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09:3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度如皋市高三年级质量调研
语 文 试 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蜂询养
361.什么是中蜂
中蜂是中华蜜蜂的简称,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蜜蜂品种,民间称为“土蜂”。
362.中蜂与西方蜜蜂相比有哪些特点
中蜂的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善于采集零星蜜源,饲料消耗少,辅助蜜源期也能生产商品蜜。中蜂出外采集早,收工晚,每天采集时间较长,比西方蜜蜂多采集2~3个小时。耐寒力强,哺育幼虫所需的巢内温度,为33℃~34℃,比意大利蜂低2℃左右;当外界温度下降到10℃时,西方蜜蜂不出巢,而中蜂仍能安全采集飞行。当气温下降到8℃时,还可以出巢活动。但中蜂的分蜂性强,较难维持大群,群势达到6~8框时,便开始产生强烈的分蜂热。中蜂的恋巢性及护子能力都比西方蜜蜂差,巢内缺蜜或受病敌害侵袭容易弃巢迁逃;受到震动之后,工蜂会离开巢穴不护子,爬到一边结团,使幼虫、封盖子受冻,导致其发育不良或死亡。
363.中蜂目前是怎样的现状
中蜂长期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营巢山区,巢穴分散,自然分布广。中蜂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2006年,中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中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中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果没有中华蜜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中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蜂功不可没。中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西蜂的嗅觉与中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蜂生存危机。而引入的意大利等西方蜂种,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这些西蜂对中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工蜂翅膀振动频率与中蜂雄蜂相似,导致中蜂误认,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蜂巢,还得到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不同种群不能共存,西蜂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自1896西方蜜蜂的优良品种如意大利蜂和喀尼阿兰蜂的引进和大量的繁育以来,中蜂受到了严重威胁,分布区域缩小了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黄河以北地区,只在一些山区保留少量中华蜜蜂,如长白山区、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吕梁山区、祁连山区等,并处于濒危状态,蜂群数量减少95%以上;新疆、大兴安岭和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中蜂已灭绝,半山区处于濒危状态,大山区如神农架山区、秦岭、大别山区、武夷山区、浙江南部、湖南南部、江西东部、南部山区、南岭等地区处于易危和稀有状态,蜂群减少60%以上;只在云南怒江流域、四川西部、西藏还保存自然生存状态。
中蜂人工驯养时间比西方蜜蜂短。活框人工养殖只有几十年时间。但是在很多地方仍沿袭“毁巢取蜜”的旧的饲养方法,致使中蜂蜂蜜产量低、质量差,同时又破坏了中蜂蜂种资源。有的地方虽然也采取新的饲养方法,但由于操作技术不高,管理不当,仍介于自然放养和人工饲养之间,蜂群发展缓慢,产量不高。
364.中蜂有什么特点
蜂王:最长寿命3~5年,产卵盛期在第二年,寿命比意蜂短,产卵盛期也短。
工蜂:中蜂的工蜂以黑色环为主。寿命与外界蜜源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流蜜期为40~50天,零星蜜源期60~70天,越冬期没有工作任务时约150天。
雄蜂:体为黑色,全身被黑色绒毛。寿命约10个月左右,但一般到秋季往往被工蜂驱赶出巢而饿死。
365.什么是中蜂过箱
过箱就是指把饲养在旧式蜂巢中的中蜂人为的迁到活框式蜂箱中饲养的一项操作技术。
366.新法饲养有什么好处
旧式饲养的中蜂,完全处在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下,饲料来源只能靠蜜蜂本身出外采集。常因不能进行检查和处理而造成自然分蜂、飞逃、病虫害等损失,取蜜落后,每年只能取1~2次蜂蜜,不能充分发挥中蜂的采集力,产量很低,一般年产5千克左右,最多15千克。而且是“一锅煮”的毁巢取蜜方法,致使蜂蜜中杂质多、质量差。
而新法科学饲养的蜂群,在外界蜜、粉充足时,人们可以取其产品,增加收入,外界无蜜源时可以饲喂蜜蜂,保存蜂群。过箱后能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人工育王、人工分蜂、防病治病等蜂群管理工作。能加快繁殖,适时取蜜,充分发挥中蜂的采集能力,提高蜂蜜质量,产量也比旧法饲养提高3~5倍以上。
367.过箱对蜂群有什么影响
过箱对蜂群来说,是强迫性迁居,会打破蜂群原有的生活状况,造成巢内秩序的暂时混乱,蜜蜂对这种刺激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所以过箱要选择在外界蜜源、气温等条件较好的时期进行,使蜂群能尽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增加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
(摘编自汪应祥、张世文主编《养蜂知识问答1000题》)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什么是中蜂”一问中,文本介绍了中蜂的正式名称、民间称谓、种属以及在我国的特殊地位等。
B.中峰具有西方蜂种难以比拟的优点,所以其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是理所当然的。
C.远超西方蜂种抗寒抗敌害能力的中蜂,能给在冬季所有开花的植物授粉,这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D.文本中362、364两问中都谈了中蜂的特点,362侧重于跟西蜂比较,而364则侧重于分三种类型说明。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右”“以上”“约”等词表示约数,是为了说明的准确、科学,“3~5年”等词也是如此。
B.材料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行文,既方便作者介绍,又方便读者获得知识,但同时也使表述欠深刻。
C.文本虽是说明,但用“保留少量”“已灭绝或处于濒危状态”等词表达对中蜂生存环境的担忧。
D.全文语言通俗易懂,平和亲切,就好像是双方在面对面地交谈,这与特定的读者有一定的关系。
3.根据原文362内容,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出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项目 蜂名 采蜜时间 耐寒力 分蜂性 ③
中蜂 ① 强 强 差
西蜂 短 ② 弱 优
4.根据上文,368问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4分)
5.文本363部分与鲁迅《拿来主义》类似,都谈到了如何对待外来事物,二者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外来事物?(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本一:
逃 难
萧 红
何南生和他的太太送走了一个同事,还没有离开站台,他就开始不满意。他的眼睛离开那火车第一眼看到他的太太,就觉得自己的太太胖得像笨猪,这在逃难的时候多麻烦。
“这是干什么……这些人。我说,中国人若有出息真他妈的……”
何南生一向反对中国人,就好像他自己不是中国人似的。抗战之前反对得更厉害,抗战之后稍稍好了一点,不过有时候仍旧来了他的老毛病。
什么是他的老毛病呢?就是他本身将要发生点困难的事情,也许这事情不一定发生。只要他一想到关于他本身的一点不痛快的事,他就对全世界怀着不满。
“看吧,到那时候可怎么办!”他心里想着,“再胖点就是一辆火车都要装不下啦!”可是他并没有说。
这一抗战,他就觉得个人的幸福算完全不用希望了,他就开始做着倒霉的准备。倒霉也要准备的吗?读者们可不要稀奇,现在何南生就要做给我们看了:1938年3月15日,何南生从床上起来了,第一眼他看到的,就是墙上他已准备好的日历。
“对的,是今天,今天是15……”
敌人占了风陵渡和我们隔河炮战已经好几天了,这炮声夜里就停息,天一亮就开始。本来这炮声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何南生也不怕,虽然他教书的那个学校离潼关几十里路,照理应该害怕,可是因为他的东西都通通整理好了,就要走了,还管他炮战不炮战呢!
他吃午饭的时候,一会看看钟,一会揩揩汗。心里一着急,所以他就出汗。学生问他几点钟开车,他就说:“六点一班车,八点还有一班车,我是预备六点的,现在的事难说,要早去,何况我是带着他们……”他所说的“他们”,指的是孩子、老婆和箱子。
何南生的一家,在五点二十分钟的时候,算是全来到了车站:太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柳条箱,一个猪皮箱,一只网篮,三个行李包。为什么行李包这样多呢?因为他把雨伞、字纸篓、旧报纸都用一条破被子裹着,算作一件行李;又把抗战救国团所发的棉制服,还有一双破棉鞋,又用一条被子包着,这又是一个行李;那第三个行李,一条被子,那里边包的东西可非常多:电灯炮、粉笔箱、羊毛刷子、扫床的扫帚、破揩布两三块、洋蜡头一大堆、算盘子一个、细铁丝两丈多,还有一团白线,还有肥皂盒盖一个,剩下又都是旧报纸。
何南生这一家人,在他领导之下,五点二十分钟才全体到了车站,差一点没有赶上火车——火车六点开。
何南生一边流着汗珠,一边觉得这回可万事齐全了。他的心上有八分乐,他再也想不起什么要拿而没有拿的。因为他已经跑回去三次,第一次取了一个花瓶,第二次又在灯头上拧下一个灯伞来,第三次他又取了忘记在灶台上的半盒刀牌烟。
火车站离他家很近,他回头看看那前些日子还是白的,为着怕飞机昨天才染成灰色的小房。他点起一支烟来,在站台上来回地喷着,反正就等火车来,就等这一下了。
“到那时候可怎么办哪!”照理他正该说这一句话的时候。站台上不知堆了多少箱子、包裹,还有那么一大批流着血的伤兵,还有那么一大堆吵叫着的难民。这都是要上六点钟开往西安的火车。但何南生的习惯不是这样,凡事一开头,他最害怕。总之一开头他就绝望,等到事情真来了,或是越来越近了,或是就在眼前,一到这时候,你看他就安闲得多。
火车就要来了,站台上的大钟已经五点四十一分。
火车到了。
他提起箱子来,向车门奔去。他挤了半天没有挤进去。他看别人都比他来得快,也许别人的东西轻些。自己不是最先奔到车门口的吗?怎么不上去,却让别人上去了呢?大概过了十分钟,他的箱子和他仍旧站在车厢外边。
“中国人真他妈的……真是天生的中国人。”他的帽子被挤下去时,他这样骂着。
火车开出去好远了,何南生的全家仍旧完完全全地留在站台上。
八点钟的那次开往西安的列车进站了,何南生又率领着他的全家向车厢冲去。女人叫着,孩子哭着,箱子和网篮又挤得吱咯地乱响。何南生恍恍惚惚地觉得自己是跌倒了,等他站起来,他的鼻子早就流了不少的血,血染着长衫的前胸。他太太报告说,他们只有一只猪皮箱子在人们的头顶上被挤进了车厢去。
“那里装的都是什么东西?”他着急,所以连那猪皮箱子装的什么东西都弄不清了。
“你还不知道吗?不都是你的衣裳?你的西装……”
他一听这个还了得!他就向着他太太所指的那个车厢寻去。火车就开了,起初开得很慢,他还跟着跑,他还招呼着,而后只得安然地退下来。
他的全家仍旧留在站台上,和别的那些没有上得车的人们留在一起。只是他的猪皮箱子自己跑上火车去走了。
猪皮箱不跟着主人而自己跑了。
等到第三次开往西安的火车,何南生的全家总算全上去了。到了西安一下火车,先到他们的朋友家。
“到那时候……”他又想要说到那时候可怎么办。没有说,他想算了吧!抗战胜利之前,什么能是自己的呢?抗战胜利之后什么不都有了吗?
何南生平静地把那一路上抱来的热水瓶放在了桌子上。
(有删改)
文本二:
萧红以一种平静淡然的笔调抒写人们的生命痛楚,她并不是简单的停留于人物表面特征的描写而是层层深入,冷静的挖掘人物内在的灵魂,发现底层劳动人民被奴役被压迫的精神创伤。透过乡间小人物的凄惨故事,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尊严的认识。
萧红用悲凉的叙述格调讲述了苦难世界人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民族内在的文化悲剧,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且耐人寻味的作品。因此,她的作品永远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悲剧艺术魅力。
(节选自周艳丽《略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开头写何南生和老婆送一个同事坐火车,这告诉读者,逃难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家庭。
B.文本一写敌人和我们连续炮战好几天,没有刻意描写,只是简单叙事,能让人感受到硝烟弥漫。
C.文本一中“猪皮箱不跟着主人而自己跑了”用滑稽幽默的手法写出了何南生一家的尴尬和痛苦。
D.文本二概括了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从个体悲剧看到民族悲剧,从精神到表面,从死亡到生命。
7.关于文本一中何南生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南生认为他老婆太胖,连上下火车都困难,这也从侧面写出了抗战时期普通百姓逃难之难。
B.抗战爆发后,何南生表现得非常悲观,他开始做着各种倒霉的准备,也不再指望个人的幸福。
C.何南生要早点出发去坐火车,因为他带着孩子、老婆和箱子,这体现了他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D.文章结尾何南生平静地把那一路上抱来的热水瓶放在了桌子上,表现了何南生沉稳平和的性格。
8.文本二提出:“萧红……揭示了民族内在的文化悲剧”,请谈谈文本一通过何南生体现了哪些悲剧。(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材料一:
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下人,夷狄异类,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坐之郡国,而不以为怍。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反摈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
古者,天下之国大而多士大夫者,不过曰齐与秦也。而管夷吾相齐,贤也,而举二盗焉;穆公霸秦,贤也,而举由余焉。
夫古之用人,无择于势,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之子弟而贤则用之,武夫健卒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胥史贱吏而贤则用之。今也,布衣寒士持方尺之纸,书声病剽窃之文,而至享万钟之禄;卿大夫之子弟饱食于家,一出而驱高车,驾大马,以为民上;武夫健卒有洒扫之力,奔走之旧,久乃领藩郡,执兵柄;巫医方技一言之中,大臣且举以为吏。若此者,皆非贤也,皆非功也,是今之所以进之之途多于古也。而胥史贱吏,独弃而不录,使老死于敲搒趋走,而贤与功者不获一施,吾甚惑也。不知胥吏之贤,优而养之,则儒生武士或所不若。
(节选自苏洵《广士》)
材料二:
古之取士也宽,其用士也严;今之取士也严,其用士也宽。古者乡举里选,士之有贤能者,不患于不知。降而唐宋,其为科目不一,士不得与于此,尚可转而从事于彼,是其取之之宽也。《王制》,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学曰俊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马曰进士;司马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唐之士,及第者未便解褐,入仕吏部,又复试之。韩退之三试于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也。
今也不然。其所以程士者,止有科举之一途,虽使古豪杰之士若屈原、司马迁、相如、董仲舒、杨雄之徒,舍是亦无由而进取之,不谓严乎哉!一日苟得,上之列于侍从,下亦置之郡县,即其黜落而为乡贡者,终身不复取解,授之以官,用之又何其宽也!严于取,则豪杰之老死丘壑者多矣;宽于用,此在位者多不得其人也。
(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
9.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彼虽不能A绳趋而尺步B华言而华服C然D而其才果可用E于此F则居G此位H可也。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坐,驻守、镇守,与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句中的“坐”意义完全不相同。
B. 举,推举,推荐,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的“举”意义相同。
C. 所以,用来……的,与《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D. 不知,不被他人所了解,与《礼记》“人不学,不知道”的“不知”意义用法都不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即使是盗贼也会得到重用,而有些人即使中规中矩、言辞辩丽、衣裳华美也会不用。
B.古时候在选用人才时,不依据权势地位,不依据行业,只要是有贤能的人就可能会被选用。
C.古代选拔士人的方法较宽松,但用人比较严格;现在选拔士人十分严格,而任用却较宽松。
D.据材料二,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董仲舒、扬雄之辈,若无科举则不会成为豪杰之士。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
(2)不知胥吏之贤,优而养之,则儒生武士或所不若。
(3)韩退之三试于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也。
13.对于选拔人才,材料一和材料二列举了哪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请你分别谈谈对两种做法的看法。(5分)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
刘长卿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①。
桃叶宜人诚可咏,柳花如雪若为看。
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②难。
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
[注]①伯鸾:汉时隐士梁鸿的字。相传梁鸿与妻孟氏共同隐居,孟氏举案齐眉,遂成婚姻嘉话,后亦以伯鸾借指贤夫。②对玉:出自《世说新语》,此用以比喻女婿的品行高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以“幼女辞家”点出女儿嫁作人妇的成长,同时又暗含对女婿的托付。
B.颔联巧用桃叶、柳花的典故与意象,既赞新婚和美,又借柳絮纷飞喻难舍之情。
C.“稚齿鸣环”“衰颜对玉”形成对照,既欣慰子女活力,又担心他们将年老体衰。
D.全诗从情感结构看,叙事起兴→隐喻抒情→直抒胸臆→景语收情,符合律诗章法。
15.此诗是晚年刘长卿为送别女婿崔真父而作,表达了中国式亲情中喜悦与感伤并存的复杂心理。请具体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调整位置时,有同学总是说人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论语》中“ , ”两句告诫后人,无论人家怎样,我们都要反躬自省。
(2)张老师的大学同学三四月来到他家,一下子就被屋前屋后翻涌的河水、上上下下飞翔的白鸥所吸引,脱口而出“ , ”两句,张老师大笑不止:毕业这么多年了,还记得杜甫的《客至》啊。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回想起不久前结束的多哈世乒赛,我依然 A 。顶住压力成功卫冕女单冠军后,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亲自为我颁发冠军奖杯,( 甲 )。竞技场上,球不落地,永不言弃。拼尽全力、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这是所有参赛运动员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的永恒追求。
①2008年,我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奥运会的比赛,②张怡宁与王楠的精彩对决令人热血沸腾。③颁奖仪式上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画面,④更是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⑤那时,我接触乒乓球不到3年,奥林匹克的种子已在我心里悄然生根。
从那时起,我的人生有了方向。每次捡球,总想着把球盆再装满些,这样就可以多打几个球;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时,看到跳跃的小白球,还是会忍不住挥拍。进入省队后,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每次训练比别人早起一小时,下训后还要再加练几十分钟。我知道,当决心为祖国荣誉而战时,便容不得一丝懈怠。
努力不会辜负每一个追梦者。20岁时,我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块奥运金牌。站上最高领奖台,听到国歌响起,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只有把个人梦想与祖国荣誉结合起来,才会拥有那份坚不可摧的力量。
成长的路从来不会 B ,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冠军只有一个。但是奥林匹克史上的无数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为梦想拼尽全力,( 乙 )。
体育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人人都是奥林匹克的参与者。我很高兴看到,有越来越多体育爱好者尽情挥洒汗水,用体育运动为健康生活添彩。我相信,每个人对体育的热爱、为梦想的坚持,将共同汇聚起奥林匹克的时代荣光,为构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体育力量。
17.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9.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下图是奥林匹克旗帜的五环图案,请结合材料,分析其文化象征意义。(4分)
21.材料是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的回答,记者深感孙颖莎的格局之大。请具体概括。(4分)
三、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努力不会辜负每一个追梦者。
——本卷语言运用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红烛啊!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闻一多《红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2026学年度如皋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
2.(3分)B
3.(3分)① 长 ② 弱 ③ 恋巢性或护子能力
评分建议:一处1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4.(4分)示例一:
问题:中蜂过箱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理由:本文的主要对象是中蜂,因此后文的提问必须围绕“中蜂养殖”;本文的主要写作内容是“询养”,前面已经说了、中蜂过箱的概念、好处和影响,后文就应该讲条件。
示例二:
问题:中蜂过箱如何实施?
理由:本文的主要对象是中蜂,因此后文的提问必须围绕“中蜂养殖”;本文的主要写作内容是“询养”,前面已经说了、中蜂过箱的概念、好处和影响,后文就应该讲怎么做。
评分建议:写出问题给1分,理由阐述清晰、合乎逻辑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第一问:本文出发点是如何保护中蜂、发展中蜂,《拿来主义》出发点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第二问:不惧怕外来事物,要仔细辨认鉴别,合理分门别类,充分认识危害,要力争互相融合。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6.(3分)D(“从精神到表面,从死亡到生命”错,应该是“从表面到精神,从生命到死亡”。)
7.(3分)D(“沉稳平和的性格”错。)
8.(6分)要求他人较多而要求自己较少,民族自卑感较多而无民族自豪感,关心自家较多而关心民族甚少,无效忧虑较多而有效作为较少。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6分)
9.(3分)BCF
10.(3分)B(A“坐”前一个是“驻守”“镇守”,后一个是“因为”;B后一个是“列举”的意思;D前一个是“被别人知道”的意思,有表示被动,后一个“不懂得”,没有被动的意思。)
11.(3分)D(意思说反了,意思是他们这些杰出人物,如果只有科举一途则不会成为杰出人物。)
12.(12分)(1)古代人并非认为盗贼、外族的行为是可取的,是因为贤人在那里罢了。
评分建议:以、以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人们不能识别文书小吏中的贤者,给予优待并培养,那读书人和武士或许还不如他们呢。
评分建议:优、则各1分,句意通顺2分。
(3)韩愈说他在吏部参加了三次博学宏词科考试都没有考过不能任职做官,所以他中进士后十年还是平民。
评分建议:于、布衣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3.(5分)两种做法:一是宽松,一是严格。
看法:宽松指让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才能的人得到重用,选拔的路子也多种多样,能够最大程度发现人才;严格指选拔只有科举一条路径,会使众多的豪杰之士终生埋没在民间。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选拔人才,有从盗贼中选取的,有从外族中选取的。古代人并非认为盗贼、外族的行为是可取的,是因为贤人在那里罢了。那贤人所在的地方,在高贵者中间就从高贵者中间选取,在低贱者中间就从低贱者中间选取;因此盗贼这些低下的人,外族这些非我族类者,即使连奴仆也感到羞耻的,却常常让他们登上朝堂,坐镇一方,而不以此为愧疚。而那些中规中矩、言辞辩丽、衣裳华美的人,反而常常被摈弃不用。为什么呢?因为天下能够中规中矩、言辞辩丽、衣裳华美的人很多;而朝廷的大政、地方的治理,并非仅仅这个样子就能治理好的。而那些虽然不能中规中矩、言辞辩丽、衣裳华美的,但他们的才能如果确实可以用在这里,就可以让他们居于这个位置。
古时候,全天下国家最大而士大夫最多的,莫过于齐国和秦国。然而管仲做齐相,推荐贤人,却举荐了两个盗贼;秦穆公使秦国称霸诸侯,提拔贤人,却提拔了戎国的由余。这说明他们能够明断是非而不受众人议论的影响,没有听说过有谁因为他们任用盗贼和外族而鄙薄他们。现今有一些人并非盗贼和外族,然而尚且不能获得任用,我不知道那是什么缘故。
古时候选用人才,不依据权势,平民寒族而贤能的就选用,公卿子弟而贤能的就选用,武夫健卒而贤能的就选用,巫师、医生、相士、术士而贤能的就选用,文书小吏而贤能的就选用。现如今,平民寒士在一尺见方的纸上,书写规避声病和东拼西凑的诗文,就能够享有高官厚禄;公卿大夫的子弟在家里饱食终日,一出仕就能驱驾高车大马,高居民上;武夫健卒出一点清道洒扫的力,效一些奔走的劳,时间长了就可以掌管大郡、执掌兵权;巫师、医生、相士、术士有一句话说中的,大臣就会举荐他们做官。像这些人,都并不是贤能的,都不是立功的,由此可见现今进用人才的路子多于古代。然而文书小吏,却独独被抛弃不用,任他们老死于鞭笞奔走的差事上,而他们中贤能和有功的不能获得一点恩典,我感到非常疑惑不解。人们不能识别文书小吏中的贤者,给予优待培养,那读书人和武士或许还不如他们呢。
材料二:
古代选拔士人的方法比较宽松,但任用士人比较严格;现在选拔士人十分严格,而任用士人却比较宽松。古代从乡里选拔人才,贤能的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为人所知。等到了唐宋时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很多,士人在一方面未能得到任用,还可以转从另一途径入仕,选拔士人的标准还是比较宽松的。《王制》中说,乡里考察选拔出优秀的士人为秀士,到司徒那里称为选士;司徒考察选拔出优秀的选士,送入太学称为俊士;主管太学的大乐正从造士中选拔优秀的推荐给司马,称为进士;司马从进士中挑选贤能,向君主禀告确定其所擅长的方面。确定之后先让其试行代理某一职务,试用合格后才予以爵位正式任职,爵位定下来以后才发给俸禄。一个人,在未入仕之前已经过四次层层考核,在入仕之后还要经过三次考验,总共七次才能得到俸禄。唐代的士子,科举进士及第后也不能马上就脱离平民身份当官,而是要去吏部进行考试。韩愈说他在吏部参加了三次博学宏词科考试都没有考过不能任职做官,所以他中进士后十年还是平民。宋代,虽然登第之后就可以做官,但是其官职也只是主簿、县尉、县令、录事参军这样的低级官职,高中榜首者才能得到通判的职位,由此可见用士的严格。选拔士人的时候宽松,如此不会遗漏人才,任用士人的时候严格,才能减少侥幸做官的情况。
但是如今却不是这样。用来考察士人的只有科举这一种途径,即使是古代的豪杰如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董仲舒、扬雄之辈,除了科举一途也没有其他进取之途,不能不说是很严格啊!一旦登第入仕,上则可入翰林院,在皇帝身边,下也可在郡县为官,即使是会试落榜后以贡生身份进入国子监,终身不再参加科举,也会被任命为官。如此任用士人又是何其宽松啊!选拔的时候严格,会使众多的豪杰之士终生埋没在民间;任用士人宽松,又会出现许多在位的官员不称职的现象。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又担心他们将年老体衰”错,应该是自伤年老体衰。)
15.(6分)喜悦:对女儿外貌姣好的自豪、女婿品行高洁的满意;伤感:女儿女婿离别的不舍、远行路途艰辛的担忧;并存:既有以女儿女婿幸福婚姻的喜悦,又有女儿女尸从自己身边远离的惆怅。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3)示例一: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示例二: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示例三:江动月移石 溪虚云傍花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17.(2分)A 心潮澎湃 B 一帆风顺
18.(4分)甲:令我备受鼓舞 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冠军
评分建议:一句2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19.(4分)③句,改为:颁奖仪式上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画面;④句,改为:更是激发了无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评分建议:一句2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20.(4分)五环象征着五大洲;五环相连象征着人类世界的大团结;以五环图案作为奥林匹克旗帜的标志,即号召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期待人们共同汇聚起奥林匹克的时代荣光,为构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体育力量。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21.(4分)由个人的成功到一般人的成功,由为国家而战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60分)
22.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