 “快速运动物体的轨迹”(如扔出去的小球),并通过实验清晰标记轨迹,避免因标记不当导致分类错误。
教具准备
实验材料(每组): 直线运动材料:平直轨道(硬纸板制作)、小球(玻璃球,易滚动)、粉笔(标记轨迹)、直尺(验证轨迹是否直线); 曲线运动材料:弯曲轨道(硬纸板制作)、小球、粉笔、细线(模拟钟摆轨迹,一端固定,一端系小球); 轨迹记录工具:大白纸(铺在桌面上,记录轨迹)、记号笔、运动分类记录表(含 “物体名称”“运动方式”“轨迹类型”“运动类型” 栏目); 综合判断材料:书本(可直线推、曲线推)、纸飞机(扔出后观察轨迹)。 多媒体资源: 生活运动轨迹视频(电梯直线升降、过山车曲线行驶、苹果直线下落、扔铅球曲线运动); 轨迹对比动画(如小球直线滚动 vs 曲线滚动的轨迹差异,平动直线 vs 平动曲线的轨迹差异); 运动分类练习题图片(如推箱子、绕圈跑、投篮)。 辅助材料:生活场景图片(如笔直的公路、弯曲的跑道)、课堂练习答题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演示 “轨迹对比” 实验:在桌面上分别沿直线和曲线推动小球,用粉笔快速标记小球经过的点,连接后形成 “直线” 和 “曲线” 轨迹,提问:“大家看,小球两次运动留下的痕迹一样吗?为什么有的是直直的线,有的是弯弯的线?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痕迹给物体的运动分类?” 学生活动: 观察演示,发现轨迹的 “直线” 与 “曲线” 差异,结合生活经验举例(如 “电梯走直线,过山车走曲线”),对 “按轨迹分类运动” 产生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 “直观轨迹标记” 演示,引发对 “运动轨迹差异” 的关注,自然提出 “按轨迹分类运动” 的核心问题,导入本节课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5 分钟) 教师活动: 梳理学生举例,展示 “电梯直线升降”“过山车曲线行驶” 的图片,提问:“这两种运动的轨迹有什么不同?我们该如何定义‘沿直线运动’和‘沿曲线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学会按轨迹给运动分类。” 明确探究目标:①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定义及特征;②能通过标记轨迹判断运动类型;③辨析生活中两类运动的案例。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尝试描述轨迹差异(如 “电梯的轨迹是直线,过山车的是曲线”),明确本节课探究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聚焦 “轨迹分类” 核心,让学生带着 “认类型、学判断” 的目标进入后续探究,提升针对性。 (二)探索(25 分钟) 环节 1:探究 “直线运动 —— 轨迹为直线”(10 分钟) 教师活动: 演示直线运动实验:将平直轨道放在桌面上,让小球从轨道一端滚向另一端,用粉笔在小球经过的位置标记 3-4 个点,连接后形成直线,讲解:“小球运动的轨迹是直直的线,这种运动叫直线运动。生活中,苹果从树上竖直落下、电梯上下移动,都是直线运动。” 组织小组实验:发放平直轨道、小球、粉笔、大白纸,让学生在白纸上铺轨道,滚动小球并标记轨迹,用直尺验证轨迹是否为直线,记录在表格中(“物体:小球;运动方式:滚动;轨迹类型:直线;运动类型:直线运动”)。 学生活动: 观察教师演示,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小组实验时,分工操作(放轨道、滚小球、标记点),用直尺验证轨迹,确认 “小球滚动轨迹为直线”,完成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 “实验标记 + 工具验证”,让学生直观感知直线运动的轨迹特征,掌握 “标记轨迹” 的基本方法。 环节 2:探究 “曲线运动 —— 轨迹为曲线”(10 分钟) 教师活动: 演示曲线运动实验:①用弯曲轨道滚动小球,标记轨迹,形成曲线;②用细线系小球,固定一端,晃动小球(模拟钟摆),让学生观察小球运动的曲线轨迹,讲解:“小球运动的轨迹是弯弯的线,这种运动叫曲线运动。生活中,扔出去的纸飞机、绕圈跑的人,都是曲线运动。” 组织小组实验:发放弯曲轨道、细线小球、粉笔,让学生分别完成 “弯曲轨道滚小球” 和 “晃动细线小球” 实验,标记轨迹,记录在表格中(“物体:钟摆小球;运动方式:摆动;轨迹类型:曲线;运动类型:曲线运动”)。 学生活动: 观察教师演示,对比直线与曲线轨迹的差异;小组实验时,重点记录 “弯曲轨道小球的曲线轨迹” 和 “钟摆的弧线轨迹”,讨论 “为什么这两种运动都是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曲线运动实验,让学生明确曲线运动的轨迹特征,同时关联前一课 “摆动、转动” 等运动形式,理解 “不同运动形式可对应同一轨迹类型”。 环节 3:辨析 “同一运动形式的不同轨迹”(5 分钟) 教师活动: 演示 “平动的轨迹差异”:①沿直线推动书本,标记直线轨迹;②沿曲线推动书本,标记曲线轨迹,提问:“书本的运动形式都是平动,为什么轨迹不一样?这说明平动属于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引导学生得出 “平动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关键看轨迹”。 学生活动: 观察演示,产生认知冲突(“原来平动也能走曲线”),讨论后明确 “运动类型按轨迹分,不是按形式分”,纠正 “平动 = 直线运动” 的错误认知。 设计意图:通过 “平动的轨迹差异” 实验,突破 “运动形式与轨迹混淆” 的难点,深化对 “轨迹分类” 核心维度的理解。 (三)研讨(7 分钟) 教师活动: 请 3 组代表汇报实验记录,提问:“你们记录了哪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案例?书本平动时,怎么判断它是直线还是曲线运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哪些是曲线运动?(如笔直行驶的自行车是直线运动,拐弯的自行车是曲线运动)” 追问拓展:“为什么扔出去的小球会做曲线运动?(受重力、空气阻力影响)如果想让小球做直线运动,该怎么做?(如沿平直轨道滚动,减少侧向力)” 学生活动: 汇报记录结果(如 “直线运动:小球滚平直轨道;曲线运动:钟摆晃动”);结合生活举例(如 “坐滑梯是直线运动,玩转盘是曲线运动”);思考 “轨迹与受力的关联”,理解 “控制受力可改变轨迹”。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梳理实验结论,关联生活与受力常识,让学生从 “按轨迹分类” 转向 “理解轨迹形成的原因”,提升科学思维。 (四)拓展(5 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 “家庭小任务”:“回家后,观察 3 种物体的运动(如打开的抽屉、转动的风扇、扔出去的沙包),用‘画轨迹’的方式记录它们的运动类型,判断是直线还是曲线运动,明天分享你的记录图!” 预告下节课内容:“下节课我们会探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看看相同轨迹下,谁的运动速度更快!” 学生活动: 记录任务,交流 “画轨迹的计划”(如 “用笔画出抽屉拉开的直线轨迹”);期待下节课对 “运动快慢” 的探究。 设计意图:延伸探究至家庭,培养 “用轨迹记录运动” 的实践能力;预告后续内容,形成知识链条。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下列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A. 扔出去的纸飞机飞行 B. 苹果从树上竖直落下 C. 过山车在轨道上行驶 解析:A、C 轨迹为曲线,B 为直线,选 B。 判断物体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主要看( ) A. 物体的运动形式(如平动、转动) B. 物体运动留下的轨迹(直线 / 曲线) C. 物体运动的快慢 解析:运动类型按轨迹分,与形式、快慢无关,选 B。 下列关于平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B. 平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C. 平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解析:平动按轨迹可分直线(如直线推书)和曲线(如曲线推书),选 B。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转动的风扇叶片,其运动轨迹是曲线,所以属于曲线运动。( √ ) 解析:风扇叶片绕中心转动,轨迹为曲线,属于曲线运动,描述正确。 只要物体做平动,就一定是直线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 ) 解析:平动可沿曲线进行(如曲线推箱子),描述错误。 判断扔出去的小球是曲线运动,是因为小球的运动轨迹是弯弯的弧线。( √ ) 解析:曲线运动的核心是轨迹为曲线,描述正确。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按轨迹给运动分类:轨迹是直线的叫直线运动,比如苹果下落;轨迹是曲线的叫曲线运动,比如钟摆晃动。我们还发现,平动也能走曲线呢!课后记得画轨迹记录家里物体的运动,下节课我们一起比谁运动得快!
板书设计
物体的运动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轨迹分类: 直线运动:轨迹是直线(如苹果下落、电梯升降、直线推书) 曲线运动:轨迹是曲线(如钟摆晃动、扔纸飞机、曲线推书) 关键辨析: 运动类型≠运动形式(如平动可直线 / 曲线,转动一定曲线) 生活应用: 直线运动:坐滑梯、笔直开车 曲线运动:玩转盘、过山车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采用 “轨迹标记 + 对比实验” 的设计,通过让学生亲手标记小球、钟摆的运动轨迹,直观区分直线与曲线运动,多数学生能准确按轨迹分类,突破核心难点。 设计 “平动的轨迹差异” 实验,纠正了 “平动 = 直线运动” 的错误认知,帮助学生理解 “轨迹是分类核心”,提升了思维的准确性。 (二)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 “快速运动物体的轨迹标记” 仍有困难(如扔纸飞机时,因速度快无法及时标记点),导致轨迹记录模糊,影响分类判断。 对 “复杂运动的轨迹拆解”(如滚动的足球:整体平动直线 + 自身转动曲线)拓展不足,学生对 “同一物体多种轨迹叠加” 的认知局限,未能全面理解运动的复杂性。 (三)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可增加 “慢速运动模拟”:用慢动作视频展示快速运动物体的轨迹(如慢放扔小球的过程),或用 “拉线法”(在物体上系细线,运动时细线留下轨迹)记录快速运动轨迹,帮助学生清晰观察;同时提供 “轨迹模板图”,让学生对照标记。 增加 “复杂运动拆解” 环节:演示 “滚动的足球”,用不同颜色标记 “整体平动轨迹(直线)” 和 “自身转动轨迹(曲线)”,引导学生发现 “同一物体可同时有多种轨迹运动”,拓宽认知视野,为后续学习复杂运动奠定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