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处处留心皆学问。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古诗三首
9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mù
sè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 白居易
雪 梅
[宋] 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朗读流利。
观察档案 整理人________ 观察者(____) 观察对象 ( )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根据表格提示圈画观察者和观察对象。
跟着高手学观察
白居易
苏轼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卢钺
雪、梅花
庐山
一道残阳铺水中,
照、射
江面就像一条大道一样,上面铺满了夕阳,是一条夕阳大道,一道残阳的“道”字和“铺”字配合得非常好,更加柔和、宏大、动感。
用词
准确
跟着高手学观察——白居易
瑟瑟
红
半江瑟瑟半江红。
想象画面,读一读。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对比——颜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连续
傍晚
夜晚
比喻——形状
想象画面,诵读古诗。
暮 江 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观察档案 整理人________ 观察者(____) 观察对象 ( )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白居易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铺水中 一半红色,一半青绿色 似珍珠、似弓 1.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细致观察,通过对比和比喻准确表达。
2.连续观察。
苏轼 庐山
卢钺 雪、梅花
聚焦细节的观察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跟着高手学观察——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山岭
山峰
________的山岭
连绵起伏
________的山峰
高耸入云
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不仅正看、侧看,还怎样看庐山呢?
位置:
远
近
高
低
看到的一样吗?
作者被庐山壮观的景象迷住了,每天往返数十里到处去看,他横看庐山,发现——
连绵起伏
他侧看庐山发现——
巍峨高耸
于是他不禁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他远望庐山,发现——
若隐若现
他近观庐山,发现——
犹如巨人
他俯视庐山,发现——
宛如仙境
他仰望庐山,发现
直插云霄
于是又不禁吟诵——
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就不同。
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欣赏庐山?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象?
早晚间……
阴晴天……
四季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一说:苏轼的感叹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道理:要想真正认识某个事物,就要从整体观察,对它进行全面了解。
庐山的全貌
观察档案 整理人________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白居易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铺 一半红色,一半青绿色 似珍珠、似弓 1.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细致观察,通过对比和比喻准确表达。
2.连续观察。
苏轼 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同角度细致观察,进行比较。
观察后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卢钺 雪、梅花
不同角度的观察
想象画面,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 梅
[宋] 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自由朗读古诗,想想诗人观察到了雪和梅的哪些特点?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看
闻
调动多种感官
说一说,你从诗里明白了什么道理?
不管是事物还是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雪 梅
[宋] 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观察档案 整理人________ 观察者 观察对象 具体特征 聚焦观察谈感受
白居易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铺 一半红色,一半青绿色 似珍珠、似弓 1.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细致观察,通过对比和比喻准确表达。
2.连续观察。
苏轼 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同角度细致观察,进行比较。
观察后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卢钺 雪、梅花 雪白、梅香 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更细致。
调动多种感官的观察
诗人是魔术师
1.背诵三首古诗,会默写《题西林壁》。
2.阅读《春宵》、《登飞来峰》、《雪梅》(其二)。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