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节 研究与实践 明矾晶体的制备(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三节 研究与实践 明矾晶体的制备(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3 17:18:31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研究与实践 明矾晶体的制备
【研究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色彩和外形都很漂亮的晶体。我们可以通过化
学实验的方法制备晶体,学习用饱和溶液制备大晶体的方法。
【研究任务】
1. 晶体生长过程的阶段
晶体生成的一般过程是先生成晶核,而后再逐渐长大。一般认为晶
体在液相或气相中的生长有三个阶段:(1)介质达到过饱和、过
冷却阶段;(2)成核阶段;(3)生成阶段。
2. 晶种
在结晶过程中加入的预先自成的晶核(晶体微粒),可以使从晶核
成长的晶体达到均匀一致,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3. 制备明矾晶体的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 ℃的水,并加入明矾晶体
[KAl(SO4)2·12H2O],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
再溶解。此时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2)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 ℃时,把溶液倒入洁净的
碗中,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3)从碗中选取2~3粒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将所选的晶
核用细线轻轻系好。
(4)把明矾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向溶液中补充适量明矾,使其成
为比室温高10~15 ℃的饱和溶液。待其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
高3~5 ℃时,把小晶体悬挂在玻璃杯中央(如下图),注意
不要使晶核接触杯壁。用硬纸片盖好玻璃杯,静置过夜。
(5)每天把已形成的小晶体轻轻取出,重复第(4)项操作,直到
晶体长到一定大小。
(6)将所得明矾晶体放进铬钾矾的饱和溶液中,使铬钾矾晶体
[KCr(SO4)2·12H2O]在明矾晶体表面上生长,长到一定厚
度后,再将所得晶体放到明矾饱和溶液中去,使铬钾矾晶体
表面再覆盖一层明矾晶体。
1. 在上述实验中,为什么所用仪器都要用蒸馏水洗净?用硬纸片盖好
玻璃杯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若仪器不干净或尘埃落入,都会干扰结晶。用硬纸片盖好玻
璃杯的目的是防止落入尘埃。
2. 为什么晶种一定要悬挂在溶液的中央位置?
提示:晶种若离烧杯底部太近,由于有沉底晶体生成,会与晶体长
在一起。同样,若离溶液表面太近或靠近烧杯壁,都会产生同样的
结果,使得晶体形状不规则。
3. 试讨论快速制备明矾晶体的条件。
提示:(1)溶液一定要用饱和溶液,若溶液不饱和,则结晶速度
很慢。
(2)溶剂应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因自来水里含其他金属离
子及杂质,会影响晶体的生长速度和形状。
(3)冷却热饱和溶液时,应自然冷却。快速冷却虽能够得到晶体,但属于沉底、细小晶体,得不到大晶体。温度下降越快,晶体越小。
(4)溶液一定要纯净。若含有杂质,就会在溶液中形成多个晶
核,这样不利于大晶体的生长。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结晶时,溶质的溶解度越大,溶液的浓度越高,溶剂的蒸发速度
越快,溶液的冷却速度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细小
B. 为了使过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用玻璃棒搅动溶液或者振荡容

C. 培养明矾晶体时,为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应自然冷却,并静置
过夜
D. 重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母液虽然含有杂质,但仍应将母液收集起来
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产率
解析: 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
溶液的浓度越高,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溶液的冷却速度越快,析
出的晶粒就越细小,A错误;振荡容器或用玻璃棒搅动溶液可打破
平衡促使晶体析出,B正确;自然冷却,可使晶粒生长,则培养明
矾晶体时,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才能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C正
确;重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母液虽然含有杂质,但仍含有溶质,为防
止浪费资源,仍应将母液收集起来,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产率,
D正确。
2. (2024·绍兴高二检测)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明矾大晶体,方
案如下:
A. 培养晶体的明矾饱和溶液应比室温高10~20 ℃
B. 明矾晶核一定要悬挂在溶液中央
C. 所用仪器都要用蒸馏水洗涤,溶液不能用自来水配置
D. 铬钾矾晶体在明矾晶体表面析出,说明两者晶体结构相似
解析:温度过高,会使析晶加快,不利于大晶体的生长,A错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3. 要得到较大颗粒的明矾晶体,在结晶时可选择如下操作中的(  )
A. 配制比室温高10~20 ℃明矾饱和溶液,然后浸入悬挂的明矾小晶
核,静置过夜
B. 在沸水中配制明矾饱和溶液,然后急速冷却结晶
C. 室温下,在明矾饱和溶液中投入明矾小晶核,静置过夜
D. 进行快速蒸发明矾饱和溶液至大量晶体析出
解析: 配制比室温温度高的明矾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溶
液的溶解度也降低,析出的明矾会附着在小晶核上,得到较大颗粒
的明矾晶体,而在沸水中配制饱和溶液或快速蒸发明矾饱和溶液至
大量晶体析出,析出的只是很小的明矾晶体,室温下,在明矾饱和
溶液中投入明矾小晶核,静置过夜,不会有晶体析出。
4. 某兴趣小组用铝箔制备Al2O3、AlCl3·6H2O及明矾大晶体,具体流
程如下:
已知:AlCl3·6H2O易溶于水、乙醇及乙醚;明矾在水中的溶解
度如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90
溶解度/g 3.00 3.99 5.90 8.39 11.7 24.8 71.0 109
请回答:
(1)写出步骤Ⅰ中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Ⅱ中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

2Al+2NaOH+6H2O
2Na[Al(OH)4]+3H2↑ 
[Al(OH)4]-+
CO2 Al(OH)3↓+HC  
解析:步骤Ⅰ中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 2Na[Al(OH)4]+3H2↑;步骤Ⅱ中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4]-+CO2 Al(OH)3↓+HC 。
(2)关于步骤Ⅲ,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坩埚洗净后,无需擦干,即可加入Al(OH)3灼烧
B. 为了得到纯Al2O3,需灼烧至恒重
C. 若用坩埚钳移动灼热的坩埚,需预热坩埚钳
D. 坩埚取下后放在陶土网上冷却待用
E. 为确保称量准确,灼烧后应趁热称重
BCD 
解析:A项,坩埚洗净后,需要擦干,否则灼烧时容易使坩埚炸裂,错误;B项,为了得到纯Al2O3,需灼烧至恒重,氢氧化铝完全分解,正确;C项,若用坩埚钳移动灼热的坩埚,需预热坩埚钳,防止坩埚遇冷炸裂,正确;D项,热的坩埚取下后放在陶土网上冷却待用,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防止灼伤桌面,正确;E项,为确保称量准确,灼烧后应先冷却至室温再称重,错误。
①迅速降至室温
②用玻璃棒摩擦器壁
③配制90 ℃的明矾饱和溶液
④自然冷却至室温
⑤选规则明矾小晶体并悬挂在溶液中央
⑥配制高于室温10~20 ℃的明矾饱和溶液并自然冷却到比室
温高3~5 ℃
(3)步骤Ⅳ中,选出在培养规则明矾大晶体过程中合理的操作并
排序 (用序号表示)。
⑥⑤④ 
解析:步骤Ⅳ中在培养规则明矾大晶体过程中,需要配制高于室温10~20 ℃的明矾饱和溶液并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 ℃时,选规则明矾小晶体并悬挂在溶液中央,自然冷却至室温,让明矾小晶体逐渐长大。研究与实践 明矾晶体的制备
【研究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色彩和外形都很漂亮的晶体。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制备晶体,学习用饱和溶液制备大晶体的方法。
【研究任务】
1.晶体生长过程的阶段
晶体生成的一般过程是先生成晶核,而后再逐渐长大。一般认为晶体在液相或气相中的生长有三个阶段:(1)介质达到过饱和、过冷却阶段;(2)成核阶段;(3)生成阶段。
2.晶种
在结晶过程中加入的预先自成的晶核(晶体微粒),可以使从晶核成长的晶体达到均匀一致,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3.制备明矾晶体的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 ℃的水,并加入明矾晶体[KAl(SO4)2·12H2O],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此时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2)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 ℃时,把溶液倒入洁净的碗中,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3)从碗中选取2~3粒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将所选的晶核用细线轻轻系好。
(4)把明矾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向溶液中补充适量明矾,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15 ℃的饱和溶液。待其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 ℃时,把小晶体悬挂在玻璃杯中央(如下图),注意不要使晶核接触杯壁。用硬纸片盖好玻璃杯,静置过夜。
(5)每天把已形成的小晶体轻轻取出,重复第(4)项操作,直到晶体长到一定大小。
(6)将所得明矾晶体放进铬钾矾的饱和溶液中,使铬钾矾晶体[KCr(SO4)2·12H2O]在明矾晶体表面上生长,长到一定厚度后,再将所得晶体放到明矾饱和溶液中去,使铬钾矾晶体表面再覆盖一层明矾晶体。
1.在上述实验中,为什么所用仪器都要用蒸馏水洗净?用硬纸片盖好玻璃杯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晶种一定要悬挂在溶液的中央位置?
3.试讨论快速制备明矾晶体的条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时,溶质的溶解度越大,溶液的浓度越高,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溶液的冷却速度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细小
B.为了使过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用玻璃棒搅动溶液或者振荡容器
C.培养明矾晶体时,为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应自然冷却,并静置过夜
D.重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母液虽然含有杂质,但仍应将母液收集起来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产率
2.(2024·绍兴高二检测)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明矾大晶体,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晶体的明矾饱和溶液应比室温高10~20 ℃
B.明矾晶核一定要悬挂在溶液中央
C.所用仪器都要用蒸馏水洗涤,溶液不能用自来水配置
D.铬钾矾晶体在明矾晶体表面析出,说明两者晶体结构相似
3.要得到较大颗粒的明矾晶体,在结晶时可选择如下操作中的(  )
A.配制比室温高10~20 ℃明矾饱和溶液,然后浸入悬挂的明矾小晶核,静置过夜
B.在沸水中配制明矾饱和溶液,然后急速冷却结晶
C.室温下,在明矾饱和溶液中投入明矾小晶核,静置过夜
D.进行快速蒸发明矾饱和溶液至大量晶体析出
4.某兴趣小组用铝箔制备Al2O3、AlCl3·6H2O及明矾大晶体,具体流程如下:
已知:AlCl3·6H2O易溶于水、乙醇及乙醚;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90
溶解度/g 3.00 3.99 5.90 8.39 11.7 24.8 71.0 109
请回答:
(1)写出步骤Ⅰ中的化学方程式:             。
步骤Ⅱ中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             。
(2)关于步骤Ⅲ,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坩埚洗净后,无需擦干,即可加入Al(OH)3灼烧
B.为了得到纯Al2O3,需灼烧至恒重
C.若用坩埚钳移动灼热的坩埚,需预热坩埚钳
D.坩埚取下后放在陶土网上冷却待用
E.为确保称量准确,灼烧后应趁热称重
(3)步骤Ⅳ中,选出在培养规则明矾大晶体过程中合理的操作并排序    (用序号表示)。
①迅速降至室温
②用玻璃棒摩擦器壁
③配制90 ℃的明矾饱和溶液
④自然冷却至室温
⑤选规则明矾小晶体并悬挂在溶液中央
⑥配制高于室温10~20 ℃的明矾饱和溶液并自然冷却到比室温高3~5 ℃
研究与实践 明矾晶体的制备
思考与讨论
1.提示:若仪器不干净或尘埃落入,都会干扰结晶。用硬纸片盖好玻璃杯的目的是防止落入尘埃。
2.提示:晶种若离烧杯底部太近,由于有沉底晶体生成,会与晶体长在一起。同样,若离溶液表面太近或靠近烧杯壁,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使得晶体形状不规则。
3.提示:(1)溶液一定要用饱和溶液,若溶液不饱和,则结晶速度很慢。
(2)溶剂应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因自来水里含其他金属离子及杂质,会影响晶体的生长速度和形状。
(3)冷却热饱和溶液时,应自然冷却。快速冷却虽能够得到晶体,但属于沉底、细小晶体,得不到大晶体。温度下降越快,晶体越小。
(4)溶液一定要纯净。若含有杂质,就会在溶液中形成多个晶核,这样不利于大晶体的生长。
针对训练
1.A 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溶液的浓度越高,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溶液的冷却速度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小,A错误;振荡容器或用玻璃棒搅动溶液可打破平衡促使晶体析出,B正确;自然冷却,可使晶粒生长,则培养明矾晶体时,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才能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C正确;重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母液虽然含有杂质,但仍含有溶质,为防止浪费资源,仍应将母液收集起来,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产率,D正确。
2.A 温度过高,会使析晶加快,不利于大晶体的生长,A错误。
3.A 配制比室温温度高的明矾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溶液的溶解度也降低,析出的明矾会附着在小晶核上,得到较大颗粒的明矾晶体,而在沸水中配制饱和溶液或快速蒸发明矾饱和溶液至大量晶体析出,析出的只是很小的明矾晶体,室温下,在明矾饱和溶液中投入明矾小晶核,静置过夜,不会有晶体析出。
4.(1)2Al+2NaOH+6H2O2Na[Al(OH)4]+3H2↑ [Al(OH)4]-+CO2Al(OH)3↓+HC (2)BCD (3)⑥⑤④
解析:(1)步骤Ⅰ中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步骤Ⅱ中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4]-+CO2Al(OH)3↓+HC。(2)A项,坩埚洗净后,需要擦干,否则灼烧时容易使坩埚炸裂,错误;B项,为了得到纯Al2O3,需灼烧至恒重,氢氧化铝完全分解,正确;C项,若用坩埚钳移动灼热的坩埚,需预热坩埚钳,防止坩埚遇冷炸裂,正确;D项,热的坩埚取下后放在陶土网上冷却待用,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防止灼伤桌面,正确;E项,为确保称量准确,灼烧后应先冷却至室温再称重,错误。(3)步骤Ⅳ中在培养规则明矾大晶体过程中,需要配制高于室温10~20 ℃的明矾饱和溶液并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 ℃时,选规则明矾小晶体并悬挂在溶液中央,自然冷却至室温,让明矾小晶体逐渐长大。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