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
一
单
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科学求真
文化寻根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塑像占地2816平方米,像整体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
雕塑中高者为炎帝,矮者为黄帝,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由海内外华人捐款和政府投资及招商引资共计人民币1.8亿元,历时二十年于2007年建成
景点概览
像整体高106米
共计人民币1.8亿元
历时二十年建成
景点概览
小计算:普通住宅层高3米左右,请问炎黄塑像有几层楼高
106÷3=35.3
代表中华民族之创始、之和谐、之统一。
为何耗费如此的人力物力进行塑像雕刻
早期国家的产生
社会分工加
剧贫富分化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
形成早期城市
人口增长并集中
生产力提高
出现私有制
有城墙、城壕、水利设施为城市生活提供安全、便利
权力: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
专门从事管理的王
大部分人从事生产劳动
形成早期国家
对内进行统治 对外发动战争
形成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如何证明是否进入到文明社会?
材料二 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进入文明社会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以国家的出现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获》
材料一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研读
文明社会的标志
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大型工程:城墙、城壕、水利设施
出现私有制
结论: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文明社会的考古发现
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玉猪龙
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是等级、地位、权力的象征。
牛河梁出土的女神像
解读: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800-5000年。考古发现墓葬已经体现出等级形式,随葬玉器的多寡与规格也各不相同。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相关史事
【史料实证】依据教材第16页的内容并结合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良渚古城哪些历史信息?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古城遗址
出现高等级建筑和大型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史料实证】依据教材第16页的内容并结合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良渚古城哪些历史信息?
反山墓葬
玉钺
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王权、军权的象征
玉琮王及其上的神人兽面纹
炭化稻谷
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宗教信仰。
农业及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人口规模大。
陶寺古城
距今年代:
生活地区:
古城结构:
阶级分化:
意 义:
山西襄汾
距今4300-4000年
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
阶级分化严重
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陶寺古城平面图
阅读课本17页,找到以下知识点。
根据材料,分析陶寺古城文化的特点。
陶寺遗址部分贵族墓地发现用人殉葬的现象
材料一: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器物
材料二:
①阶级分化严重。
②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③发现了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
陶寺都城平面布局简图
陶寺观象台距今4100年左右,是迄今考古发现世界最早的观象台遗址。观象祭祀台由13根柱子,12道观测缝和一个观测点组成。陶寺观测者身子直立立足于观测点核心圆上,透过石柱间缝,观测早上日切于崇峰山巅时是否在缝正中。从观测点可观测到冬至—夏至—冬至一个太阳回归年的20个时节。
陶寺观象台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
交流和融合
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多元
一体
三皇五帝传说
女娲伏羲氏
祝融氏
神农氏
黄帝
颛顼
帝喾
帝尧
帝舜
古史传说是靠世代的口述而流传的,常常听到的“三皇五帝”就是那时杰出的首领代表。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著名的人物。
华夏族的形成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部落等。
炎帝部落
黄帝部落
阪泉之战
炎黄部落联盟
蚩尤部落
涿鹿之战
华夏族
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近代后,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在黄帝之后比较有名的部落首领有哪几个?他们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该制度的标准是什么?
尧
舜
禹
部落推举
部落推举
禅让制
课堂小结
1.早期国家的产生
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
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良渚古城的基本概况和特点
2.陶寺都城的基本概况和特点
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
1.炎黄联盟
2.尧舜禹的禅让
远古的传说
中华文明的起源
阪泉之战
逐鹿之战
华夏族的形成
禅让制
尧舜禹的事迹
随堂练习
1.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城壕、专用玉石兵器、有大量随葬品的显贵大墓及专用的贵族墓地,以及散见于遗址内的非正常死亡遗骸等,这些发现可以用来证明( )
A.阶级分化和斗争加速国家出现 B.玉器是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
C.中国华北地区最早出现了国家 D.当时中国南北联系日益加强
2.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3.据《史记》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终于消除水患,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尧 B.舜 C.禹 D.黄帝
C
C
A
下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