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金田起义浮雕
同学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记录着中国近代的壮阔历史。其中“金田起义”浮雕中,战士们高举旗帜,奋勇向前,这场起义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起点。洪秀全在此振臂高呼,点燃了反清斗争的烽火。这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运动,为何能掀起如此巨浪?又带来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通过文字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对内反抗清政府、对外抵御西方列强的双重性质和失败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体会面对列强入侵,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通过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初步感受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初步树立国家发展责任意识。(家国情怀)
壹·“天国梦”起——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1.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 加捐加税。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 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①外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②内因: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
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壹·“天国梦”起——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1.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青年洪秀全
梁发所著《劝世良言》
1814年,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渴望考取功名;
1827——1837年,洪秀全先后三次到广州参加府试,结果全都落榜;
落榜后,洪秀全深受打击,大病一场,昏睡四十余天,称梦见异象;
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参加考试,然而仍然未考中,发誓不再参考;
同年,洪秀全开始认真研读《劝世良言》,并创立了“拜上帝会”;
1844年,洪秀全和同学冯云山等人前往广西紫荆山区开展传教事业;
1850年,“拜上帝会” 规模日渐壮大,形成了一支较大的反清力量。
③个人原因:洪秀全屡次科考不中,创立“拜上帝会”。
壹·“天国梦”起——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 道之大原出于天,谨将天道觉群贤……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顺天者存逆天亡,尊崇上帝得荣光。
——[清]洪秀全《原道救世歌》
材料二 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寸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清]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材料三 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天下凡间,我们弟兄姊妹所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者也。
——[清]洪秀全《原道觉世训》
特点:洪秀全借助西方宗教的外衣,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千百年来农民的平均主义理想,以“上帝次子”的名义,号召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平均的大同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拜上帝会”为什么能获得下层人民的认可?
2.拜上帝会的特点: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开始标志——金田起义:
(1)人物:
(2)时间:
(3)地点:
(4)建号:
(5)军队:
(6)意义:
洪秀全(天王)
1851年1月11日
广西桂平县金田乡
太平天国
太平军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2.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
太平天国这一农民政权从一开始就是依照旧的封建体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这为以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
思考:永安封王是否存在着某些隐患?
注意:这里的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六千岁、五千岁,采取严格的等级制度。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3.定都天京:
金田
永安
桂林
长沙
武昌
南京
全州
②1853年春,放弃武昌,沿长江东下。
③1853年,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
作为都城。
①1852年春,从永安突围北上,冯云山和萧朝贵先后在战斗中牺牲,攻克武昌,队伍发展至50万人。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1、其核心观念是什么?是否具有进步性?
2、《天朝田亩制度》的理想社会是否能实现?
3、这部纲领特点是什么?意义是?
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特点:革命性、空想性。
不能,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反封建思想。
革命性
空想性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积极性:
消极性
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长期战争情况下难以实行。
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你是农民,你支持这一纲领吗?这个纲领能否成功推行?
·支持,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得到农民的拥户,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具有进步的革命性。
·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社会财富在当时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5.北伐、西征: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灭。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目的
结果
意义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6.天京事变:
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力,“半载方成,穷极壮丽”,旋因大火烧毁。1854年又在原址复建,周围十余里,官殿林苑,“金碧辉煌”。“侈丽无匹”。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巧,聘心悦目”。至如冠履服怖、仪卫舆马等,都备极奢华。此外,天王还不断选取民间秀女入官。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天王府不设太监,妃嫔与女官共有2300人之多,均为洪秀全一人所有。洪秀全一生共有88个后妃,都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在召见时以数字化依次编号,如“第25妻”、“第73妻”之称谓。
领导者从追求平等,到开始贪图享乐,争权夺利。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6.天京事变:
洪
杨
韦
石
①逼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1856年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
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京事变的经过
时间
影响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7.挽救措施:
洪仁玕
《资政新篇》
(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未实施
陈玉成
李秀成
浦口、三河两役的胜利,在风雨飘摇中暂时稳定了局势。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洪仁玕《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政治上:提倡广开言路,实行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出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
社会上:设立新式学堂、医院、福利机构。
外交上:主张与外国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等,但不准干涉国内政。
⑴进步性: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顺应了世界潮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急切愿望。
⑵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实行。
评价:
7.挽救措施:
叁·“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天京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后来,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逼近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曾国藩组建湘军
美国人华尔率领洋枪队
李鸿章组建淮军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回师救援,终未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叁·“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发展阶段
时间
1851
1853
1864
定都天京
发展:永安建制
全盛
失败:天京陷落
兴起:金田起义
1856
1859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和西征
后期防御
《资政新篇》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的过程图
叁·“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失败原因:
“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这是中国以往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叁·“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失败原因: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民谣: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在战争激烈进行之际,各王都大兴土木,修建穷侈极丽的王府……各座宫殿皆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太平天国领袖们还模仿封建帝王的排场和礼仪,规定众多的服侍人员。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叁·“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材料研读
材料一: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鱼宏亮
材料二: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经过:
背景:
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
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
开始的标志:
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
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
达到军事全盛的的标志:
由盛转衰的标志:
失败的标志: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和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联合势力绞杀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外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课堂训练
1.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2.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C.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B
A
课堂训练
3.如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4.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为了改变不利局面采取的措施有:
①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②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③以《资政新篇》为治国纲领④制定周密的军事计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