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课件 (共6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课件 (共6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2 09:4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洪水
干旱
台风
寒潮
风暴潮
海啸
鼠灾
赤潮
蝗虫灾
沙尘暴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自主学习:
1.什么是自然灾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什么是地震?成因有哪些?主要地震带在哪?
3.地震有哪些特点?带来哪些危害?
4.地质灾害有哪些?
5.什么是滑坡?多出现在哪里?有什么危害?
6.什么是泥石流?多出现在哪里?有什么危害?
自然灾害
一、定义
二、形成条件
自然灾害,是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诱 因:要有自然异常变化(强度)。
承受客体:要有承受灾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
地震灾害
1)地震是指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1)地震灾害
成因:1.地质构造
2.火山喷发、陨石冲击和人类活动。
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B
有关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B.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C.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D.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B
2)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世界地震带的分布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地震的危害
① 建筑倒塌和损坏
② 交通、通信中断
③ 人员伤亡
④ 财产损失
⑤ 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A
关于地震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地震只与板块运动有关,与地质构造无关
  B.日本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板块内部不会发生地震
  D.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
D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自主学习:
1.什么是旱灾?成因是什么?常发生在哪里?哪个大洲最严重?
2.旱灾会带来哪些危害?
3.我国旱灾有哪些特点?四个旱灾多发中心为?从持续时间看我国旱灾是怎样的?
4.什么是台风?多出现在哪里?台风外围和台风眼有什么不同?
5.台风会带来哪些影响?
6.台风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哪里?哪些省份受灾严重?哪些季节多发?
7.寒潮多发于季节为?会带哪些影响?主要来自?共几条路径?
8.什么是洪涝灾害?有哪些原因引起的?带来哪些危害?
9.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和多发区分别是?有哪些特点?
一)、旱灾
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和20世纪重大旱灾事件
旱灾的多发地区: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旱灾的多发地区就一定是降水少的地区吗?
中国旱灾的季节分布
特点: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产生影响最大。
分布:
(1)从分布范围看: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淮南地区)
(2)干旱持续时间看: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显著。
空间:
中国年降水量
从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
5月
6月
7、8月
9月
10月
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夏季风的进退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
时间:
降水集中在5—9月
中国旱灾的季节分布
为什么华北东北以春旱为主?
下面两幅图哪一张是干旱,哪一张是旱灾?

二)台风
思考:从气压状况分析,热带气旋属于低压
系统还是高压系统
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全球约有30%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而这些热带气旋中约有80%会发展成台风。
世界热带气旋的分布
“热带强烈风暴”
夏秋季节(7—11月)
5)台风的源地
热带、副热带的海洋
4)台风多发季节
夏秋季节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呢?
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台风主要影响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影响中国的台风路径
其中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和浙江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巨浪三个因素决定。
强风:颠覆海上船只,摧毁建筑物,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暴雨:引发洪涝灾害。
巨浪:冲毁堤岸,引发海水倒灌。
台风的益处
给所经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
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分布在( )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
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
C.西北太平洋海区
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
C
台风侵袭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主要分布于( )
A.冬春季节
B.夏秋季节
C.夏季
D.冬季
B
下列关于热带气旋发展的危害正确的是( )
A、洪水冲毁,淹没农田和公共设施等
B、摧毁房屋、折断树枝、刮断电线、冲破海堤等
C、粮食减产、人畜缺水等
D、强烈降温造成冻害
B
三)寒潮
1)寒潮的概念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和霜冻等天气现象的强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
2)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
入侵中国的寒潮路径
除西藏、云南、台湾和海南等省份外,其余省份均受寒潮影响。
秋冬春季节
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省份?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入侵中国的寒潮路径
寒潮的危害
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寒潮天气,主要危害有
A.特大暴雨,洪水泛滥
B.霜冻、冰冻等冻害
C.特大风暴潮
D.干热风使粮食减产
B
寒潮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我国的海南岛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
C.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B
1)洪灾
洪灾指因大雨或融雪引发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2)涝灾
涝灾包括涝害和内涝:涝害指因降水过多而淹没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内涝指由于雨量过多,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灾害。
(4)洪涝
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分布
洪涝灾害的分布: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集中分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分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中国洪涝灾害程度分布
洪涝灾害的分布:
从地形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江河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的地区。
淹没聚落
淹没农田
我国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D.北方冷空气势力大
B
◆海洋灾害
海啸
风暴潮
赤潮
海水倒灌
灾害性海浪
1.下列属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有( )
A.风暴潮灾害、灾害性海浪
B.海啸灾害、地震
C.干旱灾害、风暴潮灾害
D.赤潮、台风
A
(1)灾害性海浪
灾害性海浪是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
灾害性海浪在海上常能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
(2)风暴潮 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
热带气旋风暴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类型 成 因 多发季节 多发地区 主要危害
台风 风暴潮
温带气旋 风暴潮 影响我国的风暴潮
台风引起(为主)
温带气旋
引起
海上:
近岸:
掀翻船只,摧毁海上工程,给航海、海洋捕捞等活动带来灾难。
冲毁堤坝、码头、港口等,洪水淹死人畜;淹没农田、道路、房屋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土地大面积盐渍化。
夏秋季节
(8—9月最集中)
春秋季节,
夏季也时有发生
东部沿海,多集中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区
渤海和
黄海沿岸
影响我国的灾害性海浪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据此完成2~4题。
2、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
①热带气旋 ②副热带高压 ③温带气旋 ④极地大陆性气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我国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 )
夏秋季节 B. 冬春季节
C. 春夏季节 D. 春秋季节
C
D
(3)海啸
1)海啸的定义
2)海啸的主要影响地区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
世界上80%~90%的海啸发生在太平洋, 印度洋沿岸国家也时常受到海啸的危害。
3)海啸的危害
人员伤亡
风暴潮与海啸的区别
风暴潮的诱因是强烈大风。
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活动引起的海洋巨浪。
下图为东南亚沿海地区常见的警告牌,提示居民向高处避险。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警告牌提醒的灾害可能是( )
A.海啸 B.强风 C.泥石流 D.滑坡
2.引起该灾害的常见原因是( )
A.陆地地震 B.超强台风
C.河水暴涨 D.海底地震
A
D
下列属于风暴潮、海啸、灾害性海浪带来的危害的是()
A.掀翻船只,摧毁海上工程,冲毁堤坝、码头、港口,淹没农田、道路、房屋等
B.霜冻、冰冻等冻害
C.供水不足,造成粮食减产绝收、人畜缺水等
D.造成大面积山体滑落,形成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等
A
◆生物灾害
●什么是生物灾害?
由有害的虫、鼠、草等生物引发的灾害,主要包括虫害和鼠害。
(1)虫害
农作物:蝗虫、黏虫、水稻螟虫、棉铃虫等——农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产。
森林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水稻螟虫
蝗虫
黏虫成虫
害虫
(2)鼠害
野栖鼠:田鼠、草原鼠和林鼠等(危害农田、草原、森林)
家栖鼠
危害:啃食植物、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田鼠
草原鼠
1.下列虫灾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危害严重的是
A.粘虫
B.松毛虫
C.蝗虫
D.稻螟
B
2. 有关生物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病虫害的发生只与受灾区的环境有关
B . 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有松毛虫、松材线虫、天牛等
C . 蝗灾的发生与地震有密切关系
D . 鼠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B
台风
寒潮
旱灾
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风暴潮
海啸
岩石圈
内部
地表
各种地应力相互
作用,内能释放
重力作用
和外力作用
火山、地震
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
常见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