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海水的运动——洋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地理一的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是对自然地理中水圈圈层的总体概括包括相关的地理现象、过程和原理。在这之前,按照地球表层系统由外及内的顺序,认识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也认识了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地球上的大气,这部分是认识地球上的水,并且是地球的水的主体——海水,最终引导学生了解海水性质和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目标】
1、观察、描述洋流运动方向,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通过对洋流运动的认识,了解洋流运动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树立保护海洋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等温线判断洋流性质
二、说学情
高一阶段学生对自然现象有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思考;对海水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深入的认知,但对自然奥秘和生活现象的探索有较浓的兴趣,合作探究欲望强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对本部分知识的难度降低,只需要掌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原理,会运用资料分析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达到高中学业水平合格即可,难度不大。
三、说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PPT演示法、问题引导法、视频动画演示法、讲练结合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投影导学问题,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讲授新课】
(一)洋流的概念及特点
学生阅读概念后,寻找关键词,并在课本用标记落实。
(二)洋流的分类(按海水温度)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Ppt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让学生自主分析出寒暖流流向分布规律,强调“一般”,再投影索马里洋流强调判断寒暖流的依据是水温。)
知识应用:等温线地图上判定寒、暖流
分小组完成ABCD四组寒暖流性质的判断(判断出寒暖流半球,最后归纳出流向与等温线凸向的关系)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Ppt展示海参崴和卑尔根的洋流及气候资料,让学生对比分析出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的结论。再展示澳大利亚东岸暖流经过的景观图和西岸寒流经过的景观图,对比强化。)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Ppt展示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图及与洋流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洋流是如何影响渔场形成的)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②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③上升流
让学生阅读p62【案例】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禁止捕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设问:加拿大政府为什么要禁止捕捞鳕鱼?从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知道人们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应遵循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影响海洋航行:
(结合洋流分布图和哥伦布两次出行时间差异分析得出)①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②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行;
(PPT投影泰特尼克号海难事件,分析其冰山来源)③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行造成较大的威胁。
4、影响近海污染(PPT投影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案例)
①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②扩大污染范围。
视频【保护海洋环境倡议书】
海洋污染是无国界的,我们一定要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共同来关心和保护世界的海洋资源。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五、说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材料和案例,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掌握较好,难点突破上还需加以练习。