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民族》表格式教学设计(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民族》表格式教学设计(1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2 09: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
(1课时)
课题 1.3 《民族》 单元 一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民族》是 202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疆域和人口,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认识。民族这部分内容是对中国国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地理“人文地理”部分的重要开端。通过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分布特点等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中国地理知识体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增进民族团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奠定基础。教材运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如不同民族的人物服饰、传统活动场景等图片,搭配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将抽象的民族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的民族构成,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综合思维素养。(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不同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感受和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区域认知素养。(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概况有了初步认识。然而,“民族”这一内容相对更具人文性和综合性,与之前单纯的自然地理知识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对于我国地域差异与民族分布特点之间的联系可能理解不深,难以将之前所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与民族分布规律建立有效关联。同时,尽管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族文化元素有所接触,但对于各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独特习俗的深层原因,以及民族政策背后的重要意义,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
重点难点 我国民族的构成及民族分布特点。(重点)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难点)
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傣族泼水节 观看视频,对不同民族产生好奇和兴趣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中华民族大家庭【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18—P19,读图1.14“民族团结”方阵,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我国的民族构成(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汉族人口约占百分之几?(2)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百分之几?(3)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分布最广的民族分别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再列举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并对照图1.16说一说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级行政区?(4)有些少数民族人口不足一万人,人口稀少,试举例说明,这些少数民族的法律地位与汉族一样吗?【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1%。②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约占8.9%。③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分布最广的民族分别是壮族和回族,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族(黑)、回族(宁)、苗族(云)、维吾尔族(新)、彝族(川)、藏族(藏)、土家族(湘)、蒙古族(内蒙古)。④有些少数民族人口很少 ,不到1万人,例如鄂伦春族、塔塔尔族、珞巴族、独龙族、门巴族、赫哲族,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拓展延伸】我国的民族文化:语言和文字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吗?除了语言文字,还有哪些方面能体现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查阅资料,说一说我国有哪些民族传统节日?小组讨论,说一说在我国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好处。【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56个民族共有80多种语言,约30种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②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节庆、艺术、体育等方面创造的文化精粹,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③我国的民族传统节日有:元宵节、泼水节、火把节、三月三、那达慕大会、开斋节等。④在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可以加强各民族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大团结。在学校推广普通话,建立统一规范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教师系统、准确地传授知识,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活动二】民族分布特点【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20—P21,读图1.16中国民族的分布,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读图1.16,说一说汉族主要在哪些地区?试归纳汉族的分布特点。读图1.16,找一找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分布有哪些少数民族?试归纳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一说我国如何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一说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文艺形式?【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汉族分布最广,遍布全国各地,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②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瑶族、壮族、白族、哈尼族、傣族、苗族等,其中,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俄罗斯族等。其中,新疆是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也较多。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朝鲜族、蒙古族、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也比较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③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④少数民族文艺形式有:维吾尔族的手鼓舞、傣族的孔雀舞、朝鲜族的长鼓舞、藏族的锅庄舞、蒙古族的摔跤等等。 观察图表,了解我国民族构成情况。记录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人口数。3. 阅读教材,拓展对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的认识。小组合作,选择感兴趣的少数民族进行探究。查阅资料,整理归纳该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3. 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分享探究成果。认真观察地图,获取汉族和少数民族分布的信息。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和地图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我国民族构成,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深入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我国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30页—35页 完成作业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我国民族的构成、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维,利于承上启下。
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大家庭①我国的民族构成:汉族9.1%,少数民族8.9%②少数民族的地位: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③民族文化特点:大多数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2. 我国民族的分布①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②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③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学习思路,增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地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对我国民族的构成、分布特点及各民族文化特色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小组活动环节,部分学生的合作效率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指导,提高活动效果。同时,在讲解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时,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总结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