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复习学案(第1~3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七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考试复习学案(第1~3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七上地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2 08:5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考试复习学案
(范围: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知识框架】
【知识要点】
一、地理与日常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1.衣: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2.食:自然环境影响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决定农产品的种类,从而决定人们的食物。
3.住:世界各地的民居直接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
4.行:崎岖的山区往往交通不便;沿海地区海运便利。如我国古代“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反映了南北交通状况的差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了历史上四川的对外交通状况。
5.运动: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喜好。如沿海、沿河的人们擅长游泳,寒冷地区的人们喜欢溜冰、滑雪,山区的人们擅长登高等。
二、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利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时,最好用坐标平移法。如图甲中,若要判断图上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可先将指向标平行地移到B点(图乙),这样就可以判断出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同样可以判断出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
三、比例尺大小与图上内容、范围有什么关系
1.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例尺大小取决于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如1∶5 000>1∶500 000。
2.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范围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第二章 认识地球
【知识框架】
【知识要点】
一、哪些相关事例和地理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站在大海边看帆船: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发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我们从月球上的阴影可观察到地球的影子总是呈弧形。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事实。
4.人造卫星给地球拍的照片以及在宇宙飞船上观察地球。
二、经纬网图的判读
1.判读某点的经纬度位置。
(1)找特殊经纬线。
① 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如图:
② 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如图:
(2)无特殊经纬线,看经纬度变化规律。
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如下图所示。
2.判读某点的半球位置。
(1)判断南北半球: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2)判断东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如下图所示。
(2)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定方向。
①判断南北方向: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定南北半球,逆时针为北半球,顺时针为南半球。两点相比,越靠近南极点的在南方,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方。
②判断东西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为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反为向西。
三、地球的公转运动
1.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反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2)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冬至→春分→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反之,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中(夏至→秋分→冬至),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移动规律具体如下图所示。
2.在太阳光照图上确定节气和日期。
(1)侧视图:
判读关键是看极圈内的昼夜状况。以北半球为例,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说明是夏至;如果是极夜,则为冬至;如果是昼夜平分,可判断是春分或秋分。
(2)极地俯视图:
①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或者极点(S或N)判断南北半球。
②找极圈,这里的极圈是一个圆圈(虚线),找到极圈以后,判断方法和侧视图是一样的。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
【知识框架】
【知识要点】
一、大洲、大洋位置记忆方法
1.图示与口诀结合法。
站在北京向西看,亚欧两洲连成片。
东南方是大洋洲,非洲大陆在西南。
站在北京往东看,南北美洲在彼岸。
南极洲它最特殊,位于地球最南端。
2.构建相对位置关系图法。
二、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高线特征辨别山体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上高度的计算。
(1)判断等高距。
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如下图中的等高距为150米。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根据等高距可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未标示高度数值的等高线的海拔。
(2)相对高度的计算。
①如上图所示,A、B两点都在等高线上,其相对高度为海拔差,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150米。
②如图3.5.6所示,B点在等高线上,D点不在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为D点的海拔范围减去B点海拔(高值-低值)。因此,B、D两点的相对高度H为300-300(3)山顶海拔范围估算。
山顶海拔大于距离山峰最近的等高线数值,小于该数值加等高距。如图3.5.6所示,山顶C的海拔范围为900三、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相互张裂拉伸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使地表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落基山脉的形成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小板块张裂运动形成
日本地震频繁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土耳其地震频繁 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期中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西梧州市地处岭南,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语言和文化。其西北部的蒙山县生态环境优美,有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据此,完成1~2题。
1. 梧州市“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语言和文化传承得益于(  )
A. 靠近市区,便于交流 B. 位置偏僻,多山多水
C. 交通便利,利于迁移 D. 风俗相近,便于传承
2. 桑树在我国南方不落叶,而在北方冬季落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降水 B. 土壤
C. 热量 D. 地形
暑假期间,小明一家前往北京游览世界园艺博览园,图S-Z-1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园导览示意图。读图并完成3~5题。
3. 距1号门最近的场馆是(  )
A. 中国馆
B. 国际馆
C. 植物馆
D. 生活体验馆
4. 由于该导览图缺失地图某要素,导致无法做到(  )
A. 辨别场馆等事物的方位
B. 区分场馆、道路等事物
C. 估算场馆之间的距离
D. 知晓各个场馆的主题
5. 从4号门进园参观,先后游览国际馆、中国馆、植物馆,大致行进方向是(  )
A. 向西北方向 B. 向正西方向 C. 向东南方向 D. 向西南方向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完成多项任务,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据此读中国空间站图(图S-Z-2),完成6~10题。
6. 中国空间站又称(  )
A. 天眼
B. 天宫
C. 天问
D. 天舟
7. 航天员在空间站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
A. 地球的表面积 B. 地球的昼夜长短
C. 地球的海洋和陆地 D. 地球有倾斜的地轴穿过
8. 空间站每90分钟经历一次日出日落,而地球上需要一天,这是由于空间站和地球(  )
A. 自转方向不同 B. 自转周期不同
C. 公转方向不同 D. 公转周期不同
9. 下列天体系统不包含中国空间站的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10.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
从未止步,这有利于(  )
①了解地球宇宙环境 ②观测天体运动
③探索地外新家园 ④占领太空范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地球大小的精确测量都经历了漫长过程。据此,完成11~12题。
11. 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地球卫星照片 ②太阳和月亮形状的启示 ③天圆地方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 ①③④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①④③ D. ④①③②
12. 下列数据中,不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
A. 地球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
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D. 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读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图S-Z-3),完成13~15题。
13. ①地的经纬度是(  )
A. 70°S,70°W B. 70°N,70°E
C. 70°N,70°W D. 70°S,70°E
14. 如果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则比例尺最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B. ②地位于①地的东北方向
C. ③地所在经线长度最长 D. ④地位于东半球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约15天,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从而指导农事活动。2024年1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据此读二十四节气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S-Z-4),完成16~19题。
16. 二十四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海陆分布
D. 地形差异
17. 1月6日,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以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
A. 南半球;向北移
B. 北半球;向北移
C. 南半球;向南移
D. 北半球;向南移
18. 从小寒到惊蛰,昆明(25°N)的昼夜情况是(  )
A.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 B. 昼短夜长,昼逐渐变长
C.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短 D. 昼短夜长,昼逐渐变短
19. “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此诗中描写的节气位于图中(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研学活动。据此读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S-Z-5),完成20~22题。
20. 图中观景台的海拔可能是(  )
A. 400米 B. 420米
C. 480米 D. 520米
21. 同学们沿MN河段漂流,其大致方向是(  )
A. 自北向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东向西 D. 自东北向西南
22. 仅从地形的角度考虑,最适宜同学们露营的地点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他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据此,完成23~24题。
23. 我国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它是(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24. 从地理视角看“海洋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相连,占地球表面积的90%
B. 海洋生态环境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 各国都有漫长的海岸线,便于沟通
D. 海洋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海胆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据科学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我国青藏高原也曾发现海胆化石。据此,完成25~26题。
25. 青藏高原发现海胆化石,这说明(  )
A. 当地曾经是海洋 B. 这里即将变成海洋
C. 当地以渔业为主 D. 海胆曾生活在陆地
26. 青藏高原存在海胆化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类活动 B. 海平面升降 C. 地球运动 D. 地壳运动
2023年全球地震多发。图S-Z-6示意2023年部分大地震发生地点及板块分布。读图并完成27~30题。
27. 图示地震集中发生在(  )
A. 南极洲 B. 北美洲
C. 大西洋海域 D. 太平洋海域
28. 图示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是(  )
A.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B.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C. 海洋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D. 大陆的边缘,地壳运动活跃
29. 2023年2月6日和7日,土耳其南部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小敏要了解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最好查阅(  )
A. 世界人口分布图 B. 世界板块分布图
C. 世界政区图 D. 世界地形图
30. 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措施正确的是(  )
A. 迅速奔向楼梯或电梯
B. 在室外时要迅速跑向房屋内
C. 在室内时要就近躲在坚固的物体下
D. 躲到大树或高楼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二百多名船员从西班牙出发,历时三年,船队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材料二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图S-Z-7)。
(1)麦哲伦船队的出发地位于____________洲,沿途没有经过的大洲有___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洲。(6分)
(2)船队从菲律宾群岛继续向西,穿越____________洋后绕过____________洲南端的好望角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这次环球航行也证实了地球是个____________体。(6分)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方向大致是一路向__________,与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4分)
(4)为了促进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人们开凿了巴拿马运河。说明该运河开通的意义。(4分)
32. 某地理实践小组到云山风景区开展野外考察,图S-Z-8是云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大云山风景区最高峰海拔不高于____________米。测得小镇海拔为86米,小镇和小云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米。小镇处所在的地形类型属于___________。(6分)
(2)图中A地位于的山体部位是____________;沿云山风景区中①②③④四条小河进行考察,能看到瀑布的是____________河,②③两条小河更适合开发刺激的漂流项目的是____________河。(6分)
(3)图中比例尺换成线段式比例尺是____________,王村到李村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约__________千米。(4分)
(4)每逢雨季,小镇常受洪水侵袭,实践小组建议在图中B处修建水库大坝,吴村、李村、王村最需要搬迁的是哪个?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A C D B C B D A B D C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B D B D C B D A D D B C C
31.(1) 欧 北美 南极
(2) 印度 非 球
(3)西 相反
(4) ①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运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②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等。
32.(1) 800 400 平原
(2) 山脊 ① ③
(3) 12
(4) 李村。理由:李村位于水库内,水库建成后,水位上涨,李村有可能被淹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