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做纸蜻蜓》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青岛版小学科学(2024)一年级上册(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3.做纸蜻蜓》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青岛版小学科学(2024)一年级上册(含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2 08: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13.做纸蜻蜓》
青岛版小学科学(2024)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
3、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风能,制作风能玩具。
2、如何将风能的运用和纸玩具完美结合。
风筝简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 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中国风筝的玩法:
《全唐文》"纸鸢赋"中说:"代有游童,乐事未工…… 动息乎丝纶之际,竹工乎掌握之中。"可见玩风筝之妙趣。中国风筝的玩法很多。
(1)斗风筝: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线绝者为负。"后己失传,现只有广东、西藏几处尚存。
(2)装响器:从唐开始,风筝响器可分三类:弦、哨、打击。
(3)"送饭"(叫"碰"):是一种靠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的装置。到达顶端后与预先拴好的"横棍"相撞,风翼折起,自动沿线滑下来。有的还可以在下面自动张开又飞上去,叫做"来回碰",或"来回饭"。
(4)挂灯:把带着灯的风筝放上夜空,十分美丽。在唐已盛行,但后因引起火灾而被禁,现有电池灯可用,十分安全。
(5)操纵:北京的鹰风筝可以通过放风筝人的巧妙操纵,使其在空中盘旋,谓之"打盘儿"。通过操纵也可使龙头蜈蚣在空中摇头摆尾,像"活龙"一样。 近代的双线操纵风筝可以在空绘出各种图形,更是令人眼花镣乱。
纸蜻蜓飞行比赛
比一比谁的纸蜻蜓
在空中的时间长。
明确问题
制定方案
(一)认识三叉形纸蜻蜓
整体观察:
1.三叉形纸蜻蜓由几根纸条组成?
2.这些纸条的长和宽有什么特点?
3.每一根纸条和另一根纸条是怎样穿插在一起的?
3根纸条
一样长 一样宽
拆开观察
轻轻的
慢慢的
不损坏纸蜻蜓
拆开观察
开口端
闭口端
拆开观察



开口端
闭口端
实施方案
制作三叉形纸蜻蜓


实施方案
测试并改进纸蜻蜓
测试纸蜻蜓
正常状态:旋转下落
异常状态:翻滚下落
展示评价
测试并改进纸蜻蜓
纸蜻蜓飞行比赛
比赛规则:
①用手举起纸蜻蜓,让纸蜻蜓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②纸蜻蜓在空中“飞行”时间长的同学获胜。
展示评价
测试并改进纸蜻蜓
叶片长、叶片窄、材料轻
在空中“飞行”时间长
改进
回顾反思
回顾反思
Y形纸蜻蜓
鱼形纸蜻蜓
蝴蝶形纸蜻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