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现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现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14:5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现代诗歌鉴赏
一、名著导读
1.请为艾青的《北方》或《太阳》选择一个插图,并说明理由。
北方(节选)
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1938年
太阳(节选)
从远古的墓荧/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向我滚来……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1937年春
A.土地 B.山脉 C.河流 D.太阳
我为《   》这首诗选择的插图是   。
理由是:   
二、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阅读《回延安》(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延安
2.“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
3.“再回延安看母亲”,全诗多次把延安比作母亲,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4.诗中第一、二节描绘了哪三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结合全诗分析诗中的“你”指的是谁。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   、   的图画。
8.“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中的“你”指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   。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各题。
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仁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敬喜说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范。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啼,——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9.诗中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10.诗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11.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12.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重复出现,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13.为下列三句诗划分朗读节奏。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14.《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土地”这一意象指什么?
15.《中国的土地》中加粗的词语“嫣红姹紫”改为“姹紫嫣红”可以吗?为什么?
16.比较两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一月的哀思
——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节选)
李瑛
敬爱的周总理,我无法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等待着,等待着,
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辗过我们的心;
等待着,等待着,
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献给你。
啊,汽车,扎起白花,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呀,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缅怀你伟大的一生;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赞颂你不朽的业绩;
但此刻,长街肃穆,万民伫立,
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
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
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
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
17.请概括诗歌选段的主要内容。
18.请赏析诗中加粗字词的表达效果。
19.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0.诗中两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阅读艾青《盼望》一诗,根据学过的关于阅读现代诗歌的方法,完成两则批注。
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上海
21.批注一:立象尽意,意随字出。诗中借“”“”等意象,表现了新中国海员乐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22.批注二:对立统一,揭示哲理。诗中“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表达了的哲理。
阅读理解
风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链接材料:普希金在年轻时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朋友。虽然“十二月革命”最终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地震撼了普希金。这时期他的作品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暴君专制。
23.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诗人是怎样描摹“风暴”的。
24.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
25.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联系普希金的生活时代背景思考,普希金生活在俄国大革命时期)
阅读现代诗,回答问题。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啊!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啊!是梦境啊,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啊,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啊!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有删减)
26.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拟人)
B.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比喻)
C.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拟人)
D.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夸张)
27.节选诗句赞美了   ,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28.节选诗句重点围绕哪两个字展开描写?描写的景致有哪些?
小组搜集了以下三首诗歌,准备参加“自强不息”诗歌朗诵会,请你参与。
【甲】
阳光在远处
艾青
阳光在沙漠的远处,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去,
暗的风,
暗的沙土,
暗的
旅客的心啊。
----阳光嘻笑地射在沙漠的远处。
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
苏伊士河上
【乙】
唯一的光明
泰戈尔
如果所有人都害怕而离开了你,
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
就敞开心扉,孤军前进!
如果无人在狂风暴雨的
茫茫黑夜里高举火把,
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
让痛苦点燃你心中的明灯,
让它成为你唯一的光明!
【丙】
启明星
艾青
属于你的是
光明与黑暗交替
黑夜逃遁
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
群星已经退隐
你依然站在那儿
期待着太阳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
投身在光明的行列
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
一九三七年
29.从【甲】【乙】两诗中任选一首,关注反复出现的词句,分析诗歌的感情基调。
30.小组在处理【丙】诗结尾“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的语速、语调时出现矛盾,你认为以下哪种设计更合理 结合诗歌内容阐明理由。
A.语速:快速;语调:激昂 B.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示例一:《北方》;A;理由:“土地”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土地”象征着祖国,寄托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赞美。《北方》这首诗是诗人对土地之上的人民顽强抗争的礼赞,与土地的意义相契合。示例二:《太阳》 D理由:“太阳”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象征着祖国光明的前途,寄托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不息追求。《太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赞美和对希望的追求,与“太阳”的意义相契合。
【答案】2.毛主席在枣园手写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3.把延安比作母亲,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由衷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答案】4.风吹青草图、飞鸟翔空图、晚霞夕照图。
5.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6.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春回大地;万物勃发
8.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9.娇柔、温和、静雅、甜美
10.多角度展开描写,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11.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图景。表达了对暖春的喜爱,对美好和至爱的赞美
12.首尾照应,有一种循环往复之感,加深了诗歌的音乐美。
【答案】13.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14.“土地”指被侵略者欺凌的祖国。
15.不可以,使用“嫣红姹紫”是为了押韵。
16.《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中国的土地》感情较轻松愉悦。
【答案】17.本诗描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动人的情景。
18.加粗词语是对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的灵车经过时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民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19.画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等景象,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衬托了人们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不舍之情。
20.反复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该诗句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反复咏叹,深切表达了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结构上,前后呼应,文气贯通,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层深入,哀思绵绵。
【答案】21.洁白的浪花(或:浪花);喧哗的铁链(或:铁链)
22.起点和终点同样重要。没有起点哪有终点,没有终点何谓起点。
  简析:“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通过两个海员的不同盼望,象征着人生中起点和终点的相互依存关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答案】23.抓住了风暴中三个典型形象:在幽暗里和岸石游戏、澎湃、轰响的海水;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24.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女柔韧而有力的美。
25.“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扬之情。
【答案】26.A
27.桂林的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山河
28.重点围绕“山”“水”两个字展开描写。所描写的景致有漓江、桂林城、独秀峰、老人山、伏波山、还珠洞、鸡笼山。
【答案】29.例1:【甲】反复连用三个“暗”字,一次比一次重,极力刻画环境的昏暗,衬托出 “旅客的心”的沉重,整个诗歌感情基调低沉、落寞。示例2:【乙】反复出现两句一样的诗句,强调了“你”是个“不幸的人”,虽然孤立无援、处境艰难,仍“孤军前行”,“点燃心中明灯”,感情基调坚定、激昂。
30.示例1:A更适合,朗读时语速加快,可以表现诗人想要光明快点到来的急迫之情;语调激昂可以表现诗人愿如启明星般冲锋在前,敢于和黑暗斗争的勇气以及执着追求光明的坚定之心。示例2:B更适合,为了光明的世界的到来,诗人愿意牺牲自己,这种牺牲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朗读时语速缓慢,语调低沉可以表现诗人对这个世界(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渲染牺牲时候的悲壮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