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一)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鲧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①人垩②慢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④之。匠石运斤⑤成风,听而斫之,尽⑥垂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⑦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节选《庄子〈杂篇·徐无鬼〉》)
【注释】①郢:yǐng,古邑名,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②垩:è,石灰(一说白色的土)。③慢:通“墁”,玷污。④斫:zhuó,砍、削,清除。⑤运:挥动。斤:fǔ,斧头。⑥尽:使……干净。⑦质:对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求其能千里也
B.是鱼之乐也 心乐之
C.鲧鱼出游从容 其人视端容寂
D.听而斫之 而伯乐不常有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②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4.对于甲文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5.结合乙文寓言故事,简析庄子与惠子间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 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 “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不饱,力不足
C.不以千里称也/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D.贵人过而见之/人恒过,然后能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8.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工 之 侨 得 良 桐 焉 斫 而 为 琴 弦 而 鼓 之 金 声 而 玉 应
9.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工之侨”与“千里马”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并概 括两文共同反映的社会现象。
10.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作者在文中提到“千里马”与”良琴”的方式分别有 哪几种,并分析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虽有名马
C.修身利行/大道之行也
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独行其道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13.请用三条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14.下面是小语和小文在对比阅读两文时的对话,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学习,但是两篇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论述的内容都有所不同。
小文:是的,【甲】文开篇用① 手法,论述了学习的② ;【乙】文开篇则用③ 手法,论述了学习的④ 。
15.结合乙文中“行道利世“和“修身利行“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场之,药销馆,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的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乙】
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①,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②其窑上空十二圈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③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乘烧两时,火力从上进下。器在火中其软如绵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④“,过手七十二方克⑤“成器,其中微细节目⑥尚不能尽也。
(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注释:①度:次、回。②举火:点火。③门火:从窑门下方添加燃料燃烧的火。④工力:人工劳力。⑤克:能够。⑥微细节目:细节步骤:节目:指流程中的细小环节。
16.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
A.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若止印三二本/求闻之若此
C.劣者一二次即坏/即更刮目相待
D.辨认真足/安能辨我是雄雌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
②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
18.用斜线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凡 匣 钵 装 器 入 窑 然 后 举火 其 窑 上 空 十 二 圈 眼 名 曰 天 窗
19.请根据内容填空。
【甲】文活字印刷术包括刻字、排版、印刷。其中排版包括:设板、 、布板、 、平板。【乙】文的瓷器制作过程包括 、装钵、 、举火。
20.甲文和乙文均提到“火“的使用,但作用不同。请结合文本说明两者如何利用“火“达成各自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与王叔文、韦执谊善,二人引之谋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用,值叔文败贬邵州刺史半道有诏贬永州司马。遍贻朝士书言情,众忌其才,无为用心者。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同谪,得播州,宗元以播非人所居,且禹锡母老,具奏,以柳州让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有为请者,遂改连州。宗元在柳多惠政,及卒,百姓追慕,立祠享祀,血食①至今。
(节选自《唐才子传·柳宗元》)
[注]①血食:古时杀牲取血,用以祭祀,故称血食。
【丙】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 斗折蛇行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王叔文、韦执谊善/选贤与能
B.无为用心者/为宫室、器皿、人物
C.徙柳州刺史/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遂改连州/遂与外人间隔
24.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值 叔 文 败 贬 邵 州 刺 史 半 道 有 诏 贬 永 州 司 马
25.班级同学正以代入角色的方式揣摩人物精神世界,模拟陆游与柳宗元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请根据【甲】【乙】【丙】三篇选文内容,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不可照抄原文。
陆游:您不避幽远,探山访水,寄情于小石潭,正是为了摆脱心中的愤懑。但游赏的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情绪又流露出来了。
柳宗元:知心莫如您。您在《卜算子·咏梅》的上片极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营造了异常悲凉的气氛,这恰恰是您内心情感的表达。
陆游:同天涯沦落人!我敬佩您,尽管再贬柳州,您依然坚守心中的志向,因为您① (根据乙文情节),所以您深得百姓爱戴。
柳宗元:您又何尝不是?相比,我更佩服您的铮铮傲骨,虽然屡遭挫折,但是您始终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坚定不移,您以梅花自喻,表达了② 的高洁品质。(根据丙文主旨)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予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①杂糅,屠酷②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③掩关熟寝,已再鼾④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苏轼《儋耳夜书》⑥)
【注释】①民夷:汉族和少数民族。②屠鲇: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③舍中:仆人。④再新;一觉醒未又睡去,形容睡了一段时间了。⑤过:即苏过,苏轼的小儿子。⑥儋耳夜书:儋耳,今海南省儋州市,为苏轼人生中最后一次被贬之所,时为荒蛮之地。本文写于作者贬官的第三年,
26.下列选项中“为”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为宫室之美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E.孰为得失
2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28.【甲】【乙】两文都写了苏轼贬官期间的夜游经历,请联系文本内容,从三个角度分析两次夜游有何不同,
29.两位同学围绕【甲】【乙】两文的内容展开对话。请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我们很难达到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① “ ”这样舍生忘我的伟大;也难以达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古仁人② “ : ”这样悲喜自持的坦然。但是苏轼比较贴合我们普通人,适合做现代人的心灵导师。
小文;是啊,当我们学习压力大心情不好无法找到纾解方法时,可以从甲乙两文中获得灵感。我们可以
③
小文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但文言文的学习总是困扰着他,请你伸出援手,帮助他突破文言文学习的困难。请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工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②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 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刘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③,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释】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静以修身 B.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C.夫贤士之处世也/下车引之 D.遂以毛遂为上客/全石以为底
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②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
32.下面对于两则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左传》,《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此文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取信于民”的观点。
B.【乙】文中,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重视人才、有见识的开明政治家形象。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中,鲁庄公的两次决策均遭到曹刿的否定,从侧面反映出鲁庄公在军事上的轻率。【乙】文中的“十九人相与日笑之而未发也”也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做铺垫。
D.两个选文塑造了曹刿和毛遂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是:【甲】文主要凸显了曹刿的认真细致、冷静谨慎;【乙】文主要体现了毛遂的智勇双全,他有出色的口才,不畏楚王之威,为赵国争取了联盟。
33.习近平将伟大的抗战精神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请结合【甲】【乙】两文中的两个人物谈谈你的看法。
34.军队的取胜与将领的智慧密不可分。2025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相关人物与事件,简述红军将领的领兵智慧。
文言文阅读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杲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隰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母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爲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钲、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粟,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王涣字稚子,广汉部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①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②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效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贼敛,致奠醊③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④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词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注释】①通:结交。②敦:钻研。③醊:祭祀时用酒酹地。④卒司:官名。
3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致奠醊以千数
B.为卒司所抄/为坛而盟
C.辄云以属稚子/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D.袒右,称大楚/不避豪右
3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自王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37.请用一句话概括陈涉获得支持的根本原因。
38.分析文本,说说老百姓怀念王涣的原因是什么?
39.“寻找英雄”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我们不仅能从历史典籍里寻找到英雄,也能从文学作品中找到英雄,陈涉让我们联想到《水浒》里的宋江,请你为同学们简单复述梁山英雄招安后的故事,总结宋江领导起义失败的原因。阐明你认为无论陈涉还是宋江,也都算是英雄的理由。
【古文对酌】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陌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乙】天随生①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叶老硕,气味苦涩,犹食不已,因作赋以自广。始余尝疑之,以为士不遇,穷约可也。至于饥饿嚼啮草木,则过矣。而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及移守胶西②,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延式③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然后知天随生之言可信不谬。作《后杞菊赋》以自嘲,且解之云。
……
先生听然而笑曰:“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或練覈而瓠肥,或梁肉而墨瘦。何侯方丈,庾郎三九④。较半约于梦寐,卒同归于一朽。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⑤之寿。”
(苏轼《后杞菊赋并序》)
【注释】①天随生:唐陆龟蒙,字鲁望。姑苏(今苏州人),自号天随子。②胶西:即密州。③刘廷式:通守,即通判。刘廷式,齐州人。未及第时,议娶其乡农家女。廷式及第,而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廷式笑却之,竟娶官女。④何侯方丈,庾郎三九:何曾每天饭菜,花费万钱,虞杲子吃的,翻来覆去还是韭菜。⑤西河:孔子弟子于夏;南阳:地名。
40.解释词义。
瓢:其本意为な的 一种,指用葫芦干壳做成的勺,文中意思:用瓢喝。 瓠肥: ⑴
扪腹而笑:摸着肚子大笑。 扪心自问:用手抚摸着胸口向自己发问。表示自我反省。
卒:①名词,步兵;②副词,最终;③动词,死。 卒同归于一朽。⑵
4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②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
42.结合文本说说你从颜回“乐”、苏轼“笑”中品出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给你什么启示?
劝诫之风
材料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材料二
与人书(六)①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袁颓者,十居七八。亦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 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选自顾炎武《亭林文集》)
【注释】①《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礼。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材料二
近年来,传统家书衰微,电子家书兴起,传统家书开始被纳入文化遗产的范畴,而且兼具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双重属性。
首先,家书是一种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可移动文物中的文献、手稿。 目前国家文物局把文物保护的时间下限定在了1949年,即凡是1949年前的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遗存都是文物。现存家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写于1949年以前,有的是名人手过,有的记载了重大事件,有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应该属于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保护的范围会逐渐扩大,将来会有更多的家书成为文物。
其次,家书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家书是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其写作、礼仪、格式、封装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并且这些要求和规范已经成为家书的写作技艺,是无形的,目前正面临失传。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关键是传承人,家书的传承人不是一两个人、一批人,也不是某一个团体和地区的人,而是全体华夏子孙。
在物质遗产方面,家书遗产的损毁速度之快,损毁程度之大,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可以说,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有家书被人为焚毁或送往废品收购站。在非物质遗产方面,基于元线互联网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通讯联络更多依靠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现在,要写一封传统家书已变得奢侈,多数年轻人已不会写信。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传承问题,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新时代培育优良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建设,树立现代家庭文明新风尚,应该充分重视中华民族优良家风的传承。
家风是一个家庭(族)代代传承的价值信念、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体现着一个家庭的精神信仰、道德风貌、整体气质。在中华民族绵延赓续的优良家风传统中,形成了非常突出的家风特质———家国一体的宗旨、崇德向善的取向、家人心灵的归宿、社会风气的缩影。
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是传统士大夫精神追求的结晶。优良家风的传承,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彰显,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与弘扬的另一种轨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
44.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语句 释义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①
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
未尝一日忘天下也 ③
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 ④我选 。 A.不得志,不显贵 B.生活困难 C.穷尽,完结
4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⑵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
46.小文不明白顾炎武为何要在信中提到孔子,请你联系小贴士帮她解答。
小贴士 “归与归与”,语出《论语》。原文是“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觉之小子狂简,变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子认为家乡的弟子们有着离远的志向,并且在做学问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还需要正确的教导。“归与归与”是孔子周湖列国未能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47.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分析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诸葛亮认为成才的三个条件是:立志、学习、惜时。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是成才的保障。
B.材料一和材料二这两封家书的用意都是劝人勤学立志。
C.顾炎武在《与人书(六)》中主要采用现身说法来劝诫史可程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D.材料一中,作者向儿子讲授了人生的处世哲学,训诫儿子要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诚实守信,待人宽厚。
48.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家书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人间亲情,记录时代变迁。
B.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保护的范围会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家书会成为文物。
C.家书有着承载家风文化,影响着民风社风的重要性。
D.现在写一封传统家书已经变得很难,年轻人已不会写信了。
49.根据材料三的家书现状:结合材料四和生活实际,请你说说传承家韦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0.文化需要传承,读了上述材料一和材料二,你汲取了哪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①(这)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② 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3.匠石曰/臣则 尝 能斫之/虽然/臣之 质 死久矣
4.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普辩。(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 态度。)
5.在运斤成风寓言中,讲述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辩的人了。选文流露出庄子对惠 子去世的惋惜、怀念之情,展现出与惠子间纯厚真挚的友情。
【答案】6.B
7.①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工之侨)把琴装在匣子里埋在土里,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去。
8.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9.相似之处:都具有卓越的品质,却不被世人认可,遭遇埋没。共同反映的社会现象:社会上存在埋没人才、以貌取物(以古论今)的现象。
10.《马说》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直接抒发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借物喻人,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郁离子》通过工之侨与良琴的故事,以小见大,讽刺社会现象,更具讽刺性和感染力。
【答案】11.B
12.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②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观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
13.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14.类比;重要性;对比;目的
15.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答案】16.B
17.①不用木头制作活字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②用铁叉取出一个(瓷器)来检验火候是否足够。
18.凡匣林装置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圈时/名曰天窗。
19.冒板;炀板/烤板;画釉;入窑
20.甲文利用 “火” 达成三个目的:①“火烧令坚”,使胶泥字印变硬;②“持就火场之”,通过烘烤使铁板上的松脂、蜡等熔化,便于字印固定平整;③“用讫再火令药镕”,通过加热使粘连字印的药剂熔化,便于取下字印。
乙文利用 “火” 烧制瓷器:通过控制 “门火”“天窗火” 的火力和时长(“十二时辰为足”),使瓷器在火中成型,并用铁叉验火判断是否烧制到位。
【答案】21.大约;静止不动的样子;像北斗星一样
22.①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②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3.C
24.值叔文败贬/邵州刺史/半道/有诏贬永州司马
25.实行惠民政策;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
【答案】26.D;E
27.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②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
28.①出游动因不同:【甲】文是自己被月色吸引邀约他人,【乙】文是别人于元宵节良月佳夜邀约自己。②所见之景不同:【甲】文是在承天寺欣赏的自然之景,【乙】文是在儋耳(或“城西”)见到的店铺商贩等人文之景。③同行的人不同:【甲】文是与张怀民一起,【乙】文是与几位老书生一起。④出游时间不同:【甲】文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或“深秋的夜晚”),【乙】文是己卯上元(或“元宵节的夜晚”)。
29.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30.D
31.①(他)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②毛遂进去,手握剑柄逼迫楚王,就把利害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
32.B
33.曹刿和毛遂都是一介平民,但当国家有难时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地位卑微就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而是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忱。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教育、一种激励。我们应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4.朱德爱护部下,与士兵同甘共苦,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自己步行;彭德怀把自己的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贺龙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们对部下的关怀使整个部队凝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
【答案】35.C
36.①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处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②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
37.秦的暴政。
38.王涣为官正直,为民除害,除暴安良,护佑百姓。“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诛杀豪强保百姓平安;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老百姓感恩于他,所以怀念他。
39.接受招安后,宋江带领梁山人马攻打辽国,平定田虎、王庆、方腊,功成获封,却遭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陷害,被毒死,葬在蓼儿洼。他效忠朝廷,被奸臣迫害,导致起义失败。虽然他们起义最终都失败了,但他们都有过人的胆识和才智;陈涉有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起义动摇了秦的统治。宋江孝、义、忠、智,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反对强权。
【答案】40.像葫芦一样白白胖胖。;②
41.①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
②每天和通守刘廷式沿着城墙,在荒废的菜园里找杞菊来吃。
42.颜回粗茶淡饭,安贫乐道;苏轼在文中阐述了一个人生活的贫富与生死的关系,用多处典故说明了不论丰约贫富,都不免一死、“同归于一朽”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心胸豁达、超然物外,以洒脱的态度对待困难;显示出其以苦为乐、不羁心于外物的高尚情志。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富足跟生活是否富足没有关系。
【答案】43.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
44.达到;振奋;曾经;B
45.⑴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能,不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问。
⑵于是给我回信说:“年纪大了就要休息了,能没有倦怠吗 ”
46.根据小贴士可知,“归与归与”是孔子周游列国未能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想回去讲学的感叹。顺炎武在信中提到孔子,是用孔子的话来劝勉朋友史可程,希望他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对国家社会的关注,要像孔子一样积极进取。
47.A
48.D
49.必要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家书被损坏,而受科技的影响,多数年轻人已不会写传统家书。家书面临着产出率下降和损坏量增加的局面。重要性:家书有着承载家风文化,影响着民风社风的重要性。
50.要想学有所成,首先,要有明确的志向;其次,还需要有强大而充实的内心,宁静专一,能抵挡各种诱惑。现代社会网络发达,手机游戏等对我们诱惑很大,需要我们意志坚定,专注学习。当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能消极应对,要像顾炎武说的那样,积极进取;取得一点成绩时,也不能骄傲自满而停止学习,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